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热销商品
-
商城价:¥15
-
商城价:¥16
-
商城价:¥18
-
商城价:¥18
-
商城价:¥20
2016年招警考试人民警察专业基础知识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是行政机关,另一方是行政相对人。在本题中,市政府与被拆迁居民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主体,故A项说法不正确。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本案例中,拆迁范围内建筑物的所有权及附着的土地使用权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的客体,所以B项正确。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法律上是上下隶属关系,所以是不平等的,故C项错误。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主体之间相互享有的权利以及相互担负的义务。国家依法对被拆迁人的房屋和附着的土地使用权实施征收,而被拆迁人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的内容,D项说法不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2.D[解析]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3条规定:“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3.B[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4.B[解析] 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5.A[解析] 治安行政处置,是指公安机关在公共场所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危险物品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等治安行政管理活动中,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依法对特定的人、物、事、场所采取的命令、禁止与取缔、许可等权力运行行为。
6.D[解析] 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的结合,是在双方目标一致基础上的结合,主导方面是公安机关。
7.C[解析] 根据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隶属关系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的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主要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检察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社会监督等;内部监督的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自身。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属于内部监督。
根据实施监督的时间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实施执法行为之前依法进行的监督;事中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过程中进行的监督;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终结之后进行的监督。题中下级的执法行为已经终结,所以上级的监督是事后监督。
8.B[解析]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的数额,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为准。
9.C[解析] 《人民警察奖励条令》第9条规定:“集体奖励由低至高依次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个人奖励由低至高依次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个人荣誉称号是指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一级英雄模范。”
10. D[解析] 公安机关权力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具有如下特点:法定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专属性、单向性。这些特点表明,公安机关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权力。
11. D[解析]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观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等。其中,危害行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要件中处于核心地位,缺少这一要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就不能成立。
12. C[解析]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的含义: 一方面,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任何人涉嫌犯罪的行为都应一律平等地适用法律予以追究,不因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的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都应给予平等的重视和保护。题干中对甲、乙二人的不同认定,在适用法律上没有平等。
13. C[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根据上述规定,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丧失责任能力。
14. A[解析] 实施约束可以依法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公安机关在约束过程中应当以不伤害被约束人为原则,应当对被约束人加强监护,一旦约束的条件消失,应当立即解除约束。
15. C[解析] 社会管理职能,是指警察运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维护一定社会制度下的社会秩序。警察的这一职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
16. D[解析] 《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形,应当履行职责。这一规定一方面指出人民警察在遇到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形时,即使在非工作时间,也必须履行职责,不得借口不在工作时间而逃避履行职责;另一方面也确认了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对紧急情形履行职责的合法性。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6年招警考试用书《人民警察专业基础知识专家命题预测试卷》,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