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
商城价:¥7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7年公务员考试用书《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第11版)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顾斐,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公职产品研究院院长,公职行业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教学法开创者。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的命题研究工作,独创言语理解与表达“十大题型”,两大模块教学法及 “言语必杀技法”,被行业广泛借鉴。先后出版的《行政能力测验内部教案》、《微魔块之言语必考成语188条》《行测10天通关特训》成为多年公职辅导畅销书,并多次再版。新浪、腾讯、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特聘专家,是考生心目中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师者典范。
目录
绪论
★一、近五年国考、联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模块分值分布2
★二、三维解读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2
★三、探究九年命题思路,展望未来命题趋势3
★四、从言语复习误区中反思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备考方案6
第一章 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整体综述7
第一节 实词辨析8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8
一、感情色彩8
二、语义轻重 10
三、表达风格 12
四、语素差异13
五、词性功能15
★六、搭配范围16
★七、语境信息与限定性选项17
第二节 成语辨析20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0
第三节 关联词辨析45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45
一、并列关系45
二、承接关系45
三、递进关系45
四、因果关系45
五、转折关系45
六、条件关系46
七、让步关系46
八、取舍关系46
逻辑填空全真测试题库48
第二章 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整体综述54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54
★一、分步解题法54
★二、替换压缩法55
★三、成分分析法56
★四、背景铺垫法58
★五、表达倾向法60
★六、援引观点法61
★七、举例论证法64
★八、原因推断法66
★九、反面论证法67
★十、标点符号法70
★十一、指代引导法72
十二、选项差异法74
★十三、主体排除法75
十四、排同求异法77
十五、相对绝对法79
第一节 主旨概括题81
一、典型的主旨概括题8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82
☆★☆突破模块一: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切入82
★(一)转折后的主题句82
★(二)结论后的主题句84
★(三)递进后的主题句87
★(四)必要条件后的主题句89
★(五)并列中的主题句91
☆★☆突破模块二:从宏观角度入手,从行文脉络切入93
★(一)“总—分—总”式93
★(二)“总—分”式95
★(三)“分—总”式95
★(四)“分—总—分”式96
突破模块三:从整体概括入手,从关键词语切入97
二、变型的主旨概括题101
第二节 意图判断题103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04
★一、做题原则104
★二、做题顺序105
★三、排除选项109
★四、意图判断主旨化——两个并非,一个标准110
第三节 态度观点题111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12
一、明确观点112
二、隐含观点112
三、没有观点112
四、杂糅观点113
第四节 细节理解题116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17
★一、典型的细节理解题117
二、主旨化的细节理解题121
三、变型的细节理解题122
(一)原因考查类122
(二)目的考查类125
(三)特点考查类127
(四)信息推断类128
第五节 词句理解题130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30
一、词语理解题130
二、语句理解题132
第六节 代词指代题135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36
一、代词指代题136
二、词语指代题139
第七节 标题填入题141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42
片段阅读全真测试题库143
第三章 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题型综述151
突破模块一:从语用层面,考查优化表达152
第一节 语句排序题15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52
★一、断定发语词152
★二、验证连贯性153
第二节 语句衔接题16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62
★一、居首类163
★二、居中类163
★三、居末类163
第三节 下文推断题168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68
突破模块二:从语法层面,考查规范表达171
规范表达实战技法171
一、语句紧缩法171
二、语感审读法171
三、规律标志法171
四、造句类比法171
五、逻辑分析法172
六、停顿阅读法172
七、词汇替换法172
八、添加词语法172
九、语序重排法173
十、逐个排除法173
第四节 病句辨析题173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75
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175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177
三、语序不当179
四、逻辑矛盾181
五、用词不当182
第五节 歧义辨析题186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187
一、词汇歧义187
二、语法歧义187
三、语音歧义190
语句表达全真测试题库191
第四章 篇章阅读
篇章阅读题型综述203
篇章阅读实战技法204
★一、带着问题选择性阅读原文204
★二、关注文章、段落六大要点204
第一节 人文社科类209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09
一、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10
二、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真题211
三、2015年上半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真题(甲级)213
