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最近浏览过
中公公务员考试用书《公务员面试六大能力实用工具书系列:应变能力专项》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 应变力,撬起世界的杠杆
1.应变力,公务员的战斗力 / 3
2.“三大法宝”提升应变力 / 5
3.应变力在公考中的考查——情景应变 / 8
第二章 五步打造高效应变力
Step1. 放平心态,沉着冷静 / 16
Step2. 信息公开,把握主导 / 19
Step3. 生命攸关,优先处理 / 21
Step4. 公私冲突,公事先行 / 24
Step5. 有始有终,完美收尾 / 26
第三章 公共事件案例剖析
1.公共卫生 / 37
食品安全 / 38
重大传染性疾病 / 43
动物疫情 / 47
2.自然灾害 / 52
气象灾害 / 53
地质灾害 / 59
3.事故灾难 / 63
矿难 / 63
火灾 / 68
环境污染 / 74
交通事故 / 79
4.社会安全 / 84
恐怖袭击事件 / 85
群体性事件 / 89
校园血案 / 94
第四章 提高应变力,职场任我行
1.职场窘境,游刃有余 / 101
2.孰能无过,勇于担当 / 111
3.时间冲突,有效管理 / 116
4.明确责任,避免冲突 / 120
5.领导善变,从容适应 / 125
文摘
第一章 应变力,撬起世界的杠杆
这是一个充满“变”的时代:时势在变,环境在变,生活也在变,“变”已经成为21世纪的生存信仰。面对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必须去积极适应变化、应对变化,打造自己的核心“应变力”。
■应变力,公务员的战斗力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深化和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企业利润下滑、财政收入减少等不利影响开始显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和“矛盾凸现期”。
经济领域: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甚至有拉大趋势;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不止;“三农”、就业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矛盾成为焦点,这些矛盾都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治领域:党内矛盾、党政矛盾、政企矛盾,特别是腐败与反腐败斗争错综复杂,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台独”、“藏独”、“东突”分裂势力跃跃欲试。
社会领域: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不够,导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仇官、仇富心理泛滥,成为社会问题的焦点。
思想文化领域:一些“非主流”的思想意识大行其道,混淆视听,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成为问题的焦点。
自然领域: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式开发,使得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旱灾、火灾、疾病、瘟疫……这些人类幸福生活的大敌,变得更加频繁。这些灾害和事故,对我们处理公共事务和应对突发事态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述矛盾往往围绕利益交织在一起,形成种种复杂局面,如果处理不好,一经激化,就会妨碍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
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公务员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公职人员,担负着代表人民和国家运用与行使行政职权、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大责任,因此,公务员在这场“新时期的战争”面前,必须增强自身的战斗力。
“应变力也是战斗力,而且是最重要的战斗力。”
拿破仑的这句话道出了应变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能力也是公务员应对这场“战争”不可或缺的战斗力,只有具备了应变力,每一位公务员才可以在变化多端的时代浪潮中,从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主观创造性思维,实现快速反应,真正做到临变不惊,措置自若,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进而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战斗力。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
兵有兵经,但兵无常势,奕有奕谱,但奕无定型,变成为时代的永恒。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更是变化的时代,快速、加速、变速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只有勇于应变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和把握。那么,我们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呢?
2008年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2009年发生的新疆“7?5”暴乱,2012年发生的什邡事件等一系列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深刻地反映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应对复杂局面时能力上的欠缺。本来是可以处理好的“小事情”,但由于一些公务人员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致使“小事情”由小变大,由大变乱,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这其中当然存在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但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应对复杂局面时经验不足、能力不够。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急需充实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的年轻干部,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
由此可见,应变不是一想便成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技巧、一种智谋,是现代人,特别是公务员急需掌握的一套本领。只有掌握了应变的能力,才能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从容不迫。
■三大“法宝”提升应变力
《荀子?王制》曰:“举措应变而不穷。”能够随时势、事态的变化而应变,是人类的本质所在,是人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应变,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应”,也就是要根据情境的不同而作不同的变化,即讲究变化的“可依据性”。那么,如何确定变化的依据呢?对此,我们提出了应变的三大“依据”——应时、应景、应情。
■ 应时
所谓“应时”,强调的是相机行事,也就是说要观察情况的发展变化,根据不同的时机,灵活地处理事情。每个人都渴望机遇,渴望命运的垂帘,但是“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抓住机遇,一展抱负,正是因为他们在事情发展之初就能够敏锐地洞察到变化的趋势,并依据趋势发展作出相应的改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时度势”。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活跃着这样一群商人,他们走南闯北,经营盐业、开设票号,贩运毛皮、布匹,称雄商界五个多世纪,他们就是晋商。晋商的成功在于其远大的目光,能够审时度势。
