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公务员考试用书《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第10版)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顾斐,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公职产品研究院院长,公职行业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教学法开创者。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的命题研究工作,独创言语理解与表达“十大题型”,两大模块教学法及 “言语必杀技法”,被行业广泛借鉴。先后出版的《行政能力测验内部教案》、《微魔块之言语必考成语188条》《行测10天通关特训》成为多年公职辅导畅销书,并多次再版。新浪、腾讯、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特聘专家,是考生心目中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师者典范。
目录
绪论
★一、2012—2015年国考、联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模块分值分布2
★二、三维解读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2
★三、探究八年命题思路,展望未来命题趋势3
★四、从言语复习误区中反思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备考方案6
★五、2013—2015年国考及部分地方省考考情分析及应对策略7
第一章 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整体综述9
第一节 实词辨析10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0
一、感情色彩10
二、语义轻重 12
三、表达风格 13
四、语素差异15
五、词性功能16
★六、搭配范围17
★七、语境信息与限定性选项19
第二节 成语辨析23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3
一、成语的感情色彩23
二、成语的搭配范围23
三、成语的句法功能23
第三节 关联词辨析45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45
一、并列关系45
二、承接关系45
三、递进关系45
四、因果关系45
五、转折关系45
六、条件关系46
七、让步关系46
八、取舍关系46
逻辑填空全真测试题库47
第二章 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整体综述54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54
★一、分步解题法54
★二、替换压缩法55
★三、成分分析法56
★四、背景铺垫法58
★五、表达倾向法60
★六、援引观点法62
★七、举例论证法64
★八、原因推断法66
★九、反面论证法67
★十、标点符号法70
★十一、指代引导法72
十二、选项差异法74
★十三、主体排除法75
十四、排同求异法77
十五、相对绝对法79
第一节 主旨概括题81
一、典型的主旨概括题8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82
☆★☆突破模块一: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切入82
★(一)转折后的主题句82
★(二)结论后的主题句85
★(三)递进后的主题句91
★(四)必要条件后的主题句93
★(五)并列中的主题句95
★(六)多重复句中的主题句97
☆★☆突破模块二:从宏观角度入手,从行文脉络切入98
★(一)“总—分—总”式98
★(二)“总—分”式99
★(三)“分—总”式101
★(四)“分—总—分”式104
突破模块三:从整体概括入手,从关键词语切入106
二、变型的主旨概括题109
第二节 意图判断题114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14
★一、做题原则114
★二、做题顺序115
★三、排除选项122
★四、两个并非,一个标准123
第三节 态度观点题123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24
一、明确观点124
二、隐含观点124
三、没有观点125
四、杂糅观点125
第四节 细节理解题131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32
★一、典型的细节理解题132
二、主旨化的细节理解题138
三、变型的细节理解题140
(一)原因考查类141
(二)目的考查类148
(三)特点考查类151
(四)信息推断类152
第五节 词句理解题154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55
一、词语理解题155
二、语句理解题157
第六节 代词指代题160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60
一、代词指代题160
二、词语指代题164
第七节 标题填入题167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67
片段阅读全真测试题库170
第三章 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题型综述180
突破模块一:从语用层面,考查优化表达181
第一节 语句排序题181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81
★一、寻头断尾181
★二、连贯验证183
第二节 语句衔接题193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93
★一、居首类194
★二、居中类194
★三、居末类194
第三节 下文推断题199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99
突破模块二:从语法层面,考查规范表达202
规范表达实战技法202
一、语句紧缩法202
二、语感审读法202
三、规律标志法202
四、造句类比法202
五、逻辑分析法203
六、停顿阅读法203
七、词汇替换法203
八、添加词语法203
九、语序重排法204
十、逐个排除法204
第四节 病句辨析题204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06
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206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208
三、语序不当209
四、逻辑矛盾211
五、用词不当213
第五节 歧义辨析题218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18
一、词汇歧义218
二、语法歧义219