四、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15
五、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A卷)216
第二节 科技说明类218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18
一、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18
二、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A、B卷)219
三、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21
四、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真题(A类)222
五、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24
篇章阅读全真测试题库225
第五章 特殊题型汇总
特殊题型综述232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232
一、标点符号232
二、修辞手法235
三、诗词鉴赏238
四、错别字辨析239
五、字词注音240
六、字词释义及使用241
七、关联词使用243
八、文体风格243
九、说明方法244
十、句式结构245
文摘
第一章逻辑填空
视频精讲●学●习●导●读
亲爱的读者,本部分视频讲解为逻辑填空这一重要题型的学习导读,希望您能通过视频的讲解和对教材的学习,掌握逻辑填空解题必备技。(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逻辑填空整体综述
逻辑填空这种题型并非新题型,早在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就曾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非以单独题型的方式体现,而是结合在篇章阅读中进行考查。这种题型首次以独立题型的方式明确出现是在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试卷中,主要考查了考生“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的基本能力。
时至今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在命题上已经连续考查了十年逻辑填空,可以说命题思路愈加成熟,考查题型和题量也趋于稳定。纵观近十年的试题,不难发现备选项设置的词汇通常都是常见实词和常用成语,关键考查考生在社会实践和交往过程中如何准确运用这些基本的常见词汇。基于对“功能”的考查要求,考生要更加注重对给定语境的掌握。从题量来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试卷构成中逻辑填空每年均为20题,占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数的1/2,并且九年来一直保持稳定。
此外,各个地方省份的命题考试中,也大量地涉及对于逻辑填空这一题型的考查,相比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而言,难度有所降低。除了考查使用功能外,地方省份的命题考试中侧重对实词辨析的考查,偶尔涉及关联词语搭配的使用。
基于以上考查的常用词汇、常见成语、近义词及关联词语,命题要点主要体现在其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搭配意义、语体风格、语义轻重、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考生要注意在备考过程中结合具体词条进行把握和辨析。
综上所述,逻辑填空这种题型虽然难度不高,但是复习量却很大,需要考生精心准备,仔细积累,善于总结。在备考过程中,由于逻辑填空题型的特殊性,考生还要制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加以应对。因为逻辑填空这种题型一方面考查了考生对于语境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还对考生的汉语知识背景做了一定程度上的要求。
尤其是从这十年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在命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频率很高的实词和成语,这些词汇频频出现在历年国考以及各地方省考的试卷中,意味着考生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命题中再次“与之相遇”!
因此我们特地在每一节之后为考生精心编排了与之相应的词表,其选材则是国考及地方省考真题,将出现频率高的词汇进行整理分析,方法归类,希望各位考生在强化方法的同时能够做到兼顾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逻辑填空这种“基础”和“能力”双重考查的题型中顺利胜出!
第一节实词辨析
逻辑填空中涉及了三种题型,包括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及关联词辨析。其中实词辨析题比例较高,因此考生要对实词辨析进行重点复习。而恰恰这部分在各位考生的复习中常常处于软肋的状态,总是模棱两可。这是由于一方面母语习得的过程是一点点试错、积累得来的,不是单纯技法、含义上的学习;另外一方面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较少,大多是口语性的表达。鉴于以上两方面原因,考生若想在这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语感,多多阅读规范的、书面的报纸、杂志。此外可以通过强化近义词之间的区别结合多做真题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
考点透析及真题精粹
在作答逻辑填空题时,为了快速准确地选择正确答案,考生可以通过提炼文段的有效信息来排除无关选项或者直接确定答案。通常题目设置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提示性信息,如:空白处前后出现的词汇,文段中多次重复出现的实词,表达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等等。如果考生能够将这类提示性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在对比选项的过程中就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轻松排除干扰项,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一、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蕴含着对人或者对事物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除了常规意义上的褒义、贬义、中性三类感情色彩外,题目中的句子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提供的信息确定文段作者的态度倾向性属于积极的感情色彩还是消极的感情色彩,从而在选项中选择一项与文段感情色彩相符合的进行匹配。
比如:“成果、结果、后果”这三个词,就可以通过明确的感情色彩进行区分,分别为褒义、中性、贬义。
再如:“尝试、冒险”这两个词,用上述的褒义、贬义进行划分就比较困难,不够准确。此时我们可以从表达倾向性入手,其中“尝试”一词带有积极的倾向性,表达了一种接受新生事物及挑战等的意愿;而“冒险”一词则带有消极的倾向性,表达了一种尚未准备好就莽撞做事的状态。
