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职称资格考试用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用书《保教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考前必做试卷(幼儿园)》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28.00 商品编号:10224
      • 折 扣 价:¥13.00已优惠¥1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8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改革试点省市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目录
            试题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1)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4)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6)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10)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14)
                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18)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22)
                2012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26)
                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30)
                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34)
            参考答案及解析(38)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38)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40)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42)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45)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47)
                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49)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51)
                2012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53)
                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56)
                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58)
            必做试卷
                考前必做试卷一(61)
                考前必做试卷二(65)
            参考答案及解析(69)
                考前必做试卷一(69)
                考前必做试卷二(72)

         

        文摘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幼儿绘画特点具有()。视频讲解
            A. 形象性B. 抽象性
            C. 象征性D. 夸张性
            2.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视频讲解
            A. 电报句B. 完整句
            C. 单词句D. 简单句
            3.一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视频讲解A. 听觉辨别力较弱
            B. 想象力非常丰富
            C. 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 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4.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视频讲解A. 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 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 4—5岁幼儿能够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 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
            5.下雨天走在被车轮碾过的泥泞路上,晓雪问:“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车道沟。”晓雪说:“爸爸脑门儿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视频讲解A. 转导推理
            B. 演绎推理
            C. 类比推理
            D. 归纳推理
            6.幼儿突然出现剧烈呛咳,伴有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这种情况最可能是()。
            视频讲解A. 急性肠胃炎
            B. 异物落入气管
            C. 急性喉炎
            D. 支气管哮喘
            7.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视频讲解A.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 布鲁纳的发展教学法
            8.教师在幼儿书写准备的指导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视频讲解A. 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B. 书写自己的名字
            C. 养成正确的写画姿势
            D. 学习书写常见汉字
            9.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一物多玩,最适宜的方法是()。
            视频讲解A. 教师集体示范
            B. 幼儿自主探索
            C. 教师分组讲解
            D. 教师逐一训练
            10. 在“秋天的树”美术活动中,教师不适宜的做法是()。
            视频讲解A. 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绘画
            B. 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
            C. 提供各种树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
            D. 引导幼儿观察有关树的名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 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15分)
            视频讲解
            12. 从儿童发展角度,简述幼儿户外运动的价值。(15分)
            视频讲解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 论述教师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意义与举措。
            视频讲解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 材料:
            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幼儿园时,当送他到幼儿园的奶奶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但是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由于担心阳阳哭闹不止,奶奶每次走后,过一会儿又折返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就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来……
            视频讲解问题:
            针对上述现象,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10分)
            (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必要?(2分)教师该如何引导?(8分)
            15. 材料:
            角色游戏中,大二班在教室里开展理发店主题游戏。教师为了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主动为幼儿制作了理发店价目表(见图1)
            理发店价目表
            美发区美容区
            洗发10元牛奶洗脸10元
            剪发10元美白面膜15元
            烫发30元造型设计20元
            染发30元身体按摩20元
            (图1)
            视频讲解问题:请结合你对角色游戏的理解,分析教师提供价目表这一做法是否适宜,并提出建议。(20分)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 请根据下列素材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视频讲解大班的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吹泡泡的工具,有吸管、铁丝绕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如图2),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己吹泡泡玩。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只能吹出小泡泡;有的能一次吹出好多个泡泡,有的一次只能吹出一个泡泡……结果有的幼儿得意,有的幼儿沮丧。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织一个科学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图2)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视频讲解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A. 强化练习B. 直接感知
            C. 实际操作D. 亲身体验
            视频讲解2.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面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映了小班幼儿()。
            A. 具体形象思维特点B. 直觉行动思维特点
            C. 象征性思维特点D. 抽象逻辑思维特点
            视频讲解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属于()。
            A. 观察法B. 作品分析法
            C. 档案袋评价法D. 实验法
            视频讲解4.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幼儿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反映的特点是()。
            A. 过度规范化B. 扩展不足
            C. 过度泛化D. 电报式言语
            视频讲解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
            C. 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D. 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惩措施
            视频讲解6.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A. 体重和头围B. 头围和胸围
            C. 身高和胸围 D. 身高和体重
            视频讲解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
            A. 知识取向B. 情感态度取向
            C. 能力取向D. 技能取向
            视频讲解8.幼儿在户外运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A. 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B. 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C. 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D. 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
            视频讲解9.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
            A. 解放儿童的观察力B. 解放儿童的体力
            C. 解放儿童的智力D.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视频讲解10. 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A. 表演游戏B. 结构游戏
            C. 角色游戏D. 规则游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 为什么不能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幼儿?请说明理由。(15分)
            视频讲解
            12. 举例说明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实施动静交替的原则。(15分)
            视频讲解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 论述积极师幼关系的意义,并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建立积极师幼关系。
            视频讲解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 材料:
            为了解中班的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教师选择了“狗、人、船、鸟”四张图片,要求幼儿从中挑出一张不同的。很多幼儿拿出了“船”,他们的理由分别是:狗、人和鸟常常是在一起出现的,船不是;狗、人、鸟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狗、人、鸟是会长大的,而船是不会长大的。
            问题:(1)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10分)
            (2)基于上述材料中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如何实施教育?(10分)视频讲解
            15. 材料:
            小班入园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很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便?”她点头。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一点就离开了。过一会儿,她又哭了。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约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老师带她上厕所,她又只拉一点就站起。“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这时,自动冲厕水箱的水“哗”的一声冲出,小雅“哇哇”大哭,扑到老师身上,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拉,好吗?”
