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导购指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2010年××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真题

http://www.newdu.com 2012年12月18日 中公教育 李永新 参加讨论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曾经指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
    林琳是重庆市一所农村中学的高三学生,她在村小学读书时几乎没上过英语课。读初中时,林琳的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在小学时就系统学习过英语的同学相比,这让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林琳的个人理想是将来当一名医生,但在农村中学,她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和物理实验的机会。理化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她的理科成绩,因此她只好无奈地选学文科。在比较偏僻的农村,有些学校对于学生课程的设置,只是看老师能教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什么。
    张志岗,是甘肃环县洪德乡李家塬小学老师。他一周要给学生上28节课。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从二年级至六年级,英语、数学、语文、美术、体育、思想品德,几乎囊括了所有小学科目。由于教师大量缺编,现有的农村教师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使许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甘肃环县第三中学10年间共来了120名教师,但走了80名。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教师待遇低是一个主要原因。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小学和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
    其实,农村的高中生很多中途就辍学了,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大学生,上完大学全部花费估计至少是5万元,现在一个大学生,高估一点的话,一个月的生活费是2000元钱,把吃喝费用除掉以后,每个月节省500元钱,一年6000元,要存到5万元需要8年时间。如果收入更少的话,要存到10年以上,这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经济算数。当然,我们也不赞成把教育纯粹当做一个投资来看,但它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考虑,这就是门槛。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如果收益达不到投资预期的话,可能就会减少投资。
    不仅是农村,城里的低收入家庭也面临这个问题,大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太高太高、遥不可及的目标,有一个统计说,10年来,我国大学学费增长了20倍,1994年到现在,我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有人以此计算,认为培养一个大学生,城镇居民需要8.6年才能挣回来;农村收入的家庭,得需要18年。
    材料四:
    万人放弃高考,难道果真是“读书无用论”造成的吗?有人认为,把板子全打在教育体制身上,或把矛头直指“读书无用论”,都是有失公允的。2009年4月9日18时42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利民做客人民网,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重庆万名考生放弃高考事件”说成是“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刘利民: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这些学生不参加高考就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些学生目前有很多选择,他们既可以选择普通高等教育,也可以选择我们现在国内大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因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过去有一句话叫“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有很多青年,通过职业教育,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也能够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想在当今,职业教育对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也不能设想整个社会都成为一个很单一的选择,大家都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我们提出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后,大家在学习上的选择就更多了,你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参加成人教育,参加业余大学的教育。现在这种形式也很多。
    青岛某民办学校的马老师:从这个事件不难看出,相对于前些年每个高中生都要考大学,今年高中毕业生对高考的热情显然有所减弱,但把所有问题焦点归结在“读书无用论”上,我觉得有些片面。多数学生放弃高考,更多是无奈和心酸,而并非真的认为读书无用,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高中加大学的教育组合,才是人生最完美的选择。
    某重点大学学生王彦飞:我也曾有过弃考的念头。重庆万名考生弃考,说明了他们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忧虑,我虽然在重点大学就读,可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安全感。大学4年花费近10万元,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毕业后如果只能拿一份连自己都难以养活的薪水,怎么能没有焦虑感呢?“收益”与“成本”严重不成比例,或许这就是上万人弃考的根源。
    网友京龙:万名高中生弃考不必惊诧。人是理性的,谁也不会放着大好人生机遇而轻易错过。相信对于弃考者来说,这个选择未必就是错误的。读大学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谋个好前程,再有就是提升个人素质。现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白领,而是需要大量的蓝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都是这样的就业形势。除了少数重点大学和紧缺专业的毕业生之外,其他大学和其他专业都不会很轻松。
    网友邓辉林:我不怀疑,一些意志坚定、有闯劲、善于积淀经验的学生,即使弃考大学,照样能拼出一番事业。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学历不代表能力,有学历、有文凭不代表成功,但至少为你提供一个成功的起点。否则,你连为成功奠基的一块像样的踏脚石也找不到。
    评论员舒圣祥:选择放弃高考即意味着自我关闭了上升的通道,一个让平民看不到上升通道的社会,决不能说是健康的。
    材料五:
    由重庆市上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引发的争论尚未消停,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文化界又将读书纳入国际大环境,将阅读看作提升民族素质之精要。诚然,这两种不同语境下的“读书”,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然而,倘若国人对读书之于自身的意义尚存疑义,又如何寄希望于以读书改变民族命运?
    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图书阅读率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至2007年的34%。2007年,我国人均购书量不足5本,且其中八成是课本教材。国人读书量的连年下滑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其背后的根本动因在哪里?
    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满分30分)
    2.请就资料内容反映的“高考弃考”现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有说服力。
    注意:论述时不得大量引用材料原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满分70分)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3年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历年真题+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672个字符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