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导购指南>公务员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华图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城市建设管理考点、真题、预测三合一》专用教材节选

http://www.newdu.com 2012年11月17日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 参加讨论

    二、城市交通的政策调控
    (一)交通先导政策
    坚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优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中心城建成区的改造和新城建设要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先行实施”的原则,建设规模及功能布局要以交通设施资源可能提供的容量为约束条件,实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和交通组织设计审查认证制度。
    (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按照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设施资源,在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
    设施用地优先。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确保公交场站设施与土地开发项目同步建设。各阶段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均须为公共汽(电)车场站、地铁车站、换乘枢纽和车辆维修保养设施留足建设用地。不得随意挤占或挪用公共客运设施用地。
    投资安排优先。2010年以前,公共客运交通在交通建设投资中所占份额由18%提高到50%以上,重点支持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车(BRT)系统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及电车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导,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路权分配优先。在城市道路资源分配和路口放行上给予公共客运优先权。
    财税扶持优先。公共交通实行与居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低价格政策,给予公交企业税费减免、政策性运营补贴以及其他有利于公交企业良性发展的扶持政策。
    (三)区域差别化交通政策
    从城市不同区域交通需求和可能提供的交通资源实际状况出发,中心城与新城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实施因地制宜的交通设施供给与管理政策。中心城内的旧城区和旧城以外的区域交通模式与政策也要有所区别。以北京市为例可采取如下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
    旧城区:按照保持整体风貌的要求,基本维持既有的道路网整体格局。对已划定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内环路以内地区,尤其是皇城范围,道路空间尺度基本维持现状。在对胡同系统的整体格局实行原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按照行人、自行车和小型公共汽车的优先次序合理利用。重点发展以地铁和地面公交为主的公共客运体系,通过停车位供给总量控制、停车收费政策以及必要时对特定区域实行通行收费等手段,对小汽车交通实行相对从紧的管理政策。
    旧城以外的中心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大容量公交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根据道路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限度,对小汽车交通实行适度调控政策。
    新城和郊区城镇: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的同时,要为小汽车交通提供相对较为宽松的使用空间。新城道路网密度要达到5—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要达到20%以上,新城的各类停车泊位总数要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2—1.3倍。
    此外,新城要有适度规模和完善的配套功能,减少与中心城之间的穿梭交通量。
    (四)小汽车交通需求引导政策
    在大力发展以公共客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前提下,对小汽车交通在行驶区域、行驶时段以及停车服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调控管理,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实施必要的限制,保持汽车交通量与道路负荷容量协调匹配增长,确保中心城道路系统维持适当的服务水平。
    把停车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作为调节道路交通负荷的重要手段,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停车设施配建标准和停车服务价格,推行分时段弹性停车费率制度,调节道路交通负荷的时空分布,提高道路交通设施利用效率。
    积极推进公车改革,减少单位公车的配置和使用量。提倡“合乘”制,对高载客率的车辆给予优先通行权。
    (五)政府主导的交通产业市场化经营政策
    在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社会公益性,满足公众需要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的交通产业市场化步伐。
    进一步深化城市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构筑政府投资、企业自筹、社会投资等多元化主体的投融资体系,拓展投融资渠道,盘活存量,引进增量,不断增加交通建设投资规模。
    对公益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和有收益的经营性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统筹协调的交通服务价格体系,满足不同服务水平档次的交通需求。对企业为实现公益性目标承担的指令性任务给予相应补贴。
    逐步开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服务经营市场,引进竞争机制,推进特许经营制度。取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政府制定和完善市场经营法规,对经营市场严格监管。不断完善企业资质和信用考核制度,同时对企业合法经营权益给予充分保障。

第七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成、特征与经营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成
    现代城市,不论何种性质、何等规模,其基础设施的构成大体上是一样的,只有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存在细微差别。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能源、交通、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等工程性基础设施;广义的城市基础设施除上述内容外,还包含住宅、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部门,统称为城市社会设施。本节分析研究的是狭义范围内城市工程性基础设施的内容。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城市基础设施分为6个子系统,其下属又分为22个分系统。
    1.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
    它包括4个分系统:
    (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系统;
    (2)自来水生产与供应系统;
    (3)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
    (4)雨水排放系统。
    2.城市能源系统
    它包括3个分系统:
    (1)电力生产与输送系统;
    (2)煤制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的生产及供应系统;
    (3)热源的生产与热力输送系统。
    3.城市交通系统
    它包括4个分系统:
    (1)道路与停车设施系统;
    (2)公共交通系统;
    (3)快速交通系统;
    (4)对外交通系统。
    4.城市通信系统
    它包括4个分系统:
    (1)邮政设施系统;
    (2)电信设施系统;
    (3)广播设施系统;
    (4)电视设施系统。
    5.城市环境系统
    它包括3个分系统:
    (1)环境卫生系统;
    (2)环境保护系统;
    (3)园林绿化系统。
    6.城市防灾系统
    它包括4个分系统:
    (1)消防系统;
    (2)防洪系统;
    (3)抗震及防地沉系统;
    (4)人防备战系统。
    以上6个子系统、22个分系统构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大系统,它们各成一体、相对独立,又紧密配合、协调运转,从而保证了城市生产与生活的顺利进行。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城市基础设施被分为三大类,即统计部门把基础设施划分为电力建设、运输邮电与市政公用设施三个部门。其中电力建设、运输和邮电由上级政府部门负责建设与管理,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则由本城市政府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又分为公用事业与市政建设两部分:公用事业包括市内交通、自来水与煤气的生产、供应;市政建设包括市政工程(公共照明、排水、防灾等设施)、园林绿化、清洁卫生、环境保护等。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城市建设管理考点、真题、预测三合一》专用教材,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22页 您在第16页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3个字符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