三、语音歧义221
语句表达全真测试题库224
第四章 篇章阅读
篇章阅读题型综述235
篇章阅读实战技法236
★一、带着问题选择性阅读原文236
★二、关注文章、段落六大要点236
第一节 人文社科类241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41
一、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42
二、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44
三、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47
四、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A类真题249
五、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B类真题252
第二节 科技说明类255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55
一、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55
二、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56
三、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59
四、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62
五、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64
篇章阅读全真测试题库268
第五章 特殊题型汇总
特殊题型综述275
第一节 语文基础知识题275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75
一、标点符号275
二、修辞手法279
三、诗词鉴赏282
四、错别字辨析284
五、字词注音285
六、字词释义及使用286
七、关联词使用288
八、文体风格288
九、纪年方法289
十、说明方法290
十一、句式结构291
第二节 词语删减题29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92
一、应该删类292
二、可以删类292
文摘
第一章 逻辑填空
视频精讲
●学●习●导●读
亲爱的读者,本部分视频讲解为逻辑填空这一重要题型的学习导读,希望您能通过视频的讲解和对教材的学习,掌握逻辑填空解题必备技。(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逻辑填空整体综述
逻辑填空这种题型并非新题型,早在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就曾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非以单独题型的方式体现,而是结合在篇章阅读中进行考查。这种题型首次以独立题型的方式明确出现是在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试卷中,主要考查了考生“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的基本能力。
时至今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在命题上已经连续考查了九年逻辑填空,可以说命题思路愈加成熟,考查题型和题量也趋于稳定。纵观近九年的试题,不难发现备选项设置的词汇通常都是常见实词和常用成语,关键考查考生在社会实践和交往过程中如何准确运用这些基本的常见词汇。基于对“功能”的考查要求,考生要更加注重对给定语境的掌握。从题量来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试卷构成中逻辑填空每年均为20题,占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数的1/2,并且九年来一直保持稳定。
此外,各个地方省份的命题考试中,也大量地涉及对于逻辑填空这一题型的考查,相比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而言,难度有所降低。除了考查使用功能外,地方省份的命题考试中侧重对实词辨析的考查,偶尔涉及关联词语搭配的使用。
基于以上考查的常用词汇、常见成语、近义词及关联词语,命题要点主要体现在其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搭配意义、语体风格、语义轻重、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考生要注意在备考过程中结合具体词条进行把握和辨析。
综上所述,逻辑填空这种题型虽然难度不高,但是复习量却很大,需要考生精心准备,仔细积累,善于总结。在备考过程中,由于逻辑填空题型的特殊性,考生还要制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加以应对。因为逻辑填空这种题型一方面考查了考生对于语境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还对考生的汉语知识背景做了一定程度上的要求。
尤其是从这九年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在命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频率很高的实词和成语,这些词汇频频出现在历年国考以及各地方省考的试卷中,意味着考生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命题中再次“与之相遇”!
因此我们特地在每一节之后为考生精心编排了与之相应的词表,其选材则是国考及地方省考真题,将出现频率高的词汇进行整理分析,方法归类,希望各位考生在强化方法的同时能够做到兼顾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逻辑填空这种“基础”和“能力”双重考查的题型中顺利胜出!
第一节 实词辨析
逻辑填空中涉及了三种题型,包括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及关联词辨析。其中实词辨析题比例较高,因此考生要对实词辨析进行重点复习。而恰恰这部分在各位考生的复习中常常处于软肋的状态,总是模棱两可。这是由于一方面母语习得的过程是一点点试错、积累得来的,不是单纯技法、含义上的学习;另外一方面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较少,大多是口语性的表达。鉴于以上两方面原因,考生若想在这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语感,多多阅读规范的、书面的报纸、杂志。此外可以通过强化近义词之间的区别结合多做真题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
