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最近浏览过
华图公务员考试用书《言语话题1招全掌握》微魔块手册(2014年版)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魏艳雯,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具备丰富的公务员面试研究及教学经验。授课风格严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善于准确把握学员特点,发现学员的优势及问题,要求严格,点评到位,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塑造。颇受广大学员欢迎。
目录
巧抓话题,速解言语1
言语理解中的话题2
第一节 擒贼先擒王——找主旨,抓话题3
道高一尺3
魔高一丈4
魔法一:首句引题,尾句点题5
魔法二:关联词后,话题凸显6
魔法三:并列结构,句句扣题6
魔法四:主体一样,就看客体7
魔法五:设问句中,问答有料8
魔力四射10
魔法无边13
第二节 猜我想说啥——断意图,抓话题17
道高一尺17
魔高一丈18
魔法一:活动频繁,成关系网18
魔法二:关联词后,话题凸显19
魔法三:隐含话题,共同指向20
魔法四:多个话题,首尾相连20
魔法五:不比怎知,哪个重要21
魔力四射22
魔法无边25
第三节 元芳怎么看——明态度,抓话题28
道高一尺28
魔高一丈29
魔法一:观点词后,话题出现29
魔法二:话题已定,定位原文30
魔法三:有关联词,前后兼顾30
魔法四:话题一致,把握倾向31
魔力四射33
魔法无边36
第四节 你是我的眼——选标题,抓话题38
道高一尺38
魔高一丈39
魔法一:包含主题词,标题的话题与材料中心话题一致,把握材料中心话题的方法同主旨题39
魔法二:概括性,标题对话题的描述要全面概括材料所表达的信息39
魔法三:不能推断,标题不能显示出材料对于中心话题未提及的内容40
魔力四射42
魔法无边44
第五节 大家来找茬——验细节,抓话题46
道高一尺46
魔高一丈47
魔法一:选项中的话题无中生有47
魔法二:选项将原文话题改换48
魔法三:对话题的修饰或描述与原文不符49
魔法四:选项将原文话题关系改换49
魔力四射51
魔法无边54
第六节 身在此山中——解词句,抓话题57
道高一尺57
魔高一丈58
魔法一:问人称代词,找指代话题58
魔法二:对代词的描述,照应所指话题59
魔法三:通过喻体找本体,关键看话题60
魔法四:词语关联主旨,把握材料话题60
魔力四射62
魔法无边65
言语表达中的话题67
第七节 遣词要精当——填词语,抓话题69
道高一尺69
魔高一丈70
魔法一:居中填空,话题衔接,巧抓前后句话题及其特征70
魔法二:居首尾填空,总结全文,巧抓材料核心话题及其特征71
魔力四射73
魔法无边75
第八节 说话要连贯——填句子,抓话题78
道高一尺78
魔高一丈79
魔法一:居首尾,填主题句80
魔法二:居段中,填过渡句81
魔法三:呈并列,填照应句82
魔力四射84
魔法无边86
第九节 接着这个说——猜下文,抓话题89
道高一尺89
魔高一丈90
魔法一:尾句主体,充当话题91
魔法二:尾句客体,充当话题91
魔法三:话题相同,辅看特征92
魔法四:话题相同,考虑行文93
魔力四射94
魔法无边97
第十节 乱世出英雄——排顺序,抓话题101
道高一尺101
魔高一丈102
魔法一:话题推进衔接102
魔法二:话题衔接捆绑103
魔法三:话题属性排序103
魔法四:两个话题排序104
魔力四射106
魔法无边109
文摘
巧抓话题,速解言语
武林高手大都讲求无招胜有招,有形化无形。学习言语理解与表达亦是如此。当各位考生正在为“方法太多、无所适从,知识太杂、难以消化”犯愁时,别急!将书本由厚变薄的时机到了!我们将言语理解与表达十大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技法浓缩为四字真经——巧抓话题。掌握此四字真谛,便可言语真题轻松网罗,言语难题一网打尽!
“话题”无疑是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的一个重要考点,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几乎80%的真题是对“话题”的考查,当然这里包括常态考查和变态考查。因此公考的江湖上流传一句话——“巧抓话题得言语”!“话题”这个词不罕见,随意浏览网页,你就会发现“热门话题”“今日话题”之类的词语,其实就是大家近期共同关注的核心事件。一段材料的话题往往就是这段材料谈论的主题、核心对象。一个句子的话题往往就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主谓宾结构的句子通常有两个话题,主语为旧话题,宾语为新话题。
他擅长Rap,神情俊朗,形象健康,被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20多岁时已拥有最令人羡慕的国籍,全世界免签护照。30多岁,他驾驶宝马,带着两只宠物和一仆人,足迹基本遍布亚洲各个国家。每到一处都被无数粉丝围困,想跟他一夜情的女人数不胜数;而男人,听到他名字恨不得吃他的肉。他就是唐僧!
