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小学部分》专用教材
- 市 场 价:58.00 商品编号:201509241650411637069455
- 折 扣 价:¥29.00已优惠¥29.00(5.0折)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教师入编考试,代转公考试,教育局、人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 查看通用版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商品详情
商品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由多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一线专业教师组成,对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有多年深入研究,对教师招聘考试内容和重难点有较高程度的把握,其编写的理论教材既能覆盖考点,又重难点突出,是考生进行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的首选。
目录
第一篇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 2
考点聚焦 ………………………………… 2
考点导视 ………………………………… 2
移动讲堂 ………………………………… 3
名师课堂 ………………………………… 3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3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 8
章后强化训练…………………………… 14
移动练堂………………………………… 15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16
考点聚焦………………………………… 16
考点导视………………………………… 16
移动讲堂………………………………… 17
名师课堂………………………………… 17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7
第二节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22
章后强化训练…………………………… 26
移动练堂………………………………… 27
第三章 教育目的…………………………… 28
考点聚焦………………………………… 28
考点导视………………………………… 28
移动讲堂………………………………… 29
名师课堂………………………………… 29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29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1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32
第四节 当代素质教育…………………… 34
章后强化训练…………………………… 36
移动练堂………………………………… 37
第四章 教育制度…………………………… 38
考点聚焦………………………………… 38
考点导视………………………………… 38
移动讲堂………………………………… 39
名师课堂………………………………… 39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39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41
第三节 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43
章后强化训练…………………………… 45
移动练堂………………………………… 46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47
考点聚焦………………………………… 47
考点导视………………………………… 47
移动讲堂………………………………… 48
名师课堂………………………………… 48
第一节 学 生………………………… 48
第二节 教 师………………………… 52
第三节 师生关系………………………… 60
章后强化训练…………………………… 62
移动练堂………………………………… 64
第六章 小学课程…………………………… 65
考点聚焦………………………………… 65
考点导视………………………………… 65
移动讲堂………………………………… 66
名师课堂………………………………… 66
第一节 课程概述………………………… 66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71
第三节 课程设计………………………… 73
第四节 课程实施………………………… 74
第五节 课程评价………………………… 76
第六节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 77
章后强化训练…………………………… 79
移动练堂………………………………… 80
第七章 小学教学…………………………… 81
考点聚焦………………………………… 81
考点导视………………………………… 81
移动讲堂………………………………… 82
名师课堂………………………………… 82
第一节 教学概述………………………… 82
第二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85
第三节 教学过程………………………… 89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92
第五节 教学模式………………………… 94
第六节 教学评价………………………… 97
第七节 教学智慧 ……………………… 102
第八节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 …………… 104
章后强化训练 ………………………… 120
移动练堂 ……………………………… 122
第八章 小学德育 ………………………… 123
考点聚焦 ……………………………… 123
考点导视 ……………………………… 123
移动讲堂 ……………………………… 124
名师课堂 ……………………………… 124
第一节 小学德育概述 ………………… 124
第二节 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 125
第三节 小学德育的过程 ……………… 126
第四节 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27
章后强化训练 ………………………… 131
移动练堂 ……………………………… 132
第九章 班主任及班级管理 ……………… 133
考点聚焦 ……………………………… 133
考点导视 ……………………………… 133
移动讲堂 ……………………………… 134
名师课堂 ……………………………… 134
第一节 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 134
第二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 ……………… 138
章后强化训练 ………………………… 142
移动练堂 ……………………………… 143
第十章 小学课外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 144
考点聚焦 ……………………………… 144
考点导视 ……………………………… 144
移动讲堂 ……………………………… 145
名师课堂 ……………………………… 145
第一节 小学课外教育 ………………… 145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 ………………… 149
章后强化训练 ………………………… 151
移动练堂 ……………………………… 152
第二篇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 154
考点聚焦 ……………………………… 154
考点导视 ……………………………… 154
移动讲堂 ……………………………… 155
名师课堂 ……………………………… 155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155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 156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158
章后强化训练 ………………………… 159
移动练堂 ……………………………… 160
第二章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 161
考点聚焦 ……………………………… 161
考点导视 ……………………………… 162
移动讲堂 ……………………………… 162
名师课堂 ……………………………… 163
第一节 感知觉 ………………………… 163
第二节 注 意 ……………………… 167
第三节 记 忆 ……………………… 171
第四节 想 象 ……………………… 174
第五节 思 维 ……………………… 176
第六节 言 语 ……………………… 179
第七节 社会认知 ……………………… 182
章后强化训练 ………………………… 185
移动练堂 ……………………………… 186
第三章 小学生的情感与意志 …………… 187
考点聚焦 ……………………………… 187
考点导视 ……………………………… 187
移动讲堂 ……………………………… 188
名师课堂 ……………………………… 188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 …………………… 188
第二节 意 志 ……………………… 193
章后强化训练 ………………………… 196
移动练堂 ……………………………… 197
第四章 小学生的人格心理 ……………… 198
考点聚焦 ……………………………… 198
考点导视 ……………………………… 199
移动讲堂 ……………………………… 199
名师课堂 ……………………………… 200
第一节 需 要 ……………………… 200
第二节 动 机 ……………………… 202
第三节 兴 趣 ……………………… 204
第四节 人 格 ……………………… 206
第五节 智 力 ……………………… 214
章后强化训练 ………………………… 218
移动练堂 ……………………………… 220
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 221
考点聚焦 ……………………………… 221
考点导视 ……………………………… 221
移动讲堂 ……………………………… 222
名师课堂 ……………………………… 222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 222
第二节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23
第三节 心理防御与心理调节 ………… 227
章后强化训练 ………………………… 230
移动练堂 ……………………………… 232
第三篇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 234
考点聚焦 ……………………………… 234
考点导视 ……………………………… 234
移动讲堂 ……………………………… 234
名师课堂 ……………………………… 235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35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 237
章后强化训练 ………………………… 239
移动练堂 ……………………………… 240
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241
考点聚焦 ……………………………… 241
考点导视 ……………………………… 241
移动讲堂 ……………………………… 242
