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职称资格考试用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用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考前必做试卷(小学)》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28.00 商品编号:10234
      • 折 扣 价:¥13.00已优惠¥1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8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改革试点省市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目录
            试题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1)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7)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13)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17)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21)
                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25)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29)
                2012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33)
                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37)
                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41)
            参考答案及解析(45)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45)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48)
                2015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52)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55)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58)
                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59)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61)
                2012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63)
                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68)
                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70)
            必做试卷
                考前必做试卷一(72)
                考前必做试卷二(76)
            参考答案及解析(80)
                考前必做试卷一(80)
                考前必做试卷二(83)

         

        文摘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视频讲解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遗传B. 环境
            C. 个性差异D. 个人努力
            视频讲解2.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 夸美纽斯和杜威
            C. 赫尔巴特和布鲁纳D. 赫尔巴特和杜威
            视频讲解3.小林又一次因偷拿水果摊上的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A. 道德认识教育B. 道德情感教育
            C. 道德意志教育D. 道德行为教育
            视频讲解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
            ①幼儿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成人教育⑤高等教育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
            视频讲解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 生活性B. 计划性
            C. 组织性D. 系统性
            视频讲解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 历史法B. 问卷法
            C. 观察法D. 文献法
            视频讲解7.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D. 维生素D
            视频讲解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方,一会儿又觉得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方。这种注意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A. 注意分散B. 注意起伏
            C. 注意分配D. 注意转移
            视频讲解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A. 间接性B. 概括性
            C. 理解性D. 整体性
            视频讲解10. 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B. 场依存型
            C. 整体型D. 系列型
            视频讲解11. 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A. 罗杰斯B. 斯金纳
            C. 班杜拉D. 桑代克
            视频讲解12. 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A. 内化B. 泛化
            C. 焦虑D. 移情
            视频讲解13.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课程属于()。
            A. 理想的课程B. 正式的课程
            C. 领悟的课程D. 运作的课程
            视频讲解14. 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A. 循序渐进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启发诱导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视频讲解15.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 知识性目标B. 过程性目标
            C. 技能性目标D.  情感性目标
            视频讲解16. 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A. 横向组织B. 水平组织
            C. 纵向组织D.  综合组织
            视频讲解17. 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并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的是()。
            A. 课程计划B. 课程标准
            C. 教学大纲D.  教学目标
            视频讲解18. 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 参观法B. 实验法
            C. 演示法D.  实习法
            视频讲解19. 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 过程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D.  个体内差异评价
            视频讲解20.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既开设语文、教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A. 综合性B. 均衡性
            C. 选择性D.  时代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视频讲解21.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视频讲解22.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视频讲解23.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论。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视频讲解24. 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积累素材。不久,小强的爸爸就气势汹汹地来找唐老师,质问唐老师为什么小强一回家就玩泥巴,不学习。唐老师就将小强的作文读给爸爸听。作文中提到小强曾经做过一个坦克模型,但是爸爸看到后非常生气,就一脚给踩坏了。爸爸听完小强的作文,表示理解了孩子的行为。
            问题:
            (1)评析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
            (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视频讲解25. 杨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采用的导入方式是“猴子分饼”。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要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三块,分给猴A一块。猴B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猴B两块。猴C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九块,分给猴C三块。那么同学们,这个猴子这么贪心,你觉得他能吃完吗?
            问题:
            (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
            (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题为中文与社会,27题为数学与科学,28题为英语,29题为音乐,30题为体育,31题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视频讲解问题:
            (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10分)
            (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20分)
            视频讲解27.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练习:
            (1)多位数怎样估计:
            ①《新编小学生字典》592页,大约是()页。
            ②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③本校有学生688个,大约是()个。
            ④李平大叔今年收获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刘宁走一步平均步长62cm,从操场这头到那头共252步,操场大约长()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共有19所这样的小学,全乡有多少小学生?
            (4)燕鸥从北极到南极,行程17000千米,如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5)四年级学生去秋游,每套车票门票49元,共需104套,要带多少钱?
