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导购指南>公务员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2013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辅导之时事材料汇编及省情专题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2年11月13日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 参加讨论

    抚宁县强化四个机制,打造辅导队伍,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
    抚宁县在“乡村少年宫”建设中,以符合农村未成年人实际,投入少、效果好、覆盖面大、可操作性强为原则,积极探索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新途径。目前该县建设的22所乡村少年宫,坚持公益性原则,活动项目一律免费,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少年儿童活动场所相对缺乏、节假日活动单一的问题,推进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的建设,受到农村干部群众和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为切实组织开展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该县文明办成立“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并召开专门会议,确定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基本思路,要求各学区中心校把这项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项目,在全县全面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建设中,做到依托四种类型,强化四个机制,打造一支队伍。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四种建设类型:一是校内改造扩建型。在校舍比较充裕的学校,利用空置房屋和场地改建、扩建“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室与教室分离,相对独立,重点为服务区范围内学生服务。二是现有教室交替使用型。主要是利用学校现有教室、场所,对教室的功能作进一步改造,添置必要的活动设施器材。上课时用于课堂教学,放学后用于开展活动。统筹考虑、分别完善各班教室的布展与活动功能,组合成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在一定周期内供服务区范围内学生交替使用。目前该县大部分乡村学校少年宫都采取这一形式。三是就地转化型。主要是利用学校附近的乡镇文体活动中心,依托其设施、场地、师资和活动器材,增加项目、完善配置、充实内容,免费为中小学生和未成年人开展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型。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校舍改建成“乡村少年宫”。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四个运行机制。一是组织协调机制。该县成立“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实施。中小学校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二是资金投入机制。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基础设施设备维护和辅导员交通、生活补助等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县、镇财政预算。三是管理运行机制。“乡村学校少年宫”主任由所在中小学校长担任,负责日常管理、师资培训和工作协调。制定教学实施流程和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活动实施方案,规范少年宫活动的程序、内容和标准。制定艺术教师、外聘教师等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出台辅导员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考勤登记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四是考核激励机制。把各部门、各单位参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管理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工作推进不力的,限期整改。同时,由文明办、教体局等部门对少年宫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督查,对所依托学校进行考核评估,考评结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
    打造高水平乡村少年宫辅导队伍。着力推进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是利用现有教师,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到不同的活动室作辅导员。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辅导员外出参观学习,集中培训,提高水平。
    辛集市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主题实践活动
    近日,辛集市文明办、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将全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切实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一是开展家庭实践活动。家庭实践活动以落实“文明市民公约”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讲究文明礼仪,使用礼貌用语与邻居、熟人打招呼;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做到远离网吧,文明上网,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上网;每周与家长进行一次交流谈心活动。家长带头起模范作用,做子女的榜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文明素养。
    二是开展校园实践活动。通过课堂、班会、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学习文明知识,引导学生懂礼、行礼,争做文明小市民。
    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少年儿童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担当“文明小使者”“卫生监督员”等,劝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改正不文明陋习,在社会营造人人倡导文明、守护文明的大环境。
    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市文明办、教育局印发《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5000余份,通过学生发放到家长手中,呼吁家长争做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守护者,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让家长和小朋友共同行动起来,用个人的文明影响社会的文明,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文明为荣,以陋习为耻,争做文明表率。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文明传递方式,影响和带动学生家长自觉维护城市环境,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家庭,提高了全市市民文明素质。
    遵化市实施特色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遵化市以“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个性特长,全面和谐发展”为理念,在全市小学中全面实施特色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是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以民俗为主要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可爱的中华”。全书共分12册,涉及爱国、孝亲、尊师、感恩等传统美德,除夕、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等民俗习惯,剪窗花、皮影人物制作、折纸、手影、巧手翻花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切实充实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积极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把“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以“传承民俗文化,培养终生爱好”为主题,确立了跳绳和剪纸两大品牌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的比赛活动,并将结果纳入平时考核。同时,设立剪纸展示区,让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品收录到“成长记录夹”中,鼓励学生用剪纸美化生活。
    三是悉心打造劳动实践基地。采取与校外联办和师生共建的形式,先后建立食用菌养殖观摩园、果树养殖园、蔬菜种植园、庄稼种植园等劳动实践基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不同季节设立不同的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观摩、学习、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懂得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的道理。同时,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撰写劳动心得,促进学生行为品格、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
    各项活动的开展,切实发挥了学校特长,开发了学生潜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省情、时政、热点及历年考情》,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13页 您在第13页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767个字符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