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业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0.00 商品编号:9004
      • 折 扣 价:¥25.00已优惠¥2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03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第一篇  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2)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2)
                        二、物质观(2)
                        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3)
                        四、实践与认识(5)
                        五、真理观(5)
                        六、唯物史观(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
                        一、商品与货币(7)
                        二、资本与剩余价值(8)
                        三、资本积累与资本的流通过程(9)
                        四、利润和平均利润(10)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11)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概述(11)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1)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2)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12)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13)
                        三、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13)
                        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14)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6)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16)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16)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6)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6)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2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2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1)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21)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1)
                        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21)
                        三、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2)
                        四、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22)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3)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3)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24)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和举措(24)
                    第五节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25)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2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与理论体系(25)
                        三、2015年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26)
                    第六节  时政热点专题(26)
                        一、依法治国专题(26)
                        二、反腐倡廉专题(27)
                        三、文化建设专题(29)
            第二篇  经济
                第一章  市场经济(32)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32)
                        一、市场经济概述(32)
                        二、资源配置(33)
                        三、经济体制(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4)
                        一、概念和特点(34)
                        二、收入分配制度(34)
                        三、我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35)
                第二章  微观经济(37)
                    第一节  市场体系及市场主体(37)
                        一、市场体系概述(37)
                        二、市场主体(37)
                        三、现代企业制度(37)
                    第二节  市场机制(38)
                        一、市场机制的含义(38)
                        二、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38)
                        三、市场机制的分类(38)
                    第三节  市场结构(40)
                        一、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40)
                        二、竞争(40)
                        三、垄断(41)
                        四、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42)
                第三章  宏观经济(43)
                    第一节  宏观调控(43)
                        一、国民收入核算(43)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43)
                        三、宏观调控目标(44)
                    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45)
                        一、收支平衡(45)
                        二、财政预算(46)
                        三、财政政策(47)
                    第三节  货币及货币政策(47)
                        一、货币(47)
                        二、利息与利率(48)
                        三、货币政策(49)
                    第四节  通货膨胀(49)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49)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49)
                        三、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三种价格指数(50)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50)
                第四章  国际经济(52)
                    第一节  国际贸易(52)
                        一、经济全球化(52)
                        二、区域经济合作(53)
                        三、贸易壁垒(53)
                    第二节  国际金融(53)
                        一、国际收支平衡(53)
                        二、汇率(53)
                        三、国际金融市场(54)
                    第三节  世界经济组织(54)
                        一、世界贸易组织(54)
                        二、欧洲联盟(55)
                        三、世界两大金融机构(55)
                        四、其他组织(56)
            第三篇  法律
                第一章  法理学(58)
                    一、法的本体(58)
                    二、法律要素(60)
                    三、法律关系(62)
                    四、法律制定和实施(62)
                    五、法律解释(63)
                    六、法与道德(63)
                第二章  宪法(64)
                    一、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64)
                    二、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65)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66)
                    四、国家机构(68)
                第三章  主要实体法(71)
                    第一节  民法(71)
                        一、民事主体(71)
                        二、民事法律行为(73)
                        三、代理(76)
                        四、诉讼时效(77)
                        五、物权法(78)
                        六、合同法(79)
                        七、婚姻法(81)
                        八、继承法(82)
                        九、侵权责任法(84)
                    第二节  刑法(86)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86)
                        二、犯罪的定义和特征(86)
                        三、犯罪的构成要件(86)
                        四、犯罪未完成形态(88)
                        五、共同犯罪(89)
                        六、刑罚(89)
                    第三节  行政法(89)
                        一、行政法概述(89)
                        二、行政许可(90)
                        三、行政处罚(91)
                        四、行政强制(93)
                        五、行政复议(94)
                        六、国家赔偿(95)
                    第四节  经济法(97)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97)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98)
                    第五节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99)
                        一、劳动法(99)
                        二、劳动合同法(99)
                第四章  主要程序法(102)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102)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02)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102)
                        三、民事诉讼程序(104)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107)
                        一、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07)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108)
                        三、刑事诉讼程序(110)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113)
                        一、行政诉讼的管辖(113)
                        二、行政诉讼的参加人(114)
                        三、行政诉讼程序(116)
            第四篇  文化历史
                第一章  文化知识(120)
                    第一节  文化概略(120)
                        一、中国文化(120)
                        二、外国文化(128)
                    第二节  中国文学(131)
                        一、先秦文学(131)
                        二、秦汉文学(134)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36)
                        四、隋唐五代文学(138)
                        五、宋代文学(143)
                        六、元代文学(146)