            问题:
            (1)估算与精算的区别有哪些?(10分)
            (2)指导中年段小学生,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教学活动和理由。(20分)
            视频讲解28. 请认真阅读。
            Look and read our school
            问题:
            (1)简述英语课程创设意境的方法。(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视频讲解29.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
            (1)简要分析该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30.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前滚翻
            视频讲解问题:
            (1)说明“前滚翻”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结合拟定的教学目标指出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及其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3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花点心
            视频讲解问题:
            (1)简述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10分)
            (2)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视频讲解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 《学记》B. 《论语》
            C. 《大学》D. 《师说》
            视频讲解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视频讲解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 道德情感不深B. 道德意志不强
            C. 道德认识不足D. 道德自律不够
            视频讲解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 1982年B. 1986年
            C. 2000年D. 2006年
            视频讲解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 创造性B. 长期性
            C. 示范性D. 复杂性
            视频讲解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 显性观察B. 参与性观察
            C. 隐性观察D. 非参与性观察
            视频讲解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
            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
            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
            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视频讲解8.在板书生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 感觉适应B. 感觉后像
            C. 感觉补偿D. 感觉对比
            视频讲解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教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 双趋式冲突B. 双避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D. 双重趋避式冲突
            视频讲解10. 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A. 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
            C. 归属学习D. 并列学习
            视频讲解11. 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罗杰斯B. 皮亚杰
            C. 埃里克森D. 弗洛伊德
            视频讲解12. 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冥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
            A. 行为疗法B. 艺术疗法
            C. 认知疗法D. 精神分析疗法
            视频讲解13.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A. 理想的课程B. 正式的课程
            C. 领悟的课程D. 运作的课程
            视频讲解14. 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B. 因材施教原则
            C. 启发诱导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
            视频讲解15. 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 知识性目标B. 过程性目标
            C. 技能性目标D. 情感性目标
            视频讲解16.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 垂直组织B. 横向组织
            C. 纵向组织D. 螺旋式组织
            视频讲解17. 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A. 教材B. 教案
            C. 教参D. 教科书
            视频讲解18. 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A. 陶冶法B. 讨论法
            C. 练习法D. 讲授法
            视频讲解19. 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A. 绝对评价B. 相对评价
            C. 总结性评价D. 个体内差异评价
            视频讲解20. 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
            C. 隐性课程D. 显性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视频讲解
            22.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视频讲解
            23.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视频讲解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 材料:
            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
            问题:
            (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分)
            (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10分)
            视频讲解
            25. 材料:
            小学数学材料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6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两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
            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问题:
            (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
            (2)阐述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
            视频讲解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题为中文与社会,27题为数学与科学,28题为英语,29题为音乐,30题为体育,31题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四年级写作课“说说心里话”的教学内容。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一吐为快吧!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看;对邻居叔叔说:谢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家真诚的帮助;对小伙伴说,我们不要再互相起外号了,这样不文明……总之,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在写作里向对方说一说。说心里话,就一定要真实,要说出内心的想法,写完以后可以读给对方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
            材料二某小学生的习作
            我很想很想变成爸爸,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当爸爸的话,生气就可以随便打儿子或者打女儿,他们都不可以还手,不然他会被说不尊敬长辈,而且天天穿西装穿皮鞋多帅啊!如果上班当了领导就好了,可以叫别人做这个做那个,那种感觉可真爽呀,如果儿子求我帮他买玩具我可傲慢的说不买,他会一直求到我可以帮他买的时候他才会停下来求我,当爸爸好处可真多啊!我在告诉当爸爸最后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便买东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儿子的话什么都不可以买。咦!我想到了还可以当妈妈,我们家爸爸最怕妈妈。不过,我还是很想当爸爸。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本次写作课的教学目标。(15分)
            (2)分析学生完成该写作内容的难点。(15分)
            (3)为上述学生的习作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评语。(10分)
            视频讲解
            27.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10分)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视频讲解
            28.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10分)
            (2)如果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游戏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视频讲解
            29.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视频讲解
            30. 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脚背内侧传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脚背内侧传球”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视频讲解
