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 通用版公务员考试用书
- 公务员考试试题
-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用书
- 北京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 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 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天津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辽宁公务员考试用书
- 吉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安徽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海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重庆公务员考试用书
- 四川公务员考试用书
- 贵州公务员考试用书
- 云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西藏公务员考试用书
- 陕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甘肃公务员考试用书
- 青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宁夏公务员考试用书
- 新疆公务员考试用书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
- 乡镇公务员考试用书
- 法院、检察院考试用书
- 招警考试用书
- 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9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公考一本通》专业教材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第一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试攻略(2)
第一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7)
第一节 数学运算核心考点(8)
一、数学运算必备知识(8)
(一)整除的判定(8)
(二)质数与合数(8)
(三)最大公约数(9)
(四)最小公倍数(9)
(五)比例性质(10)
(六)均值不等式(11)
(七)计算公式(11)
二、不定方程(12)
(一)判定奇偶特征(12)
(二)判定倍数特征(12)
(三)由5x或5y确定尾数(12)
三、等差数列(13)
(一)通项公式(13)
(二)一般求和公式(13)
(三)中项求和公式(14)
(四)对称公式(14)
(五)常见数列求和公式(14)
四、行程问题(15)
(一)基本行程问题(15)
(二)流水行船问题(16)
(三)直线多次相遇问题(16)
(四)环线相遇及追及问题(17)
(五)停歇运动问题(17)
(六)变速行程问题(18)
五、工程问题(18)
(一)比例关系(18)
(二)合作工作(19)
(三)轮流工作(19)
(四)水管问题(19)
六、利润问题(20)
(一)利润与利润率(20)
(二)整体打折与部分打折(20)
七、浓度问题(21)
(一)溶液混合(21)
(二)重复倒出与加水(22)
(三)等量挥发与等量稀释(22)
八、几何问题(22)
(一)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23)
(二)平面图形中的经典结论(23)
(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25)
(四)长方体表面上的最短路线(26)
(五)正方体的染色问题(26)
(六)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27)
(七)割补与平移思想(27)
九、其他经典问题(28)
(一)牛吃草问题(28)
(二)循环周期问题(28)
(三)最不利原则(29)
(四)盈亏问题(29)
(五)任务分配(30)
第二节 数学运算高分必会(31)
一、容斥原理(31)
(一)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31)
(二)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31)
二、排列组合(32)
(一)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32)
(二)排列与组合(32)
(三)同素分堆与插板法(33)
(四)限制条件型问题(34)
(五)考虑对立面(35)
(六)环线排列问题(36)
三、概率问题(36)
(一)古典型概率(36)
(二)分类事件概率(37)
(三)分步事件概率(37)
(四)独立重复试验概率(38)
四、和定最值(38)
(一)求最大量的最大值(38)
(二)求最大量的最小值(39)
(三)求最小量的最大值(39)
(四)求最小量的最小值(40)
(五)求中间量的最大值(41)
(六)求中间量的最小值(41)
五、推理分析(42)
(一)条件推理(42)
(二)操作推理(42)
(三)归纳推理(43)
第三节 数学运算快解必备(44)
一、特殊值法(44)
(一)设特殊值为1(44)
(二)设特殊值为100(44)
(三)设特殊值为最小公倍数(45)
二、代入排除(45)
(一)直接代入(45)
(二)选择性代入(46)
三、列表与画图(46)
(一)呈现复杂条件(46)
(二)显示过程变化(47)
第二章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49)
第一节 图形推理核心考点(50)
一、图形构成要素(50)
(一)点(50)
(二)线(50)
(三)笔画(50)
(四)角(51)
(五)面(51)
二、对称(53)
(一)轴对称与中心对称(53)
(二)对称轴方向(53)
