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导购指南>社会化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华图2013年村官考试用书《综合知识》专用教材节选

http://www.newdu.com 2012年11月06日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 参加讨论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
    1.持续农业
    持续农业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有代表性的农业经营新模式。现代农业强调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追求以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得最大的优质产出和高效益,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持续农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等。
    2.立体高效型农业
    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展立体高效型农业。它是指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生产出高产优质农产品。它的主要生产模式类型有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立体种养,具有高产出、高效益、低投入、低耗能的高产高效特性。
    3.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是依托都市、服务都市,以为都市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区域性农业。它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的现代农业的代表性形态,也是现代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4.设施农业
    所谓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以获得速生、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5.高科技型农业
    高科技型农业就是指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现代新技术为核心的农业形式。高科技型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分子农业就是利用动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转基因技术,实现商业上大规模生产,从而用于预防和治疗人和动物的疾病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2)太空农业是将航天航空技术与农业和生物技术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超级型农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培育杂交种,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4)精准农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
    (5)蓝色农业指的是在水体中开展的海洋水产农牧化活动。
    (6)白色农业是以微生物资源为核心,以动物、植物为原料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6.观光休闲型农业
    观光休闲型农业是一种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考点2: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


    一、探索与实践——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得到了快速提高,科学技术不断用于农业建设中,农业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农业发展趋势强劲。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轨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如下:
    1.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初步形成。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3.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4.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5.农业产业经营蓬勃发展。
    6.生态农业建设初见成效。
    7.农民培训造就了一大批新农民。
    (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从整体水平上看,我国农业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科技水平还不高,经营效率还很低,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生产要素多,现代农业生产的因素显然不足,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未能形成。
    1.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具体地体现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上。我国平均每个农业就业者创造的农业增值排在有数据国家的低位,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谷物仅为美国的7%、英国的20%、日本的18%;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猪肉为美国的10%、英国的19%、日本的12%。发达国家高水平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其自然条件分不开,但主要归功于农业机械技术的广泛使用。我国每千公顷上拖拉机使用量分别为世界水平的40%、美国的28%、日本的1.6%。我国谷物单产在发展中国家是比较高的,但是我国的土地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与土地生产率相比,我国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在发达国家的后面,其根源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迟缓,很多农民处于隐形失业状态。
    2.农业资源总量丰富和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无论从土地资源质量、气象资源复杂性,还是从生物多样性等来看,对发展农业都非常有利。但是,我国众多的人口使许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与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相比,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速度是最快的,人多地少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国情。我国有广阔的天然草原和永久性牧场,但是按人均面积计算,只接近世界水平的一半。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原投入太少,退化严重,很多地方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草原的生产力遭到破坏,产草量很低,载畜量很低。
    3.主要农产品的总量较高而人均占有量偏低。由于各国资源的差异和比较优势的不同,以及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各国农产品的产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谷物的产量和人均量恰好达到了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有发展大豆、蔬菜、瓜类等产品的优越条件,产量增长非常迅速,在世界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以人均占有量来衡量,我国蔬菜和瓜果的生产水平还不够高,出口数量也有限。我国的渔业在海洋捕捞量和淡水捕捞量方面都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但是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体来说,我国总量水平比较高,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量十分稀少。
    4.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素来是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出现,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在外务工、求学。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群基本上以妇女、中老年人为主。这就导致我国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不良生活积习严重,健康生活常识缺乏,在山区乡镇尤为明显。而在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尤为重要,农村是我国基础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城市的教育是由国家来办的,而农村的教育大部分是由农民自己来负担的。每年国家的教育经费绝大部分用在了城市,而农民每年自己负担的教育经费高达几百亿元。教育经费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农民受教育不足、自身素质低下,进而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村官考试用书《综合知识》专用教材,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29页 您在第22页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918个字符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