            31. 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美术设计中的“排列组合”?(10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视频讲解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字面意思是靠近朱砂的变红,靠近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其强调的是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故本题选B。
            2.D[解析] 传统教育学派主要是指西方近代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学派,强调教育要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与此相对的,杜威针对传统三中心理论,提出了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理论,建立了现代教育学派。故本题选D。
            3.C[解析]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行为规范、是非善恶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是影响情感、坚定意志、采取行动的基础。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而体现的一种坚持精神。题干中小林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说明其道德认识没有问题,但却无法控制这种错误行为的发生,说明其在道德意志方面存在问题,即缺乏道德意志教育。故本题选C。
            4.B[解析] 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四个层次: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故本题选B。
            5.A[解析]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特点具有先导性、感染性、生活性、权威性、终身性等。结合选项,本题选A。
            6.C[解析] 题干所述为观察法的概念。故本题选C。
            7.A[解析] 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眼睛不舒服、干涩等,严重时会导致夜盲症的发生。故本题选A。
            8.B[解析] 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注意这种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题干所述符合注意起伏的概念,故本题选B。
            9.A[解析]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于语言、表象、动作这些媒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是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需要借助自身经验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去理解,其表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的特点。故本题选A。
            10. A[解析] 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认知风格可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其中,场独立型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则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题干所述符合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故本题选A。
            11. C[解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将有机体行为的强化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故本题选C。
            12. B[解析] 刺激泛化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的行为反应,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题干中的小英由穿白大褂的医生给自己打针而感到害怕,到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正是刺激泛化的表现。
            13. D[解析]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故本题选D。
            14. A[解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即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它体现的是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15. C[解析] 略。
            16. C[解析]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故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也是纵向组织。故本题选C。
            17. A[解析] 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故本题选A。
            18. B[解析]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题干所述的教学方法即为实验法。故本题选B。
            19. C[解析]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题干所述属于诊断性评价。故本题选C。
            20. B[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结构包容了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因此,我国小学现阶段既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体系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二、简答题
            21. [参考答案]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需要的层次越低,对人的影响越大。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人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性的需要等。
            (2)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该层次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5)求知的需要。又称为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22. [参考答案]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
            23. [参考答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材料分析题
            24. [参考答案] (1)唐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是针对特殊事件,指导家长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材料中唐老师面对小强爸爸的质问,没有直接反驳、辩解,而是耐心地向小强爸爸讲明情况,真诚地与他沟通,将小强的作文读给小强爸爸听,让小强爸爸能够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
            (2)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
            ①尊重家长。要平等地对待家长,不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学生的家长,都一样看待,一样尊重。即使学生有缺点错误、家长有责任,但毕竟不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只有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教育好学生
            ②指导家长。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指导家长原则,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规律,要利用适当的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统一的学校要求同学生个体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可行性结合起来,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真正地、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来。
            ④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语气要委婉、谦和,不用指令性语言,态度要真诚,要以诚心和爱心认真体会家长所表达的情感,尊重家长的意见,用开放式的陈述式语句和良好的肢体语言接纳家长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5. [参考答案] (1)材料中杨老师采用的是问题导入和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是指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杨老师通过“猴子分饼”的故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
            ①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它是指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方法。
            ②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③活动导入。小学生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采用活动导入的方法,一上课就让学生动一动,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掌握新知识,这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愉快的一种导入方式。
            ④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的问题,给学生以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歌曲导入。在上课伊始让学生欣赏歌曲,这既能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歌词中发现该课的教学重点,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⑥故事导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
            ⑦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 