(三)对称轴数量(53)
三、封闭区域(54)
(一)封闭与开放(54)
(二)封闭区域数(55)
(三)封闭区域连接方式(55)
四、部分与种类(56)
(一)部分(56)
(二)种类(56)
五、位置变化与位置关系(57)
(一)移动、旋转和翻转(58)
(二)相对位置(59)
六、图形叠加、组合与重组(60)
(一)图形叠加(60)
(二)片块组合(61)
(三)图形重组(63)
七、图形遍历与渐变(63)
(一)遍历(63)
(二)渐变(63)
八、平面图形推理题型(64)
(一)分类型(64)
(二)顺推型(65)
(三)类比型(66)
(四)九宫格(67)
九、立体图形与空间想象(68)
(一)折纸盒与拆纸盒(68)
(二)三视图(70)
(三)立体组合(70)
(四)立体截面(71)
第二节 图形推理高分必会(73)
一、整体思路(73)
(一)解题步骤(73)
(二)平面图形考点判定(73)
(三)数量类考点及规律(74)
(四)结构类考点及规律(74)
二、求同分析(76)
(一)特征属性求同(76)
(二)构成元素求同(77)
三、复合规律(77)
(一)位置变化与叠加(77)
(二)整体与局部(78)
四、三角形分析(79)
第三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81)
第一节 必然性推理核心考点(82)
一、智力推理(82)
(一)假设、代入、排除法(82)
(二)找突破口法(83)
(三)图表法(84)
二、直言命题(85)
(一)直言命题的推理(85)
(二)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87)
三、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88)
四、假言命题(89)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89)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89)
(三)假言命题的综合推理(91)
第二节 可能性推理知识储备(93)
一、论证分析(93)
(一)总体结构分析(93)
(二)数据比例(94)
(三)因果论证(95)
(四)类比论证(96)
(五)提出方法(97)
二、迷惑选项分析(97)
(一)偷换概念(97)
(二)诉诸权威(98)
(三)诉诸无知(98)
(四)诉诸众人(98)
(五)不当类比(99)
(六)特殊反例(99)
第三节 可能性推理核心考点(102)
一、削弱加强型(102)
二、前提型(106)
三、结论型(108)
四、解释型(109)
五、评价型(110)
(一)常规评价(110)
(二)结构比较(111)
第四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13)
第一节 定义判断核心考点(114)
一、定义要点分析(114)
二、关键信息归纳(116)
三、定义间关系判断(118)
四、特殊选项理解(120)
第二节 定义判断高分技巧(123)
一、找关键词法(123)
二、选项对比法(125)
第五章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127)
第一节 类比推理核心考点(128)
一、逻辑关系(128)
(一)集合关系(128)
(二)逻辑联系(129)
二、言语关系(131)
(一)语义关系(131)
(二)语法关系(132)
三、常识关系(133)
(一)经验常识(133)
(二)理论常识(135)
第二节 类比推理高分技巧(137)
一、代入排除法(137)
二、遣词造句法(137)
三、横纵对比法(139)
第六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141)
第一节 逻辑填空(142)
一、对应分析法(142)
(一)解释关系对应(142)
(二)反义关系对应(143)
(三)并列关系对应(145)
(四)进关系对应(145)
二、锁定优势选项(146)
(一)相同语素选项(146)
(二)形象色彩选项(147)
(三)专业术语选项(148)
三、近义词语辨析(149)
(一)词语的适用对象(149)
(二)词义的侧重点(150)
(三)语义的轻重(151)
(四)词语的感情色彩(152)
(五)词语的搭配(153)
四、常考近义词语归纳(153)
五、高频易错成语总结(157)
第二节 阅读理解(162)
一、主旨观点题(162)
(一)找准论述对象(162)
(二)理清行文脉络(163)
(三)把握作者倾向(165)
(四)排除错误选项(166)
二、细节理解题(167)
(一)偷换概念(168)
(二)无中生有(168)
(三)过于绝对(168)
(四)强加因果(169)
(五)颠倒黑白(169)
三、推断下文题(170)
(一)关注尾句(170)
(二)排除三种信息(173)
四、标题提炼题(174)
(一)紧扣主旨(174)
(二)简洁凝练(174)
(三)吸人眼球(175)
(四)含义隽永(175)
五、词句理解题(176)
(一)遵循就近原则(176)
(二)分析句子结构(176)
(三)修辞手法提示(177)
(四)代入法验证(177)
第三节 语句表达(178)
一、语句排序题(178)
(一)根据首尾句(178)
(二)根据关联词语(178)
(三)根据指代词(179)
(四)根据逻辑顺序(179)
(五)根据承启关系(180)
二、语句填充题(181)
(一)话题统一(181)
(二)前后照应(181)
(三)句式一致(182)
第七章 资料分析(183)
第一节 四大核心概念(184)
一、增长(184)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184)
(二)同比与环比(184)
(三)年均增长(188)
(四)拉动增长(189)
(五)贡献率(190)
二、比重(190)
(一)比重及递推(190)
(二)比重与增长(192)
三、倍数与翻番(194)
(一)核心公式(194)
(二)倍数与增长(194)
(三)倍数与比重(195)
四、平均数(196)
(一)核心公式(196)
(二)平均数与增长(197)
(三)平均数与倍数(198)
第二节 三大实战技巧(199)
一、零计算技巧(199)
(一)题干巧析(199)
(二)巧用排除法(200)
