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导购指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华图2013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摘要

http://www.newdu.com 2012年09月11日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 参加讨论

    3.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认为,同物质的多样性相联系,运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根据当时科学达到的水平,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和复杂程度,把无限多样的运动形式划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等五种基本运动形式。在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中,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运动形式。
    各种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定的运动规律。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它们混淆起来。另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在低级运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扬弃的方式保留着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仅低级运动形式可以转化为高级运动形式,而且高级运动形式也可以转化为低级运动形式。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充分证明了这个原理的正确性。
    (三)时间和空间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是一个在空间中展开的系统和在时间中延伸的过程。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时间的一维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用一个数量完全地把它量度出来,表示出来。另一个意思是说,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时间总是沿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方向前进的,只进不退。
    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且它同周围物体也总是存在着前后、左右和上下的关系。
    (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它就成为无法捉摸、神秘莫测的东西。
    总之,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它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1)时间和空间绝对性的含义
    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列宁说:“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2)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含义
    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观念也是可变的和发展的,因而又是相对的。
    首先,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存在和发展,因而不同的物质形态各有自己特定的时空表现形式。
    其次,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3)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如果把它们割裂开来,就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形而上学的错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把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这种割裂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联系的观点,是违背科学的。另一种是唯心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者以时间、空间的相对性为借口,来否认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认为时间是人心里创造出来的,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方便才创造出来的。很显然,唯心主义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时间和空间虽然有其相对性的特点,但是,同样改变不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3.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时间和空间不仅是绝对的与相对的,是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是有限的和无限的,是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1)时间和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义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
    (2)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①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组成。各种具体事物的数量是无限的,它们的转化、发展是无穷的。正是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了无限的物质世界;无数具体事物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构成了物质世界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性,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事物的有限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来的。
    ②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有限的事物在运动变化中通向无限。每一个有限的事物,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打破自己存在的界限,不断地转化为他事物,在这种不断的转化过程中,事物就由有限进入了无限。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事物是无限可分的。事物从结构空间方面看,本身就是无限的。另一方面,有限的事物由无限构成。
    时空无限性的观点同物质和运动的永恒性原理是密切联系的。物质和运动是永恒存在的,它们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会永无止境地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这种永恒存在和无休止的转化过程,就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具体事物的存在有其相对静止的一面,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
    三、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第三,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马克思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集体、社会的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使语言得以产生。语言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大脑的发展。
    其次,劳动和语言推动着猿脑变成人脑。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语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交流思想,从而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最后,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脑容量日益增大,结构日益复杂,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使原始人摆脱了动物本能的活动,并不断增强活动的目的性、预见性,推动着、实现着动物心理向人类意识的转化。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产生器官,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同人脑高度发达的组织状况和复杂的结构有关。
    第一,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人脑的绝对量大大超过其他高等动物的脑量。
    第二,脑细胞的高度分化和严密的脑组织。人脑皮层的沟回深、皱折多、面积大、神经细胞多。
    第三,人脑是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来进行意识活动的。
    意识活动同人脑的生理过程是分不开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23页 您在第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798个字符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