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通用版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化学》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2.00 商品编号:6873
      • 折 扣 价:¥25.00已优惠¥17.00(6.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教师入编考试,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学科知识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考点聚焦 (2)
                    考点预测 (3)
                    知识框架 (4)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5)
                        一、物质的组成(5)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8)
                        三、物质的分类(9)
                    第二节  化学用语和常用计量(12)
                        一、化学元素(12)
                        二、化学式和化合价(12)
                        三、式量相关概念(15)
                        四、物质的量相关概念(15)
                        五、化学基本定律(18)
                    第三节  分散系(20)
                        一、常见的分散系(20)
                        二、溶液(21)
                        三、胶体(26)
                    第四节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7)
                        一、元素、核素、同位素(27)
                        二、原子(27)
                        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32)
                        四、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36)
                        五、晶体(40)
                    第五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44)
                        一、化学反应(44)
                        二、氧化还原反应(45)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48)
                        四、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51)
                    第六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52)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特点(52)
                        二、反应活化能与活化分子(53)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53)
                        四、化学平衡(54)
                        五、热力学(58)
                        六、吉布斯自由能(59)
                    第七节  电解质溶液(60)
                        一、电解质(60)
                        二、电离(61)
                        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63)
                        四、酸碱理论(65)
                        五、盐类的水解(66)
                        六、离子反应(68)
                        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70)
                    第八节  电化学(71)
                        一、氧化数和氧化还原电对(71)
                        二、原电池(72)
                        三、标准电动势的应用(75)
                        四、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76)
                        五、电解和电解池(78)
                        六、常见化学电源(80)
                        七、金属腐蚀与保护(82)
                    2014试题猜想 (83)
                第二章  无机化学(95)
                    考点聚焦 (95)
                    考点预测 (95)
                    知识框架 (96)
                    第一节  卤素(97)
                        一、卤素的通性(97)
                        二、氟及其化合物(99)
                        三、氯及其化合物(99)
                        四、溴分族元素(102)
                        五、拟卤素和拟卤素化合物(103)
                    第二节  氧族元素(105)
                        一、氧族元素(105)
                        二、氧及其化合物(105)
                        三、硫及其化合物(109)
                    第三节  氮族元素(114)
                        一、氮族元素(114)
                        二、氮及其化合物(114)
                        三、磷及其化合物(121)
                        四、砷、锑、铋(123)
                    第四节  碳族元素(123)
                        一、碳族元素(123)
                        二、碳及其化合物(124)
                        三、硅及其化合物(127)
                    第五节  硼族元素(131)
                        一、硼族元素(131)
                        二、硼及其化合物(131)
                        三、铝及其化合物(132)
                        四、镓、铟、铊(135)
                        五、惰性电子对效应(136)
                        六、非金属元素小结(136)
                    第六节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38)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38)
                        二、钠及其化合物(139)
                        三、镁及其化合物(142)
                    第七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144)
                        一、铜、锌副族(144)
                        二、过渡元素(149)
                        三、金属通论(155)
                    第八节  配位化合物(159)
                        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59)
                        二、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160)
                        三、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161)
                        四、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性(162)
                    第九节  稀有气体(162)
                        一、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162)
                        二、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162)
                        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与用途(162)
                    2014试题猜想 (164)
                第三章  有机化学(171)
                    考点聚焦 (171)
                    考点预测 (172)
                    知识框架 (173)
                    第一节  有机化学基本理论(174)
                        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74)
                        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75)
                        三、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法以及同分异构体(176)
                    第二节  烃(178)
                        一、烷烃(178)
                        二、环烷烃(180)
                        三、烯烃(181)
                        四、炔烃(188)
                        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189)
                        六、芳香烃(190)
                        七、自由基反应历程(193)
                        八、石油和煤(194)
                    第三节  卤代烃(195)
                        一、卤代烃的命名(195)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95)
                        三、卤代烃的分类(196)
                        四、溴乙烷(196)
                        五、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197)
                        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198)
                        七、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198)
                        八、卤代烃的检验方法(198)
                        九、卤代烃的制备(199)
                        十、氟氯烃(氟里昂)对环境的影响(199)
                    第四节  醇、酚、醚(201)
                        一、醇(201)
                        二、酚(206)
                        三、醚(208)
                    第五节  醛、酮(209)
                        一、甲醛(209)
                        二、乙醛(210)
