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导购指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华图2013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摘要

http://www.newdu.com 2012年09月11日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 参加讨论

    2.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
    (1)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多种多样的。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也是具体的、复杂的和多样的。大体说来,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条件性
    ①条件的含义
    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②条件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条件是具体的和多样的。有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非充分条件,决定的条件和非决定的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等等。不同的条件对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一切以条件为转移,具体地、全面地分析各种不同的条件,是我们弄清问题、解决矛盾的必要前提,对做好一切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改变和创造条件的活动并不是任意的。一方面要承认、尊重条件,客观、全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和创造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不了解或不具备改变条件和创造条件的条件,活动就会失败和落空。总之,一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才是无条件的。
    3.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和系统方法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表明世界具有整体性。系统科学把关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和世界整体性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与深化了。
    (1)系统的含义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所谓系统,就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点
    系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整体性。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其构成要素的性质与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系统的整体结构决定的新的性质和功能。系统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产生出某种协同效应,形成了特定的结构,这样就会使系统表现出统一性和协同性,表现出整体性的功能。
    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层次性。系统作为整体又不是绝对的,在一个层次上是整体,在更高的层次上就成了部分;每一个部分,相对于更低的层次而言,它自身又是一个整体。
    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把握事物。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中其他部分之间以及整体同周围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我们考察事物,只有在联系和整体中,才能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2)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摈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科学方法。
    【真题链接】 越来越多的城郊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家情趣等。“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B.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 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 ABD
    【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具体分为两种情况: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因此C项错误,本题选ABD。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1)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运动和发展的关系
    运动和发展,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范畴。一方面,运动作为一般变化和过程,包含发展;发展只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另一方面,发展又代表了运动的一般趋势和方向,揭示着运动的本质。
    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也是一种运动,但并不是所有运动都是发展。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不是事物单纯数量的变化,也不是单纯场所的变更,更不是向后倒退的变化,而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前进性的变化和过程。
    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的总趋势、总方向。上升的转化,即由低级运动形式向高级运动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化,如物质世界的自组织过程、生命的出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等等。在运动形式多向性的转化中,上升的转化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总的方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以上升运动为总体特征的。这种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就是发展。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所谓旧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同客观规律、同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旧事物向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首先,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内部孕育成熟的。新事物对于旧事物来说,是促使它灭亡的因素,同时又是它赖以存在的因素。
    其次,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继承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同旧事物相比,内容上比较丰富,也就比较高级和复杂,因而它就比旧事物优越,体现着事物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发展的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客观世界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许多联系是非本质的联系,非本质的联系不能称之为规律。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巩固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定会重复出现。
    (2)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也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并发生作用。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制造规律、消灭规律。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而要认识客观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主观能动性依赖于客观规律性。另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它并不排斥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利用。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23页 您在第6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18个字符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