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最近浏览过
华图公务员考试用书《言语必考成语188条》微魔块手册(2014年版)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顾斐,公职培训行业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教学法开创者。独创行业言语理解与表达“十大题型”,两大模块“关联词语”和“行文脉络”教学法及 “言语必杀技法”,被行业广泛借鉴。出版《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成为多年公职辅导畅销书,多次再版。新浪、中国网、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频道特约指导专家,是考生心目中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师者典范。
目录
★★★南辕北辙1
★★★相辅相成2
★★★莫衷一是3
★★★理所当然4
★★★未雨绸缪5
★★★比比皆是6
★★★不谋而合7
★★★司空见惯8
★★★一蹴而就9
★★★引人入胜10
★★★层出不穷11
★★★独树一帜12
★★★寥寥无几13
★★★迫在眉睫14
★★推陈出新15
★★★按部就班16
★★★标新立异17
★★★独一无二 18
★★★断章取义19
★★★高瞻远瞩20
★★★举足轻重21
★★★扑朔迷离22
★★★巧夺天工23
★★★人迹罕至24
★★★首当其冲25
★★★无可厚非26
★★★无与伦比27
★★包罗万象28
★★★博大精深29
★★★此消彼长30
★★★纷至沓来31
★★★浮光掠影32
★★★汗牛充栋33
★★★家喻户晓34
★★★交相辉映35
★★★脍炙人口36
★★★历久弥新37
★★★琳琅满目38
★★★摩肩接踵 39
★★★轻而易举40
★★★日新月异41
★★★水到渠成42
★★★相得益彰43
★★★栩栩如生44
★★★循规蹈矩45
★★★眼花缭乱46
★★★应运而生47
★★背道而驰48
★★别出心裁49
★★别具一格50
★★并驾齐驱51
★★不可思议52
★★不言而喻53
★★殚精竭虑54
★★独善其身55
★★妇孺皆知56
★★高屋建瓴57
★★根深蒂固58
★★画地为牢59
★★见仁见智60
★★泾渭分明61
★★举重若轻62
★★流连忘返63
★★墨守成规64
★★取长补短65
★★★人云亦云66
★★矢志不渝67
★★殊途同归68
★★顺理成章69
★★★蔚为大观70
★★★无所适从71
★★息息相关72
★★习以为常73
★★烟消云散74
★★一成不变75
★★因势利导76
★★有的放矢77
★★振聋发聩78
★★纸上谈兵79
★★众说纷纭80
★★珠联璧合81
★★捉襟见肘82
★★变幻莫测83
★★不屑一顾 84
★★不知所措85
★★沧海一粟86
★★持之以恒87
★★穿凿附会88
★★等量齐观89
★★跌宕起伏 90
★★顶礼膜拜91
★★耳熟能详92
★★耳闻目睹93
★★方兴未艾94
★★浮想联翩95
★★改弦更张96
★★功败垂成97
★★功亏一篑98
★★顾此失彼99
★★光怪陆离100
★★讳疾忌医101
★★截然不同102
★★惊心动魄103
★★刻舟求剑104
★★夸夸其谈105
★★良莠不齐106
★★炉火纯青107
★★门可罗雀108
★★明察秋毫109
★★名副其实110
★★目不暇接111
★★泥沙俱下112
★★屈指可数113
★★如出一辙114
★★深入浅出115
★★声名鹊起116
★★事倍功半117
★★适得其反118
★★谈虎色变 119
★★昙花一现 120
★★脱胎换骨121
★★脱颖而出122
★★望尘莫及123
★★危在旦夕124
★★无人问津125
★★相去甚远126
★★信口开河127
★★信手拈来128
★★削足适履129
★★异曲同工130
★★源源不断131
★★源远流长132
★★责无旁贷133
★★直言不讳134
★★众所周知135
★百折不挠136
★杯水车薪137
★筚路蓝缕138
★不负众望139
★不以为然140
★差强人意141
★姹紫嫣红142
★车水马龙143
★当务之急144
★反戈一击145
★分庭抗礼146
★凤毛麟角147
★高枕无忧148
★各持己见149
★鹤立鸡群150
★浑然不觉151
★矫揉造作152
★谨小慎微153
★惊慌失措154
★卷土重来155
★空穴来风156
★寥若晨星157
★淋漓尽致 158
★名实不符 159
★名噪一时160
★明日黄花161
★平淡无奇162
★千变万化163
★前车之鉴164
★如履薄冰165
★杀鸡取卵166
★身临其境167
★石破天惊168
★随心所欲169
★天马行空170
★推波助澜171
★威风凛凛172
★五彩缤纷173
★无可奈何174
★无懈可击175
★销声匿迹176
★欣欣向荣177
★言外之意178
★偃旗息鼓179
★一拍即合180
★因地制宜181
★饮鸩止渴182
★有备无患183
★崭露头角184
★直截了当185
★自以为是186
★作茧自缚187
★夜郎自大188
文摘
★★★南辕北辙
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语拓展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考查频次考情聚焦12次2008年湖南4题;2009年春季福建46题;2009年国考28题;2011年浙江6题;2012年黑龙江联考25题;2012年黑龙江联考26题;2012年9月联考江西7题;2013年国考22题;2013年天津17题;2013年山东8题;2013年吉林乙级14题;2014年江苏A类14题成语辨析
南辕北辙着重指一件事情的行动和目的恰巧相反,侧重指自身的行动与自己的目标相反;背道而驰着重指两件事情的方向或目标相反,不能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侧重指某人的做法方向和应遵循的大众化的方向相反。
魔力四射
(2013年国考22题)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的结果。如果想少出一些这样的事,我们就应该对大自然始终保持一份,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事与愿违敬畏B. 事倍功半谨慎
C. 针锋相对尊重D. 南辕北辙克制
【解析】 B项“事倍功半”符合文意,但是第二空搭配不当。C项第二空“尊重”与“大自然”可以搭配,但是第一空“针锋相对”指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文中无“双方”的比较。D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尚符合文意,但是搭配不当。故本题应选A项。
★★★相辅相成
辅:辅助,帮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成语拓展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考查频次考情聚焦10次2008年北京应届生90题;2008年4月四川法检20题;2008年浙江53题;2011年国考35题;2011年浙江9题;2012年国考36题;2012年贵州招警27题;2013年国考36题;2013年新疆兵团30题;2013年9月联考13题成语辨析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都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强调两人或两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辅助、促成,缺一不可的;相得益彰强调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得到显现。
