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10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6
-
商城价:¥16
-
商城价:¥17
最近浏览过
华图招警考试用书《申论》专用教材(2016年版)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篇 全面认识申论考试
第一章 申论的本质1
第二章 考试大纲深入分析6
第二篇 申论学习全方位指导
第一章 申论备考指南14
第一节 申论备考三步走14
第二节 申论考试评分标准及阅卷流程17
第三节 申论备考锦囊21
第二章 申论作答之“黄金六点”25
第一节 “黄金六点”之一——题眼25
第二节 “黄金六点”之二——材料28
第三节 “黄金六点”之三——关键词41
第四节 “黄金六点”之四——逻辑48
第五节 “黄金六点”之五——版面51
第六节 “黄金六点”之六——字数54
第三篇 申论能力分类详解
第一章 归纳概括能力57
第一节 归纳概括能力概述 57
第二节 归纳概括的常见题型60
第三节 归纳概括的作答原则62
第二章 综合分析能力67
第一节 综合分析能力概述67
第二节 综合分析能力的思维培养73
第三节 综合分析作答思路89
第三章 提出对策能力93
第一节 提出对策能力概述93
第二节 提出对策能力的思维培养99
第三节 提出对策解题思路112
第四章 贯彻执行能力121
第一节 贯彻执行能力概述121
第二节 贯彻执行题的解题思路124
第三节 贯彻执行题的相关知识汇总132
第五章 写作论证能力144
第一节 什么是申论写作144
第二节 把握文章成功立意152
第三节 拟定文章鲜明标题158
第四节 熟悉文章开篇手法162
第五节 解析文章结尾风格164
第六节 诠释文章谋篇布局166
第四篇 申论能力全面提升
第一章 申论备考必备热点材料175
第一节强化申论思维——热点事件解读175
第二节 提升思维高度——理论材料汇总195
第三节 培养申论语感——个性文章选读212
第四节 精练语言表达——名言警句识记219
第二章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227
第一节 公文概述227
第二节 规范性行政公文写作232
第三节 事务性行政公文写作245
第四节 公文处理252
第三章 招警考试申论权威模考试卷255
模考试卷一255
模考试卷二267
第四章 2016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278
文摘
第一篇 全面认识申论考试
第一章 申论的本质
关于申论的定义、概念的表述林林总总,比如:申论,“申”即说明、申述,“论”即议论、论证;申论作为一种对国家公务人员能力测试的载体,其定义为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申述,发表中肯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论证;申论考试,是针对给定资料,从自身的观点立场出发考查应试者语言表达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申论是依据和体现初级行政人员思维和行为规律而特别设计的写作考试。
可以说,不管是哪一种表述,都已经论及了申论的本质。为了让考生能够领悟和掌握申论考试,现将申论的本质进行简单的概括。
一、申论是写作考试
我们仅知道申论是写作考试还远远不够,还要明白它是哪一种写作考试。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最好先从反面回答申论不是什么文体的写作考试。
首先,申论不等于简单的公文写作。虽然在全国各地的申论考试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公文写作要求和假定部门、身份、角色的题目,但我们仍然不能简单地认为申论考试直接等于公文写作考试。我们知道,真正的公文写作“八股”痕迹很重,而申论写作即便有公文写作的要求,也还是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是结合了公文写作的文体之后,变得更不好把握而已。
比如,根据给定材料,就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整理一份材料,供有关领导部门参阅。又如,为满足孔子学院的发展需要,国家汉办决定招募一批汉语教学志愿者。请你以国家汉办的名义,面向国内高校毕业生起草一份倡议书。再如,Z市拟出台扶持种植大户的政策,先行召开有关调研座谈会,邀请了王永与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介绍的王永的有关情况,为他草拟一份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并且要求不需要写成完整的短文,不考虑标题、称呼、落款等行文格式,只列出发言提纲、正文部分内容要点。很多考生一看到这类题目就蒙了,不知如何作答。这不是考查公文写作吗?其实,申论考试本质上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提炼材料,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至于以公文写作的方式来考查考生,这并不是申论考试的重点,命题者也不会在这方面为难考生。考生在答题时,只要在答卷上反映出你有公文写作意识或你注意到这个问题即可,重要的还是前面所述的几种能力。比如,关于食品案例监督体系的那个题目,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来分析一下,题目是让考生写一份供领导参阅的材料,那么领导要参阅的材料是什么呢?在这里,考生不要过多地去考虑领导的口味,而应更多地思考“就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整理一份材料”这一句话,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参阅材料理解为是一个总结,是一个关于问题的总结,是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的总结。那么,材料中是不是明确告知了我们有哪些问题呢?问题全部隐藏在材料中,需要通过分析材料才能得到。这就是本题对考生的要求。考生这会儿应该明白了,只要能够把这道题目理解为分析题,那问题就解决了。至于题目中关于“领导参阅材料”的要求,在行文上能够体现出来即可。比如为了回应题目要求,可以在答题时先加上这样的表述:“根据给定的材料,现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整理如下,供领导参阅。”作答时尽量做到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作为考生,虽然不擅长各种公文写作,但这方面的基本常识肯定是有的,在遇到这类文体时,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题目考查哪一种申论能力,而不能陷入细节去考虑公文文体。文体只要点到或者顾及即可,评卷老师往往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苛求。