新都商城>导购指南>公务员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华图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城市建设管理考点、真题、预测三合一》专用教材节选

http://www.newdu.com 2012年11月17日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 参加讨论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
    (一)服务的公共性与效益的间接性
    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主体设施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可能只为某些方面、某些人提供服务,但前者却必须为全社会、全体市民提供服务,它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不能拒绝任何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基础设施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的属于福利品(如道路、公厕),有的属于商品(如自来水、电话)。即使属于商品范畴,也和“私有品”不同,其大多数为“公共品”,即一个人对基础设施的使用不能以排斥其他人的使用为前提,城市基础设施也不能选择特定的服务对象并收费,这是由基础设施的性质所决定的。
    由于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就带来了效益的间接性(这里的效益是指经济效益)。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大多为公用事业,其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大多为具有福利性质的半公共品或公共品,必须坚持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即不能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准则,而应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重。所以,城市基础设施部门要么没有经济收入,全靠政府财政补贴(如消防、人防、公共绿地等),要么收不抵支或收支大体平衡(如公交、自来水等),只有少数是有收益和盈余的(如电信、电力等)。
    (二)产业的综合性与管理的协调性
    城市基础设施部门涉及两大产业(第二、第三产业)的几十个行业,因此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大系统。这个系统是否运转顺畅、高效优质,就在于它能否做到管理协调。正因为城市基础设施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处于多头管理的局面,相互协调、统一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建成一片住宅如果通水不通路、通电不通热,依然不能投入使用,这就会造成财力的重大损失。城市基础设施各部门之间是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它们的效益是综合效益而非个别效益的总和,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制约城市生产与生活的顺畅发展。
    (三)开发的统一性与建设的超前性
    任何人、任何单位、任何建设项目,都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产业部门的多元化,又使得它的开发活动必须统一进行。否则,此消彼长、互不配套,势必会造成相互牵制的局面。此外,基础设施点多线长、系统性强,需要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在道路的下部埋设各种管线),如果不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多、牵涉面广、投资大、周期长,必须整个系统建成后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建成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它的建设必须要有超前性。这里的超前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时间的超前,即提前建设,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就应完成建设用地的“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二是容量的超前,即预测未来一段时期中需求的增长而留出一定的富余量,否则刚一建好又不敷使用,使基础设施永远处于瓶颈状态。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
    在城市管理中,基础设施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运行质量。采取何种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同城市管理体制的设置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基础设施管理模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所谓管理模式,就是在一定体制条件下的管理形式的框架。中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政府全包全管模式
    实行该模式的体制基本是计划经济。在这个模式下,由于政府的财力、精力有限,加上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都实行了垄断,因此基础设施的资源配置往往失当,造成供给严重不足,营运效率低下,只能满足人们最低的需求,并且会形成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的问题。
    (二)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该模式的体制基础是较完全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导型城市管理制度。在这个模式下,政府的职能十分明确,即只有供给和管理涉及公共利益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才能保证城市的平稳运行。这个模式的特点是:
    1.政府的职能明确,权力边界清楚,政府能集中精力管理该管的事。
    2.财政支出范围清楚,管理经费、财政补贴经费每年列入预算,有保障。
    3.管理效率较高,综合成本相对较低。
    4.管理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约束力较强,管理行为规范,具有长效性。
    (三)政府分级管理模式
    这一般是特大城市或大城市采用的模式,其体制基础就是城市分级分权管理。这种模式的采用,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市级政府的管理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大事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下级(区、县)政府的积极性,从而扩大管理的覆盖面。
    然而实行这种管理模式时必须处理好下列问题:
    1.划分好上下级政府间的管理职能、管理范围,即具体的事权财权,以便于管理衔接和不留管理空白。
    2.协调好条块之间的关系,即明确凡是涉及城市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础设施的管理由条实行,而具体的较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的管理,如环卫、绿化管理等,则由块负责,在块的管理方面以综合执法为主。
    3.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减少管理中的摩擦。如果以上问题处理不当,那么管理效果将事倍功半。
    (四)政府调控管理、市场多元化运作相结合模式
    该模式的体制基础是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管理市场和较强的政府调控能力。香港特区政府主要实行这种模式。它的特点在于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是多元化的,但在政府调控范围之内。多元化供给的形式包括公办公营式、专利经营式和私商经营式等。政府调控管理的重点包括政府财力的投放对象管理,基础设施专营权的拍卖、招标管理等。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基础设施管理市场,以有限的财力调动更多社会资源或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制定好相关的法律、市场规则与合同条款。
    (单选题)城市性基础设施是主要为城市自身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维持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对于城市基础设施来说,它的服务价格通常由()来制定。(2008年真题第2题)
    A. 市场B. 政府和市场
    C. 政府单方面信息D. 使用者
    【答案】 B
    【解析】 从城市基础设施的行业性基本特点和基本矛盾出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以增加投资总量和提高运营效率为目标,建立政府与市场联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概括起来说,这一机制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政府与市场要共同发挥作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依靠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共同力量,“两只手”都要硬,不论缺哪只“手”,或哪只“手”不到位,都不能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二是政府与市场要合理分工。要坚持市场优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在“市场失灵”的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同时要把政府投资严格界定在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之内。三是政府与市场相互制约。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市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法则,按经济规律办事;市场化投资和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必须自觉接受政府监管,维护公众利益。因此,建立政府与市场联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实质是,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的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的不同类型建立不同性质的投融资体制,从而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融资方式多样化。因此选B。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城市建设管理考点、真题、预测三合一》专用教材,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22页 您在第17页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309个字符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