            ⑧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⑨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的一种导入方法。
            ⑩练习导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解答,通过练习找出问题,进入新课。
            板书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板书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板书导入常用变化字体、变化字号的大小、变化书写顺序及格式、绘画、故意写错别字等形式来实现。
            四、教学设计题
            26. [参考答案] (1)《草》是一首咏物诗。该诗描绘了原野上的野草,从茂盛到枯萎再到茂盛,年年循环、生生不息的意境。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认识“枯”“荣”两个字,会写“枯”“荣”“烧”三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本诗,能够说出诗歌大意,感受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小草不怕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
            (3)①教师: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让学生想想“枯”应该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学生讨论回答。
            ②讲解“枯”的意义。
            ③组词识字。如:枯萎、枯黄等。
            ④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古-枯。
            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回答。
            ⑤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枯”字的结构,并提问。
            学生:左右结构。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字的结构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枯”字。
            27. [参考答案] (1)估算是在计算时,不求出或不需要求出准确数,使得数达到接近准确数的一种方法。精算是依靠数字运算符号,遵循一定的运算规律,按照一定的演算步骤,得出较精确数的方法。估算与精算相互补充,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同的功能。估算强调的是一个数的范围,精算强调根据具体运算要求得到确定值。
            (2)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能够区别估算与精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问题导入】
            教学例题:一部电话机97元,一个电饭煲192元,现在要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估计一下。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这道题不要求我们算出准确的钱数?要求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办? 先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探索算法。
            学生:电话机的价钱是97元,97元接近100元;电饭煲的价钱是192元,192元接近200元。100元加200元等于300元,所以,买一台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300元。
            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不仅进行了估计,还进行了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估算。(板书: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回忆、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进入学习过程。)
            【探究新知】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估算的方法是对的,但估算的过程不必全写出来,老师教给你们一种简便的写法。 (板书:97+192≈300元)
            教师:“≈”这个符号叫做约等号,表示大约相等的意思,读作“约等于”。(学生练习写约等号)
            教师:算式中为什么不能写“=”呢?你觉得人们为什么要用它来表示大约等于呢?(让学生体会既有等于的意思,又表示不完全相等)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约等号知识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约等号的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估算意义的理解。)
            【合作学习】
            教师:现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估算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吗?已知自行车的价钱是403元,电风扇的价钱是105元,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自行车的价钱是403元,接近400元,电风扇的价钱是105元,接近100元,400元加100元等于,所以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500元。(板书403+105≈500(元))
            教师:如果我们带500元能买回这两件商品吗?
            学生讨论研究,发现问题,了解在具体生活中如何正确估算?
            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计算中,同学们把要买的商品的价钱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得到买这两样商品大约需要的钱数,这就是加法估算的方法。但要注意,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面对的情况合理估算?
            (设计意图:估算的方法虽然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所以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巩固练习】
            ①《新编小学生字典》592页,大约是()页②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③本校有学生688名,大约是()名。
            ④李平大叔今年的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⑤刘宁走一步平均长62cm,从操场这头到那头共252步,操场大约长()米。
            ⑥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19所这样的小学,全乡有多少小学生?
            ⑦燕鸥从北极到南极,形成17000千米,如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⑧四年级学生去秋游,每套车票门票49元,共需104套,要带多少钱?
            教师:想一想,上面几道题的笔算结果,为什么有的比估算结果大,有的比估算结果小呢?为什么有的地方是估算,有的是精算?
            (设计意图:精算和估算都是计算的方法,这样比较的处理,有利于把估算和精确计算有机联系起来,在计算前让学生估算或精确计算后让学生用估算验证,有利提高精确计算的正确率,帮助学生认清估算和精算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由被动估算向自主估算转变。)
            28. [参考答案] (1)①巧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意境。教师应当尽可能挖掘英语教材中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意境。如果生活中的自然意境已经完全具备,就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到英语教学意境中。
            ②巧设游戏意境。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喜欢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操练和巩固,但是游戏设计要注意与英语教学意境相结合。
            ③巧编儿歌意境。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都配备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的儿歌,可以根据学情适当改编儿歌内容。儿歌既要富有节奏感,又要让内容的情境和意义有机结合。
            ④巧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有趣的图片、动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听懂、说出、认读这些新词汇和句型:board,light,fan,computer,building office,first,second,third,fourth,fifth,sixth,seventh,eighth,ninth,tenth,eleventh This is my computer,That is your computer.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a.能够简单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如:This is the teachers office.That is my classroom.
            b.能简单说出每个课室的不同功能,如:Go to the library.Read a story-book.
            c.能听懂并回答一些问题,如:Is this the library? Is that the TV room?
            d.会唱歌曲“Our School”。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以得体的方式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3)①导入环节:
            设置“小翻译家”游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来自校外的客人”和“小小翻译家”,用自己熟悉的英文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班级、图书馆等学校的基本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设置,把学生带入到英文学习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②操练环节:
            a.进行模仿或跟读练习,注意提醒学生this和that中“th”的发音要咬舌头。
            设置听指令排列卡片游戏,如T: The first card, playground; the second card, ... 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挂图,正确理解和运用短语on the first floor 和on the second floor。
            在排列卡片、复习单词的过程中学习first、second等序数词。如T: Whats in the first/second picture? Ss: Its a library/ a teachers office.