比如,给定资料表达了政府对于耕地开发的态度。请你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对于开发商的申请作出答复。要求:有条理地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显然,这里文体不重要,提出对策的能力才是考查的重点。又比如,给定资料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要求:(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这里仍然不强调格式,而是重点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说,考生没有必要在公文上花太多精力,它不是考试的重点。大家要牢记申论考试的特点:千变万化的同时,仍会通过大纲表述的能力来考查。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复习申论的意义不大,不会有很大的提高,而热衷于报名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辅导班,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作答这一科目的题目。实际上,这是关于申论考试最大的一个误区。现在的申论考试已经不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申论考试了,并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而是基于材料的案例分析,它首先是一个大的材料分析题,然后才是写作考试。
其次,申论不等于简单的议论文写作。申论即申而论之,有申辩、论述、论证之意,但是现代申论考试“在申不在论”,重点是要把案例提出的问题申述清楚,并且提出解决办法。 有人认为,申论就是议论文写作,只要文章能够自圆其说,而且观点奇特新颖,甚至另类,语言文字华丽、犀利、搞怪或者文白夹杂等就是一篇好文章,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议论文的要求是很灵活的,往往只要能够做到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方法就够了,要求并不算高。但现在写申论文章时,恐怕要求就高了。首先,观点要正确;其次,观点还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申论是议论文,不过是特殊的议论文,是符合和体现国家方针政策的议论文,或者说是政策性很强的议论文。
再者,申论不是专业学术论文。有人认为申论应是以概念严谨、逻辑严密为基本要求来进行论证的专业学术论文,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普通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往往不需要进行学术研究,只需要从政府的角度关注社会问题即可。比如,近几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请以“食品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有位考生学习的是公共管理,刚好在学习期间涉及了很多关于公共卫生与安全的专业知识,按说这位同学的申论成绩应该很好吧,可成绩一出来,却不到40分。该考生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倍感委屈,说自己还参加过相关问题的社会调查,写过调查报告,还在院系评比中得过奖励等,怎么就回答不好这个题目呢?该考生便是进入了申论写作误区,作答时过多地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使评卷老师对其作答内容不满。
二、申论考试的依据是行政人员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所谓公务员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主要是指智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情绪稳定性、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举止仪表、人际协调能力等多个方面。所谓智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智力的因素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基础。智力因素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观察能力是智能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能结构的储存器,思维能力是智能结构的中枢,想象能力是智能结构的翅膀。失掉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将无从发挥。我们面对大量的阅读材料,需要的不仅是阅读速度,还要有思考的过程。这其实就是对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的综合运用。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从阅读材料开始,到分析材料,再到作出判断总结,要做到分析周密、准确,必须经过思考,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形成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公务员由于工作需要,必须强化思维系统功能,使思维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申论考试所依据的正是行政人员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三、申论考试体现的是初级行政人员的思维和行为规律
