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导购指南>公务员考试用书导购>在线试读

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高分题库及答案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12年11月11日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 参加讨论

模块一  常识判断题库
第一章  法律常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是()。
    A. 概括性B. 规范性
    C. 抽象性D. 国家强制性
    2.下列有关法的起源与发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有社会,即有法律
    B. 在原始社会,习惯、道德和宗教规则往往是三位一体的
    C. 氏族习惯是通过制定的方式产生的
    D. 最早的法律是成文法
    3.《物权法》第116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
    B. 该规定对于具体物权孳息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起到很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C. 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D. 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重要法律概念含义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
    4.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其核心是()。
    A.  代表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法律制度
    B.  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正确制定或认可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
    C.  依法治国
    D.  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意志,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A.  法律条文由法律规范体现出来
    B.  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
    C.  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
    D.  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在内
    6.人的死亡是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
    A.  法律行为 B.  法律事件
    C.  法律后果 D.  法律前提
    7.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2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A. 法的适用                                B. 法的遵守 
    C. 法的执行                                D. 法的解释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
    B. 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 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9.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 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 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 “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 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10.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中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 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40里外的乡派出所
    B. 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 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 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分题库》,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共29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931个字符
  • 书籍
  • 指定的模型还没有相关信息!
点击数:
  • 客户服务热线
  • 010-57257875
  • 手机:15801621660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