魔力四射
(2013年9月联考13题)在一定程度上,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有着的关系。二战抑或冷战时期,某些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的科学突破即是例证,以登月为标志的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只是其中之一。但如果将今天的进步缓慢归因于竞争不充分,甚至怀念那样一个阴暗、极端、意识狭隘的时代,显然是的。人类所有可以称道的文明进步最终在于包容和协助,事实上,目前的太空探索也正是朝着国际合作的方向努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相辅相成荒谬B. 此消彼长无奈
C. 不可或缺可怕D. 休戚与共落伍
【解析】 第一空中,由“二战抑或冷战时期,某些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的科学突破即是例证”可知,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应该是促进关系,而绝不是对立关系,因此排除B项。“此消彼长”的意思是这个上升,那个下降。C项“不可或缺”是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不能说“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故排除C项。D项“落伍”不合适,文段说的是人们今天的某些看法是不正确的,而不是“落后和先进”之比,故排除D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莫衷一是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成语拓展
◎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考查频次考情聚焦9次2007年浙江A类49题;2007年浙江B类40题;2009年国考34题;2010年江西12题;2010年浙江6题;2012年贵州招警34题;2013年4月联考8题;2013年9月联考23题;2013年广州6题成语辨析
莫衷一是偏重于意见分歧;无所适从偏重于不知听从谁的才好。
魔力四射
(2010年浙江6题)至少在中文世界,将儒家传统定性为一种“人文主义”,已经成为学界的,而视儒家传统为一种“宗教”,或者认为儒家传统具有一种宗教性,则自清末民初以来一直聚讼不已,至今。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认尚无定论B. 共鸣未置可否
C. 共识莫衷一是D. 惯例前途未卜
【解析】 根据语句中的“自清末民初以来一直聚讼不已”说明语句中提到的问题是一个仍处于争议中的问题,故排除B、D两项,“尚无定论”、“莫衷一是”符合语境;比较“公认”和“共识”,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显然第一个空里要填入的是一个名词,排除A项,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理所当然
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成语拓展
◎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考查频次考情聚焦9次2008年北京应届生95题;2009年河北56题;2010年9月联考80题;2011年国考33题;2011年4月联考8题;2012年贵州招警30题;2014年4月联考4题;2014年4月联考16题;2014年江苏A类21题成语辨析
理所当然、天经地义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理所当然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天经地义宽得多;天经地义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庄重。
魔力四射
(2012年贵州招警30题)新兴行业基本代表了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不仅是中国,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国家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既然大家都看到了这种趋势,资金涌入战略新兴行业就是的。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水到渠成B. 名正言顺
C. 理所当然D. 无可厚非
【解析】 语境强调既然大家都看到了这种趋势,资金涌入战略新兴行业是很合理的,顺理成章的事情。“理所当然”指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置于此处符合语境。“水到渠成”比喻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名正言顺”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无可厚非”主要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三者词义均不够恰当准确。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未雨绸缪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考查频次考情聚焦9次2010年4月联考25题;2010年四川24题;2011年浙江5题;2012年湖北12题;2012年黑龙江联考31题;2012年河北邮政监管8题;2013年国考25题;2013年深圳上半年60题;2014年江苏B类24题成语拓展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成语辨析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两者都有“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来预防”的意思。区别在于:(1)“未雨绸缪”是比喻性的,而“防患未然”是直陈性的。后者有“防患”两字,语义较前者清楚、明确。(2)都有“防备”之意,防患未然偏重于防,未雨绸缪偏重于备。(3)防患未然能用来“防止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未雨绸缪不能。