            b.趣味操练
            设置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个学生背对其他学生,面向黑板站立,用手举起图片,另一个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其余的学生猜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用句型“That is a ...”作答。
            c.分角色朗读与表演
            教师先与一些学生进行示范表演,然后请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和表演。学生可扮演各种类型的客人,如校友、外国友人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强化练习,让学生掌握新词汇和句型,能够用英语向别人大方、亲切、得体地介绍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29. [参考答案] (1)《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全曲共八小节,四个乐句,独具匠心的旋律,将较低的声音和“X X”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大鼓的音色特点,将较高的声音和“XX X”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小鼓的音色特点,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大鼓和小鼓声音在高低、强弱、音色等方面的不同。
            (2)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对鼓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鼓的基本知识,会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能用动作和乐器感知歌曲。
            (3)“音的高低”教学环节:
            ①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的声音的时候,用脚有节奏地敲击“1、2、3”;当听到小鼓的声音的时候,用双手拍肩。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确地区分和表现音的高低,加强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②演唱《大鼓和小鼓》
            教师弹奏,学生表演。提醒学生在表演中注意把大鼓和小鼓不同的声音特点演唱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对音的高低的理解回归到《大鼓和小鼓》的教学中来,并将这一知识点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0. [参考答案] (1)教学重点:蹬地、推手、团身紧。
            教学难点:身体依次着垫,滚动圆滑,动作协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前滚翻是基础技巧动作;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发展灵巧、协调、平衡的身体素质;通过游戏练习,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和敢于表现自我的良好品质;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
            (3)常见错误:出现翻不过去的现象。
            纠正:教师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帮助与保护(保护者单膝跪立于练习者一侧,一手扶肩,一手托腰背或大腿部帮助),分组练习。
            理由:通过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进一步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31. [参考答案] (1)美术语言包括的造型元素指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2)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点心文化和有关点心的种类及制作方法,学习一定的立体造型的制作和色彩搭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泥塑造型搓、揉、压、捏等方法进行花点心的制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立体造型与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制作花点心,学会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来聊聊我们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有只贪吃的小羊叫什么名字?
            学生:懒羊羊!
            教师:懒羊羊最近开了个花点心店(出示课题:花点心),它要来我们班招聘优秀的点心师傅,看看谁能够做出漂亮的花点心?
            (设计意图:选择小学生都爱看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情境导入,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融入学习情境。)
            【闯关游戏】
            教师:要想通过懒羊羊的考验可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它设计了一个“闯关小游戏”,看看谁能够通过哦!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做游戏。)
            第一关:百变巧手
            教师: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做一个圆圆的麻球,第二小组的同学做一根长面条,第三小组的同学做一个大饼,第四小组的同学做面疙瘩,长出小角。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做出来,并说说你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学生:圆球——揉; 面条——搓;大饼——压;小角——捏。
            教师:对了,要想做优秀的点心师傅,首先要学会这四个动作,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来回绕圈揉揉揉
            一前一后搓搓搓
            手掌相对压压压
            拇指食指捏捏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不同形状的点心,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揉、搓、压、捏等动作。)
            第二关:火眼金睛
            (教师出示中式糕点和西式糕点的对比图。)
            教师: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能够看出图片中的花点心由哪些形状组成?
            学生:圆形、长方形、爱心形、花朵形。
            教师:现在,看看有没有同学能看出图片中还有哪些新方法会让花点心变得更有趣?
            学生:用胶棒上的花纹按在橡皮泥上。
            学生:笔尖扎出小洞。
            学生: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压在一起卷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发现新的制作方法。)
            第三关:玩出花样
            教师:看来前两关都难不倒大家,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接下来看看我们能不能闯过第三关?大家发挥想象,打开思维,看看自己可以用什么装饰和花纹,让我们的花点心变得更加的漂亮呢?
            学生:一层一层叠起来、用好多种颜色、用不同的形状……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基本制作动作,观察了新的制作方法之后,呈现新任务,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布置作业】
            教师:设计一个“点心明星挑战赛”,看看谁的点心能第一个送到懒羊羊的点心屋?