            老师将水龙头关小,把小雅抱到离冲水口远一点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且给予指导和观察小雅的如厕情况,让小雅学会如何使用厕所的冲水装置。小雅开始适应学校的厕所,发出久违的笑声。
            问题: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20分)
            视频讲解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 大一班自由活动时间,个别幼儿用泡沫拼板(30cm×30cm)当滑板玩(如下图),许多孩子也想玩,但有的幼儿滑不起来,有的只能滑一点点。请根据幼儿利用泡沫拼板滑行的兴趣,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体育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
            视频讲解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视频讲解A. 观察法    
            B. 自然实验法
            C. 测验法    
            D. 实验室实验法
            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视频讲解A. 理智感    
            B. 道德感
            C. 美感     
            D. 自主感
            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们已经具有()。
            视频讲解A. 性别倾向性   
            B. 性别差异性
            C. 性别独特性  
            D. 性别恒常性
            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视频讲解A. 自我意识    
            B. 防御意识
            C. 性别意识    
            D. 道德意识
            5.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视频讲解A. 元认知    
            B. 道德认知
            C. 心理理论   
            D. 认知理论
            6.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视频讲解A. 练习游戏   
            B. 规则游戏
            C. 象征性游戏  
            D. 建构游戏
            7.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视频讲解A. 教学活动    
            B. 亲子活动
            C. 阅读活动                 
            D. 日常生活
            8.《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园所工作人员接受健康检查的频率是()。
            视频讲解A. 每月一次    
            B. 半年一次
            C. 每年一次   
            D. 三年一次
            9.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
            视频讲解A. 《理想国》   
            B. 《爱弥儿》
            C. 《大教学论》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10.被黄蜂蜇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视频讲解A. 涂肥皂水    
            B. 用温水冲洗
            C. 涂食用醋    
            D. 冷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视频讲解11.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5分)
            视频讲解12. 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15分)
            三、论述题(20分)
            视频讲解13. 幼儿园为什么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9分)应做哪些准备?(11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 材料:
            情境一:
            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
            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我们动它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它动起来的呢?
            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它动起来的呢?
            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它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
            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问题: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2分)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12分)
            视频讲解(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6分)
            15. 材料:
            大班幼儿在玩积木时,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4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10分)
            视频讲解(3)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3分)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3分)
            五、活动设计题(30分)
            视频讲解16. 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3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子活动的名称、目的和主要环节。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视频讲解A. 单词句
            B. 电报句
            C. 完整句
            D. 复合句
            2.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视频讲解A. 具体运算阶段
            B. 形式运算阶段
            C. 感知运动阶段
            D. 前运算阶段
            3.在陌生情境实验中,妈妈在婴儿身边时,婴儿一般就能安心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婴儿对妈妈的这种依恋类型属于()。
            视频讲解A. 回避型
            B. 无依恋型
            C. 安全型
            D. 反抗型
            视频讲解4.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
            A. 2—3个月
            B. 4—5个月
            C. 7—8个月
            D. 9—10个月
            5.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记忆,有些幼儿回忆时说:“刚才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子与胡萝卜,还有太阳和月亮。”这些幼儿运用的记忆策略是()。
            视频讲解A. 复述
            B. 精细加工
            C. 组织
            D. 习惯化
            6.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的组织中心是()。
            视频讲解A. 教材
            B. 家长
            C. 教师
            D. 儿童
            7.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视频讲解A. 直接经验
            B. 课堂学习
            C. 间接经验
            D. 理解记忆
            8.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
            视频讲解A. 表演性符号
            B. 工具性符号
            C. 象征性符号
            D. 规则性符号
            9.评估幼儿发展的最佳方式是()。
            视频讲解A. 平时观察
            B. 期末测查
            C. 问卷调查
            D. 家长访谈
            10. 幼儿鼻中隔是易出血区,该处出血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视频讲解A. 鼻根部涂抹紫药水,然后安静休息
            B. 让幼儿头略低,冷敷前额、鼻部
            C. 止血后,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D. 让幼儿仰卧休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 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如何保障幼儿的安全?(15分)
            视频讲解
            12.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智能种类及教育启示。(15分)
            视频讲解
            三、论述题(20分)
            13.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为什么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请结合实例说明。
            视频讲解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 材料: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
            问题:
            根据小虎的上述行为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3分)为什么?(2分)
            (2)如果你是小虎的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他气质类型的特征实施教育?(15分)
            视频讲解
            15. 材料:幼儿园只有一架秋千,幼儿都很喜欢玩。大二班在户外活动时,胆小的诺诺走到正在荡秋千的小莉面前,请小莉把秋千让给他玩。小莉没理会他。诺诺就跑过来向老师求助:“老师,小莉不让我荡秋千……”
            对此,不同的教师可能会采取下面不同的回应方式:
            教师A:牵着诺诺的手走到小莉面前,说:“你们的事情我知道了。好孩子要懂得谦让,小莉是不是个懂得谦让的孩子呢?小莉能不能让诺诺也荡一会儿秋千呢?”小莉听了老师的话,把秋千让给了诺诺。
            教师B:“你对小莉怎么说的呢?”诺诺:“我说‘我想玩一会儿’。”想到诺诺平时说话总是低声细气的,教师就说:“是不是你说话声音太小了,她没有听清楚呢?你现在去试试大声地对她说‘我真的想荡秋千,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如果这样说还没用,你就回来,我们再想别的方法……”
            问题:
            视频讲解请分析上述两位教师回应方式的利弊,并说明理由。(20分)
            五、活动设计题(30分)
            16. 以下面这组图片为内容,设计一个大班安全防火教育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活动延伸。
            视频讲解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一般都安排15分钟左右,是因为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一般是()。
            视频讲解A. 20—25分钟
            B. 3—5分钟
            C. 15—18分钟
            D. 10—12分钟
            2.幼儿教师选择教育教学内容最主要的依据是()。
            视频讲解A. 幼儿发展
            B. 社会需求
            C. 学科知识
            D. 教师特长
            3.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视频讲解A. 人际交往
            B. 操作练习
            C. 教师讲解
            D. 集体教学
            4.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 婴儿在生命中的第一年所面临的基本冲突是()。
            视频讲解A. 主动对内疚
            B. 信任对不信任
            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自主对羞愧
            5.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时,表明婴儿已获得()。
            视频讲解A. 条件反射观念
            B. 母亲观念
            C. 积极情绪观念
            D. 客体永久性观念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注重“教学做合一”,强调()。
            视频讲解A. 做是中心
            B. 学是中心
            C. 教与学是中心
            D. 教是中心
            7.幼儿反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在椅子上摇来揺去,这类游戏属于()。
            视频讲解A. 结构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规则游戏
            D. 机能性游戏
            8.《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视频讲解
            A. 2.5小时B. 3小时
            C. 2小时D. 3.5小时
            9.婴幼儿应多吃蛋、奶等食物,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以防止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视频讲解
            A. 呆小症 B. 异嗜癖
            C. 佝偻病 D. 坏血病
            视频讲解10. 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A. 相关性 B. 表面性
            C. 形象性 D. 绝对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 简述幼儿集体教学的利与弊。
            视频讲解
            12. 茵茵已经上中班了,她知道把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加起来,就有五个苹果。但是问她2加3等于几,她就直摇头。
            根据上述案例,简述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以及对教育的启示。视频讲解
            三、论述题(20分)
            13. 教师如何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支持?
