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6
-
商城价:¥26
-
商城价:¥28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4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专用教材
- 市 场 价:52.00 商品编号:201305231056131993703055
- 折 扣 价:¥36.00已优惠¥16.00(7.0折)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出 版 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
-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 查看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商品详情
商品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目录
绪论1
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9
本章知识架构9
考纲考点解读9
考点知识精讲9
第一节 教育概述9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20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26
案例精析31
章节同步训练31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36
本章知识架构36
考纲考点解读36
考点知识精讲36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36
第二节 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41
案例精析43
章节同步训练44
第三章 教育的目的46
本章知识架构46
考纲考点解读46
考点知识精讲46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含义和功能46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确立48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52
第四节 当代素质教育55
案例精析57
章节同步训练58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60
本章知识架构60
考纲考点解读60
考点知识精讲61
第一节 教师61
第二节 学生69
第三节 师生关系71
案例精析74
章节同步训练75
第五章 课程77
本章知识架构77
考纲考点解读77
考点知识精讲78
第一节 课程概述78
第二节 课程改革87
第三节 新课程带来的变革90
案例精析96
章节同步训练96
第六章 课堂教学99
本章知识架构99
考纲考点解读99
考点知识精讲99
第一节 教学99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107
第三节 教学策略111
案例精析114
章节同步训练115
第七章 学校德育118
本章知识架构118
考纲考点解读118
考点知识精讲119
第一节 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119
第二节 德育过程120
第三节 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124
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25
案例精析129
章节同步训练130
第八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33
本章知识架构133
考纲考点解读133
考点知识精讲133
第一节 班级概述133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136
案例精析140
章节同步训练140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145
本章知识架构145
考纲考点解读145
考点知识精讲146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146
第二节 心理发展理论147
第三节 心理发展与教育151
第四节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52
案例精析158
章节同步训练158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161
本章知识架构161
考纲考点解读161
考点知识精讲161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161
第二节 学习理论162
案例精析173
章节同步训练173
第三章 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176
本章知识架构176
考纲考点解读176
考点知识精讲176
第一节 学习迁移176
第二节 记忆180
第三节 遗忘183
案例精析185
章节同步训练185
第四章 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188
本章知识架构188
考纲考点解读188
考点知识精讲189
第一节 学习策略189
第二节 知识193
第三节 技能200
第四节 问题解决205
第五节 品德208
案例精析212
章节同步训练212
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15
本章知识架构215
考纲考点解读215
考点知识精讲215
第一节 学习动机215
第二节 归因218
第三节 注意219
案例精析223
章节同步训练223
第六章 个别差异与教育226
本章知识架构226
考纲考点解读226
考点知识精讲226
第一节 人格差异226
第二节 认知差异227
第三节 学困生229
案例精析229
章节同步训练229
第七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31
本章知识架构231
考纲考点解读231
考点知识精讲231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231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232
案例精析237
章节同步训练237
第三部分 教育法学
第一章 法与教育法241
本章知识架构241
考纲考点解读241
考点知识精讲241
第一节 法的概述241
第二节 教育法与教育法规243
案例精析247
章节同步训练248
第二章 教育法律关系249
本章知识架构249
考纲考点解读249
考点知识精讲249
第一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249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251
第三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252
第四节 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权利和义务253
案例精析254
章节同步训练255
第三章 教育法律规范258
本章知识架构258
考纲考点解读258
考点知识精讲258
第一节 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和类型258
第二节 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260
第三节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262
案例精析263
章节同步训练264
第四章 教育法制过程266
本章知识架构266
考纲考点解读266
考点知识精讲267
第一节 教育立法267
第二节 教育法规实施269
第三节 教育行政执法271
第四节 法律制裁272
案例精析274
章节同步训练275
第五章 教育法律责任278
本章知识架构278
考纲考点解读278
考点知识精讲278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278
第二节 侵权责任280
案例精析281
章节同步训练282
第六章 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284
本章知识架构284
考纲考点解读284
考点知识精讲284
第一节 学生权利的含义和主要内容284
第二节 学生伤害事故286
案例精析289
章节同步训练290
第七章 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292
本章知识架构292
考纲考点解读292
考点知识精讲292
第一节 教师权利的含义和性质292
第二节 教师权利的内容293
第三节 教师权利的维护294
案例精析294
章节同步训练294
第八章 教育法律救济296
本章知识架构296
考纲考点解读296
考点知识精讲296
第一节 法律救济概述296
第二节 教育行政申诉制度297
案例精析299
章节同步训练299
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303
本章知识架构303
考纲考点解读303
考点知识精讲303
案例精析306
章节同步训练307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308
本章知识架构308
考纲考点解读308
考点知识精讲308
案例精析309
章节同步训练310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311
本章知识架构311
考纲考点解读311
考点知识精讲311
案例精析312
章节同步训练312
附录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精选)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精选)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选)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精选)32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27
教师资格条例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节录)333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33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344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节录)350
文摘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
要了解教育的功能,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功能。一般认为,功能是指一事物或活动对其他的事物或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循此逻辑,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即教育能够发挥的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
(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是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等。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
(一)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还具有生活指导的功能。它授予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知识技能,如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帮助人们学会协调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使人们首先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以一定的职业为生,这就决定了为就业和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必须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化。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技能是其核心要求。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也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结合国家的需要,确定自己的未来理想,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表现。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个体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设计适合他的教育。因此,教育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独特性的综合体现。创造活动是人生产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不仅是个体独特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同时也符合社会价值的要求,具有社会性。