(三)巧用结论(201)
二、直算技巧(203)
(一)首数法(203)
(二)尾数法(203)
(三)运算拆分法(203)
三、估算技巧(204)
(一)有效数字法(204)
(二)特征数字法(204)
(三)乘除法转化法(205)
(四)分数比较法(206)
(五)错位加减法(207)
第三节 高频公式速解(208)
一、b×x%型(208)
二、■型(209)
三、■×x%型(212)
四、■×■型(213)
第八章 常识判断(215)
第一节 政治(216)
一、时政热点(216)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216)
(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16)
(三)最新“三农”政策要点(21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218)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18)
(二)辩证唯物主义(218)
(三)历史唯物主义(219)
三、党的重大会议(219)
四、政治常识考点预测(220)
(一)领导人讲话中的哲学原理(220)
(二)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221)
(三)熟语、名言及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原理(222)
第二节 经济(223)
一、经济常识(223)
(一)现代企业制度(223)
(二)扩大内需(223)
(三)货币(223)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23)
(五)通货膨胀(224)
(六)产业结构(224)
(七)利息与利率(224)
(八)汇率(224)
二、经济热点(225)
(一)热点名词(225)
(二)政策热点(225)
三、经济常识考点预测(226)
(一)“一带一路”涉及的历史知识(227)
(二)“一带一路”涉及的地理知识(227)
第三节 法律(228)
一、宪法(228)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228)
(二)国家机构(228)
二、民法(228)
(一)自然人(228)
(二)法人(229)
(三)法定之债(229)
(四)夫妻财产(229)
(五)担保物权(229)
(六)民事责任(229)
(七)过错责任(229)
(八)无过错责任(229)
三、刑法(230)
(一)犯罪的未完成形态(230)
(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230)
(三)刑罚(230)
(四)刑法分则(230)
四、行政法(231)
(一)行政许可(231)
(二)行政处罚(231)
(三)行政强制(231)
(四)行政复议(231)
(五)行政赔偿(231)
五、民事诉讼法(231)
(一)级别管辖(231)
(二)专属管辖(231)
(三)不公开审理(232)
(四)调解制度(232)
(五)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232)
(六)简易程序(232)
(七)二审程序与一审程序的区别(232)
六、刑事诉讼法(233)
(一)无罪推定责任(233)
(二)立案管辖(233)
(三)取保候审(233)
(四)监视居住(233)
(五)中止审理与延期审理的区别(233)
(六)死刑复核程序(233)
(七)审判监督程序(224)
七、行政诉讼法(234)
(一)几种特殊情形下的被告的确定(234)
(二)行政诉讼第三人(234)
(三)行政诉讼的时间条件(234)
八、法制史(235)
九、法律常识考点预测(235)
(一)法律谚语(235)
(二)新法速递(236)
第四节 历史文化(237)
一、历史常识(237)
(一)中国历史概述(237)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239)
二、文化常识(239)
(一)文字的演化(239)
(二)中国古代文学(240)
(三)中国古代艺术(243)
(四)中国传统风俗(245)
(五)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46)
三、历史文化常识考点预测(247)
(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总结(247)
(二)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248)
(三)2015周年纪念(249)
第五节 地理与环境(250)
一、自然地理环境概况(250)
(一)大气概况(250)
(二)地球运动(250)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251)
(四)北半球季风气候(251)
(五)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51)
(六)自然灾害(252)
二、人类活动与环境(252)
(一)工业(252)
(二)农业(252)
(三)环境污染(252)
三、区域地理(253)
(一)中国地理(253)
(二)世界地理(255)
四、地理与环境常识考点预测(255)
(一)古诗词、俗语与地理现象(255)
(二)2015年重大赛事相关地理知识(256)
第六节 科技生活常识(257)
一、科技常识(257)
(一)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57)
(二)我国航天科技发展(257)
(三)高新技术(259)
(四)我国武器(260)
二、生活常识(261)
(一)物理常识(261)
(二)化学常识(262)
(三)生物常识(263)
(四)医学常识(265)
(五)安全常识(265)
三、科技生活常识考点预测(266)
(一)诗词俗语中的物理知识(266)
(二)成语中的物理知识(266)
(三)诗词成语中的化学知识(267)
(四)俗语蕴含的养生知识(267)
