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锈色的钢屋顶散发着浓浓的码头气息 如恩设计(Neri&Hu) 水舍 Waterhouse 去水舍之前,就觉得好像似曾相识—— 那里的椅子、桌子、沙发和灯具都是世界顶尖大师的作品,在伦敦走访设计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了不少一样的物件儿。水舍,无疑是上海最彻底的设计酒店。秘密呢,因为著名的设计共和是这里的后备军,包括酒店的室内也是如恩设计(Neri&Hu)亲自操刀的。 外滩的表里 正如外滩永远变化的本质,有人来,就有人走。2009年,设计界大名鼎鼎的设计共和搬离外滩——就在外滩5号M on the Bund楼下,是设计共和开始的地方。从世界家居设计的启蒙、品牌的广告效应看,在外滩“前线”做“Window Shopping”当然是最好的,这也是郭锡恩和胡如姗这对夫妻档选择外滩的原因。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酒店、奢侈品牌进驻,“外滩越来越赤裸裸了”,郭锡恩表达得很直率。 建筑师郭锡恩与外滩的相遇早在1999年,他所在的事务所接下了李景汉的外滩3号改造。“‘外滩3号’是个高品质的消费场所,但我们不想让它高高在上,希望普通人也能带着欣赏的目光来喝杯咖啡。走廊两侧的电梯以及后面的楼梯敞开着,到访的人一进门就能看到楼梯上来来往往的人,就会感觉:我也可以进去,虽然不一定很有钱”。为了让黄浦江和外滩的街景‘流’入外滩3号,郭锡恩运用大量玻璃、黄铜,通过光线折射,把江水和街景投影在建筑里。亲和的设计还体现在建筑的中庭,“楼上的客人在用餐或看厨师做菜的时候常常能看到下面的沪申画廊,就会好奇‘那是什么’?然后跑去看看。” 就算是搬离外滩,郭锡恩和胡如姗关注的焦点仍位于那条时时汽笛低吼的江边。白渡路和外马路附近,他们刚设计落成的“水舍”酒店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铁锈色钢屋顶散发着浓浓的码头气息,客房和走廊不经意的透明玻璃让人体验偷窥和被偷窥——一种随弄堂消失的上海味道。 在外滩5号的时候,胡如姗喜欢看窗外弄堂中的生活现场,那些红红绿绿的晾晒衣物,普普通通的饭馆水果摊,他们将这些生活细节放在自己设计的胡椒瓶、紫砂壶中。他们觉得,外滩不应仅仅是“前线”二维平面上的“面子”好看,也要引导人往外滩“后线”走,在三维空间中与现实生活交织起来。“外滩毕竟不是一个30年代的壳,填塞赤裸裸的物质。它的未来,在于融合上海当代文化的再创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