这类词汇还有很多,不妨再举一例:“相似、雷同”这两个词中,“相似”属于典型的中性表达,没有任何感情上的倾向性;而“雷同”则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意味。
以上列举的几组词汇在感情色彩上的辨析,可以帮助考生在进行作答时有效判断正确答案。通过阅读首先排除在感情色彩、表达倾向性上与文意不符的词汇。有些时候,题目设置的难度较低,运用感情色彩甚至可以直接确认答案。有些时候,题目设置难度较高,至少也可以排除一到两个选项,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作答。
此外,在运用感情色彩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提炼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尤其是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关联词语。运用感情色彩结合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作答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 (2015年四川)“意外惊喜”不是游客在朝鲜可以经常遇到的东西,因为导游会地规划你的行程,通常不惜绕远路也要避免你接触普通朝鲜民众。可喜的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正在 打破这层厚重面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周密企图B. 谨慎试图
C. 严密努力D. 审慎考虑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可从第二空入手,通读原文可知导游往往会尽量让游客无法接触普通民众,但现在一些非政府组织正在尝试改变这一局面。“企图”一般用作消极意味的词语,与文中“可喜的是”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项。“考虑”仅强调有意识,文中明显是指已经开始有行动了,该词停留在理念层面,排除D项。对B、C两项进行比较,“试图”指尝试,开始去做,而“努力”强调尽力去做,强调程度。文段仅仅谈及非政府组织有了这样的行为,但对于行为本身的程度如何,并未论述,B项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2】 (2015年广东)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航船行进在“新常态”这片新海域上。尽管有风浪、有礁石,但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的答卷,呈现出增长平稳、改革深入、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侧目B. 注目
C. 炫目 D. 瞩目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文段“尽管有风浪,有礁石,但依然……的良好势态”的描述,“但”起到转折作用,则所填的词语应该是正向的、积极的。A项中“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词义及感情色彩与文段不符,应该排除。B项中“注目”指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与文段语境不符,应该排除。C项中“炫目”形容(光彩)耀眼,这里用来形容答卷,不符合文意,应该排除。D项“瞩目”有注目的意思,但多用于形容影响的范围很广,人人都很关注,这里与“令世人”搭配,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3】 (2015年江苏C类)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说,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一个人的坚强意志,激励他不断地进取;而安逸的生活则很容易一个人,使他其中走向颓废乃至于最后的灭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锤炼锈蚀沉潜B. 历练侵蚀沉滞
C. 锻炼腐蚀沉溺D. 磨练销蚀沉浮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可从第三空入手,“沉潜”有思想深沉,或者集中精神的意思,属于积极的感情色彩,与文段此处不符;“沉滞”表迟钝不灵活,语义与文段不符;“沉浮”表起落或盛衰消长,不合文意。C项中“沉溺其中”表过分沉迷在某个事物或事件中难以自拔。验证第一空“锻炼意志”,第二空“腐蚀一个人”,均使用恰当。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4】 (2015年黑龙江)我们身处在一个竞争激烈、讲人情、重情面的社会,社会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及文化氛围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正如不少人指出的那样,当前文学批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情化、商业化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孔不入弊病B. 根深蒂固局限
C. 有目共睹陋习D. 司空见惯倾向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混搭题。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整个文段表现出了消极的感情色彩,“无孔不入”为贬义词,与文段的感情色彩相符。另外,第二空前面提到“人情化、商业化”,这只能是一种“弊病”,而非“局限”“陋习”或“倾向”。故正确答案为A项。
【例5】 (2015年江苏A类)夜色渐浓,江风徐徐,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叫卖声,人们抛开白日里水泥森林的高压与冷漠,在人流摩肩接踵的繁华小巷,百年老城的夜生活,就在的夜晚中拉开了序幕。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绝于耳徘徊欢声笑语B. 此起彼落穿梭杂乱无序
C. 此起彼伏流连熙熙攘攘 D. 声声入耳漫步喧嚣不已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混搭题。根据文意可知,文段带有积极的感情色彩,“杂乱无序”和“喧嚣不已”带有鲜明的消极意义,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B、D两项。第三空中“欢声笑语”与横线后的“夜晚”搭配不当,排除A项。将C项代入文段验证,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6】 (2015年山东)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新闻”盖“旧闻”也符合传播规律。“热点”可以变“冷”,但涉事单位的问责处理机制要继续运转并发挥作用。如何运转需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而不是根据公众关注度的高低、媒体参与热情的变化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机应变B. 急不择途
C. 顾此失彼D. 八面玲珑
