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7年公务员考试用书《资料分析模块宝典》(第11版)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委明,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教研室主任,模块教学法创始人之一,华图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缔造者。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毕业,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先后编著《数量关系模块宝典》、《资料分析模块宝典》、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及真题解析。率先提出数字推理“五大题型”;首创数学运算“七大模块”;独家构建资料分析之“结构阅读法”、“十大核心要点”与“十大速算技巧”。凭强悍的专业功底追求数学理论的考场实用,以轻松的授课风格打造行测教学的课堂诙谐。
目录
第一章 资料分析总论1
第一节 大纲引言1
大纲解读1
第二节 备考纲要1
题型介绍1
统计术语1
做题顺序2
核心要点2
速算技巧2
复习计划3
第三节 统计术语3
基础重要统计术语3
应知应会统计术语7
第四节 结构阅读8
第五节 核心要点14
★【核心要点一:时间表述】 14
★【核心要点二:单位表述】 16
★【核心要点三:特殊表述】 19
★【核心要点四:适当标记】 21
★【核心要点五:简单着手】 24
★【核心要点六:答案选项】 25
第二章 必会速算技巧27
第一节 图形法27
第二节 估算法32
第三节 直除法43
第四节 放缩法51
第三章 推荐速算技巧58
第一节 插值法58
第二节 截位法62
第三节 复变法71
第四节 化同法79
第四章 选学速算技巧83
第一节 差分法83
第二节 增长法91
第三节 综合法100
第四节 修正法102
第五章 表格型材料111
题型点睛111
例题剖析111
习题训练122
第六章 文字型材料131
题型点睛131
例题剖析131
习题训练147
第七章 表格文字综合材料155
题型点睛155
例题剖析155
习题训练169
第八章 图形型材料174
题型点睛174
例题剖析174
习题训练184
第九章 图形文字综合材料188
题型点睛188
例题剖析188
习题训练201
第十章 表格图形及全混合综合材料207
题型点睛207
例题剖析207
习题训练218
第十一章 精选真题模拟训练229
精选真题一229
精选真题二237
精选真题三245
精选真题四252
精选真题五260
精选真题六267
精选真题七275
精选真题八282
精选真题九289
精选真题十295
文摘
第一章资料分析总论
第一节大纲引言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摘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注:近年来各地方公务员考试大纲基本是照搬国考大纲(如上所述),只有极少数地方略有改动,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大纲解读
1.资料分析的材料由文字和图表构成,即文字、图形和表格三种形式,以及它们的混合形式,可能是单材料的,也可能是多材料的;
2.材料的“统计性”要求大家掌握必要的统计术语及其相关定义和运算法则;
3.大纲要求对统计性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这说明相应的“速算”和“巧算”技巧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第二节备考纲要
题型介绍
名师视频
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大类材料:图形型材料、表格型材料、文字型材料,其中图形型材料主要包括饼状图、柱状图、趋势图、网状图等。材料类型不同,其数据存储的结构也不同,因此阅读难度、读材料所需时间和阅读技巧也是不同的。
五年之前,图形、表格、文字三种材料一般都是独立出现的。但现在,由多个材料构成的资料分析试题在考试中大量出现,譬如“表格与文字”“表格与图形”“文字与图形”等混合型材料,渐渐成为近年来命题的主要趋势。而对于这种多材料资料,不仅要注重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这里往往会成为命题要点),也要注重每个材料的基础地位,熟悉各个材料的内部结构。同时,由于多材料资料分析的阅读量较大,提高阅读速度也成为此类题型备考的重点。
统计术语
大纲中规定,资料分析的材料具有统计性,这就决定了其材料中往往会有较多的统计术语。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语,一般材料的注释中会给予必要说明,这些是不需要掌握的;但对于常识性的术语,则需要考生在复习中不断积累。本章第三节中列出了两类统计术语:
1. 【基础重要统计术语】 这类统计术语是非常重要的,是分析和计算的前提。所以要求考生不仅知晓其定义,还要掌握其内涵,尤其是具体的计算公式。