            视频讲解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 幼儿园大一班开展识字比赛,教师为此创设了班级墙面环境。
            问题:请根据创设环境的基本原则,对材料中识字比赛创设的环境进行分析。
            视频讲解
            15. 星期一,已经上小班的松松在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一直唠叨,说:“我要打电话给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教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老师生气地说:“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
            视频讲解问题:(1)请简析上述教师的行为。(5分)
            (2)请提出三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15分)
            五、活动设计题(30分)
            16. 根据下面案例,设计一份亲子运动会方案,要求写出亲子运动会的设计意图、2个运动项目(须写出运动项目的名称、材料和玩法)、家长工作要点以及实施注意事项。
            在与本班家长沟通中,大三班教师发现,大部分家长平时很少和孩子一起运动,因为他们不知道和孩子在一起能够玩些什么。为此,教师准备举行一场亲子运动会,让家长认识到生活中一些随手可得的废旧材料可以用来开展有趣的运动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发展。
            视频讲解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 幼儿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题干中该幼儿对小朋友放风筝的手印象深刻,所以画画时用夸大的手法表现出来,即为夸张性。
            2.A[解析] 电报句也可称为双词句,一般出现在1.5-2岁的儿童时期,主要表现是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但这种句子,比较简略、断续、不完整,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故称电报句。与C选项区别,单词句,1.5岁以前主要是单词句时期,即用一两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结合题干,本题选A。
            3.C[解析] 3-6、7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或称为表象思维,即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储存的具体形象(表象)和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所以当题干中的幼儿听到老师说“不起眼”这个抽象的词概念时,就很容易联想到储存在大脑中的具体事物形象“肚脐眼”,故答案为C。
            4.B[解析] 4、5岁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迅速,因此,题干中4-5岁的小朋友能够控制自己不像2-3时那样吵闹去要自己想要的玩具,说明其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5.C[解析]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车轮在雨后湿地上留下的一道道痕迹和爸爸的皱纹有相似之处,晓雪根据爸爸告诉她那叫车道沟,从而推出爸爸脸上的皱纹也叫车道沟,所以属于类比推理。
            6.B[解析] 异物进入气管可能引起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和面色发紫等现象。因此,题干中描述的症状是异物落入气管,答案为B。
            7.A[解析]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题干中教师依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可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拟定教育活动目标,体现的正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8.D[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阅读与书写准备”部分指出,4-5岁儿童的目标是:(1)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2)在成人提醒下,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5-6岁儿童的目标是:(1)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2)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3)写画时姿势正确。结合选项,本题选D。
            9.B[解析] 户外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可以鼓励幼儿的发现性学习,打破运动器材本身的局限性,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从而做到一物多玩。
            10. A[解析] B、C、D项都能正确引导幼儿进行绘画,A选项不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会阻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幼儿的思维会被束缚,无法引发他们心灵深处的美感,故本题选A。
            二、简答题
            11. [参考答案] 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1)幼儿自身的因素
            ①幼儿的行为特征影响同伴交往。研究发现,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性格特征有:是否友好,能否帮助、分享、合作、谦让,性子急慢、胆子大小等。 
            ②幼儿的外表也会影响同伴交往。在婴儿时期,幼儿就开始显示出对身体外部特征的偏好。如幼儿更喜欢和那些长得漂亮、穿得漂亮、干净整洁的孩子一起玩。需要说明的是,漂亮在幼儿的同伴接纳中因幼儿性别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女孩的同伴接纳中,漂亮占有重要地位;而在男孩的同伴接纳中,漂亮的影响则不怎么明显。
            (2)外在因素
            ①幼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影响到同伴对他的评价。 
            ②家庭教养方式、排行、性别、年龄等也会影响同伴关系。
            12. [参考答案] 幼儿户外运动的价值:
            (1)经常进行户外运动,晒太阳,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磷吸收。
            (2)能够培养幼儿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能够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能够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5)能够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论述题
            13. [参考答案] (1)意义:个体差异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每个幼儿的发展必然存有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学习方式、素养品德等方面,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有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教师只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特点,引导幼儿成长,有的放矢地培养幼儿某些方面的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
            (2)措施:①要公正、公平看待幼儿,建立平等交流关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把每一个幼儿当作“主体的人”来看待,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权利,客观公正对待幼儿。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友爱和受尊重的欲望,因此,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友好、平等的师幼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②要包容、理解、爱护幼儿。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幼儿身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包容、理解、爱护幼儿,细心发现问题,耐心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③因材施教。幼儿在智力、个性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幼儿都能全面地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14. [参考答案] (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以下特征:①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幼儿情绪和情感是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等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②情感比较外露。幼儿初期,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于外,几乎不加控制或掩盖。③情绪极易冲动。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他们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冲动。
            (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孩子初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分离焦虑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家长不用过于担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引导:
            首先是心理准备方面:家长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不要刻意渲染孩子入园的紧张气氛,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入园,避免将自己的紧张感传递给孩子。
            其次是生活方面:入园前,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及生活规律,并有意地按幼儿园的时间和规律安排幼儿在家的活动。
            再次是语言方面: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可能仅仅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就能达成,但到幼儿园后,老师或同伴可能就不能理解,从而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情绪。因此家长在家里要让孩子建立用语言表达愿望的习惯。
            最后是交往方面:孩子入幼儿园起,就标志着集体生活的开始。这与二胎或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将与许多的小伙伴一起生活。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与同伴分享玩具与食品,体验交往的乐趣,帮助和安抚身处困境的人,从而帮助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15. [参考答案]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想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二是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三是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在游戏中还可以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角色游戏的设置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材料中教师提供价目表的做法是适宜的,但价目表中具体活动的价格设置太高,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将价目表的价位适当调低以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五、活动设计题
            科学活动:《吹泡泡》
            【活动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幼儿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经教师加以提炼,将变成科学活动的有效教材。因此开展科学活动《吹泡泡》能够培养幼儿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要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知道用铁丝可以自制吹泡泡器,体验成功的喜悦,知道不同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或椭圆形。
            3.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地进行验证的能力。
            【活动准备】
            泡泡液、塑料吸管、铁丝圈、塑料吹泡泡棒、长方形吹泡泡器、8字形吹泡泡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吹过泡泡吗?