如果我问你这段材料说了什么,你会回答“唐僧……”;如果我问你这段材料中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你会回答“唐僧……”;如果我问你怎样理解这段材料中的“宝马”,你绝不会回答“BMW”,而是根据“唐僧”想到他骑的那匹马;如果我问你这段材料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接下来可能说什么,你会回答“唐僧……”。这一切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唐僧”就是这段材料的“话题”。问题千姿百态,可答案总要紧扣“话题”。这就是“话题”的奥妙,剥开言语理解与表达十大题型的层层外衣,揭秘言语理解与表达万变不离其宗的首要考点,“话题”在十大题型中如何为我所用,一场“话题”大咖秀正在精彩呈现。言语理解中的话题言语理解中的话题
对一段材料、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抓住它所谈论、描述或指称的对象,也就是核心话题。我们阅读的目标首先是要弄明白这段材料、这个句子或者词语讲的(指的)是什么(what),对于选择题的作答,通常了解到这一步答案就已揭晓;如果在确定话题之后还有有待甄别的选项,就需要关注作者对这个话题的特征描述,或者所赋予的感情倾向,也就是这个话题怎么了(how),由此便可最终确定答案。因此一段材料的核心意思往往就是由“what+how”构成的,巧抓话题、快速理解就是要培养提炼其中“what”的意识。当然材料在表达中心思想时还会有其他变型模式,一段材料中心思想的呈现通常有三种模式(以下“what”表示核心话题,“how”表示对核心话题的特征描述):
1.“what+how”(“话题+描述”)
表示作者对核心话题的特征描述或对核心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往往强调核心话题的有效性。
2.“what A+what B+how”(“话题A+话题B+描述”)
表示话题A与话题B的关系:话题A是话题B的重要契机/必要保证/关键;话题A使得话题B怎样。
表示由话题A引出话题B:话题A需要/应该话题B;要想话题A,必须话题B。
3.“(what A1+how)+(what A2+how)+(what A3+how)”[“(话题A1+描述)+(话题A2+描述)+(话题A3+描述)”]
并列结构的材料,没有明显的主题句,需要对A1、A2、A3进行概括,或寻找A1、A2、A3的共性。通常表示对话题A的特征描述或作者对话题A的观点阐述。第一节擒贼先擒王——找主旨,抓话题第一节擒贼先擒王——找主旨,抓话题
道高一尺
主旨概括题基本知识框架图
魔高一丈
巧抓话题解答主旨概括题
想更快速、更准确地解答主旨概括题吗?巧抓话题,你就可以做到!一段材料的主旨一定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因此,正确选项的话题应该与材料的中心话题保持一致。确定答案只需要判断给定材料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对照四个选项,哪一项是围绕该话题谈论的,哪一项即为正确选项。结合下面这道题目来进一步理解巧抓话题解答主旨概括题的技法。
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自新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创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B. 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C. 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D. 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
这段材料第一句使用“之所以……,就在于……”的句式,第二句使用比较的方法,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论述,即“中华文化”。且“中华文化”在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由此可知“中华文化”是这段材料的中心话题。抓住材料的话题之后迅速排查选项,A项强调“改善文化机制”,B项谈论“中华文化”,与材料中心话题一致,C项谈论“古巴比伦文化”,D项谈论“中华民族”。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正确答案显然是B项。
方法如此有效,你一定跃跃欲试了吧?别急,我们用几分钟的时间来学习下如何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中心话题一定是材料高频出现的词语吗?一定出现于材料的首句吗?是指材料首句的主语吗?这的确是多数情况,但并不绝对,需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中心话题就是材料论述的核心对象,把握中心话题关键就是分析判断材料的每句话是针对谁(什么)来谈论的。
魔法一:首句引题,尾句点题
孔子是微博体开创者,《论语》是最早的微博集。这是因为:(1)每条论语都未超过140字;(2)言简意赅,寓意深刻;(3)较为碎片化,多为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4)互动性强,经常和子贡、颜回、子路等进行回复互动;(5)孔子拥有3000粉丝,其中72人为加V大号。
中心话题通常是主旨句的主语,主旨句常常现形于首尾句,那么话题也有很大可能埋伏于此,总分结构的材料首句有引出话题的作用,分总结构的材料尾句有点题的作用,所以找话题不得不关注材料的首尾句。如上面材料的中心话题是“《论语》”。
【题1】 德国电脑专家正在开发一种新系统,这种系统能利用视觉、语音和触摸技术收集一个人情绪状态的数据,并做出反应。例如,如果电脑感觉到用户情绪激动,它可能会自动让屏幕色彩变得柔和,关闭背景音乐,放大或缩小图形数据,甚至直接表示歉意。这种系统可在用户与电脑互动时感知他们的情感。
对这段话概括最准确的一句是()。
A. 新型电脑会收集人情绪状态的数据
B. 新型电脑可与用户自由互动
C. 新型电脑会感觉到用户情绪激动
D. 能够感知用户情绪的新型电脑系统在研发中
【答案】 D
【魔法】 材料首句引出话题“新系统”。接着“例如”引导举例,无需过细读。把握“新系统”这个中心话题,到选项中筛选,即可发现,A、B、C三项都在说“电脑”,只有D项谈“系统”。
魔法二:关联词后,话题凸显
出现在由下列关联词引导的句子中,并且充当句子主语成分的名词多为材料的中心话题。
结论词:所以、因此、由此可见、照此看来、综上所述、总而言之。
条件词:只有、唯有、必须、应该。
转折词:但是、可是、然而、事实上、其实、实际上。
表示必要条件的关联词:只有、唯有、除非、必须、应该。