在作答逻辑填空题时,为了快速准确地选择正确答案,考生可以通过提炼文段的有效信息来排除无关选项或者直接确定答案。通常题目设置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提示性信息,如:空白处前后出现的词汇,文段中多次重复出现的实词,表达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等等。如果考生能够将这类提示性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在对比选项的过程中就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轻松排除干扰项,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一、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蕴含着对人或者对事物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除了常规意义上的褒义、贬义、中性三类感情色彩外,题目中的句子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提供的信息确定文段作者的态度倾向性属于积极的感情色彩还是消极的感情色彩,从而在选项中选择一项与文段感情色彩相符合的进行匹配。
比如:“成果、结果、后果”这三个词,就可以通过明确的感情色彩进行区分,分别为褒义、中性、贬义。
再如:“尝试、冒险”这两个词,用上述的褒义、贬义进行划分就比较困难,不够准确。此时我们可以从表达倾向性入手,其中“尝试”一词带有积极的倾向性,表达了一种接受新生事物及挑战等的意愿;而“冒险”一词则带有消极的倾向性,表达了一种尚未准备好就莽撞做事的状态。
这类词汇还有很多,不妨再举一例:“相似、雷同”这两个词中,“相似”属于典型的中性表达,没有任何感情上的倾向性;而“雷同”则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意味。
以上列举的几组词汇在感情色彩上的辨析,可以帮助考生在进行作答时有效判断正确答案。通过阅读首先排除在感情色彩、表达倾向性上与文意不符的词汇。有些时候,题目设置的难度较低,运用感情色彩甚至可以直接确认答案。有些时候,题目设置难度较高,至少也可以排除一到两个选项,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作答。
此外,在运用感情色彩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提炼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尤其是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关联词语。运用感情色彩结合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作答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视频解析
【例1】 (2014年浙江)在这里,作家的人格显得。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或者是最普遍的底层生活,都在他们的笔下幻化为一种真实人生的存在,一种精神的存在,一种被称为“心灵史”的存在。他们 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心甘情愿地进行着漫长而苦涩的精神之旅,既充实又富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微乎其微踯躅B. 举足轻重徜徉
C. 至关重要彷徨D. 无关大局徘徊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二空中,文段作者对作家精神之旅的描述是“既充实又富有”,由此可以判断作者的感情色彩是积极的。“踯躅”“彷徨”“徘徊”的感情色彩均为消极,只有“徜徉”一词有安闲自在地步行之意,感情色彩与语境吻合。故正确答案为B项。
视频解析
【例2】 (2014年黑龙江)强硬的紧缩政策和严重的失业问题,导致意大利社会不满情绪日益。就在莱塔内阁在总统府宣誓就职时,总理府外上演了一起因对政府不满而引发的枪击案。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若因政治局势不稳而债务危机再度恶化,将给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带来沉重打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累积导致B. 增加造成
C. 集聚致使D. 高涨促进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空中,“集聚”指集合、聚合,用来指具体的动作,一般不与“情绪”搭配;同样不与“情绪”搭配的还有“增加”,故排除B、C两项。第二空中,意大利因政治局势不稳而带来债务危机恶化这一不好的结果,“促进”带有积极的感情色彩,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A项。
【例3】 (2014年江苏A类)作家只有公共关怀,个人化的审美追求才不会被个人功利淹没,才不会谋取私利的工具,时下流行的某些“青春文学”因为缺少批判现实的公共关怀,它们对现实的其实是对现实的粉饰。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坚持落入描画B. 秉持沦为描摹
C. 兼具成为描述D. 坚守变为描绘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先从第二空入手,语境“谋取私利的工具”为消极义,只有B项“沦为”与之感情色彩吻合,且搭配得当。再验证第一空,“兼具”指同时具有,而文中并没提到作家应具有的其他品质,排除C项;“坚守”指坚决守卫不离开,与“情怀”搭配不当,排除D项;“坚持”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秉持”保持操守和精神的意思,用在此处,更符合文段语境。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例4】 (2013年国考) 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又看到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似乎都不复存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穿梭神情自若喧嚣B. 穿行泰然自若喧闹
C. 踯躅置若罔闻喧腾D. 徘徊旁若无人喧哗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混搭题。第一空中,“踯躅”和“徘徊”均带有消极的感情倾向,与文段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不符,故排除C、D两项。第二空中,“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而文中只是介绍乞丐在大街上认真地看书,周遭的一切都无法打扰到他,并未出现与“紧急情况”相关的信息,由此排除B项。A项中我在“在大街上穿梭”,又用“神情自若”来形容在街上认真读书的乞丐,最后用“喧嚣”来形容街道均恰如其分,故正确答案为A项。
