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8
-
商城价:¥19
-
商城价:¥19
-
商城价:¥23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用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考前必做试卷(中学)》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目录
试题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1)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6)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10)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14)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18)
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22)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26)
2012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30)
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34)
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38)
参考答案及解析(42)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42)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44)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46)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48)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50)
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52)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54)
2012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55)
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57)
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59)
必做试卷
考前必做试卷一(62)
考前必做试卷二(66)
参考答案及解析(70)
考前必做试卷一(70)
考前必做试卷二(72)
文摘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视频讲解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教育过程》
D.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2.如果让六个月大的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视频讲解A.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 遗传素质决定了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视频讲解A. 素质教育理论
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 创新教育理论
D. 生活教育理论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视频讲解A. 双轨学制
B. 单轨学制
C. 中间型学制
D. 分支型学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
视频讲解A. 生产性
B. 永恒性
C. 相对独立性
D. 工具性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视频讲解A. 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 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 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视频讲解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视频讲解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视频讲解A. 诊断性评价
B. 相对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10. 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视频讲解A. 个人修养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践锻炼法
D. 情感陶冶法
11. 初二(1)班小王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冯老师遵循的主要德育原则是()。
视频讲解A. 疏导原则
B. 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 长善救失原则
D.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12. 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视频讲解A. 注意广度
B. 注意分配
C. 注意稳定
D. 注意转移
13. 小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一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视频讲解A. 聚合思维
B. 发散思维
C. 常规思维
D. 具体思维
14. 中学生随着身心的迅速发展,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渴望自己的行为像成人,不愿意被当作孩子看待。这说明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视频讲解A. 平衡性
B. 独立性
C. 闭锁性
D. 动荡性
15. 小亮在解决物理习题时,能够把各种解法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视频讲解A. 启发式
B. 推理式
C. 算法式
D. 归纳式
16. 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
视频讲解A. 惩罚服从取向
B. 相对功利取向
C. 寻求认可取向
D. 社会契约取向
17. 小黄在学习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励,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
视频讲解A. 成绩趋近
B. 成绩回避
C. 掌握趋近
D. 掌握回避
18. 中学生小孙近期心理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一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视频讲解A. 获得勤奋感
B. 克服内疚感
C. 避免孤独感
D. 建立同一性
19. 孟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依据职业倦怠的特征,孟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
视频讲解A. 情感枯竭
B. 去人性化
C. 成就感低
D. 知识枯竭
20. 中学生晓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组成了航模小组。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赛行为。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视频讲解
A. 教师促成
B. 群体促成
C. 任务促成
D. 自我促成
21. 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老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
视频讲解A. 强化法
B. 自控法
C. 脱敏法
D. 放松法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 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视频讲解
23.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视频讲解
24. 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视频讲解
25. 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视频讲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视频讲解
27. 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视频讲解
28. 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视频讲解
29. 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
视频讲解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 材料:
视频讲解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
(1)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视频讲解31. 材料:
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需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竞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却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问题:
(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10分)
(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8分)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HT〗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视频讲解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D. 赫尔巴特
视频讲解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 认知、应用和评价技能
视频讲解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 经济功能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D. 人口功能
视频讲解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
视频讲解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D. 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视频讲解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 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视频讲解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分科课程 D. 综合课程
视频讲解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 课程计划B. 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D. 教科书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视频讲解A. 直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视频讲解10. 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B. 讲授法
C. 演示法D. 谈话法
视频讲解11. 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A. 实际锻炼法B. 品德评价法
C. 个人修养法D. 情感陶冶法
视频讲解12. 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是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 理解性B. 选择性
C. 恒常性D. 整体性
视频讲解13. 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 瞬时记忆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D. 内隐记忆
视频讲解14. 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
视频讲解15. 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哪种性格结构特征?()
A. 态度特征B. 情绪特征
C. 理智特征D. 意志特征
视频讲解16. 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 相对功利取向B. 惩罚服从取向
C. 寻求认可取向D. 遵守法规取向
视频讲解17. 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现象属于()。
A. 退行B. 投射