            生:吹过。
            生:没有。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平时你是怎么吹泡泡的?谁愿意到前面给大家表演一下呢?
            小朋友积极参与。
            师:大家看看,这些泡泡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生:泡泡是从洞洞里出来的。
            (二)尝试用不同的管子来吹泡泡,发现问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做的吹泡泡的工具——看,这是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吸管。请你们猜一猜,这些塑料吸管吹出的泡泡是一样的吗?(幼儿猜想)
            师:好,那大家就赶快来试一下吧!
            幼儿试吹。
            师:为什么粗管吹出的泡泡大而细管吹出的泡泡小呢?
            生:因为吸管粗细不同,所以吹出的泡泡大小不同。
            (用记录表,把小朋友们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三)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泡泡,进一步探索问题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自己做的吹泡泡器——看,这是什么形状的吹泡泡器。那请你们猜一猜,这个圆形的吹泡泡器可以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
            生: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师:真的吗,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但老师有两个小要求:请小朋友不用搬椅子,轻轻地走到桌子前去试一试,试的时候要往上面吹,不要吹到小朋友的脸上,当音乐停了的时候,小朋友就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听清楚了吗?
            (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吹泡泡器、泡泡液拿出来,播放音乐《泡泡不见了》,三分钟后,幼儿回到位置上)
            师:刚才你们用圆形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呀?
            生:圆形的。
            师:原来这个圆形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出示记录表,把小朋友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根铁丝怎样才能让它吹出泡泡?各种形状的铁丝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8字形等铁丝做成的吹泡泡器)
            (幼儿开始用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器吹泡泡)
            (四)猜想并总结概括泡泡的形状
            师:刚刚小朋友们用了多种形状的吹泡泡器,那请大家说一说刚刚你们都吹出了什么形状的泡泡呢?
            生:圆形。
            (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请幼儿关注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观点和意见,总结得出:虽然吹泡泡的工具不同,但是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观看《比克曼的科学世界》,尝试自己制作吹泡泡的工具,并尝试通过加入不同的气泡材料,吹出不同颜色的气泡。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部分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故答案选A。
            2.B[解析]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平低,更多地依赖于对感知动作的概括。小班幼儿的思维一般具有这种特点。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结合题干,本题选B。
            3.B[解析] 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属于作品分析法,答案选B。
            4.C[解析] 过度泛化或过度概括是指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言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而造成偏误的现象。题干中幼儿把飞机看作很大的鸟,这是一种过度泛化的现象。
            5.A[解析] 班杜拉认为,个人(尤其是儿童)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即儿童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结合题意可知答案选A。
            6.D[解析] 评价幼儿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身高(长)、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等。体重是反映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能够反映幼儿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身高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和生长速度。故本题答案选D。
            7.B[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由此可见,《纲要》特别注重幼儿情感和态度的发展,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情感态度取向的重要作用,答案选B。
            8.A[解析] 扭伤初期应将扭伤处垫高,采用冷敷、施压以减轻肿胀,避免扭伤处活动。在伤后48小时内,不可对扭伤处做热敷。一般在1—2天后可在扭伤处进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有条件的可进行理疗。一般12天后,肿胀与疼痛开始减轻,扭伤处可以做些轻微活动。结合题干,本题选A。
            9.D[解析]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思想:(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这一思想旨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使每个幼儿自己去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
            10. B[解析] 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材料,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如用积木盖高楼、用泥巴捏泥人、玩沙、玩水、玩雪游戏等。因此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结构游戏,答案选B。
            二、简答题
            11.  [参考答案] 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12.  [参考答案] 动静交替原则中的“动”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静”则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相对安静状态,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能一直处于动态也不能一味安静,应实现动静交替,以避免疲劳和单调。
            (1)一日活动整体安排上的动静交替:动态的晨间早操——安静的晨间谈话——动静结合的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动态的户外游戏——安静的餐前活动——午餐——安静的饭后活动——午睡——起床、吃点心、喝水——动态的角色游戏——动态的离园准备,实现动静交替,避免连着几个活动均为活跃状态或安静状态。
            (2)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动静交替:户外游戏等动态的活动应该适时地安排一些安静的环节,比如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按人分组,玩完一轮后休息几分钟后再玩第二轮。开展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活动时,老师讲解一段时间后,可以安排提问环节,鼓励幼儿踊跃回答问题。
            三、论述题
            13.  [参考答案] (1)积极师幼关系的意义:师幼关系是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教学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其特殊之处在于它蕴含着教育的因素,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关系”。积极的师幼关系对于幼儿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①师幼关系对幼儿的学习和幼儿园适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和谐的师幼关系给幼儿提供的是支持、帮助和安全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
            ②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师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重点,建立积极师幼关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不歧视幼儿,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并为不同性别幼儿提供活动的平等机会。不要给任何一个孩子贴上正标签或负标签。正标签会让幼儿有恃无恐、目中无人,在新环境中如果不受宠,会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负标签会让幼儿觉得你很讨厌他,憎恶他,他就会越来越不听话,行为习惯越来越差。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幼儿。
            ②教师应与幼儿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关爱他们。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虽然角色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在幼儿犯错误时宽容对待,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教师如果在幼儿面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长辈,把幼儿作为成人的附属品,幼儿就会变得保守、胆小。
            ③教师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中去,体验幼儿的感受。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尝试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他们。注意倾听幼儿说什么,耐心观看幼儿做什么,适时询问幼儿想什么,及时观察和探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的需要。
            四、材料分析题
            14.  [参考答案] (1)中班幼儿已经能够依据生活情境、物体感知特点和事物最简单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但是还不能依据物体功用和依据概念进行分类。
            ①依据生活情境进行分类,幼儿常把日常生活情境中经常一起出现的东西归为一类,从其回答可以看出狗、人、鸟是幼儿真实生活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是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②依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或其他特点等,材料中幼儿将狗、人、鸟分成一类,是因为它们都有头、脚和身体。③依据事物最简单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狗、人、鸟会长大。
            (2)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①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塑料瓶、纸制品以及不可回收的果皮等进行分类。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玩具,让幼儿动手感知事物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以间接指导为主加强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③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分类的兴趣。
            15.  [参考答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材料中,王老师努力理解小雅的想法与感受,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小雅,对小雅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
            (2)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材料中,王老师敏感地察觉到小雅如厕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她适应厕所的冲水装置,适应学校的厕所。
            (3)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材料中,针对小雅不能顺利如厕的行为,教师没有歧视她,而是尊重小雅,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她,使其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4)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材料中,老师主动与小雅妈妈约谈,了解小雅在幼儿园哭闹的原因,进而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小雅顺利如厕,体现了教师与家庭密切配合,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
            五、活动设计题
            16. [参考答案]
            大班体育活动:我和拼板一起玩
            泡沫拼板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色彩鲜艳、质地柔韧、安全多变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本次活动中充分依托泡沫拼板,在幼儿探索单块拼板多样玩法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双脚并拢侧身跳的动作,并从原地练习自然过渡到行进间完成此动作。在整个活动中材料的运用与孩子身体动作发展自然契合,并呈现出丰富想象和无限创意,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一物多玩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协调性。
            2.探索并感受泡沫拼板的不同玩法,萌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3.勇于接受挑战,形成乐观向上、互相合作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拼板的特性——安全、轻巧。接触过拼板,并有一定经验。
            2.物质准备:拼板每人一块,郊游的音乐,幼儿每人身上标有颜色标记。
            3.郊游音乐以及场地布置:场地上贴有颜色标记。
            4.30cm×30cm的泡沫拼板每人一块(3种颜色任选其一)。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活动
            师:春天来了,让我们开着小汽车一起去锻炼吧。
            1.带好小拼板去郊游。(播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如头顶、左右侧身、膝盖顶拼板、举在胸前走等)
            2.音乐停止后,教师问:“刚才大家把小拼板变成了什么?”