公务员在日常行政事务当中需要写公文文稿,尤其是初级行政人员的工作,更是如此。对于考生来说,在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是没有机会进行大量的公文写作训练的,那么选拔者如何知道一位考生的写作能力是否符合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需要呢?只有通过考试。很多考生都过于看重面试对于行政人员思维能力的考查,而有些轻视申论在这方面的功效。其实,申论写作很容易在字里行间体现考生的思维习惯。一个平时做事很容易陷入细节微观的人,其申论文章必然难以体现宏观大局。一个平时做事“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人,也肯定难以在申论对策的内容中体现出条理性和针对性。一个平时思考能力差的考生,其申论文章只能是老生常谈,不可能有新见解、新观点、新主张。所以申论考试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综合思维、辩证思维和全面思维等能力,首先看考生是否能由浅入深。申论的给定资料内容都是简单易懂的,尤其是对于专业背景不同的考生来说,材料更不会晦涩难懂,往往会选择一些街头巷尾的新闻素材、一些黎民百姓的热议、一些官方报道或数据,但对于每一种素材、热议、报道和数据,都可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作深刻的透视和总结。其次,要看考生能否以小见大。虽然题目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内容,但可以考查考生对社会背景、生活现实的总体把握和认识。再次,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及能力的综合运用,对申论阅读材料所反映出的问题,能有效应用所学知识,特别是运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知识来解决,这样写作时才会全面有深度、深刻有亮点。针对申论考试对考生能力考查的特点,可以将这些能力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可以说,阅读理解关不突破,就谈不上后面的正确写作。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就是阅读的感悟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造句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在阅读中,考生需要在了解一字一词表面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诸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种。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为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离开了思维,理解就无法进行。例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就必须把整体分解为局部片段或者具体的事例,即把集中的内容分散理解,这就是一个分析演绎的过程,然后又由部分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这就是归纳综合的过程;就必须由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就是概括;就必须由此及彼,温故知新,这就是联想。分析演绎、归纳综合、概括、联想等,都是思维能力在阅读中的表现。所以,阅读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就分析、综合而言,从分析到综合,既是阅读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消化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整体性表现。只有通过分析与综合,我们才有可能做到对文章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把握与理解。 古人云:“善读者,始熟读而明其章句,继融会而究其义蕴。”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可以提高申论分数,还可以训练思维智力,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后面我们会详细论述这种能力。
(二)概括能力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的要求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角度要准确。叙述的角度,就是考生以哪种叙述的口吻、身份在文章中出现。只有按照题目给定的身份和角度,才能准确概括主要问题,恰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申论考试要求考生解决的问题大多是行政公务方面的问题,属于政府部门一般性工作的居多。考生往往需要以初级行政人员的角色来揣摩材料、概括材料,有时还需要扮演题目中给定的角色,即虚拟角色。二是要素要清楚。要素指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这在概括材料时必不可少。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开始和结尾,有了这两个要素,概括才完整。三是顺序要合理。材料有了选择和加工,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主题或中心,还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织,这样才会给人以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四是主旨要突出。在概括材料时,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组材等信息。五是详略要得当。给定的资料内容往往会很多,概括时不能面面俱到,哪些材料该写、哪些材料不该写都要认真选择。文章如果没有主次就会变成记账本,失去应有的风格。六是线索要明晰。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每篇文章都要有一条主线,把相关材料连接起来,从而统贯全篇,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概括材料必须抓住、抓准一条贯穿全篇文章的主线,让人一目了然。
(三)分析问题能力
大多数申论题目的回答都要求分析要辩证,思路要开阔,忌讳绝对化、僵化地看待问题。要辩证地分析问题,从现象、局部、外在、细节、肤浅、感性到本质、全面、深入、深刻、理性,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申论测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辩证法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所谓辩证法,是指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过程之中。世界充满着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矛盾着的两个对立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四)提出对策能力