【题2】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生态安全和产品安全两个基本要求,因此,农业污染防治应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同于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农业污染涉及面广而隐蔽性强,评估难度大,不适合建立惩罚型机制。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不可能进行“污染收费”。所以说,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防控污染的积极性。这种补偿机制实质上是对生态建设与保护所付出的成本(包括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进行补偿。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农业污染防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B. 治理农业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方法有所不同
C. 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是治理农业污染的前提
D. 现代农业污染防治应树立激励补偿型理念
【答案】 D
【魔法】 关联词“所以说”“必须”引导的语句中,强调的是“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这就是材料的中心话题,与此话题一致的是D项。
魔法三:并列结构,句句扣题
爱情就像便便,来了挡也挡不住。爱情就像便便,水一冲就再也回不来了。爱情就像便便,每一次都一样,又不大一样。爱情就像便便,有时候努力了很久却只是个屁!
中心话题是一段材料或一篇文章的核心,也是贯穿于行文始终的线索,所以作者会在上下文多次提起。那么抓话题时,那些活动比较频繁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行迹就都比较可疑。特别是当材料中的几个句子构成并列关系时,既然整段材料都是围绕中心话题展开,那么每个句子都应该与中心话题有着关联,从而会形成一个由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辐射的关系网,抓话题就看每句话的表意共同指向的主题是什么。如上面一段话的中心话题就是“爱情”。
【题3】 事实上,延期偿债不仅无助于真正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是埋下了威力更为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旦“借新还旧”成为地方政府的常规做法,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有鉴于此,中央政府应及时采取强硬手段,制止地方政府继续大唱“拖字诀”;有关部委也应积极考虑借助资本市场消化地方政府公共债务,以债务证券化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化解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也应适当削减其经济建设职能,实现财权、事权对等,从根本上消除负债过度的生存土壤。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说明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常规做法
B. 强调中央政府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的指导作用
C. 分析限制地方政府延期偿债的原因
D. 论术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答案】 D
【魔法】 这段材料开篇提出问题并引出话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接下来用“有鉴于此”引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策部分是材料的重点。由分号可知,三个对策是并列关系,其实施主体分别是“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地方政府”, 如果选项中只出现某一个主体就是片面的,可以排除A、B项。这三个对策共同谈论的话题都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方法,故选择D项。
魔法四:主体一样,就看客体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
如果四个选项都是围绕材料谈论的主体,那么观察选项中的客体,与材料的客体保持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如上述材料谈论的主体是“男子”,如果四个选项的主体都是“男子”,则需观察选项哪个是谈“女人”的,哪个就是正确选项,即在客体话题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题4】 今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会越来越明显。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技术融合趋势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能也不应该孤立地发展,而是既要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又要有利于未来新兴产业的崛起。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这将使得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技术融合的新趋势
B. 未来行业的界限会变模糊但综合竞争力会增强
C. 提高综合竞争力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D.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答案】 A
【魔法】 文段主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战略新兴产业与其他相融合是技术融合的大势所趋。故选A。
魔法五:设问句中,问答有料
何谓大气环流?就是行星大气一方面从太阳电磁辐射中接收热量,一方面把自身的部分热量发射到行星际空间。在“收”与“发”的过程中,一些区域常年温度高,气压低,形成低气压,另一些地区常年温度低,气压高,形成高气压。气压的高低不同,导致大范围的大气流动,这就是大气环流。
当材料中出现设问句(自问自答)时,可以从问句和答案中快速寻找中心话题,往往设问和答案所围绕的话题就是整段材料的中心话题。如上述材料的中心话题就是“大气环流”。