2. 【应知应会统计术语】 这类统计术语也很重要,但只要求大家知道其定义即可,这类术语本身是不带公式的,要求没有前者那么高。
除此之外,大家还应该熟悉“统计公报”的内容范围及行文方式,几乎所有资料分析的材料都来自于国家及各地的统计公报,大家平时应该多看看统计公报(参见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官方网站)。
做题顺序
拿到一篇资料分析试题,我们应该:
1. 先用较短的时间看清楚材料的数据存储结构(具体参见本章第四节“结构阅读”),文字型材料用30—60秒,图形和表格用10—30秒;
2. 具体做题,利用第一步得到的材料结构,迅速定位题目所需数据和信息;
3. 利用第二步得到的数据和信息,进一步分析和加工,得到答案。
核心要点
如果你不知道时间和单位在资料分析中的重要地位,不明白某些特殊表述背后的真正意义,你就容易掉入出题者设下的陷阱;
如果你不直接在试卷上做记号,不明白“先易后难”的做题哲学,没有领会选项可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帮助,那你注定会“时间永远不够用、题目永远做不完”。
本章第五节“核心要点”将会帮助你解决上面的问题。
速算技巧
“速算”对资料分析到底有多重要,即使你没有认真阅读本书序言,也应该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复习资料分析时,考生超过一半的精力都在提高自己合理速算的能力,在本书第二、三、四章,将会带领大家学习12种速算技巧。
所有这些速算方法都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大家必须下苦功来掌握。除此之外,本书精选多篇资料分析的真题解析,将带大家不断地强化和练习这些速算方法,大家一定要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
当然,还需要提醒大家,虽然书上介绍的速算方法很多,大家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实战中提炼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书上的东西是一个“全面的方法表”,大家应该做的是从中提取出自己适用的体系,而不是全盘、盲目地接收一切,却无法运用到实际考场。
热门答疑本书中的“热门答疑”和“微博答疑”摘自李委明老师微博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提问及回复,以供广大考生借鉴学习。
努力上岸委明老师,有道题计算很复杂,选项很接近,不知道您有没有什么秒杀的办法?2010年增值税收入21091.95亿元,同比增长14.1%。请问2010年增值税收入比2009年增长了约多少亿元?
A.2610B.2608C.2606D.2604
这道题题目不严谨,选项的设计有问题。2010年收入21091.95亿元,我们把选项中的增长量2610、2608、2606、2604这四个数字一一代入,可以反求得增长率分别为14.122%、14.110%、14.097%、14.085%,这四个数字四舍五入保留三个有效数字都是14.1%,也就是说四个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少做低质量的网上题目和模拟题,题目的质量会严重影响到大家的备考进程。对于某些所谓的“真题”,质量也可能得不到保障,欲知具体原因,请给我微信公众号发送“四害”查询,宝典封底有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
复习计划
原则上来说,有这一本《资料分析模块宝典》,你复习资料分析的材料就已经足够了。再次提醒:千万不要用网上下载的资料来练习。
在大家具体使用本书之前,给大家推荐一份学习计划:
1.把第一章好好看一遍;
2.从后面的讲题型的章节(第五至十章)中,随意挑几个例题,做几篇真题,体会一下真实做题的感觉;
3.把第二章中介绍的四种“必会速算技巧”非常认真地看一遍,这四种技巧可以涵盖70%左右的速算考点,然后到第五至十章去做例题;
4.做了一定量的例题之后,再回到第三章,学习四种“推荐速算技巧”,这时你就已经掌握95%以上的速算的考点了,然后就可以完成第五至十章剩下的所有真题;
5.需要说明的是,速算技巧“宜精不宜多”,不同考生自身的情况不一样,策略也不一样:如果基础不是特别好,我建议只学第二章中的四种方法就足够了;如果基础特别好,建议第四章的四种方法也可以好好掌握;
6.恭喜你,到此为止,本书第一至十章你已经复习完毕,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做第十一章中成套的真题,你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把握,平均做一篇资料分析题应将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
7.最后,如果你在上一步之前,或者上一步之中,还想找更多的资料分析真题来训练,最好的建议就是找一本旧版的《资料分析模块宝典》,因为每年都有40%左右的真题被更新,如果你时间富余,那些之前的真题也是非常宝贵的复习材料。
热门答疑
新一abc请教李老师,听说资料分析每题都是1分多,是行测各部分内容里权重最高的,真的是这样吗?