            要求:
            (1)利用揉、搓、压、捏等方法制作出新颖的花点心。
            (2)要求造型美观,色彩鲜艳。
            (设计意图:利用“点心明星挑战赛”的形式布置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与动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体现了孔子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观点。
            2.D[解析]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3.C[解析]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中,道德认识是人们对行为规范、是非善恶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是影响情感、坚定意志、采取行动的基础。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是由于其道德认识不足导致的。
            4.B[解析] 1986年制定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义务教育的法律。
            5.B[解析] 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当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会发生作用。故本题选B。
            6.D[解析] 按照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其中,非参与性观察是指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题干所述属于非参与性观察。
            7.B[解析] 煤气中毒主要是指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撤离现场,使其吸入新鲜空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结合选项,本题选B。
            8.D[解析]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教师将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器接受不同颜色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运用的正是感觉对比。
            9.B[解析] 双避式冲突是指个体同时遇到两个有威胁性并都想躲避的目标,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题干中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教师惩罚,这时他就面临双避式冲突。故本题选B。
            10. B[解析] 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了四边形,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即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归属于四边形这一概念中。故本题选B。
            11. B[解析] 皮亚杰认为在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中,10岁是一个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的思维判断主要根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10岁后儿童的判断多依据自己内心标准,即自律。在从他律到自律发展的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故本题选B。
            12. D[解析] 精神分析疗法是指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上的心理治疗方法,聚焦于对来访者的无意识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无意识因素是如何影响来访者目前的关系、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的。当代精神分析疗法中的心理综合疗法一般包括意志训练、音乐疗法、暗示、升华、冥想等。故本题选D。
            13. A[解析]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为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其中理想的课程是指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故本题选A。
            14. B[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或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都不能使其得到很好的生长,运用到教学中,强调的就是要注重因材施教原则。
            15. D[解析]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属于价值观维度。故本题选D。
            16. B[解析] 横向组织就是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结合题干,本题选B。
            17. A[解析]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包括课本、视频、投影、故事书等;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故本题选A。
            18.  C[解析]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结合题干可知,答案选C。
            19. D[解析]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结合题干,本题选D。
            20. C[解析]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课程表是由学校根据教育部、地方教育部门规定的课时,对不同学科上课的统筹安排。课程表上的排课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和教师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和教学态度。因此,教室里张贴的课程表是一种隐性课程。
            二、简答题
            21. [参考答案] 知觉的一般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2)知觉的选择性。环境是复杂多样的,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词为工具,对该对象进行加工,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知觉依赖于人的过去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愈丰富,知觉愈丰富。对事物知觉时,也受言语的影响,言语的提示有时宛如知识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2. [参考答案] 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有: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23.  [参考答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主要有如下几点:
            (1)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材料分析题
            24. [参考答案] (1)理想教育是对德育内容的高度概括, 是学校大力提倡的、希望学生去追求的最高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行为境界。如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 舍己为人,等等。材料中大部分小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种理想显然是片面的、狭隘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种的:
            ①社会环境。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认为体力劳动者的地位低于脑力劳动者,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所以造成人们对教育期待认识的偏差。
            ②学校教育影响。在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取得好成绩成为学生和家长所追求的唯一目标。
            ③家庭影响。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教育的认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理想总是指向未来,对人的行动有导向和驱动作用,如果缺乏理想或者有不正确的理想观念,就会使人缺乏动力,迷失方向。
            (2)第一,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有层次性。只有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只有符合历史规律、具有现实根据的理想才是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理想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更容易被广大小学生及其家长所接受,并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要坚持正面的灌输。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面的灌输更为重要。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告诉学生不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使学生有所遵循。要善于疏导,切忌硬堵。同时,理想教育还要同德育的其他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
             第三,理想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等学校的一切领域和家庭教育中去。除了正面的、有意义的理想教育之外,还要有大量“无形”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有潜移默化之效的教育方式,如在各学科的教学、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讨论、参观、访问兴趣小组、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中,都要重视理想教育内容的渗透。
              第四,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小学生以熏陶和影响。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理想”,而自己在日常工作、生活、言谈举止中却是另外一个标准,那么,理想教育便毫无意义。一个对工作、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教师,他的言行、他的形象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家长也是同样。
