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7年公务员考试用书《常识判断模块宝典》(第11版)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伍景玉,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专家,有多年的公务员教学管理经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华图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与预测试卷主编,主持编写京华版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新坐标系列:《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地方考试使用教材、试卷等。是公务员考试模块宝典系列、名家讲义系列丛书的主要创编人之一,对全国乃至各省市的考情、发展趋势等有深刻了解,对考试有精准的把握,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学员推崇。
目录
绪论
一、大纲解读及最新命题特点详析1
二、常识判断模块备考策略3
第一部分 时政热点和政治常识
第一章 时政热点与国际社会4
第1节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4
第2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解读7
第3节 2016中央一号文件解读10
第4节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12
第5节 当代国际社会17
第二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1
第1节 哲学与哲学家21
第2节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23
第3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24
第4节 马克思主义辩证主义认识论26
第5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9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32
第1节 邓小平理论32
第2节 中共党史36
最新真题解析实例38
第二部分 经济常识
第一章 古典经济学巨匠及其理论39
第1节 亚当·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39
第2节 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40
第二章 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41
第三章 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42
第1节 宏观经济理论42
第2节 微观经济理论43
第四章 商品经济46
第五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9
第1节 市场经济49
第2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0
第六章 宏观调控与收入分配52
第1节 宏观调控体系、任务与主要手段52
第2节 宏观调控具体政策53
第3节 收入分配57
第七章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与外汇59
第1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59
第2节 外汇与汇率60
最新真题解析实例62
第三部分 人文历史常识
第一章 文学常识63
第1节 中国古代与近代文学63
第2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67
第3节 外国文学69
第二章 文化常识74
第1节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74
第2节 中国艺术成就及鉴赏81
第3节 世界遗产89
第4节 外国文化90
第三章 中国古代史96
第1节 朝代和重大历史事件96
第2节 历朝历代相似事件对比100
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104
第1节 内忧外患的晚清时期104
第2节 从五四运动到七七事变105
第3节 抗日战争106
第五章 世界历史107
第1节 世界古代史107
第2节 世界近代史109
第3节 世界现代史111
最新真题解析实例113
第四部分 科技常识
第一章 高新技术及其应用115
第1节 新能源115
第2节 新材料118
第3节 信息技术120
第4节 现代交通技术121
第5节 空间科学技术122
第二章 我国科技成就及未来发展规划124
第1节 我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124
第2节 我国近代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129
第三章 生活中的科学常识134
第1节 物理常识134
第2节 化学、生物常识136
第3节 中医基本常识137
第4节 急救常识138
第5节 灾害逃生避险常识140
最新真题解析实例144
第五部分 自然、环境常识
第一章 自然常识145
第1节 天文历法常识145
第2节 地理常识148
第二章 环境常识157
第1节 环境气候常识157
第2节 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158
最新真题解析实例161
第六部分 法律常识
第一章 法理学163
第1节 法的概述163
第2节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167
第二章 宪法与行政法174
第1节 宪法174
第2节 行政法183
第三章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196
第1节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96
第2节 物权法198
第3节 婚姻法199
第4节 民事诉讼法201
第四章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06
第1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206
第2节 犯罪206
第3节 刑罚207
第4节 刑事诉讼法209
第五章 公务员法213
第1节 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213
第2节 公务员的录用、考核与职务任免、升降213
第3节 公务员的辞职、辞退与奖惩214
第4节 公务员的回避216
第六章 其他法律法规217
第1节 公司法217
第2节 合伙企业法220
第3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222
第4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25
最新真题解析实例227
第七部分 管理常识
第一章 政府职能229
第1节 政府职能的含义和分类229
第2节 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和政府职能转变230
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行政监督232
第1节 行政组织232
第2节 行政监督234
第三章 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236
第1节 行政决策236
第2节 行政执行236
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239
第1节 公共事业管理239
第2节 公共危机管理240
第五章 社会管理242
第1节 社会管理的内涵及发展242
第2节 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242
最新真题解析实例244
第八部分 公文常识
第一章 公文的分类和种类245
第二章 公文的格式和行文规则247
第1节 公文的格式247
第2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251
第三章 15种公文常见考点及相近文种对比252
第1节 命令和决定252
第2节 公报、公告和通告253
第3节 通知和通报254
第4节 报告和请示255
第5节 批复和函256
第6节 意见、决议和议案257
第7节 纪要258
第四章 公文处理259
最新真题解析实例262
文摘
第一部分 时政热点和政治常识
第一章 时政热点与国际社会
第1节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考点1 2016年五大任务
1.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2.扩大有效供给
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
3.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4.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对信用违约要依法处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5.化解房地产库存
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考点2 2016年影响百姓生活的十大政策
1.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买房花销可能变小
【会议原文】 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政策解读】 国家统计局2015年1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33个和40个,分别比上月增加6个和2个。
2.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购房限制可能变少
【会议原文】 化解房地产库存,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政策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一表述引发高度关注,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性措施”,公众感受最为直观的就是购房、贷款等方面限制的取消或放宽。目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多数地区已取消限购政策。年初,住建部要求各地进一步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增加贷款额度,简化手续,各地均积极响应。除了限购、贷款等方面措施外,还有哪些“限制性措施”会被取消,令人关注。
3.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外地人也将可住公租房
【会议原文】 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政策解读】 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或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公租房或将不再受户籍的牵绊,更多的房源或将走向市场,更多城市或将取消限购政策,“购租并举”等制度让“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并不遥远。
4.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农民工可在就业地落户
【会议原文】 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政策解读】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截至2015年11月3日,全国已经有25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国家要求到2015年年底每个省(区、市)都必须出台方案。
5.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社保负担将会减轻
【会议原文】 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政策解读】 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确定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统一降至2%,从10月1日起将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降至0.75%,将生育保险费率从不超过1%降到不超过0.5%。
6.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或实行全国统筹
【会议原文】 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
【政策解读】 2015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要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按照社会保险大数法则,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增强基金的共济能力。
7.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有望缓解
【会议原文】 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政策解读】 长期以来,我国中心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县级医院门可罗雀,基层群众看病不堪奔波之苦。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药品价格将越来越合理,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逐步提高……百姓“病有所医”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8.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会议原文】 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
【政策解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9.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企业员工也会受益
【会议原文】 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
【政策解读】 减轻企业负担意味着继续推进结构性征税,包括提高直接税比重,增强可操作性,而不是全面减税。结构性减税可以做的措施有,加快完成营改增征税政策,以问题导向优化、调整方案。支持中小微企业可以做的减税措施,包括加速折旧,研发投入抵免所得税,鼓励创新等。
10.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股民合法权益将受到更多保护
【会议原文】 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
【政策解读】 国内金融行业混业经营态势明显,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恰逢其时。金融机构的跨市场交易,单靠某一监管机构很难覆盖整个过程,未来亟需将金融机构混业发展、交叉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中。未来要通过简政放权和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为金融市场松绑。监管层应努力淡化金融监管的行政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考点3 会议高频关键词
1.新常态
会议内容8次出现“新常态”,其中重点提到: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2.创新
会议内容14次出现“创新”,其中重点提到:
“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加快改革创新,抓紧做好工作,就能顺利过关。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做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做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3.改革
会议内容47次出现“改革”,其中重点提到:
“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考点4 会议提出的新表述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原文】 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2.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会议原文】 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3.五大政策支柱
【会议原文】 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4.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会议原文】 会议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第2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解读
考点1 部署城市工作的六大要点
1.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2.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
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1)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
(2)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3.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
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
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4.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
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
(1)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
(2)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
(3)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5.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
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6.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考点2 会议亮点解读
1.城市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
城市是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大战略的核心载体,中国经济在进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城市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城市做不好,创新就很难有适合的土壤和广阔的市场,创新也就没希望。创新没希望,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就没了希望。
当前,新的发展动力要靠创新,而城市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创新必须依靠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才能产生思想激荡,才能迸发创新的火花,也能提供广阔的市场。所以,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创新创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时刻,重申城市建设的关键作用,指明城市建设的战略性方向,就是为了给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深层次的动力。
2.从速度向质量转变,要找到合理的“度”
中国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靠创新,而创新必须靠城市来更好地聚集人才。所以城市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创新水平,中国创新的水平决定了中国未来的水平。
城市作为城镇化的一个主体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驱动力。提高城市品质迫在眉睫,这凸显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现实针对性。当前,城市发展面临从速度转向质量的一个拐点,其核心应是提高城市质量,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加强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共治共享,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把城市从速度型变成质量型,农民工市民化、生态环境、合理布局等一系列举措,都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注重质量,而不是速度。“螺蛳壳里做道场”,更多体现专业和精细化水平。
3.让百姓参与创建自己的城市
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做“人民城市”,是这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让普通市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建设的决策,是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进步,是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方法。传统政府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都有一定问题,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空气质量不好、看病难、交通成本太高等问题却迟迟难以得到解决。下一阶段城市发展水平要想真正提高,就必须让更多的市民百姓来参与管理城市,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更多鼓励市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城镇化治理,才能切实提升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4. 防止“换一届领导改一种规划”
强调城市规划的长期性和权威性,是这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这次会议特别提出“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这种说法有很强的针对性。
5.城市安全管理水平需提升高度
保障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个政府的基本责任,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未来我们面对的治安形势、反恐形势、交通安全形势、特种行业管理等形势都比较复杂,因此,这次会议特别强调要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水平,非常必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等一揽子技术的综合应用,完全能够把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特别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第3节 2016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考点1 六大看点
一、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1.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3.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4.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5.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
6.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7.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8.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1.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
2.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3.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跨地区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编制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
4.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实施食品安全创新工程。
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1.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2.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
4.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4.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
5.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1.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2.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
3.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
4.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5.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六、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
1.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气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3.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多元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结构。
4.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考点2 五大关键词
1.农业现代化
【文件原文】 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政策解读】 “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写入标题。回顾近6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至2013年的主题分别是水利、农业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而从2014年至今,则连续三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标题。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行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基础不牢,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在物质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件原文】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政策解读】 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供需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数量上供大于求,质量上难以满足广大民众需求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问题相当一部分出在农业供给侧方面。农业转型升级从农业供给侧入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是“三农”问题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根据民众的需求,调整农业供给是今后农业供需平衡的重要方向。中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应采取实际行动进行逐步改革,推动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绿色发展
【文件原文】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政策解读】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出现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资源与环境的紧箍咒越绷越紧。要加快改变农业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的掠夺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采用休耕、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以“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为手段,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应谋求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格局。
4.决胜小康
【文件原文】 把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重点放在农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政策解读】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成为最需要补齐的那块短板。随着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一号文件在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强调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乡村教师队伍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今后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建设必将驶入快车道。
5.产业融合
【文件原文】 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政策解读】 在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接二(产)连三(产)”是一个重要方向。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与此同时,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也被寄予厚望。我国休闲农业近年来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2015年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1亿人次,受益农民达3300万人。中央提出“产业融合”解决“三农”的路径,必将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村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