                        三、醛、酮的制备(210)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211)
                    第六节  羧酸及其衍生物(215)
                        一、羧酸(215)
                        二、羧酸的衍生物(221)
                    第七节  含氮化合物(226)
                        一、胺(226)
                        二、胺的化学性质(226)
                        三、硝基化合物(228)
                        四、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229)
                    第八节  糖类、油脂、蛋白质以及高分子化合物(229)
                        一、糖类(229)
                        二、油脂(232)
                        三、蛋白质(234)
                        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36)
                    2014试题猜想 (237)
                第四章  化学实验(248)
                    考点聚焦 (248)
                    考点预测 (248)
                    知识框架 (249)
                    第一节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249)
                        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249)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50)
                    第二节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255)
                        一、常见气体的制备(255)
                        二、气体的净化和干燥(256)
                        三、气体的收集和吸收(257)
                    第三节  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258)
                        一、常见物质的检验(258)
                        二、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261)
                    第四节  溶液的配制(265)
                    第五节  中和滴定(266)
                        一、酸碱滴定管的使用(266)
                        二、移液管的使用(267)
                        三、实验操作(267)
                    第六节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性(272)
                        一、绿色化学(272)
                        二、安全化学(272)
                    第七节  化学实验探究的综合设计(275)
                        一、化学实验探究设计的概念(275)
                        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276)
                        三、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276)
                        四、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276)
                    2014试题猜想 (279)
            第二部分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中学化学课程(292)
                    考点聚焦 (292)
                    考点预测 (292)
                    知识框架 (292)
                    一、化学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293)
                    二、化学课程目标(295)
                    三、化学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297)
                    2014试题猜想 (300)
                第二章  化学教学(302)
                    考点聚焦 (302)
                    考点预测 (302)
                    知识框架 (302)
                    一、化学教学原则(303)
                    二、化学教学方法(307)
                    三、化学教学模式(309)
                    四、化学教学设计(314)
                    2014试题猜想 (319)
                第三章  化学实验与实验教学(321)
                    考点聚焦 (321)
                    考点预测 (321)
                    知识框架 (321)
                    一、化学实验(322)
                    二、化学实验探究教学(326)
                    2014试题猜想 (332)
            附录1  教学设计经典范例(333)
            附录2  元素周期表(352)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笔试面授课程(353)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面试面授课程(353)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54)
         

        文摘
         

        第一部分 化学学科知识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始终贯穿于各个阶段(初中、高中、大学)化学的学习与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基本的职业素养,因此这部分一直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点。纵观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归纳出主要考点有: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5)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6)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分散系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知道离子键的概念和成因以及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概念和成因以及共价分子的特点。
            (9)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以水为例初步了解氢键。
            (10)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焓变和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5)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6)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7)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8.电化学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
            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重点所在。这一部分知识在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计算题中均会出现,出题方式比较灵活,每个知识点既可单独出题,也可多个知识点综合出题,题目难度一般较大,希望考生要深入复习。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 “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
            ★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2)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 kg。
            (3)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5)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6)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
            ■
            (7)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目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
            ★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的种类: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如Li+,Na+,NH4+,CH3+,H+等;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如F-,O2-,H-,SO42-,O22-,NH2-等。
            (2)离子的生成途径:原子、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电解质的电离。
            (3)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固态时为离子晶体)如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如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如钠、铁、铜等。
            注: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分子、原子、离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米。
            ★“基”、“根”、“碳正离子”
            “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根”是带电的原子团,能稳定存在,如“NO2-”亚硝酸根离子,“HSO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根”与“基”的电子式也不同。如羟基—OH的电子式为■H,甲基—CH3的电子式为■,而氢氧根OH-的电子式为[■H]-,甲基正离子CH3+的电子式为■。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
            ■
            ■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指不涉及物质化学组成改变的一类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也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
            (1)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络合性。
            (2)影响化学性质的因素