因此,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虽是个人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要受到社会的制约、要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着眼于主体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人身心和谐完善的发展,是成“人”的教育。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人获得了谋生的本领。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现代社会还没有达到生产力高度发达和对产品的各取所需,劳动既是人的需要,更是人谋生的手段。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就是要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个体谋生的需要,要求教育必须教人“学会生存”,在当代,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还是整个终身教育的职责。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指为了达到外在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对学校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教人“求真”、“向善”、“粹美”,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种自由人格,造就活动中的自由人。受过教育的人,是自由之人,也是幸福之人。幸福是完美人性的展示和表现,这种人性融智慧、情感、道德于一体,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固然,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可以说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教育的正向功能很难得到发挥,甚至会摧残儿童,体现出负向功能。一般来说,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这些因素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就很难促进个体正向发展;如果教育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那么,促进个体正向发展的功能就不能实现。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政治人才是指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各级政治人才都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其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这是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功能的另一突出表现。社会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教育造就公民,使受教育者具备国家、政府或执政党所要求的政治理想与信念。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第一,教育的普及化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意识,表明社会政治的平等与开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
第二,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弘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教育能力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弘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
第三,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依赖于教育的推动。民主意识、观念的养成,非教育不能达到。民主意识又与科学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科学知识素养也就无法提高民主的素养。所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体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2.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
(2)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社会。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促进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各种领域和各种层面的变化。
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它并应用到生产中去,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人类文化的传承固然可以物或物化的观念形态存在,但更多的是以人的心理、行为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以人对文化的理解为中介。人对文化的理解则需要依赖于教育。教育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社会通过教育将人类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文化借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社会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发展就意味着要有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自然也无真实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而文化的创新则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一方面,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传承文化的过程也是文化更新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突破原有的文化范畴,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拓展与更新。
(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融合功能
教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有融合不同文化的作用。教育从两个方面促进文化的融合:一是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教师的出国访问、学术交流等,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二是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创造,对旧的文化进行变革、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4.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对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都有着重要作用,但与这些功能相比,教育对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表现得更为直接,在当代也更为突出。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研究表明,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生育率就越低。
教育可以改善人口质量。教育一方面对提高人的遗传素质、改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观念有所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教育对提高人口质量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人的科学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和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等精神因素,教育作为促进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活动,其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人口质量。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和全面性,它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实施全面的教育,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父辈人口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下一代的质量。
教育可以调整人口的结构。例如:受过教育的妇女生育观改变,摆脱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降低了女胎流产率,进而调整了新生儿的性别结构。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教育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教育传授的知识是人们征服自然的武器,教育具有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功能。
正如教育在工业文明中具有促进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功能一样,在后工业文明中,教育也具有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教育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在学科教育中,影响学习者,具有这种思想理念的人再作用于社会,实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即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来多种偏离行为,产生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
教育的社会负向功能,有些是整体的,有些是局部的,这取决于社会的性质。当社会的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总体上发挥的是负向功能;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由于教育系统和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失调,致使教育出现局部的负向功能。在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出现负向功能是人为的结果,是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所造成的正向功能的受阻。由于教育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负向功能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正确认识并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向功能,增强正向功能。
真题链接
1.教育具有、、文化的功能。
【答案】 传承创新融合
【专家详解】 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为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融合功能。
2.(判断)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化的传递主要依靠教育来完成。()
【答案】 √
【专家详解】 本题是对教育文化传递功能的考查。文化对教育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承固然可以物或物化的观念形态存在,但更多的是以人的心理、行为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以人对文化的理解为中介。人对文化的理解则需要依赖于教育。教育是文化传递和保存最为基本和最为有效的手段。
四、教育功能的限制 ★
教育这一系统和文化活动在作用于社会和人(环境)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即产生正功能。同时,它也对社会和人(环境)产生消极作用。在现实中,它表现为: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造成人们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强化种族中心主义;在特定的范围和地区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