【题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 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 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 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答案】 C
【魔法】 根据材料中的设问句,设问和答案所围绕的话题均为“土豆”,可知这段材料的中心话题就是“土豆”。A项的话题是“土豆和水稻”,B项的话题是“全球粮食安全问题”,D项的话题是“土豆的价值”,只有C项“土豆”与材料中心话题一致。
魔力四射
【题1】 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壁垒的存在,其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在市场经济社会,最有价值的本是人才,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在不同行业都应该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行业壁垒存在的现实中,个人的价值让位于行业的价值,个人的价值由行业的价值体现,而不是由个人体现,当然此种情况下行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同时,由于进入行业的机制并不是自由竞争,行业收入差异还将让人们看到公平的缺失和缺位——那些没有能力但有关系进入高收入行业者,他们仅仅因为能够进入而成为了更有价值的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 行业壁垒的存在体现了用人机制的不公
B. 个人价值的高低不应该由行业价值来评估
C. 行业收入差异使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评判发生扭曲
D. 行业壁垒使得真正的人才往往被拒之门外
【题2】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一般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物价涨幅,这主要因为CPI是根据一国消费者最终消费支出的商品种类和权重编制的价格指数,该指数最直接地影响居民收入的真实购买力。政府从维护居民福利的角度看,没有哪个价格指数比CPI更合适、更体贴民意了。而食品价格波动主导了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波动,这不仅因为食品价格在商品篮子中占超过三成以上的比重,更重要的是食品价格本身波动剧烈,故而关注食品价格波动成为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重中之重。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说明在中国食品价格为何成为研究通胀问题的焦点
B. 分析控制食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
C. 解释食品价格波动如何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产生影响
D. 强调提高居民的真实购买力应从控制食品价格入手
【题3】 收入分配是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的结果,因此,改革收入分配,其实质就是改革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收入分配改革,从严格意义而言,并非是“均贫富”的改革,而是使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更加靠近公平、公正和正义的改革,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平等发展机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
B. 收入分配改革的背景
C. 什么是真正的社会正义
D. 什么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题4】 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乌托邦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反乌托邦主题则是将其逻辑进行推演,最终会发现理想(主要是对制度和技术的崇拜)往往会导致种种无法控制的弊端:极权统治、非人性社会、精神压抑等。与乌托邦批判“旧”或允诺“新”的热度相比,反乌托邦的语汇更加冷峻,也更尊重人性的真实。大多数反乌托邦作品都充满想象力和黑色幽默,其辛辣的讽刺让我们哭笑不得,然后冷汗涔涔。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
B. 揭示乌托邦理想的弊端
C. 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D. 指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的差异
题号答案魔法1C此题稍有难度,但如果能够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话题,便可轻松破解。考生容易误认为“行业壁垒”是文段的中心话题而误选A、D项。文段由并列关联词“同时”分成了等重的两部分,根据“同时”之前的内容尚不易断定中心话题是“行业收入差异”还是“行业壁垒”。根据“同时”之后的句子“行业收入差异还将让人们看到”,可知后半部分谈论的中心话题是“行业收入差异”,而这个“还”表示并列,并且承接了并列前半部分的内容,表明前面的谈论主体也是“行业收入差异”,那么整个文段的中心话题即“行业收入差异”,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选择C项2A材料尾句的结论词“故而”引导结论句,是这段材料的主题句。主题句中谈论了两个话题,“食品价格”和“通货膨胀”,包含这两个话题的选项只是A项3A材料首句结论词“因此”引导观点句,点出材料的核心话题,“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接下来进一步解释说明“收入分配改革”不是什么,而是什么,仍属于阐述实质,故选择A项4A材料第二句引出话题“反乌托邦”,接着与“乌托邦”进行对比,突出强调“反乌托邦”,话题一致的是A项
魔法无边
不按套路出牌,怎么办?四个选项话题不同的情况是最妙的,可以通过巧抓话题、话题一致的方法秒杀得到答案。但如果有两个、三个、甚至四个选项话题相同时,还需要另一招式加以辅助,方能大获全胜。