【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根据“而不是根据公众关注度的高低、媒体参与热情的变化而……”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出一种“变化”。A项“随机应变”指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符合文意,加上引号也符合文段的感情色彩;B项“急不择途”指情势危急心里发慌,顾不上选择道路;C项“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D项“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B、C、D三项均与文意不符,应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项。
二、语义轻重
语义轻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有程度深、性质重和程度浅、性质轻的差别。在题目的表达中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可以提示我们此处词语所需要的轻重程度,据此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语义轻重差异词语的根据。语义轻重在辨析实词时非常有效,往往能成为解题的切入口。
比如:“批评、批判”这两个词汇均表达了一定的否定意味,比较差异可知其中“批评”表达的语义较轻,说话人的初衷是为了使听话人改正其不足或缺点;而“批判”表达的语义则较重,涉及了阶级层面,表示所犯错误非常严重。
再如:“妨碍、妨害”这两个词汇虽然表意相近,但是语义轻重却有所不同。其中“妨碍”侧重在“碍”字,意为“影响、阻碍”;而“妨害”则侧重在“害”字,意为“有害于”,由此可知两个词汇是前轻后重。
这类词汇还有很多,不妨再举一例:“损坏、破坏”这两个词汇均有“坏”的语义成分,但是程度却有轻有重。其中“损坏”仅仅是一种客观陈述,表达了一个“坏”的事实,如“损坏桌椅要赔偿”,语义较轻;而“破坏”的语义则较重,表示坏的程度很深,并且带有一定“有意而为之”的语义色彩。
通过以上举例,不难发现,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近义词辨析,不仅可以通过感情色彩的方式进行排除,也可以结合语义轻重进行判断,甚至有时二者是相结合的。此外,需要再次提醒考生的是,观察文中可能出现的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的关联词语,这些逻辑关系,会帮助我们在作答过程中更为确定。
视频解析
【例1】 (2015年贵州)造谣传谣行为不但构成违法犯罪,更不断侵蚀社会诚信,社会道德基础。打击网络“大谣”,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现实中,互联网的监督涉及部门众多。要及时迅速地网络谣言,打击“大谣”,需要进一步提高“虚拟社会”的服务和监督水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侵入鉴别B. 侵袭认清
C. 瓦解甄别D. 渗透破除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空填入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是造谣传谣对社会道德基础的影响,“侵入”与“渗透”语义过轻,排除A、D两项。“甄别”指审查辨别(优劣、真伪),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2】 (2015年江苏B类)在微信朋友圈这个编织细密的关系网里,你是一个可以被却又无法逃脱的小红点,它以不断闪烁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存在。你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一旦创建微信号,就进入了这个令人的圈子。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鄙视亢奋B. 忽视纠结
C. 轻视沮丧D. 藐视兴奋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你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可知朋友圈具有双重性,因此这是个令人“纠结”的圈。再验证第一空,“忽视”符合题意,“轻视”“鄙视”“藐视”语义过重,且含有消极的感情色彩,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3】 (2015年福建)从“抢盐风波”到“各地发生地震”,网络造谣滋生的“网络炸弹”,影响甚远。虽然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常识去分析,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不可能完全应付得了,一不留神,便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必须打击网络谣言,才能舆论的正义,社会正常的理性和诚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庇护修复B. 维护恢复
C. 保卫重建D. 护卫匡复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庇护”偏重于袒护、掩护,其对象主要是政治避难者,与“正义”不搭配,排除A项。再看第二个空,“重建”指重新建设或建立,语义程度较重,文中并未提到“社会的正常理性和诚信”已经到了彻底毁坏的程度,因此该词显然不正确,排除C项;“匡复”指挽救国家,使转危为安,其适用对象主要是国家,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4】 (2016年国考)关于枕头,现代人比前人的认识和经验都要多得多,但是人们记得最的话,却是古人说的“高枕无忧”,现在被最多的,恰恰也是这句话,“高枕”被认为是颈椎问题的诱因之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深刻指责B. 清楚批评
C. 牢固谴责D. 广泛批判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文意是说现在对于“高枕”这种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A项“指责”和C项“谴责”语义过重,尚未达到需要责备的程度,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一空,“记得”与“广泛”,搭配不当,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5】 (2015年福建)社会性的焦虑特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就如贫困者或忧虑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也可能忧虑自己财产缺乏保障。两者虽然不可,而忧虑则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特有混为一谈B. 广泛等量齐观
C. 普遍相提并论D. 固有同日而语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混搭题。第一空前后文可知,“社会性”“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等表达侧重强调这种“心神不宁和精神不定”所波及的范围之广,A、D两项“特有”和“固有”不符合文意,应该排除。“普遍”侧重指有规律性的大范围,语义程度较重;“广泛”侧重表达范围广,语义程度较轻。此处用“广泛”一词更合适。“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用在此处合适。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6】 (2015年江苏B类)农业转型过程中,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切忌、揠苗助长,以行政力量甚至强推农业规模化。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李代桃僵指导B. 大包大揽引导