任何一个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都可以分为表现、原因和相应的对策。表现是五花八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策也应是多管齐下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原因要给出一个相应对策,当然一个原因也可以给出多个对策。对策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要合情、合理、合法。考生的回答要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前后衔接紧密,表述前后呼应。考生要养成明确分点、有序展开的好习惯。
(五)写作论证能力
在申论的写作中,论点是基础,是灵魂。论点有误,写作再有力、再雄辩也是徒劳。正确的论点是申论写作的起点,所以要想在申论考试中胜出,要想让评卷老师对你的试卷有好的印象,就必须保证你的论点是正确的,否则,观点一旦错误,后面的内容几乎就不用看了。因此,考生在申论备考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事热点的学习。对每一个民生问题都应该学会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能从实质上去把握问题,明确从几个方面来概括问题、分析问题,给出对策时,不含糊、不啰唆,直截了当、一语中的。另外,也要注意进行写作的全面性训练。一篇好的文章既要有理也要有据,思想上既要有一个中心论点,也要有若干个分论点,且各有各的论据,或是方针政策,或是法律法规,或是名人名言,或是具体事例数据,如此论点才能站得住脚,才能符合公务员的思维与写作要求,才能为评卷老师所接受。
四、申论考试的对象是虚拟初级行政人员
关于这一部分,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角色虚拟性。申论考试中有些题目要求考生从行政人员即公务员的角度来回答,有些要求从其他角色的角度来回答。在这方面,题目往往会明确说明,考生也能够意识到并注意体现角色的要求。但也有些题目并不明说,只是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其实这样的题目也是有角色要求的,那就是行政人员,即公务员角色。因为申论考试本来就是依据行政人员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而设计的。二是行政人员的等级为初级。为什么要强调是初级呢?初级公务员往往指普通科员、办事员、副主任科员等,大家不要以为做公务员就是做领导,这是一种误解。公务员分为两大序列:领导职务序列和非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职务序列分为10个等级,依次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人数较多的是另一类,即非领导职务,该序列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非领导职务序列的公务员如果做到了巡视员、调研员级,当然算不上是初级行政人员了,但基本上在主任科员以下都算作初级行政人员。初级行政人员动手写公文、写材料是工作的常态。既然公务员队伍中大量的人员是初级行政人员,并且每一个人都要从非领导职务序列干起,那么申论考试自然就会把考生角色定位为初级行政人员,这样通过一次考试基本上就可以反映出考生是否具备做公务员的能力素质了。当然大家也不要以为做到了领导职务序列就用不到申论所考查的这些能力了。做到领导职务序列,动手写稿件的机会可能会少一些,但往往要修改一些稿件,而且可能更强调现场演讲发言决策的能力,这其实是对申论考试所考查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对策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讲,申论的本质都是根据行政人员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而特别设计的写作考试。用了这么多的篇幅表述了申论的本质,笔者觉得已经说清楚了,但每每面对考生的种种问题,又觉得这个问题是难以说清楚的。因为说得再多,也是纸上谈兵,考生仅仅听这些是不够的,要学会游泳,就必须要亲自下水。这让我想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所以,再多的技巧和方法如果少了训练,高分申论的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
第二章 考试大纲深入分析
综合历年考情来看,笔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对申论考试的要求为: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下面我们将对上述内容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将其中简练的描述细化为具体的备考指导,帮助考生厘清备考思路。
一、试卷构成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也称申论要求)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在题本上的,在实际的申论考试中,除了题本还有答题卡和草稿纸。为了让考生在参加考试之前就能够对申论试卷构成有所了解,以做到应考时胸有成竹,下面我们将会以举例的形式进行详细解释。
(一)注意事项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申论试卷的组成、测查要素、作答时限、作答位置及其他规定。考官发卷后并不允许考生提前作答,答题铃响前的时间主要用于填涂考生信息及阅读注意事项。一些考生会迫不及待地跳过注意事项“偷窥”试卷的内容,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显示出一些考生的焦躁、不从容、不镇定。在考试中,一点点的情绪波动都会对考生的正常发挥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考生看到题目较难,可能会因此陷入紧张状态,所以我们建议考生克制住这份好奇心,心平气和地先阅读注意事项,遵守考场纪律,一步步来,从开场就建立一个稳定、从容的心态。
注意事项样例一: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注意事项样例二: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应试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根据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给定资料是申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申论题目设置的依据和作答的基础。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一般有六七千字,而且并非一整篇逻辑完整的文章,而是由围绕着特定主题的一段段材料组合起来的。因此,对于材料的阅读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申论给定资料讨论的话题各种各样,招警申论考试的话题有一些是和公务员申论考试相类似的社会热点问题,有一些是离人民警察工作较近的话题,如法治问题等。