C. 升华D. 文饰
视频讲解18. 李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 教学监控能力B. 教学操作能力
C. 教学认知能力D. 教学反思能力
视频讲解19. 初二(5)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A. 人际纪律阶段B. 自我服务阶段
C. 自我约束阶段D. 相互协同阶段
视频讲解20. 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A. 建构取向B. 行为取向
C. 认知取向D. 人本取向
视频讲解21. 中学生晓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晓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 放松训练法B. 系统脱敏法
C. 理性情绪法D. 代币强化法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 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视频讲解
23.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视频讲解
24. 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视频讲解
25.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视频讲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视频讲解
27.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视频讲解
28. 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视频讲解
29. 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视频讲解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 材料: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小杨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光芒,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
视频讲解
31. 材料:
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就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歌声,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问题:
(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10分)
(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8分)
视频讲解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视频讲解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 《理想国》 B. 《政治学原理》
C. 《论雄辩家》 D. 《论演说家的教育》
视频讲解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斯宾塞 D. 卢梭
视频讲解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 B. 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 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 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视频讲解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A. 演说家 B. 智者
C. 军人和武士 D.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视频讲解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儿童学理论
视频讲解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人口功能
视频讲解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 甄别与鉴定
B. 选拔与淘汰
C. 促进学生分流
D. 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视频讲解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 感知与评价 B. 理解教材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视频讲解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之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智力
C. 培养个性 D. 形成品德
视频讲解10. 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冬天冷,早上王军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 道德认识水平 B. 道德情感水平
C. 道德意志水平 D. 道德行为水平
视频讲解11. 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品德评价法
视频讲解12. 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A. 绝对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差别感受性
视频讲解13. 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
A. 顺向正迁移 B. 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视频讲解14. 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 认识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生理内驱力
视频讲解15. 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冲动型 B. 直觉型
C. 继时型 D. 同时型
视频讲解16. 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A. 态度特征 B. 理智特征
C. 情绪特征 D. 意志特征
视频讲解17. 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A. 主观要求 B. 相对化
C. 糟糕至极 D. 片面化
视频讲解18. 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A. 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视频讲解19. 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 情绪宣泄 B. 精神升华
C. 行为补偿 D. 认知改变
视频讲解20. 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 自我促成的纪律 B. 任务促成的纪律
C. 规则促成的纪律 D. 集体促成的纪律
视频讲解21.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A. 教师的人格特点 B. 教师的教学水平
C.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 教师的威信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23.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视频讲解24. 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视频讲解25.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视频讲解26. 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视频讲解27. 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视频讲解28. 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视频讲解29. 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 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中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视频讲解31. 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
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
(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视频讲解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 1960年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在这本书中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故本题选C。
2.A[解析]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它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题干所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即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故本题选A。
3.B[解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4.A[解析] 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为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根据这个教育法,英国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双轨学制,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和贵族子弟设立,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弟设立。故本题选A。
5.C[解析]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而题干中否定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并且将教育看作是政治经济的附庸的观念,很明显忽略了教育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故本题选C。
6.B[解析]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考虑到过去只是重视学科课程而忽视活动课程的弊端,开始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国家课程、必修课程存在。
7.D[解析]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 包括三个方面:学校的物质环境;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制度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等。题干所述属于隐性课程,故本题选D。
8.B[解析]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题干中教师在讲到“镭”元素时,介绍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使同学们深受教育,正体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9.D[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 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题干中陈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属于形成性评价。故本题选D。
10. D[解析] 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故题干中李老师运用的是情感陶冶法。
11. C[解析]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题干中冯老师关注并发展小王同学的绘画天分,以克服他散漫的缺点,体现的正是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
12. A[解析]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小明看书“一目十行”,小华看书“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能够知觉出的对象数目的差别,故答案选A。
13. B[解析]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考过程中与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起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假设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给出合乎条件的各种回答。题干中小红在解数学题时力求一题多解,其思维方式属于发散思维。故本题选B。