            3.让幼儿在空地上玩游戏——拼板能变成什么?(幼儿分散玩)
            4.停止个别交流动作,集体学学做做,教师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儿歌。
            (1)帽子顶在头上。
            (2)拖地板。
            (3)小马。(得儿驾,小马,小马,驾驾驾)
              (4)飞盘。(转、接、高点接)
            (5)蹦蹦床。(1、2、3、4,跳得高,用力跳,轻轻跳、单腿跳)
            设计意图
            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游戏开场,能够很快吸引幼儿,还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从生理和心理都进入活动状态,为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
            二、探索玩法,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
            1.探索拼板的多种玩法,感受一物多玩的乐趣。
            (1)自由探索一块拼板的玩法,并互相学习。
            师:我们刚才把一块小拼板变成了方向盘,开汽车玩。大家想一想还能变什么呢?还可以怎么玩呢?可以找一个空地方变一变,玩一玩。
            (2)分散玩拼板:大家刚才把拼板变成了什么?
            (3)个别交流动作,集体学做。
            ①教师发出指令:把拼板直直地放在右边,教师检查每个幼儿拼板的方位。
            ②跳过来,跳过去。(练习两次)
            ③跳的时候注意什么?(轻轻跳、并拢跳、轻轻落地、不碰板)
            2.借助拼板,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
            (1)按颜色拼长条:有几块拼板?像什么?
            (2)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讲解要求。
            (3)分组游戏,练习侧身跳。
            (4)放松运动,休息片刻。
            设计意图
            通过让幼儿探索单块拼板的玩法,更促成了幼儿与材料的亲密接触,使幼儿掌握与材料和谐对话的直接经验,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教师组织幼儿练习相关动作,重点练习多种跳法,并引导幼儿学习原地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跳。
            三、游戏“争抢站拼板”,体验合作能力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创设情境,小朋友扮演企鹅,根据音乐变化玩游戏。
            2.第一次游戏,每张拼板上站一位小朋友。
            3.第二次游戏,减少拼板数量合作玩游戏。(教师提醒游戏中的安全问题)
            【活动延伸】
            延伸活动,探索新玩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在自然的条件下,即题干所述“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改变或创造一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变化,这属于自然实验法。
            2.B[解析]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幼儿的道德感在集体活动中和成人的道德评价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基于道德感的发展,幼儿会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表现出愤怒或谴责,会对弱者表现出同情,并表现出相应的安慰行为。题干所述为幼儿的道德感体验。
            3.D[解析]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题干中幼儿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们已经具有性别恒常性。
            4.A[解析]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身体特征(如性别、相貌、健康状况等)、心理特点(如情绪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以及人际关系状况等的意识。一般而言,幼儿在15个月之后已经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题干中的实验测试的正是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5.C[解析] 狭义上的心理理论是儿童对信念和愿望等基本心理成分的理解,以及儿童关于这些心理成分与知觉输入和行为如何相互影响的知识,是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据此可知,本题选C。
            6.A[解析] 练习游戏,也称作感知运动游戏,主要在感知运动时期(0-2岁)出现。因为感觉和运动器官能在这种游戏中获得快感,所以幼儿会不断地重复简单的动作。练习游戏是人生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但它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7.D[解析] 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
            8.C[解析]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规定,托幼机构在岗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9.B[解析] 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是现代儿童教育的立场,该立场在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初露端倪,在卢梭的《爱弥儿》中孕育成型并诞生,在杜威的教育学中发育成熟。
            10. C[解析] 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以用食醋涂擦伤口。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以用苏打水或肥皂水涂擦伤口。
            二、简答题
            11. [参考答案]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包含以下几点:
            (1)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也称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
            (2)强化的模式。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强化模式有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①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的评价。
            ②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行为受到强化而受到强化。
            ③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满意而进行的自我奖励。
            (3)三元交互作用理论。班杜拉总结出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与物理条件)、个体(信念、期望、态度与知识)和行为(个体行动、选择和言语表达)。班杜拉认为三类因素互为因果,每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 
            12. [参考答案] 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观察参与游戏的幼儿的情绪如何,是否能有目的、专注地参与游戏,是否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等。目的是及时了解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2)观察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游戏材料投放的种类是否丰富。目的是确保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
            (3)观察幼儿是否有确立活动主题的权利和能力,是否能自主地丰富游戏的主题,游戏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目的是确保游戏内容和主题的设置合理。
            (4)观察游戏中幼儿是否能与同伴主动交流、玩耍,是否能用自己的想法影响游戏以及是否能把他人的想法纳入自己的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游戏后的感受。目的是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情况。
            (5)观察幼儿是否能自导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否能分配角色,协调自己的动作去游戏。目的是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协调能力的发展。
            (6)观察幼儿是否能在成人的提示下遵守游戏的规则,是否能行为有序,及时收放材料。目的是了解幼儿对游戏常规的遵守情况。
            三、论述题
            13. [参考答案] 幼儿入小学即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虽然两者同属于基础教育,但这两个阶段在教育任务、内容、形式、方法、作息制度及常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渐进、过渡适应的过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小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具体如下: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学习时间相对变长且规律,因此幼儿园要有意培养幼儿有规律地作息和饮食等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按时进餐;还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在大班阶段,可以开展规则游戏活动或其他活动,让幼儿知道生活、学习、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这样的规则会有什么后果,有意识地发展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以缩短入小学后适应规则的时间。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突然增多的课业以及突然增长的学习时间,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幼儿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幼儿园应保证幼儿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并且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数学思维,为小学的学习做准备。
            (3)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幼儿园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幼儿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学习。
            (4)加强对儿童适应小学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的培养,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①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态度积极,激发幼儿对参与活动的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②培养独立性。培养幼儿学会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自己穿脱衣服、按时喝水、独自上厕所等。③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在新的人际环境中,主动与同伴交往、友好相处的能力。④发展动作,增强体质。小学的学习活动较之幼儿园的游戏互动显得较为枯燥,儿童入小学后脑力活动增多,书写任务较重,学习压力增大。因此,儿童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