组成给定资料的材料有些是事例型的,有些是数据型的,有些则是理论型的,还有些是观点型的,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实例:
1.事例型材料
汪女士在淘宝开网店,专卖羊毛衫。2013年11月13日下午,有人发来一条信息,对方说:“我在微信上看到朋友发了几件衣服好漂亮哦,不知道你的店里有没有。有的话我全部拍下来。款式图片在这个二维码里,麻烦你扫一下,看有没有你家宝贝。”汪女士也没多想,就用手机扫了一下。但点开链接后,手机网页一直没有显示出来,汪女士产生怀疑,立马用电脑查看支付宝账户,发现密码已经被修改了,支付宝及其绑定银行卡中的5000多元被转走,余额宝以及阿里信用贷款中的几万块也都被转走了。汪女士迅速冻结了账号,并前往派出所报案。谁知,在做笔录期间,对方又转走了12多万元的信用贷款。民警介绍,犯罪分子通过一个云端软件,不仅获取了汪女士的手机号码、密码等信息,而且也能截取淘宝平台上发来的信息,如验证码等。在汪女士冻结账户之后,骗子通过拦截淘宝网发来的验证码信息来解冻,并快速转钱。
事例型材料就是讲述具体的故事、例子,这些事例中包含着一些与主题相关的信息。上面这段材料讲述了在淘宝开网店的汪女士被骗子盗取个人信息致使钱财损失的一个事例,反映了当前网购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这类材料我们第一次阅读过之后就可以在其中标注出重点的句子,做题的时候再看这段材料,只需要知道重点讲的是什么就可以了,不用再逐字逐句地细读。
2.数据型材料
2012年,启德教育集团下属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海归就业力调查”,调查显示,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海归的起薪,与国内毕业生相差无几。但工作之后,海归的薪水就显示出惊人的增长幅度,工作一年后,海归的平均年薪增加到了8.3万元;工作3年后,年薪则能拿到13万元左右;而拥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之后,平均年收入高达32.7万元,比工作一年的海归高出24.4万元,年增幅近5万。
数据型材料主要是通过列举一些数据来说明一个问题,而一大段数据材料列出许多的数据,往往只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上面这段材料中列举数据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在漫长的职业生涯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起薪,而是发展潜力。这类材料我们读过一次之后就可以概括其主要内容,做出批注,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再细读了。
3.理论型材料
有学者指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律人性化的理论基础之上。它包括立法领域的人性化、司法和执法领域内的人性化。”人是法律的创造者,也是法律的实施者。人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法律的逻辑起点是对人的关注,满足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权利。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人们的行为指引方向。人性化的法律,能够指导我们在立法、司法和执法过程中确定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是有利于人民大众的法律,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正义,保障个人的平等权利,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人性化的法律不会为了任何一方的发展而抛弃另一方,而是将两者有机融合。
理论型材料是比较凝练、理论性较强的,其中的一些内容是可以在作答题目中参考使用的。因此,这部分内容要重点细读,将其中的一些理论转换为自己的语言用于作答,这样能够使作答更切合材料,更容易答到得分点上,使文章显得更有高度。
4.观点型材料
网友丁:现在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嘛。一些城市将涉及道路、管网建设以及安防系统的一般性投资均划入智慧城市的信息化投资中,而实际上这些基础设施建成后不能并入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也无法实现智能化公共管理系统的升级。过去几年间,外国企业在中国“智慧城市”已中标多个重大项目工程,这些工程采纳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并依托国外厂商建设城市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芯片、元器件、网络设备、通用协议和标准的90%以上依赖进口,防火墙、加密机等信息安全产品65%源于进口,这很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可控制的隐蔽后门。
观点型材料是一些专家、名人、官员、网友等人的观点。这些观点有对有错,有的可能是对错参半,在给定资料中往往是问题的设置点或者对考生起迷惑作用的部分。因此,这类材料不仅需要细读,还需要进行鉴别,正确的可以吸收借鉴,错误的则要将其反转过来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
除了上面这几种材料,申论材料的实际构成还有一些其他类型,本书后面还会详细讲解。
(三)作答要求
申论试卷的作答要求即根据给定资料所设置的题目,一般是前面几道小题,后面一道写作论证题的形式。申论考试通常设置三道题、四道题甚至两道题。有些两道题的试卷会设置三道题的答题区域,但有一道题目注明为空,实际为两道题,考生要仔细审题,千万不要在该题区域作答,否则拿不到分数。下面我们看一下作答要求的实例。
作答要求样例一(两道题):
(一)请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并简要提出政策性的建议。(30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在300字以内。
(二)请就给定资料中反映的现实问题写一篇议论文,标题自拟。(7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1200字以内。
作答要求样例二(三道题):
