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5年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基础知识(中学)》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4.00 商品编号:8714
      • 折 扣 价:¥27.00已优惠¥27.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版  次:2015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浙江省教师入编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局人事局公开招聘教师、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目录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介绍及应试指南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教育概述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二章  教育目的与功能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功能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三章  学校教育制度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学校教育行政体制
                    第三节  学校与校园文化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五章  课程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课程概述
                    第二节  课程内容
                    第三节  课程实施与管理
                    第四节  课程资源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六章  教学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五节  教学理论及其运用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七章  学校德育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中学德育概述
                    第二节  德育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途径、方法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
                    第二节  班级管理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九章  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教育研究
                    第二节  教育改革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二部分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第二节  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二章  认知过程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三节  记忆
                    第四节  思维
                    第五节  问题解决
                    第六节  想象
                    第七节  言语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三章  情感和意志过程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
                    第二节  意志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四章  人格心理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人格
                    第二节  需要与动机
                    第三节  智力与创造力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五章  人生全程发展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人生全程发展的概述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二节  中学生情感发展
                    第三节  中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  中学生人际交往发展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七章  学习理论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第二节  主要学习理论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知识学习
                    第二节  学习策略
                    第三节  学习迁移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九章  学习动机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及学习动机理论
                    第二节  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十章  教师心理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教师职业角色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特征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成长
                    第四节  教师心理健康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法律关系
                    第三节  教育行政执法和教育法律责任
                    第四节  教育法律适用与教育法律救济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二章  依法执教与教师违法行为预防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第一节  依法执教
                    第二节  教师违法行为预防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三章  现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规定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节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节录)
                    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节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节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节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节录)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节录)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节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节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节录)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第四章  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
                    考纲透视及题型解读
                    知识架构
                    名师精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节录)
                    教师资格条例(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节录)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节录)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节录)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节录)
                    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节录)
                    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节录)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节录)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节录)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节录)
                    中学德育大纲(节录)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节录)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节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节录)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节录)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节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浙江省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节录)
                    材料分析
                    章节预测习题
         

        文摘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所谓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所谓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真题演练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 社会教育B. 家庭教育 C. 职业教育D. 学校教育
            【答案】 D
            【名师点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故本题选D。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关于教育活动的三要素,学界还有其他不同说法: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把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陈桂生先生在其著作《教育原理》中把教育活动的要素分为教育主体、客体和教育资料;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中认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教育者是指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引导年轻一代,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传承人类文明的精髓,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者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象征。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它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不断地把教育内容和教育思想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品德得到发展和提高。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其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学习的效果。
            (三)教育措施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正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形成多种结构。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两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复合体。同时,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在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体。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他们也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即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的形态及其特征 ★
            (一)教育的形态教育形态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态。从目前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
            1.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2.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分为家族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家族教育是指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3.从教育系统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真题演练
            人类学校产生之前的教育属于()。
            A. 非制度化教育B. 家庭教育C. 古代社会的教育D. 社会教育
            【答案】 A
            【名师点评】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模式,人类学校产生之前的教育就属于非制度化教育。
            (二)教育的特征
            1.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系统,由交往双方的主体构成。教育系统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具有一定组织形式自觉进行的,也有无一定组织形式自发进行的;有交往双方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的,也有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的等。教育系统中双方的活动必须协调一致,各以对方的活动来调节自身活动,是一种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科学的教育理论都必须反映这种关系。
            2.教育系统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要内容所谓传递,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协调一致的交往活动构成。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由人才造就的需求决定。所谓经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主观产物。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主要有三种,即知识、技能与规范。知识是认识活动对象的主观产物,属认知经验。技能是动作本身的主观产物,属于动作经验。它是动作执行的监控工具,也是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的一个构成要素,还是形成和发展能力这一个体心理特征所不可缺少的。规范是社会组织用以调节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规则或准则,通常也叫作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规范是社会行为的价值标准,是人际交往活动的主观产物,是协调人际交往、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是人际交往的内在调节机制的核心因素,是形成、发展作为个体心理特性之一的品德的根本因素。
            3.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从教育系统的职能方面来说,其根本职能在于促进人类个体的社会化,以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所谓人类个体社会化,指人由生物实体不断改变为一个能完善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生活要求的社会实体,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一体化的过程。人类个体社会化使新一代人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特性,使人类的更新换代得以实现,为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前提。这样,教育系统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永恒存在的系统。
            四、教育的发展 ★
            (一)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活动的产生,教育学史上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即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他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繁衍下去。生物起源说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因而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在原始社会,儿童通过观察成年人采集、狩猎、编织等活动,不断模仿成年人干活,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习得了各种生存技能。心理学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学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之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验传递中产生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依赖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二)教育的发展阶段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主要靠打猎、采集和纺织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所有的生产资料归全体成员所有,基本没有剩余产品。这个时期的教育主要是源于群体青年成员适应集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现实需要。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所有成员都平等地接受教育,教育的内容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2)原始社会的教育其教育目的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帮助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生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公共生活的规范、艺术和宗教教育。
            (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的,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的手段仅限于言传身教,主要是一种口耳相传的形式。
            2.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到了商代,最早的学校产生了,同时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西周以后,我国的学校教育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体系,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此时学校教育的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开始实行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统治,从此儒家教育思想占据思想文化方面的正统地位。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同时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多样化,教育方法较灵活。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与封建世俗政权紧密联系、互相利用的时期。统治残酷、等级森严、思想专制,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宗教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否定。首先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担当,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教区学校,主要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的宗教教育,也适当讲授一些读写知识。教会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其次是骑士教育。骑士教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主要在骑士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中世纪也有世俗教育,学习文法、修辞、天文、历法、算术等实用知识,但神学也是主修课程。总体来讲,古代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掌控,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2)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的教育。(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的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学方法刻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
            3.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两大部分。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生产工人。一方面,教育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的生产,也为劳动人民提供了入学的机会。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无产阶级是社会的领导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权由劳动人民掌握,教育不再具有阶级性,教育成为促进全体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工具。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传播人类文明长期积淀下来的科学知识,提高劳动者的身心素质。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的来说,现代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现代的学校教育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为社会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学校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逐步改变了教育被少数统治阶级所垄断的局面,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3)教学内容方面,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学校教育越来越科学化和现代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广泛推广,基础教育逐步普及。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狂潮。义务教育向中等教育延伸,各国考虑到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大力投资和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也得到高速发展。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终身化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终身教育思想兴起于欧洲,最早是由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来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入职后的教育要统一起来,“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应该贯彻于人的一生。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