            ①物质结构。结构是影响化学性质的最重要因素,结构决定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②物质的浓度对化学性质也有影响,如浓H2SO4与稀H2SO4的性质不同,浓HNO3与稀HNO3的性质不同等。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u+H2SO4(稀)——不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选择题】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
            A.苯和四氯化碳       B.酒精和汽油
            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答案】C。解析:A中苯和四氯化碳可利用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加以区分;B中酒精和汽油可利用气味加以区分;D中碘和高锰酸钾固体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溶液颜色加以区分。
            【选择题】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答案】A。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中甘油稀释后仍具有吸湿性,可做护肤剂,该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B中明矾溶于水后,发生反应Al3++3H2O■Al(OH)3+3H+,产生了Al(OH)3胶体,从而可净化水;C中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该过程中发生反应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产生了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D中烧菜用过的铁锅,由于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了电化学腐蚀,Fe最终被氧化成Fe2O3?nH2O而出现红棕色斑迹。后三者都是化学变化。
            ■
            三、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初步分类
            ■
            2.纯净物和混合物
            ■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
            (1)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聚合物等);
            (2)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
            (3)同分异构间的混合体(如二甲苯是混合物,含邻、间、对三种);
            (4)同素异形体间的混合体;
            (5)其他:①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盐酸、浓硫酸;②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③钢、生铁、普钙、漂白粉、碱石灰、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④煤焦油、石油及其各种馏分、植物油和动物油等。
            3.单质、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的原子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或晶体。如白磷是4原子分子晶体,红磷是多原子分子,它们的固态是分子晶体;稀有气体单质是单原子分子,其固态也是分子晶体;碳、硅、硼的固体是原子晶体。
            (2)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因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氧气(O2)和臭氧(O3);因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过程破坏原有化学键,因而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唯一的。
            (3)单质可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固态时有延展性;在化学反应中是还原剂。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在自然界中,少数金属如金、银、铂、铋以游离态存在;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如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等。
            非金属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质脆易碎,除个别(石墨)外不善于导电传热。非金属性强者在化学反应中是氧化剂。
            4.化合物
            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它又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无机化合物包括以下几种:
            ★氢化物:由氢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般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其固体属分子晶体,熔点较低,常温呈气态,称气态氢化物;碱金属及碱土金属(ⅡA)与氢形成的氢化物则属于离子型氢化物,其中氢元素为-1价。
            ★氧化物:由氧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可进一步分为:
            (1)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低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活泼金属氧化物(ⅠA、ⅡA族)属于此类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非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高价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和高价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属于此类氧化物。
            (3)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ZnO、BeO等。
            ■
            ★酸:狭义上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广义上则认为反应中能提供质子的是酸。
            (1)按组成分无氧酸(酸根不含氧元素),它们是酸性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称氢某酸,如氢氯酸HCl(俗称盐酸),氢碘酸HI、氢硫酸H2S、氢氰酸HCN等;含氧酸(酸根中含氧元素)称某酸,如硫酸H2SO4、硝酸HNO3,有不同变价的按其化合物称高氯酸HClO4,氯酸HClO3,亚氯酸HClO2,次氯酸HClO。
            相同元素且成酸价态相同的酸还可按酸分子中失水情况分正酸和偏酸,如H3PO4为磷酸,HPO3为偏磷酸;H4SiO4为原硅酸,H2SiO3为硅酸;H3AlO3为铝酸,HAlO2为偏铝酸等。
            (2)按其性质不同
            ①强酸与弱酸:按相同条件同浓度下的电离度区分。强酸:HClO4、H2SO4、HNO3、HCl、HBr、HI;中强酸:H2SO3、H3PO4;弱酸:HF、CH3COOH、H2CO3、H2S、HClO、HAlO2、H2SiO3。
            ②挥发性酸又称低沸点酸,如HCl、HF、HBr、HI、HNO3、H2S和不挥发性酸又称高沸点酸如H2SO4、H3PO4。另有某些不稳定含氧酸如H2SO3、H2CO3、HClO,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③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这是根据酸根阴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性与非氧化性划分的,酸中的H+都有氧化性。常见的氧化性酸有硝酸、浓硫酸和次氯酸,非氧化性酸如盐酸、氢氟酸、磷酸。
            注:酸性强弱和氧化性强弱之间没有联系和因果关系,如次氯酸HClO是强氧化性弱酸。
            ★碱:狭义上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广义上则认为反应中能失去质子的是碱。
            可以按性质分为强碱与弱碱,也可以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如:KOH、NaOH、Ba(OH)2为可溶性强碱;Ca(OH)2为微溶性强碱;Fe(OH)2、Fe(OH)3、Cu(OH)2为难溶性弱碱;NH3?H2O为可溶性弱碱。
            ★盐:由金属(或NH4+)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仅由金属与酸根组成的盐叫正盐,如Na2SO4、K3PO4;如组成中还有氢元素,即有酸式根的为酸式盐,如NaHSO4、NaHCO3、Ca(H2PO4)2;如组成中还有氢氧根,为碱式盐,如Cu2(OH)2CO3、Mg(OH)Cl等,一般碱式盐的水溶性较差;在电离时产生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的盐是复盐,如KAl(SO4)2?12H2O、(NH4)2Fe(SO4)2、KCl?MgCl2?6H2O。
            ★络合物: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络合物。例如络盐[Ag(NH3)2]Cl、络酸H2[PtCl6]、络碱[Cu(NH3)4](OH)2等;也指不带电荷的络合分子,例如[Fe(SCN)3]、[Co(NH3)3Cl3]等。络合物又称配合物。
            ★其它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如Mg3N2属于氮化物,CaC2属于碳化物。
            ■
            【选择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答案】A。解析: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SiO2■Na2SiO3+H2O,故A正确;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反应除生成Na2CO3外,还生成O2,故B错;NO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2NO+O2■2NO2,故C错;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
            【选择题】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
            (1)糖类  (2)塑料  (3)石油  (4)蛋白质  (5)合成纤维
            (6)棉花  (7)陶瓷  (8)玻璃  (9)天然气  (10)水泥
            (11)合成橡胶  (12)煤  (13)油脂  (14)羊毛
            A.(1)、(4)、(13)    B.(2)、(5)、(11)  C.(7)、(8)、(10)、(14)  D.(3)、(9)、(12)
            【答案】C。解析:A所涉及的都是基本营养物质,分类合理;B所涉及的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分类合理;D所涉及的都是有机燃料,分类合理。而C中(7)、(8)、(10)属于传统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14)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填空题】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而且还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等,请把硫酸在下列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填写在空白处:
            (1)浓硫酸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
            (2)红热的炭放入浓硫酸中,有气体放出:                        ;
            (3)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                        。
            【答案】(1)吸水性;(2)强氧化性;(3)脱水性。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