【例5】 (2012年浙江)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当然不应让横行一方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逍遥法外,不应为毒害健康暴利的无良企业庇护,不应对权钱勾结贪婪摄取的腐败现象,不应让侵夺他人权益的缺德行为无所制约。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获取漠然置之随意B. 获取不闻不问恣意
C. 牟取置之不理任意D. 牟取麻木不仁肆意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混搭题。第一组词中,“获取”为中性词,与“暴利”一词搭配不当。“牟取”一词侧重指非法的取得,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符合文意要求,故排除A、B两项。文中“贪婪、无所制约”表达词义较重,较之C项“任意”,D项“肆意”语义更重,更符合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二、语义轻重
语义轻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有程度深、性质重和程度浅、性质轻的差别。在题目的表达中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可以提示我们此处词语所需要的轻重程度,据此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语义轻重差异词语的根据。语义轻重在辨析实词时非常有效,往往能成为解题的切入口。
比如:“批评、批判”这两个词汇均表达了一定的否定意味,比较差异可知其中“批评”表达的语义较轻,说话人的初衷是为了使听话人改正其不足或缺点;而“批判”表达的语义则较重,涉及了阶级层面,表示所犯错误非常严重。
再如:“妨碍、妨害”这两个词汇虽然表意相近,但是语义轻重却有所不同。其中“妨碍”侧重在“碍”字,意为“影响、阻碍”;而“妨害”则侧重在“害”字,意为“有害于”,由此可知两个词汇是前轻后重。
这类词汇还有很多,不妨再举一例:“损坏、破坏”这两个词汇均有“坏”的语义成分,但是程度却有轻有重。其中“损坏”仅仅是一种客观陈述,表达了一个“坏”的事实,如“损坏桌椅要赔偿”,语义较轻;而“破坏”的语义则较重,表示坏的程度很深,并且带有一定“有意而为之”的语义色彩。
通过以上举例,不难发现,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近义词辨析,不仅可以通过感情色彩的方式进行排除,也可以结合语义轻重进行判断,甚至有时二者是相结合的。此外,需要再次提醒考生的是,观察文中可能出现的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的关联词语,这些逻辑关系,会帮助我们在作答过程中更为确定。
【例1】(2014年国考)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然而,事实了对汉字的这些偏见和悲观论调。据统计,现在已有10000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拼音文字。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宣称打破B. 断言粉碎
C. 妄言驳斥D. 预言批判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文段通篇是客观陈述,并无褒贬之意,因此第一空应填入中性词汇,C项“妄言”明显不符合文段的感情色彩,应该排除。第二空中,后文提到“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拼音文字”,可以看出此处表述非常肯定,应当选择一个语气最为强烈的词语。“打破”和“批判”的陈述较为温和,而“粉碎”透露出来的含义最为坚定,程度最深,符合文段的感情色彩。故正确答案为B项。
视频解析
【例2】 (2014年联考)预循环是一种更环保的生活方式,指通过购入会产生垃圾的家庭或商业物品来减少垃圾数量的行为。可循环的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别的功效,可是处理这些可循环物质也是要消耗能源并产生垃圾的,所以更环保的方式是尽量少用会产生垃圾的物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避免发挥B. 杜绝具备
C. 放弃衍生D. 禁止实现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预循环主要是倡导人们尽量少购买和使用一些会产生垃圾的家庭或商业物品来减少垃圾数量,而这种行为不可能完全“杜绝”“禁止”或“放弃”,三者语义均过重。只有“避免”可与下文“减少垃圾数量”相对应。再看第二空,与“功效”相对应的词应该是“发挥”。故正确答案为A项。
【例3】(2013年重庆)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不,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不,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卑微贪婪B. 野蛮索取
C. 势利强求D. 霸道掠夺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空可用感情色彩进行判断,根据后文的语境“有道德”可排除A项“卑微”和C项“势利”。第二空中给定语境为“永续”,B项“索取”和D项“掠夺”都有从自然得到物质或资源之意,但是“掠夺”语义更重,用在此处更恰当,意为人只有尊重自然,不掠夺大自然的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4】 (2013年国考)做学问首先是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尊重原始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在诚实做研究的前提下,对具体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有甚至错误是很常见的,这是科学发展的正常过程。可以说,许多学术论文的分析、结论和讨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越是的科学研究,越容易出现错误理解和错误结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异议弱点复杂B. 偏差瑕疵前沿
C. 意见局限真实D. 争议错误严谨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文中的语境信息“甚至错误”可推知,第一空需要填入一个与“错误”意思相近且语义相对较轻的词汇,只有B项“偏差”符合文意表达的要求。再对B项的第二、三空进行验证,第二空中“瑕疵”与第一空中填入的“偏差”形成照应,且第三空“前沿”与“科学研究”为固定搭配。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例5】 (2013年上海)下面空格处应该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因自然气候的变迁、无序的放垦、环境的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因素,鄂尔多斯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这个曾经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庶之地,其羊绒的品质近年来也在。