C. 越俎代庖主导D. 鞭打快牛倡导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混搭题。由顿号可知,第一空处填入词语应与“揠苗助长”意思相近、词性相同。“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李代桃僵”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大包大揽”指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的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鞭打快牛”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根据语境,显然“李代桃僵”“鞭打快牛”不适合。第二空,由“甚至强推”可知,“引导”一词语义太轻,不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7】 (2015年江苏A类)辞书是工具书,帮助人们对字词加以正确与运用,人们将它作为“”的工具使用。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理解无师自通B. 解释有教无类
C. 解析润物无声D. 识别不可或缺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辨析题。第一空,显然应填入一个在“运用”辞书这个动作之前的动作,或是比“运用”语义更轻的词语,由此排除B、C两项。第二空,“无师自通”指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不可或缺”比喻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显然“无师自通”更符合辞书作为工具书的特点,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A项。
【例8】 (2015年福建)求学者如果孜孜于衣食居住的安适,一定谈不上好学。同样,好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心灵之养甚于居养之安。学习的目的是成为“有道”之人,名闻利养并非先务。这不是物质,而是强调学习就是学习,不要附带上物质目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养尊处优否定B. 丰衣足食摈斥
C. 锦衣玉食排斥D. 肥马轻裘抵触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辨析题。“养尊处优”表示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但多含贬义,与语境情感色彩不符,排除A项。“丰衣足食”表示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该词语义程度较为适中,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追求,而文中该空要填入的词语是语义程度比较重的,因此B项也应排除。再看第二空,“抵触”是在被动形势下的反对和拒绝,而“排斥”则是主动性的反对和拒绝,“排斥”更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
三、表达风格
表达风格涉及两个层面:第一是语体风格,第二是文体风格。
语体风格通常可以划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种。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日常交际对话、文艺作品对白中常常使用;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语体风格,多用于正式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
比如:“商量、商榷”这两个词汇,语义相同但是语体风格不同,前者属于口语语体,常用于日常交际;后者属于书面语语体,如“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此外,不同文体类型表达的文体风格也不尽相同,如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等必然引起词汇使用上的差异。
比如:“调解、斡旋”这两个词汇,调解可以用于日常口语,表达一种对于日常生活中矛盾的疏导;而“斡旋”一词则为外交辞令,通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不能随意混用。
因此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句中所使用词语的语体风格和文体风格来确定整个句子的表达特点,按照表达风格一致的原则填入适合于该题目的词语。此外,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文段的特点运用语感来寻找带有一定表达风格的特殊词汇,这种间接流露出来的风格特点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加速判断。
【例1】 (2015年海南)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无论简政放权还是调节收入,仍有部门、地方的利益,仍有保守、畏难的观念。方此之时,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难以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难以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阻挠藩篱B. 诉求限制
C. 掣肘樊篱D. 牵制束缚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文意可知,有些部门、地方的利益和保守、畏难的观念阻碍了改革的深入,首先排除B项“诉求”。“藩篱”是指具体形象、客观存在的实物,门户或屏障,与语境“观念”不符,排除A项。比较C、D两项,C项用词较为书面化,更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2】 (2015年广州)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其产生和发展都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和社会发展的,因此依法治国也不可能、地推进,必然要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A. 牵绊孤独静态B. 约束独立静止
C. 限制单独片面D. 制约孤立静止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可从第一空入手,“牵绊”指牵扯纠缠,使不能脱开,不符合文段的表达风格,排除A项;“制约”是限制和约束之意,且“受到……的制约”为常见搭配;另外“孤立”和“静止”分别与“经济基础的决定”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相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3】 (2015年江苏C类)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元素,挖掘并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元素,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直观的、可资借鉴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胜枚举吸取启蒙B. 不计其数提取启动