                        七、明清文学(147)
                        八、现当代文学(150)
                    第三节  外国文学(152)
                        一、古希腊、古罗马文学(152)
                        二、中世纪文学(153)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3)
                        四、17世纪文学(155)
                        五、18世纪文学(155)
                        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56)
                        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57)
                        八、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59)
                        九、20世纪苏俄文学(160)
                第二章  历史知识(161)
                    第一节  中国历史(161)
                        一、中国古代史(161)
                        二、中国近代史(169)
                        三、中国现代史(177)
                    第二节  世界历史(180)
                        一、世界古代史(180)
                        二、世界近代史(183)
                        三、世界现代史(185)
            第五篇  地理环境
                第一章  中外地理概况(190)
                    第一节  我国地理概况(190)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90)
                        二、我国的人口(191)
                        三、我国的民族与宗教(191)
                        四、我国的地形(191)
                        五、我国的岛屿(192)
                        六、我国的河流与湖泊(193)
                        七、我国的气候(194)
                        八、我国的资源(194)
                        九、我国的主要民生建设(198)
                    第二节  世界地理概况(200)
                        一、世界的陆地(200)
                        二、世界四大洋(201)
                        三、世界主要海峡(201)
                第二章  自然地理常识(202)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202)
                        一、宇宙(202)
                        二、地球(203)
                    第二节  大气和风(206)
                        一、大气(206)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07)
                    第三节  天气和降水(207)
                        一、天气(207)
                        二、降水(209)
                第三章  环境常识(211)
                    第一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11)
                        一、环境问题(211)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211)
                        三、可持续发展之路(215)
                    第二节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模式(216)
                        一、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216)
                        二、我国的减灾防灾模式(217)
            第六篇  自然科技
                第一章  科技政策与科技简介(220)
                    第一节  我国最新科技政策与规划(220)
                        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点)(220)
                        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要点)(221)
                        三、《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点)(221)
                        四、《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要点)(222)
                    第二节  科技简介(223)
                        一、古埃及的科学技术(223)
                        二、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224)
                        三、古印度的科学技术(225)
                        四、古希腊的科学技术(226)
                        五、古罗马的科学技术(228)
                        六、世界自然科学奖项(228)
                第二章  前沿科技集锦(231)
                    第一节  信息技术(231)
                        一、信息技术概述(231)
                        二、计算机技术(231)
                    第二节  新能源技术(233)
                        一、新能源技术概述(233)
                        二、新能源技术应用(233)
                    第三节  生物工程技术(236)
                        一、生命基础科学(236)
                        二、生物工程技术(237)
                    第四节  航天及空间技术(239)
                        一、现代宇宙学(239)
                        二、空间技术(240)
                        三、主要航天技术(242)
                        四、中国载人航天简史(244)
                        五、中国探月工程简史(244)
                    第五节  海洋开发及利用技术(245)
                        一、海洋开发及利用概述(245)
                        二、海洋开发及利用技术种类(245)
                    第六节  新材料技术(247)
                        一、新材料技术概述(247)
                        二、结构材料(247)
                        三、功能材料(249)
                    第七节  先进制造技术(250)
                        一、先进制造技术概述(250)
                        二、先进制造工艺过程(250)
                第三章  生活常识(252)
                    一、生活中的物理常识(252)
                    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53)
                    三、关于食物的常识(254)
            第七篇  管理
                第一章  管理学基本原理(256)
                    一、人本原理(256)
                    二、激励原理(256)
                    三、能级原理(256)
                    四、系统原理(257)
                    五、权变原理(257)
                    六、效益原理(258)
                第二章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259)
                    第一节  公共管理概述(259)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259)
                        二、公共管理的特征(259)
                    第二节  公共政策(260)
                        一、公共政策的分类(260)
                        二、公共政策的功能(260)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260)
                        四、公共政策的评估(260)
                    第三节  公共决策(261)
                        一、公共决策概述(261)
                        二、公共决策的方法与技术(261)
                        三、公共决策的执行(262)
                    第四节  公共事业管理(262)
                        一、公共事业的概念和特征(262)
                        二、公共事业管理(263)
                    第五节  公共服务管理(264)
                        一、公共服务管理的原则(264)
                        二、公共服务管理的相关理论(265)
                    第六节  公共危机管理(266)
                        一、公共危机概述(266)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与等级(266)
                第三章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67)
                    第一节  政府职能(267)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267)
                        二、政府职能的分类(267)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268)
                    第二节  行政组织(268)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和特点(268)
                        二、行政组织的类型(269)
                        三、行政组织结构(269)
                        四、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270)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270)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概述(270)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271)
                    第四节  行政领导(274)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与基本职责(274)
                        二、行政领导的基本素质(275)
                        三、领导方式(275)
                    第五节  行政执行(276)
                        一、行政执行概述(276)
                        二、行政执行环节(276)
                        三、行政成本(278)
                    第六节  行政监督(279)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279)
                        二、行政监督体系(279)
                    第七节  依法行政与行政责任(280)
                        一、依法行政(280)
                        二、行政责任(281)
            第八篇  公文
                第一章  公文写作概述(284)
                    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特点和种类(284)
                        一、公文的概念(284)
                        二、公文的特点(284)
                        三、公文的种类(285)
                    第二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286)
                        一、行文主体(287)
                        二、行文依据(287)
                        三、行文对象(288)
                        四、行文方式(288)
                第二章  公文格式(290)
                        一、版头(290)
                        二、主体(291)
                        三、版记(294)
                        四、公文中的横排表格(295)
                        五、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295)
                第三章  公文处理(296)
                    第一节  公文拟制(296)
                        一、草拟与会签(296)
                        二、审核与签发(296)
                    第二节  公文办理(297)
                        一、收文办理(297)
                        二、发文办理(298)
                        三、涉密公文的传递(298)
                        四、整理归档(298)
                    第三节  公文管理(298)
                        一、公文管理的内涵(298)