经过近几年的考场实测发现:国考资料分析每题0.7分,数量关系每题也是0.7分;联考资料分析每题1.0分,数量关系每题0.9分。欲知详细分值分布,请给我的微信公众号发送“分值”查询,宝典封底有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
第三节统计术语
基础重要统计术语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
与此同时,“增长了多少倍”或者“比……多多少倍”也是运用跟“增长率”一样的公式。
譬如:假定某国2016年贸易顺差是2006年的5.8倍,那么说明2016年相对于2006年增长了5.8-1=4.8(倍),增长率为480%。
此外,如果说A超过了B的3倍,仅仅是说A>3B,并不是说A比B多3倍(以上),后者表示为(A-B)÷B≥3,即A≥4B,意味着“A达到或超过了B的4倍”。
微博答疑
喇叭妞李老师:增速和增长率有什么区别?现期和基期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增速和增长率没有区别,是一样的。在计算增速的时候,比如计算2014年的增速,2014年就是“现期”,与之相比的时期就是“基期”,比如如果2014年的增速是跟2013年相比的,那么2013年就是“基期”。简单地说,“现期”就是“末期”,“基期”就是“初期”。
◇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速度
◇拉动增长
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动A增长了x%,那么:x%=B的增长量÷A的基期量。
例如:某国去年GDP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200、300、500亿美元(总GDP为1000亿美元),今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加了14、36、50亿美元(总增加了100亿美元)。那么今年该国GDP增长率=100÷1000=10%。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了:14÷200=7%,36÷300=12%,50÷500=10%。三大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了:14÷1000=1.4%,36÷1000=3.6%,50÷1000=5%。
◇增长贡献率
某部分增长贡献率=该部分的增量÷总量的增量
以上面那个例子来说明: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加了14、36、50亿美元,总量增加了100亿美元,那么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36%、50%。
◇平均增长率
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
A×(1+x%)N=Bx%=NBA-1
直接开方计算非常复杂,需要进行估算,具体计算方法详见第二、三、四章当中的速算技巧。
◇平均增长量
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量为x,那么:
A+x×N=Bx=B-AN
两个重要的易混概念
■“增长率/增速/增幅”是有正负符号的。因此,比较其最大值、最小值时应该带着符号一同比较。譬如,-15%的增长率就应该比-10%的增长率小。但一旦涉及“变化幅度”时,就应该是“增幅”的绝对值,譬如,-15%的增长率就应该比10%的增长率“变化幅度更大”。
■计算一定时期的平均增长率/量时,一般不包括第一年的增长。譬如,计算2005—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量时,一般都是以2005年的数值为基期量,2009年的数值为末期量得到的数值,这其中包括2005—2006年、2006—2007年、2007—2008年、2008—2009年这四年的增长,但不包括2004—2005年的增长。如果题目希望包括第一年的增长,一般都会在时间段之间,限定包括的年数,比如对于“2009—2013年五年的平均增长率/量”这样的明确表述,说明这里是以2008年的数值为基期量,包括2008—2009年的增长。另外,如果计算“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长,基期就应该是2010年,总共应该计算五年,包括2010—2011年的增长。
热门答疑
迷上羊老师,您说过一段时间都不包括第一年的增长,但下面这两种情况为什么都包括了第一年的增长呢?