            25. [参考答案] (1)课堂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小学课堂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和小学生的知识基础等。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生活化。材料中孙老师创设的情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第一,教师应该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知道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理论体系,贯通教材的知识点,熟知教材的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
            第二,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知道哪些内容更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第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广度和深度上,一节课的内容难易程度、信息量的大小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四、教学设计题
            26. [参考答案] (1)①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鼓励真实而有创意的表达。
            ②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认识,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③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2)该写作内容的难点是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细节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得生动、细腻,表达真情实感。四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要能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这一学段的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觉得无话可写,倾诉对象也容易局限。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3)你的写作很有新意,你写了那么多当爸爸的好处,可见你平时非常细心,一定注意观察你爸爸了。而且从你的文章中,老师也感受到了你想变成爸爸的急切心情,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爸爸的另一面呢?比如为了家庭每日奔波,为了照顾你不辞辛苦……这些你也可以多留意一下。另外,你要注意,文中存在一些病句和错别字,老师已经帮你画出来了,希望你修改好后,再给老师看看。
            27. [参考答案] (1)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
            本节课的模型是“速度×时间=路程”。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模型有:“三角形面积=1/2低×高”“数量×单价=总价”“a+b=b+a”等。
             (2)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能力。
            ②通过学生的练习、讨论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复习导入】
            师 :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学生作答)
            12×3250×2715×4060×7035×25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我知道大家的口算掌握得都很好,那我们的笔算掌握得如何呢?下面来做一道题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并请学生上台计算)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回答)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教师请学生讨论、评价、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生鼓掌)看来大家都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知识,为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做好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回忆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PPT课件)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全长500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末尾有0。(板书因数末尾有0)
            师: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两个0是怎么得来的?③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先不算末尾的0,所以3和6对齐。
            生2:两个0是因数10×10=100得来的。
            生3: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2)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板书:106×12=)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指名汇报算法)
            出示错例:积漏写0.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思考并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3)从乌鲁木齐到郑州全长3079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既中间有0,又末尾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师:十位上的3和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师: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0×3+1=1。
            师: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06等于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个位上的0乘160等于0,省略不写更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增加中间环节“106×12=”,是因为考虑到“106×30=”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在学习了末尾有0的“160×30”的基础上先学习“106×12”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再过渡到“106×30”,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习中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
            【巩固练习】
            780×54208×40107×130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设计意图:3道算式包括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直接让学生计算,从前面的“半扶半放”到现在的“完全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
            28. [参考答案] (1)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包括:
            ①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吸引注意力。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一堂45分钟的课,小学生能够保持30分钟的注意力集中,已经是非常好的表现,况且长时间的有意注意也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这时,适当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游戏,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的舞台,往往能够把他们涣散的注意力吸引回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②创设情境,加深记忆。英语是一种语言,它必须在一定的背景和情境中完成,如果仅靠课文中提供的情境对话,可能略显不足。因为课文中的对话都是人为设计好的,学生在其中只能被动地作为一个扮演者和朗读者,而没有心灵的感受和理解,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而英语游戏活动的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情境、语境,还让学生自己主导对话过程,亲身经历其中,这对学生的记忆是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③训练口语,发展思维。英语不光要记忆、理解、书写,还要能够使学生说出来,这才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往往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敢开口。要突破这个障碍,首先必须给学生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消除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害怕,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在运用语言与其他人对话时,学习的内容会丰富起来,而游戏恰恰能够做到这些。游戏给了学生接近生活、轻松愉快的环境,带给他们描述、表达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口语,这些都比学生自己读教材重复教师的话有价值得多。
            (2)①能听懂、会说:用“This is your/my...”的句型在实际情境中用英语来描述自己或者朋友。
            ②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mouth,nose,eye,ear,face。”
            ③能用四会词组:“Open your mouth,close your eyes,touch your ear/nose/face.”这一指令做出相应动作等。
            (3)教学过程设计:
            ①课程导入:直观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木偶,用木偶表演的方式来进行自己和朋友姓名介绍的同时,告诉学生“小木偶还要自己介绍其他一些内容,请大家认真听”。小木偶自己介绍说:This is my mouth/This is my head,等等,由此引出本课单词的教学head,eye,face,ear,nose,mouth,让学生初步了解单词。
            (设计理由:利用道具进行演示,让学生对人体的部位有直观的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操练环节
            a.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apple”,一个大一个小进行对比。教师可适当给苹果涂上颜色,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
            T:我们能看到苹果一个是红的一个是绿的,那么大家知道眼睛用英语怎么说吗?