(一)请根据“材料1—3”,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出我国现阶段职业病发病的特点。(30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请根据“材料6”,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分析说明“张海超事件”中职业病诊断鉴定难的主要原因。(20分)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三)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的材料),以“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50分)
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作答要求样例三(四道题):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总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15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5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现实,从北京市经济发展主动减速、坚决调转的举措说开去,简要谈谈我国怎样才能逐步实现“品质好的GDP”。(20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三)给定资料中反映了社会上人们出现的各种焦虑情绪,请就政府如何缓解民众的焦虑提出对策建议。(25分)
要求:对策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四)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实际,以“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
(四)答题卡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降低阅卷者主观因素对判卷的影响,减少评卷中的误差,申论考试一般采用电脑阅卷的方式,即提供专门的答题卡,要求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阅卷前将答题卡内容扫描进电脑,分给多名阅卷者同时判卷。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答题卡的样本:
从答题卡上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1.考生信息栏。即通常所说的“卷头”,包括姓名、准考证号等标识考生身份的部分,位于答题卡左上端。考生在填涂姓名和准考证号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填涂要求”,填写一般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涂卡用2B铅笔。正确填涂考生信息栏是基础,填写不准确或信息不全,题目答得再好,也会以作废处理。
小提示:考生一定要准备2B铅笔,而且要注意分辨,千万不要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计算机读卡技术目前主要利用碳对红外线的电敏感性来读取考生是否填涂了答案,因此正确的填涂应具备一定的面积和浓度。在铅笔标识中,H代表硬度,B表示软度。2B以上的铅笔含碳量高,是可以识别的,但容易折断,造价也高,还容易粘连其他答卷;H过高的铅笔含碳量不足。实践证明,最经济实用的铅笔是2B型。
2.答题区域。首先,每道题均有独立的、足够的答题区域,每道题的答题区域以红色边框为界,表示电脑会扫描的区域。超出该边框的部分电脑不会扫描到,答题信息自然也无法被阅卷者看到。
其次,在每道题的答题区域内,在相应位置上均标注出了字数标准,这为考生确定自己的答题字数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提供了标准。
小提示:答题区域采用的是扫描技术,用铅笔或其他颜色的笔作答,扫描图像不清晰,对阅卷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大家一定要采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字迹不要太小,也不要过于连笔,尽量为阅卷者呈现一份整洁、清晰、美观的答卷。
(五)草稿纸
在申论考试中,除了题本和答题卡,还会发给考生草稿纸,上面同样需要写清楚姓名和准考证号,考生考完试需要交回,不能带走。
二、测查能力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大纲中对各项能力的要求描述得很简练,致使很多考生认为申论考纲对能力的要求非常抽象,和实际考题之间关系不大。实际上恰恰相反,考题就是命题者根据考纲来命制的。考生学习申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自己能够做到在看到考纲时读懂其中的含义,确定自己的备考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所作出的解读实际包含了三点内容,一是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二是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三是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我们下面对这三点分别作出详细的分析解读。
第一点,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这一点是对阅读理解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我们进行申论作答的基础,道理很简单,看不懂材料就无法作答任何一道题目。比如这道题目:
“给定资料2”列举了网友对“读书无用论”的多种意见,请你归纳出网友的主要态度及理由。(25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300字。
这道题目是一道归纳概括题,题干非常简单明了,就是直接考查考生对给定资料主要内容的理解的。题目中要求概括网友对“读书无用论”的主要态度及理由,如果考生对整篇材料读明白了,理解了,再看到这道题,心中一定已经有了大概的作答方向,那么作答这道题目就可以很有把握。如果考生阅读完整篇材料后不甚明白,甚至看到这道题目才想起材料里介绍了网友对“读书无用论”的多种意见,那么之前的阅读基本上就白费了,只能带着问题重新去读材料,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下子就和其他阅读能力强的考生拉开了距离。所以说,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是整个申论作答的基础,阅读理解能力也是申论作答最基本、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二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要求较上一要求难度就要高一些。申论的给定资料会分为各个部分,以1、2、3、4……或者是【给定资料1】【给定资料2】……来标示,相邻的两段材料意思可能是不衔接的,材料2和材料5可能说的是一个问题。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即要把每个部分的材料整合起来,把握材料内在的逻辑顺序,厘清各段材料之间是说明或被说明、同一或对比、并列或递进的关系。