(1)该国2002—2006年,游客量增长最快的是2002年;
(2)该国2002—2006年,游客量每年的增速都超过100%。
仔细阅读上文,只有在“计算一定时期的平均增长率/量时”,才不包括第一年的增长,如果不是计算“平均增长率/量”,没有这个说法。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
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譬如:n个百分点,代表n%。
当我们进行实际量之间的比较时,一般使用“百分数”来表示,需要除以参考值;
当我们进行比例或者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时,优先使用“百分点”来表示,偶尔也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比较之时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热门答疑
银盛雪老师,有一题说“2011年中国对美国的货物出口额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比2005年降低了4.3%”,这样说不对吧,应该是降低了4.3个百分点啊!
4.3%=4.3个百分点,两者都是正确的,在比较增长率或者比例的时候,我们优先使用百分点(两者同时在选项中出现时,就选百分点),但百分数也是没有问题的。
例如:2013年某省食品收入增长20.8%,增速同比放缓9.2个百分点,则2012年该省食品收入同比增速为20.8%+9.2%=30%。
再如:2013年1—9月,苏北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0.8%,增速比全省平均低11.0个百分点,沿海地区进出口总额增速比全省平均高8.7个百分点。那么:全省平均同比增长率为11.0%+(-10.8%)=0.2%,沿海地区同比增长率为0.2%+8.7%=8.9%。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譬如:现期为2014年4月,则同比增长指相对2013年4月的增长,环比增长指相对2014年3月的增长。特别地,对于2014年1月,其环比增长指相对2013年12月的增长。
资料分析试题当中,还经常需要比较“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的大小,这时现期量是相同的,所以基期量更小的,增长率显然更大。譬如:2013年第4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86元,2012年第4季度为6138元,2013年第3季度为6520元,那么很显然,计算同比时基数更小,所以同比增长率更大。
热门答疑
画中烟雨老师,您课上讲的这两种情况怎么区分呢?
(1)2008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7%,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下降了6%;
(2)2013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9%,增速比上年低0.8个百分点。
为什么第二种情况下,上年的增速就是14.9%+0.8%=15.7%,而第一种情况,第三季度的增长率就直接是-6%了呢?
因为第二种情况下,那句话的主语是“增速”,而第一种情况的主语不是。只有当一句话的主语是“增速(或增长率)”时,才是增速之间的比较。
热门答疑
馨予link追问:“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9849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老师,这句话我读了半天也没读懂。同期又是什么意思?
“上年同期为下降1%”的主语不是“增速”,说明这句话指的就是“上年同期原油产量下降了1%”。“同期”不是一个术语,就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已,联系上下文语境,就是指上半年的意思,所以“上年同期”就是“2009年上半年”。
◇翻番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
翻n番:即变为原来的2n倍。
◇累计数额
累计数额一般以月份或季度来计算,指的是当年从年初至该月份或该季度的总数额。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14年累计社会物流总额47.8万亿元101.5万亿元158.1万亿元213.5万亿元
2014年累计同比增速8.6%8.7%8.4%7.9%
以上表倒数第二列数据为例,158.1万亿元代表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社会物流总额,8.4%正是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社会物流总额相对于2013年前三个季度的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率。根据定义可知,2014年第三季度的社会物流总额应该为:158.1-101.5=56.6(万亿元)。
◇指数
名师视频
指数是统计数据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一种比例的方式来表示某一种量的大小。指数的定义为:现期指数∶现期数值=100∶基期数值。
如果我们固定某一个时期为基期,那么得到的指数称之为“定基指数”;如果我们总以上期为基期,那么基期其实是浮动的,这样得到的指数称之为“环比指数”。
对于“定基指数”,我们可以直接用指数代替原来的数值来计算其增长率;
对于“环比指数”,我们可以直接将指数减去100,再加个百分号,就是其增长率。
下表是2006—2013年我国GDP指数,其中定基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环比指数以上年为基期。如果我们要计算2009年的GDP增长率:
1.如果用定基指数计算,直接计算即可:(1872.7-1714.4)÷1714.4;
2.如果用环比指数计算,将109.2减去100,再加个百分号,得到9.2%就是其增长率。
年份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定基指数(1978年=100)2631.92444.12268.32071.81872.71714.41563.91369.5
环比指数(上年=100)107.7107.7109.5110.6109.2109.6114.2112.7
微博答疑
浮游雨点老师,我看不懂上面这个指数的计算方法,“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为什么要这样算呢?“环比指数”算出来的是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呢?
