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通用版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用书《中学教育理论考点精讲》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4.00 商品编号:6881
      • 折 扣 价:¥26.00已优惠¥18.00(6.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教师入编考试,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
                    知识概述(2)
                    考点提示(2)
                    考点一 教育的发展(3)
                    考点二 教育学的发展(6)
                    考点强化练习(10)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3)
                    知识概述(13)
                    考点提示(13)
                    考点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4)
                    考点二 教育与生产力(15)
                    考点三 教育与科学技术(17)
                    考点四 教育与文化(18)
                    考点五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1)
                    考点强化练习(21)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24)
                    知识概述(24)
                    考点提示(24)
                    考点一 个体身心发展(25)
                    考点二 教育的个体功能(28)
                    考点三 中学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任务(29)
                    考点强化练习(30)
                第四章  中学教育(33)
                    知识概述(33)
                    考点提示(33)
                    考点一 中学教育目的(34)
                    考点二 教育制度(38)
                    考点强化练习(41)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44)
                    知识概述(44)
                    考点提示(44)
                    考点一 学生(45)
                    考点二 教师(46)
                    考点三 师生关系(49)
                    考点强化练习(50)
                第六章  中学课程(53)
                    知识概述(53)
                    考点提示(53)
                    考点一 课程概述(54)
                    考点二 课程设计(57)
                    考点三 课程实施与评价(57)
                    考点四 中学新课程改革(59)
                    考点强化练习(67)
                第七章  中学教学(71)
                    知识概述(71)
                    考点提示(71)
                    考点一 教学概述(72)
                    考点二 教学过程(74)
                    考点三 教学实施(76)
                    考点强化练习(84)
                第八章  中学德育(90)
                    知识概述(90)
                    考点提示(90)
                    考点一 中学德育概述(91)
                    考点二 中学德育过程(93)
                    考点三 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95)
                    考点强化练习(99)
                第九章  班主任与班级(102)
                    知识概述(102)
                    考点提示(102)
                    考点一 班主任工作(103)
                    考点二 班级与班级管理(106)
                    考点强化练习(107)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12)
                    知识概述(112)
                    考点提示(112)
                    考点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113)
                    考点二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14)
                    考点强化练习(115)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17)
                    知识概述(117)
                    考点提示(117)
                    考点一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118)
                    考点二 中学生认知发展(119)
                    考点三 中学生情意发展(123)
                    考点四 中学生人格发展(124)
                    考点五 学生的个别差异(126)
                    考点强化练习(127)
                第三章  学习理论(130)
                    知识概述(130)
                    考点提示(130)
                    考点一 学习概述(131)
                    考点二 学习的基本理论(132)
                    考点强化练习(136)
                第四章  学习动机(140)
                    知识概述(140)
                    考点提示(140)
                    考点一 学习动机概述(141)
                    考点二 学习动机的理论与教育启示(143)
                    考点强化练习(146)
                第五章  学习迁移(149)
                    知识概述(149)
                    考点提示(149)
                    考点一 学习迁移概述(150)
                    考点二 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教育启示(151)
                    考点强化练习(153)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156)
                    知识概述(156)
                    考点提示(156)
                    考点一 知识的学习(157)
                    考点二 技能的形成(160)
                    考点强化练习(164)
                第七章  学习策略与问题解决(167)
                    知识概述(167)
                    考点提示(167)
                    考点一 学习策略(168)
                    考点二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73)
                    考点强化练习(177)
                第八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80)
                    知识概述(180)
                    考点提示(180)
                    考点一 态度、品德的实质与结构(181)
                    考点二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82)
                    考点三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形成与培养(184)
                    考点强化练习(186)
                第九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188)
                    知识概述(188)
                    考点提示(188)
                    考点一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89)
                    考点二 教师心理(192)
                    考点强化练习(196)
            第三部分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200)
                    知识概述(200)
                    考点提示(200)
                    考点一 心理学概述(201)
                    考点二 心理学的研究(203)
                    考点强化练习(205)
                第二章  认知(207)
                    知识概述(207)
                    考点提示(207)
                    考点一 注意(208)
                    考点二 感觉(211)
                    考点三 知觉(212)
                    考点四 记忆(215)
                    考点五 想象(218)
                    考点六 言语(219)
                    考点七 思维(220)
                    考点强化练习(224)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228)
                    知识概述(228)
                    考点提示(228)
                    考点一 情绪(229)
                    考点二 情感(230)
                    考点三 意志(231)
                    考点强化练习(233)
                第四章  个性心理(236)
                    知识概述(236)
                    考点提示(236)
                    考点一 个性(237)
                    考点二 能力(238)
                    考点三 人格、气质与性格(240)
                    考点强化练习(244)
            第四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与纲要
                第一章  教育法律法规(248)
                    知识概述(248)
                    考点提示(248)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49)
                    考点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53)
                    考点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58)
                    考点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61)
                    考点五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66)
                    考点六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68)
                第二章  教育纲要(273)
                    知识概述(273)
                    考点提示(273)
                    考点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74)
                    考点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78)
                    考点三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81)
                    考点强化练习(285)
            第五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292)
                    知识概述(292)
                    考点提示(292)
                    考点一 教师职业道德含义及基本构成(293)
                    考点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295)
                    考点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97)
                第二章  师德建设(299)
                    知识概述(299)
                    考点提示(299)
                    考点一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师德(300)
                    考点二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建设措施(302)
                    考点强化练习(304)
            第六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第一章  教学设计技能(308)
                    知识概述(308)
                    考点提示(308)
                    考点一 教学设计概述(309)
                    考点二 教案的编写(310)
                    考点三 课堂导入技能(312)
                第二章  写作技能(317)
                    知识概述(317)
                    考点提示(317)
                    考点一 议论文写作(318)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笔试面授课程(321)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面试面授课程(321)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22)
         

        文摘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一  教育的发展


            ■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教育的三大要素
            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中,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
             2.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  教育的起源
            ■  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
            (1)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 000年前的夏代出现了学校教育形态;西周以后形成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西汉时期教学内容独尊儒术;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减缩为《四书》、《五经》,《四书》被作为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固定为八股文;清朝末年开始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权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教育,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弟子,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
            佛教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带有平民性。
            (3)古代埃及教育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古代希腊、罗马教育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即教会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担当,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次是骑士教育,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
            纵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从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形态的活动。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控制,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教育的等级森严,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
            第三,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据史料记载,中外古代的教育都由专门的学校进行。
            第四,教育发展得相对缓慢。奴隶和封建社会生产力虽然较原始社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受其所制,教育发展也较为缓慢。
            第三,道统性突出。教育的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
            第四,专制性明显。教育的过程是管制和灌输的过程,通过教师传递专制的威严,通过考试传递政权的威力。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突出。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经典、教义的教育高于知识教育。
            第六,刻板性。学习方法刻板,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后欧洲兴起人文主义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有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人文主义教育基本特征是:第一,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第二,古典主义。这种古典主义不是纯粹的“复古”,而是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第三,世俗性。教育关注今生而非来世。第四,贵族型。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目的是培养君主、绅士等。
            3.近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现代教育
            20世纪以后的教育,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1)教育终身化
            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之中,其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不能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者成人教育。
            (2)教育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全民教育运动,特别是号召适龄儿童进入学校进行学习。全民教育包括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
            (3)教育民主化(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及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第一,重视学前教育,并强化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各国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凸显。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