            Ss: Eye.
            T: 对,眼睛就是(eye)。苹果有酸有甜,是用嘴巴吃出来的。那嘴巴用英语怎么说呢?
            Ss: Mouth.
            T: Very good.把两个苹果撞在一起,会有声音,那用什么来听呢?
            Ss: Ear.
            T: 耳朵就是ear,那当同学们拿到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却不忍心吃它时,就会用鼻子闻它的香味,是不是呀?
            Ss:是。
            T: 那鼻子就是nose。
            (设计理由:进一步熟悉本课需要重点掌握的单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b.听力游戏
            听指令做动作。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出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游戏。教师快速说出“Touch your ears (eyes, mouth).”学生听到后便做相应的动作,做对的同学获胜,做错了的同学被淘汰。最后剩下的这名同学获胜,奖励他小鸟或小红旗。
            (设计理由: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9. [参考答案] (1)《乃哟乃》歌曲特点:
            《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旋律简单但不单调,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整首歌曲在旋律上有两个特点:①只用了“do mi sol”三个音组成,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 mi 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②节奏简单,只出现了四分与八分音符。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②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和合作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初步听辨高音和低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唱出节奏和歌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3)导入环节:
            ①看!土家族到了。课件展示:土家族的服饰、吊脚楼、工艺品、摆手舞、社巴节……教师随着课件的播放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大家快看!这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服装,漂亮吗?这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山寨,真是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好地方;这是他们的住房——吊脚楼;这是土家族名扬海内外的手工艺品——织锦;看!土家姑娘在采茶;这是土家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土家族的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摆手舞,多热闹啊!大家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土家族人在以古老的形式庆祝丰收呢!)背景音乐为土家族乐曲。
            ②土家族有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就是用“do mi sol”三个音符编写的,既然我们来到了土家族,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多媒体播放《乃哟乃》音频。 
            ③你们听到歌中土家族小朋友在向我们打招呼吗?他们在说:“乃哟乃!乃哟乃!” 在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我们也学着说一说。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像“乃乃哟”和“乃哟嗬”,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音乐课堂,并将本课的主要节奏隐藏于律动中,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0. [参考答案] (1)教学重点:支撑脚的位置和脚触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踢球腿的连贯和协调用力 。
            (2)《脚背内侧踢球》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
            运动技能目标:了解并初步掌握脚背内侧传球的基本技术,并能够在平常的足球运动中运用。
            身体健康目标: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动作协调性,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通过体育活动,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尊与自信。
            (3)练习方法:①摆动腿练习。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膝踝关节外展,脚尖稍翘,脚内侧对准来球,小腿加速前摆,脚跟前顶,脚型固定。(理由:加强腿部力量和腿脚的灵活性)
            ②在熟悉摆动腿动作基础上加强方向练习,注意脚型。(理由:改进摆动腿的方向)
            ③踢固定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踩球,一人踢固定球。(理由:通过固定球练习熟悉脚触球的部位)
            ④短距离传球练习。两人一组,相距3米,进行传球练习 。(理由:加强传球能力)
            31.  [参考答案] (1)美术教学中的“排列组合”是指运用简单的相似形,通过大小、疏密以及合理的位置安排等来进行组合,形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作品。
            (2)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瓶盖的造型特点,能够利用废弃的瓶盖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将各种瓶盖进行排列组合,制作出有趣的物品,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环保意识,对变废为宝产生兴趣;体验制作的乐趣,提高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①让学生将课下收集到的瓶盖放在自己的桌子上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瓶盖最大,谁的瓶盖最小,谁的瓶盖形状最奇怪……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瓶盖,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瓶盖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瓶盖的造型特点,并快速地进入到教学状态)
            ②联想游戏:同学们把两个瓶盖平放在一起,像什么?叠在一起又像什么?……
            学生一边玩一边说,最后比一比,谁的联想最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联想,使学生能够发挥想象能力,通过简单的排列组合,学习用瓶盖制作物品)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