把握给定资料之间的关系,有两层涵义:一是把握每个材料之间的关系;二是把握讲同一问题、可以划作一类的材料,与讲另一问题、可以划作另一类的材料之间的关系。有些题目会就某些部分材料之间的关系向考生进行提问,例如:
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35分)
要求: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不超过400字。
这是一道“归纳概括+综合分析”题,要求归纳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以及分析这些做法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这实际上就涉及了两部分材料,一部分是介绍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一部分是介绍孔子学院的困境,只有将两者进行对比后找出不同,才能够得出歌德学院的做法好在哪里,能够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这道题目准确并生动地演绎了考纲中“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要求。
第三点,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这是对阅读理解最高层次的要求,即不仅要读懂材料,而且要能够对材料中的某些内容作出解释。这一要求在申论考试的真题中也有体现:
结合资料中法治人物的事迹,谈谈你对“推动力、影响力、引领力”这一评选标准的理解。
要求:分析准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阐述全面。不超过400字。
这道题目是一道综合分析类题目,它就是直接根据考纲中的这一要求来命制的。这一要求很容易理解,但是对应到实际的题目上,其难度比上面两个要求要高。考生需要在理解把握全部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给定资料中的事例来对“推动力、影响力、引领力”来进行解释,实际上是对材料各个事例的一个理解、概括、抽象、整合的过程。如果考生没有理解材料,直接按照字面意思来进行解释,肯定是得不到高分的。这道题目和上一道题目,虽然我们在讲解中会将它们均归为综合分析题,但实质上它们是对大纲中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可以说,有些申论大纲中虽未要求综合分析能力,但实质上在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中已经体现了简单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大纲对于贯彻执行能力的要求,是在给定的要求下完成任务,落脚点是“完成任务”,而要求则是前面的“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我们下面就将这个要求拆解来分析,从而弄清大纲中这个要求的具体含义。
我们先来分析完成任务的前提——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这一要求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其中的动词词组既不是提出建议,也不是制定办法,而是“准确理解”。准确理解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工作目标”,一个是“组织意图”,这通常是由上级机关或者上级领导所制定的。这条要求就是要考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后依照执行,而不需要有自己的发挥、自己的见解。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而不需要管为什么做、应不应该这么做。
要做到准确理解,首先要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在考试中也就相当于考生要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是说阅读理解能力是贯彻执行能力的前提。其次,仅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够的,考生还要有足够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因为作为人民警察,所执行的工作目标和所要实现的组织意图往往是政治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如果考生本身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不够,那么要做到准确理解实际上是很难的。不过,在申论考试中,对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的考查并不是非常严格,因为考生在考取人民警察之后还需要经过学习和培训才能够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所以这里主要是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
接着我们来分析完成任务的原则——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这句话告诉我们,“依法行政”是完成任务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完成任务,达到工作目标、实现组织意图的过程必须是严格依照法律来进行的。不能够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好的,要实现的组织意图也是善意的,但采取的是不合法的手段。具体到申论考试中,就是考生的作答不能够出现一些不符合依法行政原则的做法。申论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都不会直白地告诉考生某事件与法律的关联,甚至不会有这样的提示,那么考生就必须要对依法行政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使自己能够看出来关键的一些信息点,作答能够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则。建议考生多关注一些与依法行政相关的政策要求以及研究文章,加深自己对依法行政原则的理解。