指数的计算方法不算很难,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自己拿草稿纸,按照上文的定义,应该可以自己推导出来的。对于大部分同学,只要牢牢记住上表,以及上表上方的两行计算法则即可,不需要知道其推导过程。
“环比指数”算出来的是相对于基期的增长率,比如上表中最后一行有“上年=100”,那么就是相对于上年的增长率。
应知应会统计术语
◇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微博答疑
西西猫老师,我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发现这样几个数据:2013年我国GDP为58.8万亿元,2014年GDP为63.6亿元,增长7.4%,可是我发现这三个数字对不上,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每年公布的GDP是当年价格水平下的数值,而GDP增长率是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出来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增长率7.4%是扣除了价格变化(通货膨胀)后的数值,所以你直接看这三个数字是对不上的。
严格的资料分析题一般都会事先剔除这个影响,或者标明“增长率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但劣质的模拟题或者粗心的命题人也可能会忽略这个问题。
扈滋追问:老师,我发现如果材料标明“增长率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使用“复变法”(复变法是后文中介绍的一种速算技巧)就会得到错误的答案,怎么回事?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增长率就不再是原始数据的增长率了,而是剔除了通货膨胀之后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使用“复变法”。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作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其差额即贸易顺差额。
贸易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作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其差额即贸易逆差额。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五年计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四个“五年计划”
名称年段名称年段名称年段
一五时期1953—1957二五时期1958—1962三五时期1966—1970
四五时期1971—1975五五时期1976—1980六五时期1981—1985
七五时期1986—1990八五时期1991—1995九五时期1996—2000
十五时期2001—2005十一五时期2006—2010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十四五时期2021—2025
以上表格中,历史时期的五年计划不需要记忆,但近期的几个五年计划是可能会考到的。一般建议大家记住现在是哪一个计划(比如2016—2020年是“十三五”),或者记住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2001—2005)是十五时期。因为近期都是五年一次,所以记住一个就可以推出附近的几个。此外,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一般俗称服务业。
三大产业的产值又经常被称为“产业增加值”,所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就是第二产业GDP,而不是第二产业GDP与上年相对的增长量。
微博答疑
爷们心有李老师,我想问一下,在统计术语当中,“利润率”的计算,应该是“利润”除以“总收入”还是除以“总成本”呢?我总是弄不清楚。
这个概念的混淆不是你的错,而是本来就有这个歧义,两种定义都是存在的。“利润÷成本”是理论当中的公式,“利润÷收入”是现实生活当中的公式,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全部都是除以“成本”,而在公司经营中,全部都是除以“收入”。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如果是数量关系题,我们就除以“成本”,如果是资料分析题,我们除以“收入”就可以了。
第四节结构阅读
资料分析之“结构阅读法”
文字型材料表格型材料柱状图、趋势图饼图
通用重点阅读对象材料主旨(即标题)、时间表述、单位表述、注释(包括图示)
略读对象具体数据
参考时间30—60秒15—30秒10—25秒10—20秒
分题型结构阅读具体参照下面七篇材料的示例
【材料一】 “分段落主题型”文字材料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8.83万公顷。灾毁耕地1.79万公顷。生态退耕2.54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9.58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4.07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少3.0%。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增加1.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5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农业用水减少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9.5%。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下降1.1%。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有77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亿吨。
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20万公顷,完成造林成活面积37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6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成活面积268万公顷,占完成造林成活面积的72.2%。全民义务植树22.7亿株。截至2007年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8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5.2亿吨,增长17.4%;精炼铜399万吨,增长130%;电解铝1112万吨,增长27.6%;乙烯1048万吨,增长11.4%;水泥13.3亿吨,增长10.5%。
结构阅读技巧
