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导购指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华图2013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摘要

http://www.newdu.com 2012年09月11日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 参加讨论

 

正文


考情分析及备考策略考情分析及备考策略
考情分析及备考策略


    一、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简介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关于2012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的笔试部分根据专业不同分为综合、卫生和教育三大类,各类均考一科。综合类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科技知识、省情省况等基础性知识和综合写作;卫生类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和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两部分,分别占整个试题分数的30%和70%,专业基础知识部分按医疗、药学、检验、中医、护理五类分别命题;教育类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和教学基础知识两部分,分别占整个试题分数的30%和70%。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公共基础知识是山东省事业单位统一考试的必考内容。特别是对于参加综合类考试的考生来说,公共基础知识为笔试的全部内容。
    二、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备考建议及应试策略
    同公务员考试一样,随着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多,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事业单位考试是智慧的竞争,更是实力的角逐,唯有刻苦复习,精心准备,加之有效的备考策略,方能在山东省事业  单位考试中取得佳绩。针对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特点,我们提醒考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教材为基础,踏实复习。教材是备考的基础,尽管个别考试题目相对较偏,但绝大部分题目考查的要点来源于教材。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铺垫,会造成知识积累上的不足,更不会有能力上的提高。 
    第二,注意日常积累,不断充实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很多题目,特别是那些“偏”的题目,考生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从容应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了解最新时事动态。
    第三,以真题为中心,辅之以适当的练习题。历年真题是最根本的备考资料,复习时选用的教材可以多种多样,复习方法可以因人而异,但真题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考生还应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揣摩答题技巧,测试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纠错练习。

第一部分  综合知识
第一篇  政治理论
思维导图


    暂略,详见本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本章高频考点集萃
    1.辩证的唯物论;
    2.唯物主义辩证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4.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  辩证的唯物论
核心知识精讲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1.哲学的概念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这时,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与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所以哲学不同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所谓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范畴。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的,都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第一性的,都是唯心主义。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独立于这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是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属于认识论范畴。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少数的哲学家,如休谟和康德,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2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629个字符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