第二篇 申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应试攻略(270)
第一章 申论考试依据(275)
第一节 申论大纲(276)
一、趋于科学化、人性化、精英化(276)
(一)科学化(277)
(二)人性化(277)
(三)精英化(277)
二、科学用好三小时(277)
(一)50分钟——阅读(277)
(二)60分钟——小题(278)
(三)60分钟——作文(278)
(四)10分钟——检查(278)
第二节 申论试卷(279)
一、题本(279)
(一)注意事项(279)
(二)给定资料(279)
(三)作答要求(280)
二、答题卡(280)
三、草稿纸(281)
第三节 申论命题与申论阅卷(282)
一、申论命题特点(282)
(一)主题宏观,视野广阔(282)
(二)题型稳定,问法创新(282)
(三)材料易懂,试题难答(282)
二、申论阅卷标准(283)
(一)要点(283)
(二)结构(283)
(三)格式(283)
(四)分档(285)
(五)语气(285)
(六)字数(286)
(七)文面(286)
第二章 历年真题分析(287)
第一节 申论主题(288)
一、申论演变进程(288)
二、申论主题分析(288)
第二节 给定材料(290)
一、材料的来源(290)
二、材料的类型(291)
第三章 申论核心思维(293)
第一节 申论核心原则(294)
一、一个中心(294)
二、三大原则(295)
(一)依据材料(295)
(二)结合实际(296)
(三)符合主流(297)
第二节 高效作答流程(298)
一、审清题目(298)
(一)作答对象(298)
(二)作答身份(298)
(三)材料的范围(298)
(四)特殊要求(299)
(五)字数要求(300)
二、提炼要点(300)
(一)显性要点的提炼(300)
(二)隐性要点的提炼(302)
(三)巧用草稿纸罗列提纲(304)
三、加工要点(306)
(一)合并要点(306)
(二)结构加工(308)
(三)格式加工(313)
(四)语言加工(313)
(五)字数加工(314)
第四章 归纳概括题(315)
第一节 题型概述(316)
一、题型分类(316)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316)
(二)归纳概括主要问题(316)
(三)归纳概括部分内容(317)
(四)归纳概括语段(317)
二、作答基本要求(318)
(一)全面(318)
(二)准确(318)
(三)客观(319)
(四)简洁(319)
第二节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321)
一、作答方法(321)
(一)何为主要内容(321)
(二)作答基本框架(323)
二、真题精解(323)
第三节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327)
一、作答方法(327)
(一)主要问题与主要内容的区别(327)
(二)作答基本框架(327)
二、真题精解(328)
第四节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331)
一、作答方法(331)
二、真题精解(331)
第五节 归纳概括语段(334)
一、拟制标题(334)
(一)作答方法(334)
(二)真题精解(334)
二、语句填充(337)
(一)作答方法(337)
(二)真题精解(338)
第五章 综合分析题(341)
第一节 题型概述(342)
一、题型分类(342)
(一)语句理解阐述题(342)
(二)启示型分析题(342)
(三)关系型分析题(343)
(四)评论型分析题(343)
(五)正反论证分析题(343)
二、作答基本要求(344)
(一)条理清晰(344)
(二)观点明确(345)
(三)分析合理(345)
第二节 词句理解阐释(347)
一、词语阐释(347)
(一)作答方法(347)
(二)真题精解(347)
二、句子理解(350)
(一)作答方法(350)
(二)真题精解(350)
第三节 启示型分析(353)
一、作答方法(353)
(一)借鉴经验,总结教训(353)
(二)作答基本框架(355)
二、真题精解(356)
第四节 关系型分析(360)
一、作答方法(360)
(一)常见的关系类型(360)
(二)作答基本框架(360)
二、真题精解(361)
第五节 评论型分析(365)
一、作答方法(365)
(一)评论什么(365)
(二)作答基本框架(365)
二、真题精解(366)
第六节 正反论证分析(371)
一、正面论证分析(371)
(一)作答方法(371)
(二)真题精解(371)
二、反面论证分析(375)
(一)作答方法(375)
(二)真题精解(376)
第六章 提出对策题(383)
第一节 题型概述(384)
一、题型分类(384)
(一)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384)
(二)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384)
二、作答基本要求(385)
(一)角色意识(385)
(二)有针对性(386)
(三)有可行性(387)
(四)有可操作性(387)
第二节 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389)
一、作答方法(389)
(一)提出对策的方法(389)
(二)对策的加工(391)
二、真题精解(392)
第三节 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398)
一、作答方法(398)
(一)何种情况需要概括问题(398)
(二)作答基本框架(398)
二、真题精解(399)
第七章 应用文写作题(403)
第一节 题型概述(404)
一、题型分类(404)
(一)党政机关公文(404)
(二)公关礼仪文书(404)
(三)新闻传播文书(404)
二、作答基本要求(405)
(一)目的明确(405)
(二)符合实际(405)
(三)语言得体(405)
(四)结构正确(405)
第二节 党政机关公文(409)
一、报告(409)
(一)作答方法(409)
(二)真题精解(410)
二、通知(413)
(一)作答方法(413)
(二)真题精解(414)
第三节 公关礼仪文书(417)
一、公开信(417)