明初,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的优势,捷足先登,进入北方边镇市场,兴起于商界。
明中期,晋商不失时机,改变经营方针,实行四个战略转移,增强了商业竞争能力,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一个地方商人集团。
入清以后,清政府加速开发边疆地区。晋商看中清政府推行的满蒙友好政策,立即积极开展旅蒙贸易,由漠南蒙古逐步深入到蒙古各部,同时向西北地方发展,在边陲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清道光以后,晋商又先人一步看出金融对商业活动的需要,在账局、钱庄的基础上首创以汇兑为主的山西票号。
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一文中写到的那样:“最能显现出山西商人目光的莫过于一系列票号的建立了,他们先人一步地看出了金融对于商业的重要,于是就把东南西北的金融命脉梳理通畅,稳稳地把自己放在全国民间钱财流通主宰的地位上。这种种作为,都是大手笔,与投机取巧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应景
所谓“应景”,强调的是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符合当下所处的“场合”,特别是在交际过程中,风趣、幽默的语言,得体的举止都可以激发谈话者的兴致,使周围的气氛融洽起来。
相传,乾隆皇帝在委任纪昀《四库全书》主编官之前,想考考纪昀。考试的方式是出对联句。乾隆先出:“两碟豆”,纪昀答:“一瓶油”。乾隆又说:“林中两蝶斗”,纪昀紧接:“水上一鸥游”。乾隆见纪昀联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便立即转移主题,出联道:“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纪昀是南方人,乾隆出这一联,实际上是夸纪昀的学问,同时也暗含向纪昀求饶的意味。纪昀也体会到了皇上的语意,于是,他便灵活应变,迅速转舵,顺意接道:“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纪昀所联的这一句,既对仗工整,又巧妙地拍了皇上的马屁。乾隆听后,呵呵大笑,立即授职予纪昀。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广结善交,出入各种各样的场合。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矩和礼仪,这些约定俗成的契约是做人的指南、做事的方向。场合不同,门道和说道都不一样。做人做事不注意区分场合,注定会吃大亏。以幽默见长的美国著名总统里根就吃了这样的亏。
1984年美国总统竞选中,有人问73岁的里根:“年龄是否会在竞选中成为一个问题?”
里根回答:“不!我不打算为政治目的而利用我的对手年轻和没有经验这一点。”
这一回答,机智、委婉而幽默地强调了自己的年龄有利于从政。
然而,幽默也是要讲究场合的,适合场合的幽默才是好的幽默,否则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美国总统里根有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用,随口就说:“先生们请注意,5分钟之后,我们将对苏联进行轰炸——”
一语既出,会场哗然。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可见,里根总统在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不严肃的、荒唐的玩笑。因为里根总统违反了应变一定要与场合相符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惹出了许多麻烦,一时成为人们的笑柄。
所以,在各种场合,说话、做事一定要恰当。观察我们的周围,常常有一些“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他们直率,善讲真话,说话直言不讳,但是听话的人往往领悟不到说话者的“一番苦心”,为什么?因为讲真话要看场合,在不利于别人接受真话的场合,你对他说了真话对他来说反而是故意给他丢丑,适得其反。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旁敲侧击或者说一半留一半。只要对方明白过来就行了,不必说得清清楚楚,让其他人也听到。
你对一个朋友说:“你不该这样办事,而应该……”而对另一个朋友说:“你为什么这样办事?”对前面的朋友需要把真话说透,而对后面的朋友只用说一半真话就行了,或者提示一下就能管用。
■ 应情
所谓“应情”,强调的是因人而异,也就是说同样的事情,由于对象的不同,其处理方式也会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对象,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人,由于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环境各方面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个性特征,只有准确掌握了对象的差异,才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因材施教”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对学生之细致认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
因材施教的精髓在于因人而异,前提是全面、客观、深刻的了解,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既有本国的突发事件,也有外国的突发事件,有本民族的突发事件,也有其他民族的突发事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礼仪。因此,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其文化,礼貌应对,只有这样,政府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是“船只被扣”事件,索马里扣留中国船只事件的处理与菲律宾人质事件的处理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就在于两国风土人情的不同。
索马里人待人彬彬有礼,注重礼仪,富有强烈的民族感情,由于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活艰苦,他们扣留中国船只,只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在面对索马里扣留中国船只事件上,索马里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在解决人质事件过程中,索马里政府考虑到要与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问题,不想因为海盗事件而失去中国这个正在强大起来的国家。政府对海盗的态度是在保证人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国外交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风俗对其要求进行合理答复。最后,成功解救了中国公民,从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而菲律宾则不同,它是一个有很多禁忌的国家,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很多细节上的问题,特别是避免提及菲律宾国内政治纷争、宗教、菲律宾近代史等话题。菲律宾人质事件让人痛惜,我国一再强调要安抚挟持者,保证人质安全,但当地政府却消极怠慢,完全忽视中国政府保证人质安全的强烈要求,一意孤行,不顾人质安全,对挟持者进行言语的刺激,最后导致几名中国游客无辜丧命。这不仅没有得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原谅,还使得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受阻,得不偿失。
对比发生在国外的这两起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索马里和菲律宾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只有在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提及所要谈的条件和要求,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