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通用版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学科专业知识(中学政治)》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2.00 商品编号:9930
      • 折 扣 价:¥26.00已优惠¥26.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教师入编考试,代转公考试,教育局、人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由多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一线专业教师组成,对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有多年深入研究,对教师招聘考试内容和重难点有较高程度的把握,其编写的理论教材既能覆盖考点,又重难点突出,是考生进行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的首选。

        目录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
                第一章  经济生活 …………………………… 2
                    考点聚焦 ………………………………… 2
                    考点导视 ………………………………… 2
                    名师课堂 ………………………………… 3
                    第一节  生活与消费 ……………………… 3
                    第二节  生产、劳动与经营………………… 8
                    第三节  收入与分配……………………… 15
                    第四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
                    第五节  经济学常识……………………… 23
                        章后强化训练…………………………… 47
                        移动练堂………………………………… 50
                第二章  政治生活…………………………… 51
                    考点聚焦………………………………… 51
                    考点导视………………………………… 51
                    名师课堂………………………………… 53
                    第一节  公民的政治生活………………… 53
                    第二节  我国政府的性质………………… 5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0
                    第四节  当代国际社会…………………… 64
                    第五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 67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69
                    第七节  国家和国际组织………………… 78
                        章后强化训练…………………………… 84
                        移动练堂………………………………… 88
                第三章  文化生活…………………………… 89
                    考点聚焦………………………………… 89
                    考点导视………………………………… 89
                    名师课堂………………………………… 90
                    第一节  文化与生活……………………… 90
                    第二节  文化传承与创新………………… 92
                    第三节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96
                    第四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8
                        章后强化训练 ………………………… 101
                        移动练堂 ……………………………… 105
                第四章  生活与哲学 ……………………… 106
                    考点聚焦 ……………………………… 106
                    考点导视 ……………………………… 107
                    名师课堂 ……………………………… 108
                    第一节  哲学概述 ……………………… 108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111
                    第三节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 … 115
                    第四节  认识及价值选择 ……………… 121
                    第五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 128
                    第六节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 136
                        章后强化训练 ………………………… 140
                        移动练堂 ……………………………… 144
                第五章  科学思维常识 …………………… 145
                    考点聚焦 ……………………………… 145
                    考点导视 ……………………………… 145
                    名师课堂 ……………………………… 146
                    第一节  科学思维概述 ………………… 146
                    第二节  逻辑思维 ……………………… 148
                    第三节  辩证思维 ……………………… 154
                    第四节  创新思维 ……………………… 156
                        章后强化训练 ………………………… 156
                        移动练堂 ……………………………… 159
                第六章  法律基础 ………………………… 160
                    考点聚焦 ……………………………… 160
                    考点导视 ……………………………… 161
                    名师课堂 ……………………………… 162
                    第一节  法学的基本理论 ……………… 162
                    第二节  宪  法 ………………………… 173
                    第三节  民  法 ………………………… 178
                    第四节  刑  法 ………………………… 198
                    第五节  其他相关法律及法律责任 …… 218
                        章后强化训练 ………………………… 223
                        移动练堂 ……………………………… 227
                第七章  公民道德和伦理 ………………… 228
                    考点聚焦 ……………………………… 228
                    考点导视 ……………………………… 228
                    名师课堂 ……………………………… 229
                    第一节  公民道德建设 ………………… 229
                    第二节  公民道德生活 ………………… 2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 236
                    第四节  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 …… 241
                    第五节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 244
                        章后强化训练 ………………………… 247
                        移动练堂 ……………………………… 248
            第二部分 教材教法
                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基础 ………… 250
                    考点聚焦 ……………………………… 250
                    考点导视 ……………………………… 250
                    名师课堂 ……………………………… 251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概论 …………… 251
                    第二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 … 253
                        章后强化训练 ………………………… 278
                        移动练堂 ……………………………… 280
                第二章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 281
                    考点聚焦 ……………………………… 281
                    考点导视 ……………………………… 281
                    名师课堂 ……………………………… 282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 ……… 282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类型与结构 …………………… 285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 287
                    第四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技能 …… 297
                    第五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评价 …… 308
                    第六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 ……………………… 310
                        章后强化训练 ………………………… 313
                        移动练堂 ……………………………… 314
                第三章  经典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展示 … 315
                    经典教学案例一 ………………………… 315
                    经典教学案例二 ………………………… 319
                    经典教学案例三 ………………………… 323
                    经典教学设计一 ………………………… 326
                    经典教学设计二 ………………………… 330
                    经典教学设计三 ………………………… 333
                    经典教学设计四 ………………………… 336

        文摘

        第一章  经济生活
        第一节  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
            (一)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
            本属性。
            使用价值,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
            因为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
            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
            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概念及其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即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
            品,它是一种“特殊”的、“万能”的商品。
            (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货币之所
            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
            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
            正比。
            2.流通手段职能,即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
            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
            是商品如何交换。货币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四)纸币
            1.纸币的概念
            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本身没
            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2.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
            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人们的
            生活和生产离不开金钱。人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待金钱应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人
            们应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并把钱用到利国利民、用到有利于自己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
            方去。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币数量为限度。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
            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注意:通货膨胀
            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地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
            经济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
            结算。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行为。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
            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
            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
            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银行给予空白支票簿,存户可在其存款
            金额内签发支票。银行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付款单位开出转账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
            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二)外汇与汇率
            1.外汇的含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即为外汇。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
            股票、外币债券和外币可转让存款单)、外币支付凭证(支票、信用卡等)等。
            2.外汇与外币
            外汇与外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括外币,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外币
            支付凭证;外币也不等于外汇,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3.汇率
            (1)汇率的含义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是在使用外汇时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不
            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如人民币与港元。由于国际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往来,需要办理国际结算,所
            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都规定有一个汇率。
            (2)汇率的表示方法
            折算两种货币,先要确定用哪种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存在着直接标价法和间
            接标价法两种标价方法。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
            货币,叫作直接标价法。如100美元=612元人民币,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
            本国货币的数额则随着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我国通常采用直接标价法。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
            国货币,叫作间接标价法。如100元人民币=16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
            变,外国货币的数额是随着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英国和美国都是采用间接标
            价法的国家。
            (3)汇率及币值的变动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换得更多的本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汇率降低,本币
            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下降,外币贬值,本币汇率升高,本币升值。由此可得,本币币值和汇
            率与外币币值和汇率的变动是相反的,本币币值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是同向的,外币币值与外币汇率的
            变动是同向的。
            (4)汇率(币值)变动的影响(以人民币为例)
            人民币升值,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人民币汇率升高,外汇汇率则下降。通俗的意思就是说,中国
            人的钱值钱了,比如在国际市场(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才能体现出人民币购买力增强了)上原来一元人
            民币只能买到一单位商品,人民币升值后就能买到更多单位的商品了,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是由汇率直
            观反映出来的。人民币升值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换句话说就是你以前用一美
            元能换8元人民币,现在只能换6元人民币,而且还在持续升值中。反之,人民币贬值,兑换的外币减
            少,人民币汇率降低,外汇汇率升高。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