14. B[解析] 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开始显露出来,他们要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问题。结合题干可知,本题选B。
15. C[解析]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假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其中,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其优点是能保证成功地解决问题,缺点是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结合题干,本题选C。
16. D[解析] 在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的青少年眼中,法律与道德规范是大家共同约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人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但如果法律以牺牲人类权利和尊严为代价,则应该予以修改完善。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其道德判断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故本题选D。
17. C[解析] 成绩趋近是指关心如何超越他人,表明自己最聪明、最棒,根据常模标准来评价自身,如在班上考得最好;掌握趋近是指关注任务掌握、学习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以及对任务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身的表现;成绩回避是指关心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显得比别人笨,也根据常模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表现,如不是班里最差的;掌握回避是指关注于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其典型代表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尽力避免做错任何事情,力求不出半点错误。题干中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掌握趋近。故本题选C。
18. D[解析]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在青少年期,“我是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各种形象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相同和连续”之感。同时,他们也开始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异同,认识现在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关联。题干中小孙未来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在当下,他又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梦想遥不可及,不能把现在的能力发展和将来的理想有机统一起来,所以他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性。故答案选D。
19. B[解析]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主要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二是去人性化,指个体以一种否定、负面、冷淡、过度疏远的消极态度对待服务对象,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即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下降,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倾向,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结合题干,孟老师的表现属于去人性化。故本题选B。
20. C[解析] 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题干中晓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即任务),达成共识,每个同学都做出一定的牺牲,以规范参赛行为。他们遵循的纪律属于任务促成的纪律。故本题选C。
21. A[解析]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在本题中,晓玲主动向杨老师求教的行为发生后,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晓玲的行为及时给予了表扬,就是对晓玲的行为进行了强化刺激,有助于晓玲主动求教行为的再次发生。故本题选A。
二、辨析题
22. [参考答案] 错误。教育目的的确定虽然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充分发展的空间,并予以高度重视,但并不是抽象地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故题干说法错误。
23. [参考答案] 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道德培养一般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各有其相互独立性,因此,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24. [参考答案] 错误。工作记忆也叫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其保持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2.5-20秒。因而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不会持久保存。
25. [参考答案] 错误。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受智力水平影响以外,非智力因素,诸如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等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并不是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三、简答题
26. [参考答案]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原因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7. [参考答案]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1)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28. [参考答案]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维果茨基将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概括为:一是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二是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即各种机能由于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三是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四是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2)发展的实质
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①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种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也就是说,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③内化学说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与发展直接源于社会互动。个体的知识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内化的,而不需要其重新去创造。儿童最初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流来掌握文化上被认为重要的东西,在社会互动中,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通过与具有更多知识的人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交换观点,发展就发生了。
29. [参考答案] 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四、材料分析题
30. [参考答案] (1)张老师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①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浓盐水、清水、萝卜等材料,通过观察浓盐水和清水中萝卜的状态变化,获得了植物吸水的知识,正是运用了实验法。
②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通过展示实验结果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知萝卜的状态的变化,正是运用了演示法。
③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运用了谈话法。
④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植物吸水的原理,即运用了讲授法。
⑤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学生在张老师指导下为解决“盐碱地种不出好庄稼”“植物烧根的处理方法”这些问题而进行探讨,即运用了讨论法。
(2)张老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中张老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理解植物吸水的知识贯彻了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张老师在实验之后进一步提问、布置小组讨论都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③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它们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材料中张老师在学生掌握了植物吸水的知识后,布置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贯彻了巩固性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材料中张老师让学生根据植物吸水的知识讨论实际生产中“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1. [参考答案] (1)动机冲突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材料中晓雯既想成为音乐家又想成为心理学家就是双趋冲突的体现。
②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材料中晓雯没有体现这一冲突。
③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材料中晓雯既想竞选班长,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任务,都是趋避冲突的体现。
④多重趋避冲突:指个体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个体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由此引起的冲突叫作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的这些复杂的矛盾心理,就是多重趋避冲突的体现。
(2)动机冲突的过程就是对众多目标的利弊、优劣以及实现的可能性进行权衡,进而决定取舍的过程,所以目标确立是动机冲突的结果。如果我是晓雯的班主任,首先,我会帮助晓雯先确定问题,对现状和目标进行具体分析;其次,我会帮助她寻找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从远近、主次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帮助她根据这些评价,在各种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后,我会帮助并监督她执行选出的方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洛克还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也都会很快走上正轨。故本题选B。
2.C[解析]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他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
3.A[解析] 马克思的这句话是说: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4.B[解析] 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以洋务派思想为指导,是中国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现代学制。
5.C[解析] 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结合题干,本题选C。
