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通用版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学科专业知识(小学信息技术)》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2.00 商品编号:9923
      • 折 扣 价:¥26.00已优惠¥26.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教师入编考试,代转公考试,教育局、人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由多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一线专业教师组成,对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有多年深入研究,对教师招聘考试内容和重难点有较高程度的把握,其编写的理论教材既能覆盖考点,又重难点突出,是考生进行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的首选。

        目录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
                第一章 信息技术简介………………………… 2
                    考点聚焦…………………………………… 2
                    考点导视…………………………………… 3
                    名师课堂…………………………………… 3
                    第一节 信息及信息技术概述……………… 3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5
                    第三节 计算机基本结构及作用…………… 7
                    第四节 信息编码与数制 ………………… 22
                    第五节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 25
                        章后强化训练 …………………………… 27
                        移动练堂 ………………………………… 29
                第二章 操作系统 …………………………… 30
                    考点聚焦 ………………………………… 30
                    考点导视 ………………………………… 31
                    名师课堂 ………………………………… 31
                    第一节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功能 ……… 31
                    第二节 WindowsXP操作系统 ………… 37
                        章后强化训练 …………………………… 53
                        移动练堂 ………………………………… 55
                第三章 Word文字处理……………………… 56
                    考点聚焦 ………………………………… 56
                    考点导视 ………………………………… 57
                    名师课堂 ………………………………… 57
                    第一节 Word简介………………………… 57
                    第二节 Word基本操作…………………… 59
                    第三节 文档的编辑、排版及打印………… 65
                    第四节 表格、图形图像的处理操作……… 72
                        章后强化训练 …………………………… 74
                        移动练堂 ………………………………… 76
                第四章 Excel电子表格……………………… 77
                    考点聚焦 ………………………………… 77
                    考点导视 ………………………………… 78
                    名师课堂 ………………………………… 78
                    第一节 Excel2007基本操作 …………… 78
                    第二节 Excel工作表操作 ……………… 82
                    第三节 常用公式及函数的使用 ………… 83
                    第四节 Excel数据的输入 ……………… 87
                    第五节 Excel数据处理及图表…………… 93
                        章后强化训练 …………………………… 96
                        移动练堂 ………………………………… 98
                第五章 PowerPoint演示文稿 ……………… 99
                    考点聚焦 ………………………………… 99
                    考点导视 ………………………………… 99
                    名师课堂………………………………… 100
                    第一节 PowerPoint基本操作 ………… 100
                    第二节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编辑制作……………………………… 102
                        章后强化训练…………………………… 107
                        移动练堂………………………………… 110
                第六章 图像处理软件及声视频处理软件111
                    考点聚焦………………………………… 111
                    考点导视………………………………… 111
                    名师课堂………………………………… 112
                    第一节 图形图像软件…………………… 112
                    第二节 声视频处理软件………………… 135
                        章后强化训练…………………………… 140
                        移动练堂………………………………… 142
                第七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143
                    考点聚焦………………………………… 143
                    考点导视………………………………… 144
                    名师课堂………………………………… 144
                    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144
                    第二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47
                        章后强化训练…………………………… 149
                        移动练堂………………………………… 151
                第八章 网络应用及教学…………………… 152
                    考点聚焦………………………………… 152
                    考点导视………………………………… 153
                    名师课堂………………………………… 153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 153
                    第二节 数据通信基础…………………… 169
                    第三节 局域网…………………………… 175
                    第四节 Internet基础 …………………… 179
                    第五节 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 195
                    第六节 网页设计与制作………………… 204
                        章后强化训练…………………………… 212
                        移动练堂………………………………… 215
                第九章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基础………… 216
                    考点聚焦………………………………… 216
                    考点导视………………………………… 217
                    名师课堂………………………………… 217
                    第一节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217
                    第二节 数据结构初步…………………… 221
                    第三节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基础……………………………… 239
                    第四节 C语言简介 ……………………… 246
                    第五节 LOGO语言 …………………… 251
                        章后强化训练…………………………… 261
                        移动练堂………………………………… 262
            第二部分 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264
                    考点聚焦………………………………… 264
                    考点导视………………………………… 264
                    名师课堂………………………………… 265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与基本理念……………………………… 265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内容…… 268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评价……… 274
                        章后强化训练…………………………… 277
                        移动练堂………………………………… 279
                第二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280
                    考点聚焦………………………………… 280
                    考点导视………………………………… 280
                    名师课堂………………………………… 281
                    第一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 281
                    第二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283
                    第三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289
                        章后强化训练…………………………… 297
                        移动练堂………………………………… 299
                第三章 经典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展示…… 300
                    经典教学案例一…………………… 300
                    经典教学案例二…………………… 302
                    经典教学设计一…………………… 302
                    经典教学设计二…………………… 304
                    经典教学设计三…………………… 305
         

