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职称资格考试用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用书《综合素质(小学)》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8.00 商品编号:10230
      • 折 扣 价:¥23.00已优惠¥2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改革试点省市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目录
            模块一  教育观
                第一节  教育观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正确教育价值观的运用
                第二节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共同发展
                    四、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节  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和手段
                    四、教师职业认知
            模块二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一、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主要内容
                第二节  教师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三、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与依法执教
                第三节  学生权利保护
                    一、学生的权利
                    二、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权利保护实际问题分析与评价
            模块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三、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四、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践行
            模块四  文化素养
                第一节  科学素养
                    一、中外科技名人及主要成就
                    二、科学常识
                    三、中外常见科普读物鉴赏
                第二节  人文素养
                    一、文学知识
                    二、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第三节  艺术鉴赏修养
                    一、艺术鉴赏知识概述
                    二、美术鉴赏
                    三、音乐鉴赏
                    四、影视艺术鉴赏
            模块五  基本能力
                第一节  逻辑思维能力
                    一、概念
                    二、判断
                    三、推理
                    四、逻辑基本规律
                    五、逻辑判断题型的常用方法
                    六、论证
                第二节  阅读理解能力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二、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阅读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四、文章结构与文章思路的分析和把握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六、分析概括观点态度
                第三节  信息处理能力
                    一、工具书检索信息能力
                    二、网络信息检索与交流能力
                    三、信息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能力
                    四、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五、小学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
                第四节  写作能力
                    一、常用文体写作
                    二、材料组织与剪裁
                    三、谋篇布局与文章结构安排
                    四、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

         

        文摘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素质教育的发展脉络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7年,《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明确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3年下半年全国统考,24)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 促进学生专业发展B.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D. 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答案】 A
            【名师详解】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014年上半年全国统考,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答案】 D
            【名师详解】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表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全面发展”是指既要保证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又要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并非是促进学生的能力平均发展。故本题选D。思路导学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这不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而且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此《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差异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第一,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第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第三,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
            理解层面教育对象具体要求广义全体国民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通过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渠道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教育,以达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狭义全体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不得因种族、民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经济等因素而限制或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和班级在校全体学生不得人为地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 素质教育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潜力的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不是进行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特殊训练。
            ◆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使其拥有“一技之长”。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 课堂已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和机械地强化训练的场所,而是安排灵活与组合适当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
            ◆ 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国家教育方针中所规定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应把握好两方面的规定性:
            其一,对个体来说,既要保证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其二,对群体而言,既应保证他们全面和谐地共同发展,又允许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发展存在相对差异性。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 素质教育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共同生活。
            ◆ 素质教育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充满创造的活力。
            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改变以往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 素质教育不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收器,而是看作知识的主人;不仅仅把学生看作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是把学生看作包含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
            ◆ 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当领头雁和一马当先,这不是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起初应用于成人教育,后来逐步应用于职业教育,现在则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
            ◆ 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给予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二、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思路导学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在处理各育之间的关系时,要避免三种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三是片面强调或者忽视全面发展教育的任何一育。(一)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具体内容基本概念具体要求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1.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2.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3.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4.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续表具体内容基本概念具体要求智育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1.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各种能力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3.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体育传授给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1.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
            3.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力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1.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2.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
            3.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劳动技术
            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1.从实际出发
            2.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3.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二)小学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