C. 俯拾皆是汲取启迪D. 多如牛毛记取启示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混搭题。从第二空入手,从搭配范围的角度来谈,“汲取”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适用比较文雅庄重的场合,多用于书面语,与“吸取”相比,与文段中的“生态文化元素”搭配更为合适。再验证第一、三空,“俯拾皆是”形容多而易得,“启迪”指启发,皆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
四、语素差异
语素差异是指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相近但语义上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侧重点就是语素差异。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大多数汉字的字形中凝固了一定的意义,考生可以排除相同的汉字表述,重点观察不同的汉字表达,然后找到每个汉字的基本含义,从而判断二者之间的语素差异何在。
比如:“鉴别、鉴赏”这两个词汇中存在同样的语素“鉴”,不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因此考生应重点观察另外两个不同的汉字,即为两个词汇的差异所在。其中“鉴别”侧重“别”字,意为“区别、分别”,可知“鉴别”一词主要指的是发现或区别二者之间的不同、好坏、真伪、优劣等。而“鉴赏”一词侧重“赏”字,意为“欣赏”,换言之“鉴赏”的对象一定是好的、美的。
再如:“盈利、营利”这两个词汇中存在同样的语素“利”,不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因此考生应重点观察另外两个不同的汉字,即为两个词汇的差异所在。其中“盈利”侧重“盈”字,与“亏”相对,意为“满了”,可知“盈利”一词主要是指已经获取了利润,为已然性结果。而“营利”一词侧重“营”字,意为“经营”,换言之“营利”是指为了谋求利润而去经营的一个过程,而并非结果。
不妨再举一例,如:“学历、学力”这两个词汇中存在同样的语素“学”,不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因此考生应重点观察另外两个不同的汉字,即为两个词汇的差异所在。其中“学历”侧重“历”字,意为“经历、资历”,可知“学历”一词主要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经历、资历或者文凭。而“学力”侧重“力”字,意为“能力”,换言之“学力”是指一种学习能力,如“同等学力”就是指虽没有一样的文凭,但是具备同样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
通过上述几例,不难发现词语的语素差异在进行实词辨析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并且简单有效,突出明了。通常实词辨析是地方省份在命题过程中常常涉及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考生在隐没词语含义的前提下对于这一方法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例1】 (2015年国考)尽管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但却迫在眉睫,不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的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推脱承受抑制B. 推脱承载制约
C. 推托承受抑制D. 推托承载制约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空辨析词义,“推托”表示借故拒绝或推辞,“推脱”表示推卸、推辞,两者区别在于“推托”是有借口和原因的,而“推脱”偏重结果。第一空语境表示虽然环境保护任务很艰难,但却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因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这个借口就不做了,“推托”符合文意,排除A、B项;第二空“承载”强调载重,“承受”强调能忍受,因此“承载”符合文意,并且“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常规搭配,排除C项;将“制约”填入第三空,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2】 (2015年广东)清正廉洁,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自我追求,也是老百姓的希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深切B. 急切
C. 殷切D. 恳切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A项中“深切”指深刻而切实,这里仅说明了百姓对“清正廉洁”的深厚希望。B项中“急切”指迫切,仅说明了百姓对“清正廉洁”的迫切希望。D项中“恳切”形容诚恳而殷切,这里用来形容百姓对“清正廉洁”的希望,语义过重。C项中“殷切”指深厚而急切,既包含了百姓对“清正廉洁”的深厚希望,又讲述了百姓对此的急切,内容更加全面,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3】 (2015年深圳)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网坛女将郑洁几经,才进入国家队。
②我将于18日去上海参加比赛。
A. 转折启程B. 周折起程
C. 周折启程D. 转折起程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①句中“转折”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等,或指文章或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周折”指事情进程中的反复和曲折,多用来形容事情不顺利。①句意在说明郑洁进入国家队的不易,应填入“周折”,排除A、D两项。②句中“启程”和“起程”均指上路、行程开始,“起程”对于动身、出发的时间和指向更明确,如“18日起程”“今日起程”;而“启程”则泛指行程,不强调具体时间。②句中有明确的出发时间,应填入“起程”,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4】 (2015年深圳)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了过去,瞻望了未来,但最重要的还是活在当下。
②她们总会利用一些精巧的搭配让那些略带休闲风格的衣服在正式看起来与大环境也挺和谐。
③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14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联合国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佳。
A. 上溯场所场合B. 回溯场所场所
C. 上溯场合场所D. 回溯场合场合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①句中“上溯”指逆着水流往上游走,或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回溯”指回顾、回忆。由句意可知,①句应填入“回溯”,排除A、C两项。“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所”指活动的处所。根据句意,②③两句均应填入“场合”。故正确答案为D项。
五、词性功能