魔力四射
(2010年4月联考25题)无论当下的生活多么衣食无忧,中国人还是爱假想将来可能遇到的,即使这些真正发生的概率接近于零。这只能从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方面进行解释。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灾难任劳任怨B. 困难克勤克俭
C. 变故未雨绸缪D. 麻烦居安思危
【解析】 这句话是说中国人即便衣食无忧但还是会假想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不好的事情,“灾难”在这里显得过于严重,“困难”和“麻烦”都是具体的某一类事物,不够全面,“变故”则包含这两者的含义。第二空填入“未雨绸缪”照应前文,形容中国人提前预防的心理。“任劳任怨”和“克勤克俭”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体现一种对比;“居安思危”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危险,一般用这个词表示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用来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显然不合适。故本题答案为C项。
★★★比比皆是
比比,到处;皆,全、都;到处都是,到处都有。形容同类事物或现象多。
成语拓展
◎比比皆是俯拾皆是考查频次考情聚焦8次2007年黑龙江A类46题;2007年10月四川41题;2009年北京应届生107题;2011年国考41题;2012年贵州招警28题;2013年河南24题;2013年陕西34题;2014年江苏A类25题成语辨析
比比皆是着重指到处都是,指称的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指具体事物时,一般不指果实、石块等细小的东西,而是用于大的事物,如“建筑物”“人”等;俯拾皆是着重指很容易得到,多指抽象事物,在指具体事物时,多指细小、琐碎的东西。
魔力四射
(2013年陕西34题)在房价不断的当今中国,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中国的中产阶层已经被高房价消灭。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是最有可能成为中产阶层的群体,然而,在这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年代,我们却看不到中产阶层成长的希望。毕业即失业已是一种。初入社会的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们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生活幸福感在不断降低,“房奴”“孩奴”,整个群体被焦虑与失败感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攀升现象俯拾皆是困惑B. 上涨趋势层出不穷纠缠
C. 上扬潮流无处不在干扰D. 飙升常态比比皆是困扰
【解析】 第二空,“潮流”指不可逆转的社会大趋势,用来形容“毕业即失业”不恰当,故排除C项。第三空,“俯拾皆是”形容数量非常多,到处都能得到;“层出不穷”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二者置于此处均语义过重,故排除A、B项。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
★★★不谋而合
谋:商量,商议。合:相同,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的见解或行动却完全相同。考查频次考情聚焦8次2007年国考21题;2010年国考13题;2011年9月联考重庆及甘肃补充题26题;2012年国考36题;2012年黑龙江25题;2012年贵州招警21题;2013年国考36题;2014年4月联考10题成语拓展
◎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成语辨析
不谋而合、不约而同都有“没有经过商议而偶然相同”的意思。不谋而合着重指见解、观点、看法、计划、理想等相同,可以单独做谓语;不约而同着重指行动相同,有时也指心理活动一样,不可以单独做谓语,常常用来修饰动作行为。
魔力四射
(2012年国考36题)微博实时、便捷,与旅游“在路上”的状态。微博提供“社交加媒体”平台,用户乐于在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受,也容易接受他人的推荐。旅游属于体验型服务,即时消费型产品,人们在消费前往往会别人的评价,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拍即合搜索B. 殊途同归借鉴
C. 不谋而合参考D. 相辅相成听取
【解析】 第一空,文段中提到“微博实时、便捷”,在事情的发生过程中就能随时随地发布,这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因此在这一点上“微博”与“旅游”是有相同之处的。“不谋而合”用在此处,形容微博与旅游的相通之处。第二空,“参考”与“评价”搭配恰当。故本题答案为C项。
★★★司空见惯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成语拓展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考查频次考情聚焦8次2009年贵州59题;2009年国考26题;2010年9月联考77题;2012年9月联考河南4题;2013年国考27题;2013年江苏C类14题;2013年陕西31题;2014年广东10题成语辨析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都有“见多了不以为奇”的意思。屡见不鲜着重于见的次数多了,也就不以为新奇了;司空见惯着重于某种事物太常见了,见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
魔力四射
(2010年9月联考77题)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的事情,并不被社会重视,大多是作为逸闻而散见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资料的极端,成为社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重重难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街谈巷议晦涩B. 耳熟能详隐秘
C. 司空见惯分散D. 妇孺皆知匮乏
【解析】 本题可先从第二空入手,“报章”不可能“隐秘”,由“大多……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可知,资料不可能匮乏;C项的“司空见惯”照应下文的“不被社会重视”,“分散”呼应前文的“散见”。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