            14. [参考答案]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思维具有不守恒性、具体形象性、刻板性和泛灵性;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①不守恒性表现为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更改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改变;  
            ②具体形象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个西瓜加3个西瓜是5个西瓜,但不知道2+3=5,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给予支持;
            ③刻板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3=5,但不知道3+2等于多少;
            ④泛灵性表现在孩子认为娃娃、椅子都和她一样是有生命有思维的;
            ⑤以自我为中心指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表现在孩子认为月亮是跟着她在运动的。
            (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为:
            首先,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教师应了解和认识幼儿的思维特点,然后能够设身处地地假想自己拥有的是幼儿的能力,能够很敏感地变换认识的活动、对象,并且在帮助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地指导,告诉幼儿该怎样做,而是将他现在所做的事与他有过的类似经验连接,这样的指导才会有意义,才能够让幼儿的经验扩大、发展。并且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其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为幼儿提供的活动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性、生动性,使学生感到形象鲜明、生动有趣,容易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者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教具表演出来,或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授知识。
            15. [参考答案] (1)图中幼儿在搭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①由于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不够,积木可能会频繁倒塌,幼儿不得不重复搭建;
            ②两头的积木难以达到平衡,幼儿一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③幼儿缺乏合作和协商意识,不会分工,出现单独完成各自任务的现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以下学习经验:
            ①有关几何体特征的学习经验。各种形状的积木就是各种形状的几何体,幼儿通过操作不同形状的积木,能够达到直观感知几何体特征的目的。
            ②有关物体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在积木搭建游戏中,幼儿开始追求所堆积木的高度、形式以及稳定性,于是,幼儿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顺其自然地进入到探究物体支撑规律的过程中。这种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对于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③有关形状感知与理解的学习经验。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积木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幼儿在搭积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积木数量不够用了。他们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其他形状的积木代替,于是在代替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形状组合的新问题。
            (3)该游戏中材料的特点为:体积较大,种类单一,数量丰富,功能较多。
            这些特点对幼儿学习活动的影响表现为:
            ①体积较大的材料,一方面便于幼儿抓握,另一方面便于幼儿更好地观察活动材料。
            ②种类单一的材料,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幼儿丧失对游戏的兴趣。
            ③数量丰富,功能较多的材料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索精神,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五、活动设计题
            16. [参考答案]
            幼儿园的树木(中班)
            总目标:
            1. 引导幼儿愿意和树木做朋友,对幼儿园里的树木感兴趣。
            2. 感知大树的生长变化,简单了解树木对人和环境的作用。
            3. 以树为主题进行美工创造,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4. 感受幼儿园的美,激发幼儿爱树、爱幼儿园的感情,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主题活动一:树木的秘密(科学)
            [目的]
            1.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幼儿园中的树木,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 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发现不同树木的特征。
            3. 积极参与有关树木的探索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树木的知识和经验。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到院子里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身边高低不同、颜色各异的树,教师向幼儿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从而引出本次活动内容。
            2. 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1)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教会幼儿区分两种树叶子的特征(大小、厚薄、形状等)。
            (2)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的;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的。
            3. 学习树的年轮
            在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树的年轮,并教会幼儿数年轮的方法,幼儿学会后,将幼儿分组,分发记录卡片,让幼儿在园中找找树的年龄,并记录下来。
            4. 游戏结束
            (1)教师带领幼儿玩“树叶找家”的游戏。教师分发树叶,让幼儿把树叶贴到相对应的树上,找找幼儿园中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
            (2)教师让幼儿交流大树的秘密有哪些,通过本次活动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树木与人的关系。
            主题活动二:树的想象(美术)
            [目的]
            1. 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对不同的“树”进行装饰。
            2. 大胆运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大树。
            3. 养成正确使用、有序收放材料的习惯。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活动开始,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大树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回忆,通过幼儿描述和教师总结,引出本次活动内容:运用自己的想象,描绘出我们身边的树木。
            2. 讲解示范,掌握绘画方法
            (1)教师展示示范画,提问幼儿画上都有什么,教师告诉幼儿画上的树是我们幼儿园里的树。
            (2)教师示范作画,在示范的过程中,依次说出描画、吹画、点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画面布局。带领幼儿观察绘画工具,进一步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吹画、点画的注意事项。
            3. 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交代要求:要画出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树,要画得尽量大,布局要合理。幼儿开始作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2)教师巡回指导,对于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适时予以帮助,对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其创造力,适时予以表扬。
            4. 讲评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意见。
            主题活动三:和大树做朋友
            [目的]
            1. 通过“树朋友”的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
            2. 知道关心幼儿园里的树木,关注周围的环境。
            3. 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活动过程]
            1.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活动开始,教师播放和树木有关的视频,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2. 教师出示与环境相关的树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到树的作用
              通过观察图片,教师向幼儿讲解树的作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通过这一形式,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让幼儿感受到爱护树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3. 学植树
            教师告诉幼儿,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结合植树节,让幼儿自选材料,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构“森林”,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熟识树木、爱护树木。教师始终参与幼儿活动,及时引导、帮助幼儿。
            4. 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木,在幼儿园的大树旁,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小树苗,教师带领幼儿载歌载舞,进一步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1. 5—2岁左右的儿童说出的句子还不完善,像发电报一样,因此称为电报句。
            2.D[解析] 皮亚杰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故本题选D。
            3.C[解析] 艾斯沃斯等人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提出婴儿的依恋类型有三种,即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的、积极的依恋,婴儿表现为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而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通过眼神或面部表情等和母亲交流以及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安全型依恋的婴儿通常能在母亲身边安心地玩玩具,并且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而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型依恋,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4.C[解析] 婴儿在6个月以后开始出现手眼协调动作。根据选项可知,C项正确。