词性功能是指不同词性的词,意义可能相同,但在承担句子成分时的功能却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就是词性功能的不同。考生在区分不同词性功能的词语时,要掌握它们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依靠不同的位置确定它所应该具有的词性功能。
通常在动词后出现的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成分,而在名词之前出现的应该是形容词,此外,修饰动词的可能是形容词也可能是副词,这几个重要位置考生应重点掌握。
词性功能这一方法一般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在此不单独举例,下面结合题目进行具体讲解。
【例1】 (2015年上半年吉林甲级)事实上,社会上自称“收入低”的群体很多,很少有人对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完全满意。有代表委员认为,若要让人们普遍有“”而不是“”,应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在全社会建立起合理的薪酬体系,同时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网。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满足感期待感B. 获得感没底感
C. 满意度不满意D. 幸福感空虚感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由关联词“而不是”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一对反义词。观察四个选项的词性,首先可排除C项,“满意度”为名词,“不满意”为动词,无法构成一对反义词。对于A、D两项,“满足”与“期待”、“幸福”与“空虚”均不能构成反义词,因此A、D两项也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2】 (2015年江苏A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在选购家具时人们更于选择带有环保标识的产品,本来有这样的意识是件好事,但我国并没有强制家具认证规定,国内也尚未环保家具认证标准,现在国内市面上的认证机构,环保标识。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趋向公布鱼目混珠不一而足B. 倾向颁布鱼龙混杂五花八门
C. 热衷确定各自为政良莠不齐D. 垂青制定形形色色千奇百怪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混搭题。“鱼目混珠”指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第三空意在形容认证机构之多之杂,并未侧重区分真伪、好坏,排除A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不适用于形容环保标识,排除C项。“垂青”的宾语只能是名词性的,不能接动词短语,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3】 (2015年陕西)2015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候选单上,不乏的佳作,其中《少年时代》和《鸟人》等几部影片尤受瞩目。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所获得的关注更多在于其风格化的拍摄技巧——人们其“炫技”之处,并争相去“发现”一些戏里戏外令人称奇的细节。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可圈可点津津乐道B. 交口称赞全神贯注
C. 博人眼球聚精会神D. 精彩绝伦绞尽脑汁
【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第二空需要填入一个动词性的成语做谓语,“绞尽脑汁”之后不能直接加宾语,排除D项。文段最后一句中提到“人们争相去‘发现’一些戏里戏外令人称奇的细节”由此可知,人们应是在谈论这些电影,“津津乐道”更符合语境,“全神贯注”和“聚精会神”表达含义太过呆板,且与下文不能承接。故正确答案为A项。
★六、搭配范围
搭配范围是指不同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搭配习惯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理据可言,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掌握。而有些词语的搭配意义及适用对象则存在着对应关系,考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一点,对照着理解记忆。
比如:“期望、希望”这两个词汇中,虽然都表达了一种好的意愿,但是搭配的对象却有所不同。其中“希望”一词使用范围比较宽泛,而“期望”一词则使用范围比较狭窄,仅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期许和愿望。
再如:“爱护、爱戴”这两个词汇中,虽然都表达了一种关爱之情,但是搭配的对象却有所不同。其中“爱护”的对象既可以是人,又可以是物;而“爱戴”的对象只能是人。此外,在以“人”为对象的细分中,“爱护”通常指上对下,而“爱戴”通常指下对上。
不妨再举一例,如:“伺候、侍候”这两个词汇中,虽然都有服侍之意,但是搭配的对象却有所不同。其中“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而“侍候”专指对尊敬的人加以服侍,多用于长辈或地位高的人。
通过以上几例,不难看出词语的搭配范围是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多多积累的,一方面要将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熟练掌握,另一方面也要对常见词汇的使用功能加以梳理,区分掌握。
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国考和联考在搭配范围这一知识点上考查众多。在这里为各位考生介绍一种作答思路:
逐一排除选项 + 锁定一 一对应
所谓“逐一排除选项”集中指组合类辨析题,换言之,至少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词汇辨析。事实上,这类技巧在三组以上的词汇辨析中运用的最为广泛。正如上文所言,有些词汇并非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故并非限定性选项,而需要逐一排除。
简单地举例:A项中第一空的词汇搭配有误,予以排除;B项中第二空的词汇感情色彩不符,予以排除;C项中第三空的词汇语义轻重不符,予以排除,由此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
在上文的例子中,并不存在明确的限定性选项,而是通过每个选项中的一个不当词汇进行的逐一排除。而正确答案的标志则是完全匹配所有语境,无论从搭配、感情色彩还是语义轻重、词汇含义等各个方面,这就是我们所指的“锁定一一对应”。
【例1】 (2015年国考)对于家长们来说,能够和孩子一起参与其中,亲身到孩子的进步,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经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训练营中受到,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感触启示B. 感悟启蒙
