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5年重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综合基础知识速记巧解》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36.00 商品编号:8591
      • 折 扣 价:¥18.00已优惠¥18.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版  次:2015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重庆市直及各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第一部分 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1)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建设理论(1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1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17)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21)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21)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23)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25)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6)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2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27)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29)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30)
                第五章  时政专题(32)
                    第一节  十八大报告(要点)(32)
                    第二节  十八届二中全会会议精神(36)
                    第三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要点)(38)
                    第四节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会议精神(43)
                    第五节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会议精神(44)
            第二部分 法律
                第六章  法理学(50)
                    第一节  法治理论(50)
                    第二节  法的基本理论(51)
                    第三节  我国当代法的体系(52)
                    第四节  法的运行(53)
                    第五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54)
                第七章  宪法学(55)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55)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5)
                    第三节  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57)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58)
                    第五节  国家赔偿制度(61)
                第八章  主要实体法(64)
                    第一节  行政法(64)
                    第二节  民法(69)
                    第三节  刑法(83)
                    第四节  经济法(90)
                    第五节  商法(95)
                第九章  主要程序法(100)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100)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102)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106)
            第三部分 经济
                第十章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征(112)
                    第一节  市场经济概述(1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11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机制(1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1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1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11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1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对外经济的必要性和基本形式(124)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127)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外开放(129)
            第四部分 公文写作
                第十三章  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134)
                    第一节  公文基础知识(134)
                    第二节  公文规范(137)
                第十四章  常用公文写作(145)
                    第一节  决定  通知(145)
                    第二节  公告  通告(147)
                    第三节  报告  请示  批复(150)
                    第四节  通报  函(152)
                第十五章  事务文书写作(155)
                    第一节  会议记录(155)
                    第二节  简报(156)
                    第三节  计划(159)
                    第四节  总结(160)
                    第五节  述职报告(162)
                    第六节  调查报告(163)
                    第七节  规章制度(164)
                    第八节  贺词(166)
                    第九节  感谢信(167)
                    第十节  慰问信(168)
                第十六章  公文处理(169)
                    第一节  公文拟制(169)
                    第二节  公文办理(170)
                    第三节  公文管理(172)
            第五部分 道德
                第十七章  公民道德(176)
                    第一节  道德与公民道德(176)
                    第二节  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177)
                第十八章  职业道德(179)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道德(1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180)
            第六部分 国情市情
                第十九章  国情社情(184)
                    第一节  自然地理(184)
                    第二节  民族与传统节日(187)
                第二十章  重庆市情(189)
                    第一节  市情概况(189)
                    第二节  历史人文(190)
                    第三节  辖区简介(192)
                    第四节  重庆市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点)(193)
            第七部分 科技生活
                第二十一章  高新技术(196)
                    第一节  信息技术(196)
                    第二节  新材料技术(197)
                    第三节  能源技术(198)
                    第四节  生物技术(200)
                    第五节  物理学与空间技术(202)
                第二十二章  生活中的科学常识(204)
                    第一节  生活常识(204)
                    第二节  自然现象(205)
                    第三节  急救与安全常识(206)
                    第四节  紧急逃生常识(207)
                第二十三章  世界科技史(209)
                    第一节  三次科技革命成果(209)
                    第二节  航天发展年鉴(212)
            第八部分 人文历史
                第二十四章  文化常识(218)
                    第一节  儒家文化(218)
                    第二节  我国名家名篇(219)
                    第三节  外国名家名篇(224)
                第二十五章  中国历史常识(226)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226)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史(232)
            重庆事业单位笔试面授课程(239)
            重庆事业单位面试面授课程(240)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42)
         

        文摘
         

        第一部分  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点归纳
            ■ 哲学的基本问题;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的本质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交换价值;货币的职能;价格;资本;剩余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3.否定之否定规律
            (1)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辩证的否定是决定性的环节。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自我否定和质变的方面。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2)否定之否定
            事物运动的总体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进程。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对立统一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和实质。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学说揭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②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矛盾,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③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之中。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实践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系起来的中介。
            (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现实性和可能性是辩证统一的。认识的有限性,指在认识过程中,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其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在一次实践中,人们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也是有限的。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
            6.真理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意识
            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意识形态的本质。
            8.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的本质决定了生产力的特征,即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虽然是一种人和人的关系,但它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①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②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常称为思想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①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
            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是指社会运动具有必然性、规律性,即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③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④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人的本质和价值
            (1)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马克思指出,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的属性或人性是人身上具有的特性和属性,可以把人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如吃喝需要、情欲本能等。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征,如劳动、交往等。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3)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也就是人对自身的意义,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的价值具有目的性和工具性的二重性。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目的和工具的关系是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个人价值的问题实质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人的价值有潜在的和现实的两种形态。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即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
            (4)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是人民的主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