            5.C[解析] 一般认为,记忆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的一种策略。题干中,幼儿回忆时将事物进行分类,将有关联的事物进行系统记忆运用的是组织策略。
            6.D[解析] “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他主张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结合题干可知,D项正确。
            7.A[解析]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
            8.C[解析]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借助代替物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情景的活动,主要特征是“假装”。幼儿把“竹竿”当“马”骑,这里的“竹竿”是象征符号,而“马”是被象征之物。虽然两者之间没有客观的必然联系,但幼儿在主观意识上却把象征符号与被象征之物密切地、有机地联系起来。故本题选C。
            9.A[解析] 观察法,是幼教工作者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最方便、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要了解和评估幼儿的发展状况,应本着“实施教育,观察在前”的原则,观察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正确地评估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10. B[解析] 幼儿鼻出血后,大人切勿慌乱,应使幼儿头部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压迫出血侧的鼻前部,压迫约5—10分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前额和鼻部。
            二、简答题
            11. [参考答案](1)调整户外活动时间,控制户外活动人数;
            (2)合理安排安全的活动场地;
            (3)全面了解幼儿年龄特点、身体发展特点,制订活动计划;
            (4)训练幼儿自我保护技能,教师保护与锻炼并重;
            (5)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12.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人类的智力应该至少包括九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智能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但是各种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动。
            (2)智能类型: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自知—内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
            (3)教育启示:树立以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树立多元动态的评价观;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三、论述题
            13. [参考答案]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是因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1)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在现代认知理论看来,“发展是一种由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即发展是一种内部的、连续的、稳定的变化,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被教会背“4×6=24”,对这个孩子来说,他虽然获得了内部的、稳定的、持久的变化,但这个孩子并没有获得发展,因为他不理解乘法的意义,只是靠机械的学习积累,并没有达到理解的水平。只有当幼儿把所学的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起来,并能把整个系统中相关联的对象联系起来时,才能说这种变化导致了结构的变化,才可称得上是发展。人的发展既是人身心成熟的自然表现和本能、天性,也是在后天的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等实践活动所生成的,它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2)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整体性。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如认知发展与社会情感发展之间,身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语言发展与社会情感发展之间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是说,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具有整体性的。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其主要表现就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因此,对幼儿的教育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整体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14. [参考答案](1)小虎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胆汁质的典型表现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直率热情,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力;有果敢性,但缺乏耐心。
            (2)首先,每种气质类型都存在着有利于形成某种积极的或消极的个性品质的可能性。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勇敢、爽朗、热情、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也容易产生粗暴、任性、高傲等缺点。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的优缺点,有意识地利用其积极方面,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防止个性品质向消极方面发展。对于小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让他担任班干部,为班级同学服务,引导他参加一些班级和学校的活动,承担一些脏活、累活,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挥他积极进取、精力旺盛、热情高涨、性格刚强的优点,并帮助其克服粗枝大叶、急躁的缺点,增强责任心,培养耐心。
            其次,针对小虎缺乏自制力和韧性的性格,应帮助其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并指导他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在其动摇和分心的时候,给予适时的暗示和鼓励,帮助其坚持下去,直到达成目标。在坚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小虎的自制力和韧性。
            最后,对小虎进行教育时,宜使用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特别是在其情绪爆发时,宜采用“以柔克刚”的方法,不要轻易激怒他,以防其出现过激反应,反而适得其反。
            15. [参考答案]教师A的做法是代替诺诺去找小莉说,直接满足了诺诺的需求,这一过程培养了小莉分享的品质,但却不利于诺诺社交技能的提高。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境诺诺可能还是会向教师求助而不是自己解决。
            教师B的做法重视了对诺诺的移情训练,让诺诺学会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同时,教给了诺诺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与技能,但教师B忽视了和小莉的沟通,简单地提高说话声音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培养孩子们分享的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上述两位教师的回应方式各有利弊,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应不断探究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方式,发展师幼、生生积极的互动关系,以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
            五、活动设计题
            16. [参考答案]活动名称:安全防火教育
            活动目标:(1)进一步加强安全防火的教育,引导幼儿学习安全防火的相关知识;
            (2)帮助幼儿了解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提高幼儿在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掌握发生火灾时的急救措施。
            活动准备:(1)火柴;(2)纸;(3)安全出口指示牌;(4)灭火器;(5)《火灾案例》录像;(6)湿毛巾(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 教师出示火柴和一张纸,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纸被点燃后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颜色,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让幼儿伸手在火附近烤一烤,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纸被点燃后发出光和热,火焰是红色的。
            提问:火还能点燃哪些东西?(布、木头、汽油、酒精、蜡烛等)
            2. 知道了火能发光、发热,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火,请幼儿说出火的用途。(做饭、取暖、照明等)
            (2)火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烧伤皮肤,烧毁财物、房屋、森林等)
            (3)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乱丢烟头,在禁放区、易燃物放置处玩火、燃放烟花,打雷,乱拉、乱接电线等)
            3. 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物品,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活动二
            教师播放《火灾案例》视频片段,引导幼儿观看。
            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回答:火灾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烧伤皮肤,烧毁财物、房屋、森林等。
            活动三
            出示幻灯片,并结合实物(电话、湿毛巾、灭火器等)引导幼儿说说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1)如果发生火灾了,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发生火灾时要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并讲清楚你的详细地址、姓名及电话号码(告诉幼儿切记不能随便拨打火警电话)。
            (2)如果家里起火了,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家中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家中的灭火器扑救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控制。
            (3)如果火势很猛,浓烟很多,该如何逃生呢?