C. 感受启发D. 感觉启迪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空,A项“感触”指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不能与“进步”搭配,应该排除。D项“感觉”一般不用“亲身”修饰,应该排除。第二空,B项“启蒙”是指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一般指向的对象为初学者或蒙童,用在家长身上不合适。“启发”是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用在此处恰当,且可与后文的“得到灵感”相呼应。故正确答案为C项。
视频解析
【例2】 (2015年福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我们可以从诸多汉字现象中,如汉字的造字、构词,汉字词义的形成和中找寻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推动变革B. 提升演进
C. 弘扬变迁D. 推进演变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可以说“提升文化实力”,但“提升”与“文化”不能直接搭配,排除B项。“弘扬”其适用对象多指已经形成的、既有的文化,对于还未形成的、未来的文化只能“推进”不能“弘扬”,排除C项。再看第二空,“变革”是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就社会制度而言,用在此处不合适,排除A项。“演变”是发展变化之意,“汉字词义的演变”搭配恰当。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3】 (2015年广东)建设现代农业,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新突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掘开发寻求B. 挖掘开发寻找
C. 发掘开辟寻找D. 挖掘开辟寻求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空,“发掘”指把人们不容易发现的事物揭露或揭示出来,这里用来修饰“提高粮食生产”不符合语境,排除A、C两项。第二空,“开发”指对新资源、新领域的开拓和利用,与“新途径”搭配不当,排除B项。“开辟”指打开道路,开拓、扩展,符合文意,故正确选项为D项。
【例4】 (2015年四川)阿伦特指出,歧视是一项不可分割的政治权利,实际且正当的目标不是完全歧视,而是控制在社会领域。如今的时代与阿伦特发布这些论述的时代已经,种族歧视已绝对成为“政治不正确”。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消灭天差地别B. 解除泾渭分明
C. 消除截然不同D. 破除相去甚远
【解析】 一道实词成语混搭题。从第一空入手,考查了动宾搭配。“消除歧视”为固定搭配,而“消灭”搭配的词语如“敌人”“害虫”等敌对的人或者事物。“解除”一般指去除某种状态或者从某种情绪之中退出,该词搭配如“负担”“武装”“后顾之忧”等词。“破除”指对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进行破坏和铲除,如“封建思想”。验证第二空,“天差地别”形容差距大,“泾渭分明”形容是非分明或者界限清楚,“相去甚远”形容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而第二空应填入形容今时不同往日的词语,“截然不同”形容两者完全不一样,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C项。
★七、语境信息与限定性选项
语境信息是指在题干表述过程中,涉及对于选项具有提示性效果的信息,其中包括带有一定感情色彩、语义轻重、表达风格或者指向含义的具体词汇,也包括表达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甚至标点符号。换言之,只要在文中能够起到帮助考生判断正确答案的提示性信息,都可以称为“语境信息”。
纵观近九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我们发现对于词语的选择大多依据的是文段的语境信息和词汇的搭配范围,这两点相辅相成。
此外,考生更应注意到近几年的命题趋势,单一考查词语含义或近义词辨析的题目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组合型题目,通常设置两空或者三空。命题思路上的转变,也提醒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要注意寻找“限定性选项”,换言之,即“非我不行”的选项,从它入手能够加速判断或者进行确认。如:
20世纪60 年代,赞助商的美元滚滚而来,赛车水平和速度般地飞跃,同时飞跃的还有车手的性。从此,规则制定者的头号任务就是让赛车慢下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奇迹技术B. 闪电危险
C. 魔术冒险D. 戏剧重要
【解析】 此题设计了两个空,从第一空入手发现很难进行判断,其中的四组词汇“奇迹般地飞跃”“闪电般地飞跃”“魔术般地飞跃”“戏剧般地飞跃”区别意义并不明显,换言之,第一空并非限定性选项;第二空的下文中有提示语境“让赛车慢下来”,提示考生飞跃的一定是车手的“危险性”,而非“技术性”或“重要性”,此外“冒险”一词不与“性”搭配,也应排除,从而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
【顾老师点拨】 此题的命题设计中,第二空即为限定性选项,若不能理解命题人的命制思路,在第一空上过于纠结就会造成误选或浪费大量的时间。
从上题中不难发现,其解题思路也是一种结合思维,即:
提炼有效语境 + 限定性选项
进一步理解,就是首先学会提炼文中出现的与题目设计和正确选项直接相关的语境信息。可能是一个词语,也可能是一个短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具有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在考查过程中以转折、递进、并列最为明显。其次,也可能是承担具体语义关系的实词或小句。例如: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增强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满足/迎合)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解析】 文中如果仅仅考虑搭配,不难发现“满足……需求”与“迎合……需求”均可,但是如果注意提炼文中的有效语境,即“低层次需求”就可以判断,空白处填入的词汇应与消极语义进行搭配。“满足”一词的使用范围很广,而“迎合”其意为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常带有消极意味,故此空当选“迎合”。
接着锁定限定性选项,进行答案判断。这种方法主要出现在组合类辨析题中,一组空白处可能有2—3个选项均符合表达要求,此时的解题关键点在于找准题眼,即“非他不可”的选项,其他几个无论从搭配还是语义等各个方面均不适用的,那么这个“非他不可”的选项即为“限定性选项”。当然,这就要与上文提到的“有效语境”结合使用,只有根据文中规定的有效语境,才能断定出哪个空白处为“限定性选项”。例如:
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扩大限制B. 维护满足
C. 提高降低D. 增强迎合
【解析】 此题与上文是完全一样的文段,首先通过这个文段来告诉各位考生何为“有效语境”,接着将试题全貌展现出来,告诉各位考生何为“限定性选项”,并且如何使用。文中出现两组实词,属于典型的组合类实词辨析。观察第一空,不难发现C项“提高……生存能力”和D项“增强……生存能力”均符合搭配规范,换言之,第一空在C项和D项上并无对错之差异,此时可知“限定性选项”并不在第一空。再结合上文中的“有效语境”,“增强……生存能力”“迎合……低层次需求”均符合文意,最终判定D项为正确答案。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