名师课堂 ……………………………… 242
第一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 242
第二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 245
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 248
第四节 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育 …… 250
第五节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 253
章后强化训练 ………………………… 254
移动练堂 ……………………………… 256
第三章 学习与学习心理 ………………… 257
考点聚焦 ……………………………… 257
考点导视 ……………………………… 257
移动讲堂 ……………………………… 258
名师课堂 ……………………………… 258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 258
第二节 学习动机 ……………………… 268
第三节 学习策略 ……………………… 274
第四节 学习的迁移 …………………… 283
第五节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 288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299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 304
章后强化训练 ………………………… 309
移动练堂 ……………………………… 310
第四章 课堂管理 ………………………… 311
考点聚焦 ……………………………… 311
考点导视 ……………………………… 311
移动讲堂 ……………………………… 312
名师课堂 ……………………………… 312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 312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 313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 315
章后强化训练 ………………………… 316
移动练堂 ……………………………… 317
第五章 教师心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 318
考点聚焦 ……………………………… 318
考点导视 ……………………………… 318
移动讲堂 ……………………………… 319
名师课堂 ……………………………… 319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 …………………… 319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 ……………… 321
章后强化训练 ………………………… 326
移动练堂 ……………………………… 328
第四篇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现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解读 ………… 330
考点聚焦 ……………………………… 330
考点导视 ……………………………… 330
移动讲堂 ……………………………… 331
名师课堂 ……………………………… 33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33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 33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340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 345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351
第六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 353
第七节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解读………………………………… 356
第八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59
第九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 361
第十节 其他相关法条的解读 ………… 364
章后强化训练 ………………………… 367
移动练堂 ……………………………… 370
第五篇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 372
考点聚焦 ……………………………… 372
考点导视 ……………………………… 372
移动讲堂 ……………………………… 373
名师课堂 ……………………………… 373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 373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 374
第三节 新课程结构与标准 …………… 376
第四节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 377
章后强化训练 ………………………… 380
移动练堂 ……………………………… 381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变革 ………… 382
考点聚焦 ……………………………… 382
考点导视 ……………………………… 382
移动讲堂 ……………………………… 383
名师课堂 ……………………………… 383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383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 384
第三节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 386
章后强化训练 ………………………… 390
移动练堂 ……………………………… 392
第六篇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 394
考点聚焦 ……………………………… 394
考点导视 ……………………………… 394
移动讲堂 ……………………………… 394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点………………………………… 395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396
章后强化训练 ………………………… 397
移动练堂 ……………………………… 397
第二章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 398
考点聚焦 ……………………………… 398
考点导视 ……………………………… 398
移动讲堂 ……………………………… 399
名师课堂 ……………………………… 399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399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 402
章后强化训练 ………………………… 405
移动练堂 ……………………………… 406
文摘
第一篇 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
(一)“教育 ”一词的起源
在我国 ,“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中的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 “教育 ”: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养子使作善也 ”。
在西方 ,“教育 ”一词源于拉丁词 “educare”。前缀 “e有(”) “出”的意思 ,意为 “引出 ”或“导出 ”。
(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的 ................................
真题云搜索
(2013·天津 )[多选 ]广义的教育包括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ABD
【破题】从广义上说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即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思想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故本题选择
ABD。
(四)教育的形态
(教育的组织形式 )
划分依据教育形态
非正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
正规化正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 ,即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接受的教育程度
制度化教育
正规教育 ,即具有类型和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和知识、能力分级的教育
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实施机构
学校教育
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即由专业人员承担的 ,在专门机构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 ,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家庭教育启蒙性、随机性、经验性
社会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存在方式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对象普通教育、特殊教育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真题云搜索
(2014·广州 )[单选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社会制约性
B.永恒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相对独立性
【答案】C 思想品德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增强人的体质 ,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
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即狭义的教育。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 (质的规定性 )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也是教育的本质。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 ,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 ,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 ,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在动物界是没有的。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