看倾向,所谓“倾向”是指作者对中心话题的态度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支持还是反对,是满意还是不满。甄别几个选项对同一话题的表达倾向,与材料表达倾向一致的选项应为正确答案。
【题1】 维生素E是一种溶解于油中的维生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氧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膜上的脂质。而脂质的氧化与冠心病、癌症、衰老等密切相关。总之,维生素E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但是“需要”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维生素E缺乏在人群中很少发生,只有几种人可能存在问题:胆汁缺乏或者脂肪代谢困难的人;罕见的基因异常导致缺乏维生素E转移蛋白的人;因早产而体重严重不足的婴儿。这些情况在人群中都不容易出现。
这段文字所传达的观点是()。
A. 正常人没必要补充维生素E
B. 应该正确认识维生素E的作用
C. 人们对维生素E的认识存在误区
D. 要特别注意可能缺乏维生素E的人
【答案】 A
【魔法】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维生素E”,四个选项均提到“维生素E”,在话题都一致的情况下,看哪个选项的倾向与材料相符,根据转折词“但是”后面的“‘需要’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可知作者认为“维生素E”对于正常人没有明显作用,倾向一致的是A项。
【题2】 中国传统医药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有着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往往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构成及特征
B. 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治病原理
C. 中国传统医药学具有神奇的功效
D. 中国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区别
【答案】 C
【魔法】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中国传统医药学”,四个选项都提到了这个话题,根据转折词“但”后面“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可知作者强调“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神奇功效,倾向一致的是C项。
看时态,“时态”包括“已然”和“未然”,也就是事情发生与否,这也是设置选项的一个角度,当选项话题均吻合材料中心话题时,可以判断该话题的时态是否与材料时态相符,即事件发生与否,由此确定正确选项。
【题3】 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全国曲艺工作者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曲艺艺术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一系列源于传统的曲艺精品不断涌现,一大批宝贵的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包括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也出现了不小的困难,一些曲艺遗产面临流失,许多曲种后继乏人、濒临失传,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最能准确表达这段文字的主旨的是()。
A. 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曲艺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C. 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
D.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答案】 B
【魔法】 锁定转折词“但是”,可知其后句子中出现的“曲艺遗产”是中心话题。B、C两项均与材料话题一致,此时可以对比时态来辨析选项。B项是未然,C项是已然。D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偏离了文段主题。材料表示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是未然时态,因此B项正确。
主旨题变型——不问主旨,只问话题
提问方式:中心议题、关键词
注:判断中心议题和关键词通常在材料的首尾句寻找核心话题;
并列结构的材料要找每个分句共同阐述的对象;
问中心议题时,需要寻找的话题一般是问题,而不是对策。
【题4】 我10岁的时候,就辍学回家当了农民,当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我竟然成了一个以写小说为职业的人,我在农村度过了漫长的青少年时期,在这期间,我把周围几个村子里那几本书读完之后,就与书本脱离了关系。我的知识基本上是用耳朵听来的,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里汲取了最初的文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 耳朵阅读回忆B. 耳朵阅读灵感
C. 阅读故事灵感D. 阅读故事回忆
【答案】 B
【魔法】 文段中农民作家指出了自己的知识来源。作者先介绍了来源之一前期村子里仅有的几本书,即四个选项中均有出现“阅读”;后面侧重说明了脱离了书本的知识,即原文“用耳朵听来的”,此处出现关键词“耳朵”。接着说用耳朵听到故事,是为了从故事中汲取“灵感”。故选择B。
【题5】 财产安全一直是人们忧虑的一个问题,如果人们无法保障其个人财产的安全,就不可能有积极性去创造财富,即使创造财富,也会转移。个人财产的安全,既体现在保有环节,也体现在交易环节。为避免交易风险,需要通过国家机关的登记行为来确认其物权状态,从而保障其真实性,登记行为本身是以国家信用做担保的,而国家信用的背后又是法律信用。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 交易风险物权登记法律信用
B. 财产安全保有环节交易环节
C. 财产安全物权登记国家信用
D. 物权登记国家担保法律信用
【答案】 C
【魔法】 材料前两句点题,都围绕“财产安全”这一话题阐述,“财产安全”是这段文字的一个关键词,可排除A、D项。第三句由倡导词“需要”引出“物权登记”,故选择C项。“保有环节”和“交易环节”是并列关系,不是全文的关键词。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