            教师小结: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湿衣服、湿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去。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师:湿毛巾要折叠6—8层才能防止浓烟呛入口鼻,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猫着腰走(让幼儿练习折叠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猫着腰走)。
            (4)如果发生火灾了,可以乘坐电梯吗?
            教师小结:遇到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5)如果所有的逃生线路都被大火封锁了,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若所有逃生线路都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室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千万不能盲目跳楼。(让幼儿练习挥舞衣物、呼叫等求救方法)
            活动延伸:“安全防火自救”游戏。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恐惧、不慌张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幼儿的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要依赖成人的组织引导。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3—5分钟。故本题选B。
            2.A[解析] 略。
            3.A[解析]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制,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该过程主要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实现,因此,人际交往是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故本题选A。
            4.B[解析]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婴儿期(出生—1岁)最基本的冲突是信任感对不信任感。这一阶段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因此,照料者应对婴儿的需求给予及时回应,从而使幼儿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故本题选B。
            5.B[解析]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6个月—2岁的婴儿常表现出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会焦虑不安,这表明婴儿已获得母亲观念。故本题选B。
            6.A[解析]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提出的三大主张之一(另两个主张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认为,“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强调要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故本题选A。
            7.D[解析] 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来建构物体的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最典型的形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并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儿童在一起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机能性游戏指幼儿反复做某个动作或活动以示快乐和满足,是以刺激婴幼儿各种感官、机能发展为主的游戏形式,题干所述即机能性游戏。故本题选D。
            8.D[解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三条规定,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半。故本题选D。
            9.C[解析] 呆小症是一种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或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症,往往由于缺碘而引起;异嗜癖指连续一个月以上不断主动进食非食物性物质,一般由精神、身体或心理疾病引起;坏血病是一种因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的疾病;当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时,易引起佝偻病。故本题选C。
            10. B[解析] 幼儿看问题、理解事物多注意表面特征,不能触及事物内部特征,因此,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故本题选B。
            二、简答题
            11. [参考答案] 幼儿集体教学的好处:(1)集体教学是有组织的教学,易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教会幼儿遵守集体活动规则;(2)集体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高效、经济且公平;(3)集体教学系统性强;(4)集体教学易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幼儿集体教学的弊端:(1)集体教学中,教师难以关注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学习的需要,很难做到因材施教;(2)集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足,幼儿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3)集体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与幼儿学习特点不符;(4)集体教学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轻情感态度的培养。
            12. [参考答案]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中班幼儿数学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此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概括的水平很低,只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此案例对教育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同时设计好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教学游戏化和形象化提供物质保证,以保证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充分发挥与实现。
            三、论述题
            13. [参考答案] (1)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应该通过环境的利用和创设来引导并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首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和操作材料;其次还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亲切的感受,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2)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提出适当要求,并适时利用榜样、鼓励等方式进行强化,以此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3)鼓励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
            教师应鼓励幼儿选择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给予他们探索的自由,促进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4)改变教学方法,寓教育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
            游戏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它的内容和方法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能使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内部的需要,调动幼儿的内在积极性,从而使幼儿获得自主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材料分析题
            14. [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班级墙面表现的是一个识字比赛,不同的词用车厢的形式串联起来,组成了一个小火车,画面生动有趣,很好地体现了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值得肯定和提倡。
            (1)体现了目标导向性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要求环境创设的目标要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材料中的墙面设计充分体现了环境创设与识字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2)体现了发展适宜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要求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宜。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材料中的环境创设非常适宜幼儿的这种差异。
            (3)体现了幼儿参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要求教育者要有培养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材料中的环境创设是一个识字比赛,卡通小火车的形象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这种比赛形式有助于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
            (4)体现了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要求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材料中的墙面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就地取材,既节约又实用,是一种非常经济的环境创设方法。
            15. [参考答案] (1)材料中幼儿出现负面情绪时,教师的教育态度消极粗暴,教师使用恐吓和威胁性质的语言,使幼儿丧失心理安全感,因此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安慰幼儿,引导幼儿宣泄负面情绪,找到幼儿情绪激动的真正原因和背后隐藏的要求或想法,给孩子提供缓解情绪和转移注意的玩具或物品等。
            (2)三种方法:①转移法。即把幼儿的注意力从产生消极情绪的事物或活动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情绪的事物或活动上来,如给幼儿提供好玩的玩具,组织幼儿一起玩游戏等。
            ②冷却法。即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态度,使幼儿慢慢停止哭泣,冷静下来,恢复理智。
            ③消退法。即通过停止对某不良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宜采用此法。
            五、活动设计题
            16. [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帮助家长学习亲子游戏的方式方法,了解亲子活动的材料准备和活动过程,感受和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参与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运动项目:(1)活动项目名称:跳芭蕾
            材料:废报纸
            玩法:先将报纸折叠为8开大小,妈妈或爸爸和幼儿一起站到报纸上听音乐做动作,每人的脚不能踩到报纸外;音乐停止后将报纸对折缩小一半,妈妈或爸爸和幼儿再一起站到报纸上听音乐做动作,每人的脚不能踩到报纸外,重复动作直到报纸小到只能容纳一个人的脚尖,坚持到最后的为优胜者。
            (2)活动项目名称:组合接力
            材料:皮球
            玩法:幼儿和父母三人组队,裁判员发令后,在起跑处的父亲拿球向前快跑到10米处把球交给母亲
            母亲接球后继续向前快跑,到20米处把球交给孩子,孩子拿着球跑回起点,最先跑回的为优胜者。
            家长工作要点:(1)家长要按照规定时间准时到达活动场地;(2)活动时,家长要注意看管好孩子,让他们不能随意走动或自由活动,保持活动秩序;(3)家长要照顾好孩子,保证安全第一,以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4)家长要积极地投入活动,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5)家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场地卫生,结束后打扫自己所在区域的卫生,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实施注意事项:(1)活动准备过程中确保场地安全,及时排除隐患,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提醒孩子和家长时刻注意安全;(2)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强化活动纪律;(3)游戏活动强度应适中。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