②一年一度的端阳节,各地民间习俗同多于异,如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涂雄黄饮雄黄酒,吃咸蛋吃粽子、尝时令鲜果等,据说这些传统活动可以百病。
A. 蜕化祛除B. 退化祛除
C. 退化驱除D. 蜕化驱除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空中,“蜕化”比喻变质、变坏,腐化堕落;“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与“退化”相比较,“蜕化”语义过重,用来形容“鄂尔多斯羊绒的品质”应该用“退化”更为合适,据此排除A、D两项。第二空,“祛除百病”为固定搭配。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三、表达风格
表达风格涉及两个层面:第一是语体风格,第二是文体风格。
语体风格通常可以划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种。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日常交际对话、文艺作品对白中常常使用;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语体风格,多用于正式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
比如:“商量、商榷”这两个词汇,语义相同但是语体风格不同,前者属于口语语体,常用于日常交际;后者属于书面语语体,如“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此外,不同文体类型表达的文体风格也不尽相同,如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等必然引起词汇使用上的差异。
比如:“调解、斡旋”这两个词汇,调解可以用于日常口语,表达一种对于日常生活中矛盾的疏导;而“斡旋”一词则为外交辞令,通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不能随意混用。
因此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句中所使用词语的语体风格和文体风格来确定整个句子的表达特点,按照表达风格一致的原则填入适合于该题目的词语。此外,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文段的特点运用语感来寻找带有一定表达风格的特殊词汇,这种间接流露出来的风格特点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加速判断。
【例1】 (2014年国考)叶片眷恋地,栖息在行人的身上,或是顺着头发身体,无所依托地静卧在褐色的砖道上,深褐、暗红、浅黄及那些许丝丝绿色,在叶脉中若隐若现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回旋滑落流淌B. 回旋飘落交织
C. 舞动滑落交织D. 舞动飘落流淌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文段运用拟人手法,用来修饰叶片落下的姿态。第一空中,“回旋”和“舞动”比较,与给定语境“眷恋”一词搭配更为恰当的是“回旋”,据此排除C、D两项。第二空中,“滑落”有在物体表面移动落下之意;“飘落” 形容物体飘荡降落的下沉状态。根据“顺着头发身体”可知“滑落”更合适。第三空,运用了“流淌”一词来进行暗喻,比喻丝丝绿色像水波一样流淌,符合文段的文体风格和用词特点。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视频解析
【例2】 (2014年浙江)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破解释放B. 完成激发
C. 化解开发D. 解决发挥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空中,“完成”不能与“难题”搭配,首先排除B项;“解决难题”偏口语化,且语气程度轻,排除D项。第二空中,“开发”一般是对新资源、新领域的开拓和利用。“释放创造潜能”更具书面色彩,与前文“焕发劳动热情”构成并列表达,故正确答案为A项。
【例3】 (2013年河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②广西民歌唱的多是情歌酬和,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来比赛机智才能。
③我在山间溪水中沐浴,在溪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溪水催我入眠。
④不过,历史总有一面会被,消失于黑暗中。
A. 一霎间譬喻潺潺抹去B. 刹那间比喻汩汩抹杀
C. 霎时譬喻滔滔抹去D. 瞬间比喻汩汩抹杀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可从第四句入手降低难度,“抹杀”原意是用刀抹脖子,引申为将事情做到绝境,没有回头的可能,语义过重,而原句叙述平淡,指出历史总有一面消失于黑暗中,用“抹去”一词更为恰当,排除B、D两项。第三句中,从“催我入眠”可以推断溪水的水流很缓,“滔滔”形容水流很大很急,与语境不符,排除C项;A项“潺潺”符合文意,且用词风格与句子相呼应。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例4】 (2013年深圳)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①精神不集中,就容易出。
②这座城市的许多道路还着新中国成立前的街名。
A. 差错延用B. 差错沿用
C. 差池沿用D. 差池延用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句中,“差池”的表达风格为书面语,意思更偏向于意外;“差错”的表达风格为口语,意思更偏向于失误。原句的风格比较随意,类似口语表达,此处用“差错”来形容精神不集中带来的失误更恰当。第二句中,“沿用”侧重于继续使用;“延用”侧重于延长使用之意。原句中“新中国成立前的街名”应与“沿用”相呼应。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5】 (2012年河北招警)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有秋的,更有冬的。
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 泼辣蕴蓄丰硕B. 丰硕蕴蓄泼辣
C. 蕴蓄丰硕泼辣D. 泼辣丰硕蕴蓄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文段运用比拟手法,用修饰人的词语来形容一年四季的特点,D项中“泼辣”“丰硕”和“蕴蓄”正好与夏天、秋天和冬天这三个季节的特点相对应。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