本材料属于较长的文字型材料,全材料包括五个段落,但不同的段落讲述的主题是不相同的,分别讲述的是“耕地”“水资源”“矿产”“造林”和“能源消费与原材料消费”(实际操作过程中分类不一定要非常科学,划定大致的主题即可)。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标明每个段落的中心词,以“中心词”为基准,根据题目返回材料定位相关信息。
比如说,如果题目问到“造林”相关的问题,马上定位到第四段中寻找相关信息。
【材料二】 “结构清晰型”文字材料
2008年3月份,某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41081个,比2月份增长3.2%,比去年同期增长20.2%。主要行业数据情况如下:
3月份农、林、牧、渔、副业与外商签订直接投资合同1116个,同比增长14.5%,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个百分点。合同涉及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实际使用金额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6%。
3月份采掘业与外商签订直接投资合同211个,同比增长28.7%,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个百分点。合同涉及金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72.1%,实际使用金额3.4亿美元,同比下降42.1%。
3月份制造业与外商签订直接投资合同29281个,同比增长17.5%,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合同涉及金额807.5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实际使用金额369.4亿美元,同比上升0.4%。
3月份房地产业与外商签订直接投资合同1553个,同比增长18.0%,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个百分点。合同涉及金额9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实际使用金额52.4亿美元,同比下降7.5%。
3月份社会服务业与外商签订直接投资合同4242个,同比增长24.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4个百分点。合同涉及金额7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2%,实际使用金额31.6亿美元,同比下降7.4%。
结构阅读技巧
本材料属于中等长度的文字型材料,全材料包括六个段落,第一段最后的“如下”告诉我们,这六段之间满足“总—分”关系,即后面五段之间是并列关系。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后面五段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只需要通读其中一段即可,然后将每段的“中心词”标记出来,那么本材料的结构也就相当明晰了。
【材料三】 “孤立语段型”文字材料
2006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万亿元,增长21.1%;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0万亿元,增长12.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增长16.4%。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085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3.3万亿元,增加869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7万亿元,增加7147亿元。全年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432亿元,比上年增加2838亿元。其中,发行A股(包括增发及可转债)283只,配股7只,筹集资金7728亿元,增加5264亿元;发行H股共14只,筹集资金704亿元,减少2427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数量由上年末的1434家增加到1550家,市价总值3271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5.9%。全年企业共发行债券17084亿元,比上年增加3520亿元。其中,金融债券11913亿元,增加2308亿元;企业(公司)债券1821亿元,增加806亿元;短期融资券3349亿元,增加406亿元。
结构阅读技巧
本材料属于较短的文字材料,但却是一个“孤立语段”,没有段落的划分,因此需要我们对这篇材料进行一个人为的划分,即区分其“主旨段落”。具体操作方式见下文。
[2006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万亿元,增长21.1%;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0万亿元,增长12.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增长16.4%。][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085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3.3万亿元,增加869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7万亿元,增加7147亿元。][全年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432亿元,比上年增加2838亿元。其中,发行A股(包括增发及可转债)283只,配股7只,筹集资金7728亿元,增加5264亿元;发行H股共14只,筹集资金704亿元,减少2427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数量由上年末的1434家增加到1550家,市价总值3271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5.9%。][全年企业共发行债券17084亿元,比上年增加3520亿元。其中,金融债券11913亿元,增加2308亿元;企业(公司)债券1821亿元,增加806亿元;短期融资券3349亿元,增加406亿元。]
【材料四】 “明显关键词型”文字材料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比上年高0.2℃。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占27.3%;有16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9%。在监测的342个城市
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6.1%,较好的占64.6%,轻度污染的占28.1%,中度污染的占1.2%。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