        文摘

        第一章  信息技术简介
        第一节  信息及信息技术概述

            一、信息的定义★★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等信号传送的音信、消息。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信息是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本
            书所说的信息,指的是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二、信息的表示形式★★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是各种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语音、图形、图像等的统称。数据是信息的
            载体。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有被赋予一定的信息之后,才会成为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数字1并
            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被赋予一定的信息之后才有意义,如:1艘船、1张桌子等。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时
            候并不区分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常将两者等同。
            三、信息的特征★★★
            1.可量度。信息可采用某种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例如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
            2.可识别。信息可通过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式来把握。
            3.可转换。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
            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和计算机代码。
            4.可存储。信息可以存储。大脑就是一个天然信息存储器。人类发明的文字、摄影、录音、录像
            以及计算机存储器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存储。
            5.可处理和可增值性。在传递与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统计以及其他方式的
            处理,可以使原有信息增值,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不同的对象或领域。
            6.可传递。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
            电视、电话等都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媒介。
            7.可再生。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以其他形式再生。例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言或
            图形等方式再生成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再生成
            信息。
            8.可压缩。信息可以进行压缩,可以用不同信息量来描述
            同一事物。人们常常用尽可能少的信息量来描述一件事物的
            主要特征。
            9.可利用。人们可依据信息进行决策、设计、研究等活动。
            10.可共享。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
            11.价值性。信息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12.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方可存在。例
            如,在计算机中,信息必须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于存储体中。同
            一信息可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13.信息的时效性。信息也具有生命周期。如果信息不能
            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它的效用就会降低。所以人们总是
            要及时地掌握最新、最有用的信息。
            14.信息的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和变化的表现,事物的
            发展变化是普遍存在、无穷无尽的。
            四、信息的分类★
            1.按照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2.按信息的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军事信息、文教信息、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等。
            3.按照信息的反映形式可以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可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分为以下5个阶段。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50000年前。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
            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文字的创造使人类创造
            的文明得以传承,因此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的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
            刷术,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这比欧洲早了400年。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作书写材料,直
            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侯纸。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
            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
            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且获得成功。1876年3月10日,
            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
            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
            电台。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
            进一步发展。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
            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在此阶段出现了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因特网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等技术。
            量子计算机,早先由理查德·费曼提出,一开始是从物理现象的模拟而来的。这是一类遵循量子
            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
            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
            研究可逆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中的能耗问题。
            生物计算机又称仿生计算机,以生物芯片取代在半导体硅片上集成数以万计的晶体管制成的计
            算机,涉及多个学科。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
            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
            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因特网,英文名称为Internet,是在全球范围内由采用TCP/IP协议族的众多计算机网相互连接
            而成的最大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其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网络的更新换代是必然的,但
            目前学术界对于下一代互联网还没有统一定义,只是对其主要特征已达成如下共识:更大、更快、更安
            全、更及时、更方便、更可管理和更有效。
            虚拟现实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产
            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
            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