                        二、公文的定密与解密(298)
                        三、公文的印发、复制与汇编(299)
                        四、公文的清退与销毁(299)
                        五、公文的撤销与废止(299)
                        六、公文的立户申请(299)
                第四章  法定公文写作与范例(300)
                    一、决定(300)
                    二、通知(301)
                    三、公告(302)
                    四、通告(304)
                    五、报告(305)
                    六、请示(306)
                    七、批复(308)
                    八、通报(309)
                    九、函(310)
                    十、纪要(312)
            第九篇  公民道德
                第一章  道德与公民道德(316)
                    第一节  道德(316)
                        一、道德的基本内涵(316)
                        二、道德的主要功能(316)
                    第二节  公民道德(317)
                        一、公民道德规范的内涵(317)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318)
                第二章  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319)
                    第一节  社会公德(319)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319)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319)
                        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20)
                    第二节  家庭美德(321)
                        一、家庭美德的内涵(321)
                        二、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321)
                第三章  职业道德(323)
                    第一节  职业道德概述(323)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323)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3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324)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324)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325)
                        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326)
                        四、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326)
                第四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327)
                    第一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概述(327)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327)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特征(327)
                    第二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原则及基本规范(328)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原则(328)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基本规范(329)
            第十篇  农业农村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32)
                    第一节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332)
                        一、“三农”问题概述(332)
                        二、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332)
                        三、“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333)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33)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33)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334)
                第二章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335)
                    第一节  农业概述(335)
                        一、农业的内涵(335)
                        二、农业的一般特征(335)
                        三、农业的地位与作用(335)
                        四、我国农业的现状(336)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336)
                        一、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36)
                        二、农业合作经营(337)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338)
                    第三节  建设现代农业(338)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338)
                        二、农业现代化(339)
                第三章  农村土地的管理与使用(341)
                    第一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341)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范围(341)
                        二、集体土地的征收与征用(341)
                    第二节  集体土地使用权(342)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特征(342)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限制条件(342)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343)
                        一、宅基地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343)
                        二、宅基地的买卖与继承(343)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343)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内容(343)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344)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344)
                第四章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345)
                    第一节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345)
                        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规定(345)
                        二、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职责(345)
                        三、村党组织的基本工作方法(346)
                    第二节  村民自治(346)
                        一、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346)
                        二、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346)
                第五章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348)
                    第一节  村务公开制度(348)
                        一、村务公开的内容(348)
                        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348)
                        三、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的途径(348)
                    第二节  民主管理制度(349)
                        一、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349)
                        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349)
                        三、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350)
                第六章  城乡发展与城镇化建设(351)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351)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定义(351)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351)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351)
                        四、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351)
                    第二节  城镇化建设(352)
                        一、城镇化概述(352)
                        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53)
                第七章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354)
                    第一节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概述(354)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354)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成效(354)
                        三、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354)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355)
                    第二节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356)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述(356)
                        二、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356)
                        三、现阶段的重点工作(358)
            2016年中公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体系(359)
            中公教育  全国分校一览表(362)
         

        文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就是哲学的党性。
            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本原——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世界本原——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本原——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本原——“客观精神”,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本原——主观意识,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二、物质观
            (一)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要地说运动就是变化。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二)运动与静止
            静止是指相对某一参照系,事物没有发生特定的变化或事物的根本性质不变。
            运动与静止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反对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也反对把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三)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是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是三维的。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的,物质运动在时间空间中存在。
            (四)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五)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