            以上是义务阶段素质教育的一般内容,但是中学与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有区别的。因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各自的规律性,使得对他们的各项素质要求,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均显示出各自的阶段性和独特性。
            1.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全面,将德、智、体、美、劳熔于一炉,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从认知、情感、技能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教育,加强综合训练,不可厚此薄彼。
            2.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德育:培养学生具有“五爱”的思想情感、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具有诚实、勤俭、文明、勇敢等个人品质和行为习惯。
            智育:形成立体网络型知识结构,以语言和思维发展为核心,全面发展认知、实验、交际和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体育:身体形态机能正常,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具有较强健的体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美育: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劳动技术教育:热爱劳动,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也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才能实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包括德、智、体、美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活动及课程以外的教育活动等。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德、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方面,素质教育作为完整的人的教育,必然包括完整教育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这些教育的各个方面,要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 “新课程”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从2001年开始,国家为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新课改的内容有如下几点:
            改革内容旧课程新课程课程目标强调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三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以学科为中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方式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地位突出教师中心主义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课程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强调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课程管理课程刚性化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思路导学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在评价方式改革上做出了很多努力,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从筛选、评比到诊断、帮助发展。
            ②从辅助知识学习到全面育人。
            ③从客观冷静到人性关怀。
            ④从单一评价标准到多元个性的评价标准。
            ⑤从单一评价主体到多元评价主体。
            ⑥从单一笔试评价到多种评价方式。
            ⑦从游离于教学之外到融合于教学之中。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方法,主要的方式有:
            ①建立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内容要涉及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情感、态度、习惯、价值观的获得。
            ②教师要采用多样、有效的评价方法。 方法要多样化,包括日记、成长记录、情境测验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③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反映学生的进步过程和结果。
            ④学生成绩的评定尽量采用等级制,不得将成绩公布或成绩排队,评语应采用激励语言,或描述学生的潜力,不可只提及学生的不足。
            ⑤每学期结束时,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并明确、简要地引导制订学生下阶段的学习目标。
            可见,现代评价重视的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更注重评价过程。
            以下是一个老师批改作业的方式,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评价观。例如:在评价(批改)学生作业时,正确的打“√”,错误的不是打“×”,而用“?”画出。作业不是用简单的“优、良、及格、不及格”来评判,而是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例如“你最近进步很大”“字写得很工整”“从作业看得出你上课听讲认真,作业细心”“聪明的你是爸妈的骄傲”等。另外,还可用符号来评判,如作业质量较好或有进步,教师可在作业下方画张美丽的笑脸,反之,则画哭脸。有的学生作业与众不同,富有创意,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或打上几个五角星等。(3)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①学校管理
            素质教育活动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实现的。
            ②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在学校的正式课程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如课外的兴趣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素质发展的领域,也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班主任工作
            素质教育活动是有组织进行的。学校、班级是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班级中素质教育的开展,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
            2.方法
            (1)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要掌握素质教育观,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掌握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者。只有当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者,素质教育的课程及其他素质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才有可能。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有个性地发展,在素质教育活动中一切方法的运用,都必须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不同性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由不同的评价方式来引导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行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
            三、正确教育价值观的运用★★★★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区别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以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为目的,唯分是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目的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教育对象面向少数人,忽视大多数人,重在“选拔”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教育内容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课程结构单一的学科课程,重视少数“主科”,轻视“副科”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综合性续表
            区别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学生课业
            负担作业较繁重,多采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例如,作业要注意内容,数量适度,形式灵活,还要注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每个学生教育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为主,死抠书本,脱离实际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主动发展教学途径将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增加教学途径,扩大教育视野,实行开放式教育评价标准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僵化死板的“一刀切”的评价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评价(二)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实施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并不是否定以往的基础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批评应试教育
            当前阻碍素质教育推进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应试教育。我们必须认识到二者是不同的教育取向,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批评应试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否定基础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批评“应试教育”,但不是要完全否定过去的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我国现行教育的概括,而是对我国现行教育中存在着过去以考试为目的而产生诸多弊端的教育现象的概括。
            2.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素质教育否定“应试教育”倾向,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取消一切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要强调水平考试,要面向全体;同时中考、高考作为选择或选拔性考试也要改革,以达到真正选拔出优秀人才的目的。
            (2013年上半年全国统考,16)对某一数学题,小卫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周老师没有简单判断孰优孰劣,而是请他们上台陈述自己思考、推理、证明的步骤。这一做法体现了周老师具有()。
            A. 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
            B. 关注结果的教学理念
            C. 关注知识的教学理念
            D. 关注情感的教学理念
            【答案】 A
            【名师详解】 素质教育、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本身的正确,或是方法孰优孰劣,更要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施素质教育不会降低教育质量
            在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质量观下,素质教育不会降低教育质量。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追求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突出强调的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只会机械地发展。
            4.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特长
            选修课、课外活动、发展特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包含在国家课程计划之内,并常常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但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
            5.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