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导购指南>公务员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华图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经济管理考点、真题、预测三合一》专用教材节选

http://www.newdu.com 2012年11月17日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 参加讨论

    现在将上述“可以比较”的7种情况,按它们形成的社会观点重新加以分类如下:
    1.A优于B
    包括三种情况:(1)A>B、A>′B;(2)A>B、A=′B;(4)A=B、A>′B。这表明,如果甲和乙都认为A优于B,或者甲和乙中有一个人认为A优于B,而另一个人并不认为A劣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就有A优于B。说得更精炼一点就是:如果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优于B。
    2.A与B无差异
    包括一种情况:(5)A=B、A=′B。这表明:如果甲和乙都认为A和B无差异,则从社会的观点看,A与B也无差异。
    3.A劣于B
    包括3种情况:(6)A=B、A<′B;(8)A<B、A=′B;(9)A<B、A<′B。这表明:如果甲和乙都认为A劣于B,或者,甲和乙中有一个人认为A劣于B,而另一个人并不认为A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来看有A劣于B。说得更精炼一点就是:如果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个人认为A劣于B,而没有人认为A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就有A劣于B。显然,这里所说的与A优于B的情况恰好相反。
    将以上所说总结起来,便有可能得到两人社会在两种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中的一种选择标准:
    如果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或劣)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或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或劣)于B。如果两人都认为A与B无差异,则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与B无差异。
    显而易见,上述结论不只适用于两人社会在两种可能的资源配置中进行选择的简单情况,它也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多人社会在多种资源配置状态中进行选择的一般情况。社会的选择标准只需稍微变动如下(其中A与B是任意两种状态):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为帕累托标准。
    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作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更进一步,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来定义所谓“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换言之,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即在该状态上,还存在某种(或某些)改变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例如,如果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分配都会至少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满足水平,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同样的,如果要素在厂商之间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配置都会至少降低一个厂商的产量,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
    二、经济福利
    考点21.经济福利及指数
    经济福利的含义
    经济福利,是指人们的各种欲望或需要所获得的满足和由此感受到的生理幸福或快乐。
    经济福利是由个人福利和公共福利两个部分组成的,但由于存在着影响两种福利的外部性因素,所以需要在现有的国民核算资料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考点22.经济福利指数
    经济福利指数={[报告期人均实际收入×(1-基尼系数)]×人口数量 +报告期公共产品×(1-治理污染的潜在成本占公共产品数量的比重)}/基期经济福利。
    (1)个人收入是决定个人福利的最重要的因素。个人福利的多少首先取决于个人收入的高低,个人收入高,个人福利的数量就多,反之则相反。
    其次,根据福利经济理论,个人收入内含的福利数量则受制于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如果收入分配处于平等状态,则个人收入的外在数值与其内含的福利数量等值。反之,如果收入分配存在着不平等的情况,个人收入内含的福利数量则小于个人收入的外在数值。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越高,彼此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2)公共福利是政府投资由社会成员共同无偿消费的福利,其承载体是公共产品。在存在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数值上的调整。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可知,相对于社会经济系统,环境污染作为一种公害,属于负外部性范畴。消除这种负外部性,需要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使环境质量能够得以恢复。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经济管理考点、真题、预测三合一》专用教材,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24页 您在第22页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180个字符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