最后是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即“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这里面实际上包含了三点要求:一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二是及时,三是有效。这三点要求可以视为在申论考试中作答考查贯彻执行能力的题目(即本书中的贯彻执行题)的具体要求。
第一点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这里的“客观实际情况”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一方面是真实的客观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就是指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申论考试题目不是凭空设置的,是根据给定资料来的,这时候,给定资料就相当于题目的客观实际情况。而在此之外,考生所了解的真实的客观实际情况,也是作答的参考和补充,但主要要以给定资料为依据。
第二点是及时,贯彻执行能力考查的就是你马上解决这件事情的能力,因此考生的答案里面不能提出这个问题长远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宏观应该怎么看,而应该是具体的、立刻应该怎么去执行的。
第三点是有效,也就是说考生对于任务的执行工作应该是有效的,如果按照考生所写的答案去做是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的。这就涉及了考生的经验问题,有些东西如果考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话,申论作答可能就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状态,考生并不知道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具体能不能这样去执行,执行的效果好不好。多数考生实际做一些执行工作的经验可能不多,这就需要在备考时多看、多想、多练。对象一是申论教材、试卷等参考书,这是帮助考生快速熟悉题型考查方式、作答方法的;二是实际案例,考生在平时看新闻的时候,要多思考对新闻中的事件工作人员是怎么处理的,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久而久之,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就会上一个台阶。
我们将考查贯彻执行能力的题目划分为贯彻执行题,下面是一道贯彻执行类的真题,供考生参考。
假设你是某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请针对“给定资料4”所反映的信息安全问题,撰写一份“警情提示”,提醒市民做好防范工作。(3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方法得当,切合主题;
(3)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4)不超过500字。
(三)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解决问题能力是比较好理解的一项能力,它有一个前提——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有一个目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在申论考试中,也就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给定资料以及题目中的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分析判断必须是正确的,这是之后作答的前提;二是提出的措施或办法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这是它们的价值所在,不切实际或者不具有可行性的措施或办法是没有意义的。
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的前提是考生自身的知识经验与对给定资料及题目问题的理解,提出的措施或办法切实可行的前提是考生对社会实际的了解与实际经验的累积。因此,同提高贯彻执行能力一样,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也需要考生在考试之前对申论教材、试卷等参考书以及实际案例多看、多想、多练。两者的区别在于,解决问题能力关注的方面更加宏观,贯彻执行能力关注的方面则更加微观具体。
我们将考查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划分为提出对策题,下面是一道提出对策类的真题,供考生参考。
“给定资料4”中概括了各种相关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许多有益尝试,请参考这些做法,提出你对环境保护的评价建议。(20分)
要求:观点鲜明,表达准确,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不超过300字。
(四)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一般来说,申论考试里面都是要求使用简体中文作答的,因此要求中的“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也即简体中文,考生切勿使用外国语言或繁体中文作答。一般来说考生对这一点都不会产生什么异议。
从“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的要求是“准确合理”。这是对文字表达能力做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在具体的题目中,还会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而大纲里的这个表述让我们知道,即使具体的题目中没有做出相应的要求,我们在申论考试作答中的文字表达也必须遵守“准确合理”这一要求,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为了追求文采而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表达,更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无中生有。要注意申论考试与日常写作的不同。
文字表达能力虽然在每道题目中都有所考查,但主要还是在最后一道大题——写作论证题中来考查的。下面我们列举一道真题,以供考生参考。
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40分)
要求:结合实际,观点正确,结构严谨,语言准确,800字左右。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