6.C[解析]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故本题选C。
7.B[解析]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结合题干,本题选B。
8.D[解析]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9.A[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题干中罗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贯彻的正是直观性原则。
10. C[解析]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陈老师通过演示二氧化碳使木条熄灭,而氧气使木条燃烧的示范性实验,来帮助学生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
11. D[解析]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题干所述属于人格感化。
12. A[解析] 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词为工具,对该对象进行加工,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也就是说,知觉依赖于人的过去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愈丰富,知觉愈丰富。在本题中,成人的知识经验丰富,所以能看到画的画面意义,反映了知觉的理解性。
13. B[解析] 根据从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不同及编码方式不同,记忆可以分为三种系统,或称三级信息加工模式,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是指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保持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2.5-20秒。题干中晓东的记忆现象正是短时记忆。
14. D[解析] 在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发展的特征之一是组合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面对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情境时,根据问题的条件,提出假设,一方面孤立某些因素,另一方面组合一些因素,在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题干中,晓波能够在每改变一个特定因素的同时,保证其他因素不变,如在改变钟摆的长度时保证钟摆的材料和重量不变,进而得出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的结论,因此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15. A[解析] 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其中,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题干中“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诚实正直”体现了小丽对集体和他人的态度,因此主要反映了小丽的性格态度特征。
16. B[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的儿童在做出道德判断时,以免去惩罚与服从权力为依据,认为凡是造成较大损失、受到较严厉惩罚的行为都是坏的行为。题干中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说明其道德认知发展处于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17. B[解析] 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题干中晓华将自己“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一特征转移到其他同学身上的现象属于投射。
18. C[解析] 教师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以教学系统作为认知对象,不断创构新的认知图式,批判性地认识与反思教学系统的特性及要素之间的联系或关系,理解和概括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洞察和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深度了解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的能力。结合题干,本题选C。
19. A[解析] 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纪律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反抗行为阶段、自我服务阶段、人际纪律阶段、自我约束阶段。其中,人际纪律阶段的学生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让他们安静下来,他们就会安静下来。他们基本上不借助强力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但是需要轻微的提示。大多数中学生处于人际纪律阶段。结合题干,本题选A。
20. D[解析] 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者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决策能力,他们可以对控制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去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以此来维持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应更多地运用沟通技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性质和后果,自己把问题解决。典型的人本主义的课堂管理模式认为,人有两种基本需要,即爱与被爱的需要和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自己和他人认可的需要,学生的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行为问题。结合题干,本题选D。
21. C[解析]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事件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看法或他对自己所说的话所致,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题干中晓阳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若要帮助晓阳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他的这一不合理观念,使之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二、辨析题
22. [参考答案] 错误。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但人的不同方面的发展并不能以同样的水平来要求,承认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3. [参考答案] 正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句话符合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因此是正确的。
24. [参考答案] 错误。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25. [参考答案] 错误。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产生的是阻碍或干扰作用,就是负迁移。
三、简答题
26. [参考答案] (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文化传递是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由于文化具有独立于人的生物肌体之外的特点,因此,人类文化的所有成分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续并发展下去。而教育是传递文化最主要的手段。
(2)教育传播文化(传递功能)。传播和交流文化的途径有教育、战争、迁徙、贸易等,教育是其中的主要途径之一。
(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撷取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教育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
(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选择文化、传递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包含着文化的创造,也就是说,它不是只对原有文化进行简单的复制。就文化的传递而言,每一代人不仅学习自己的文化,而且重新建构自己的文化。同样,文化的传播也不是文化的简单混合,而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或相互作用进行的,它包含新的文化元素的产生。
27. [参考答案] 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教材。备教材即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2)备学生。备学生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3)备教法。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28. [参考答案] (1)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导致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2)心理性压力源: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
(3)躯体性压力源: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等。
(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
29. [参考答案] (1)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多种分析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防止外部干扰,如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讲究教学艺术,如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四、材料分析题
30. [参考答案]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2)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教师相信小杨并且尊重小杨,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并且没有强迫他承认乱扔垃圾,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小杨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教师针对小杨热爱体育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并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项目,帮助班级在运动会中取得了好成绩,提升了小杨的集体荣誉感,进而使其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③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材料中教师充分发挥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使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且在老师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提出去向王老师道歉,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31. [参考答案]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形曲线关系,即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学习效果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过高时,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进而导致学习效果的不断下降。材料中小美在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过强的动机使其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的状态,干扰了她的发挥,最终导致面试失利。
(2)作为班主任,应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小美。首先,指导小美对此次面试失败进行合理归因,使其认识到面试失败是由于自己紧张焦虑导致的,以帮助小美保持成功的期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次,帮助小美针对此次失败的原因有计划地调整自己的认知,降低对面试的期望,以平常心面对考试,将动机调整到适宜强度。最后,督促小美勤加练习,并教给她考前放松的小技巧,争取在下次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