(一)作答方法(417)
(二)真题精解(418)
二、发言稿(420)
(一)作答方法(421)
(二)真题精解(421)
三、宣传稿(424)
(一)作答方法(424)
(二)真题精解(427)
第四节 新闻传播文书(429)
一、编者按(429)
(一)作答方法(429)
(二)真题精解(430)
二、短评(432)
(一)作答方法(432)
(二)真题精解(433)
第八章 文章论述题(437)
第一节 题型概述(438)
一、题型分类(438)
(一)命题作文(438)
(二)自由命题作文(439)
二、作答基本要求(440)
(一)观点明确(440)
(二)联系实际(440)
(三)结构完整(441)
(四)思路清晰(443)
(五)见解深刻(444)
(六)论证有力(445)
(七)语言合理(445)
第二节 文章立意(448)
一、核心要求(448)
(一)集中(448)
(二)正确(448)
(三)深刻(449)
二、立意方式(450)
(一)主挖申论材料(450)
(二)辅挖作答要求(450)
(三)巧用常用角度(451)
第三节 文章论证(454)
一、核心要求(454)
(一)论据选取准确(454)
(二)论据说理充分(455)
(三)论证方法多样(456)
二、论证方法(457)
(一)举例论证(457)
(二)引用论证(460)
(三)对比论证(461)
(四)比喻论证(462)
(五)反面论证(463)
第四节 标题的写法(466)
一、核心要求(466)
(一)体现观点(466)
(二)简洁鲜明(466)
(三)稍加文采(466)
(四)书写规范(467)
二、拟题技巧(467)
(一)概括资料主题(467)
(二)化用熟语典故(468)
(三)引用新词热语(468)
(四)借用修辞手法(469)
第五节 开头的写法(470)
一、核心要求(470)
(一)有吸引力(470)
(二)快速切入主题(471)
(三)流畅的引出下文(472)
二、开头方式(472)
(一)紧扣题目式(472)
(二)古今对比式(473)
(三)实例导入式(473)
(四)引经据典式(474)
(五)妙用修辞式(475)
第六节 文章结构(477)
一、分析问题型结构(477)
(一)结构形式(477)
(二)例文精解(477)
二、评论型结构(479)
(一)结构形式(479)
(二)例文精解(479)
三、驳论型结构(480)
(一)结构形式(480)
(二)例文精解(481)
四、论证A与B型结构(482)
(一)结构形式(482)
(二)例文精解(482)
第七节 结尾的写法(484)
一、核心要求(484)
(一)完整简洁(484)
(二)言之有物(484)
二、结尾方式(485)
(一)照应总论点(485)
(二)总结分论点(485)
(三)展望号召式(486)
(四)借用名言式(486)
第三篇 2015年国考最新真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488)
参考答案及解析(514)
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525)
参考答案及解析(532)
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级)(536)
参考答案及解析(542)
第四篇 最新全真模拟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试卷(548)
参考答案及解析(571)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580)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586)
第五篇 时政热点
第一节 国内时政(590)
第二节 国际时政(598)
2016年中公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体系(605)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608)
文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试攻略(2)
第一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在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报考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考生的行测试卷(以下简称A卷)和报考市(地)级以下职位考生的行测试卷(以下简称B卷)分开命制,成为考试一大亮点。A卷总题量135道,B卷总题量130道,A卷比B卷多出5道数学运算,另有5道常识判断试题不同,其他试题均相同。
行测考试的分级分类命题,彰显了国考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于考生备考来说,核心依然是掌握行测的核心知识要点。试卷类别的差异对考生备考的影响只在于实战训练时的时间控制。纵观历年国考真题,行测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知识内容和考查范围。
下面将通过对国考历年真题题型题量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各专项知识内容的全面总结,帮助读者从整体上认识行测考试的特点以及备考要点。2011-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专项顺序固定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具体题量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2011-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分析表
一、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是行测考试拉开分差的关键题型,也是行测备考难度最大的题型。从近几年的真题来看,数学运算的考查范围广,知识要点多,需要尽早备考,系统备考,掌握知识与方法,并且加强训练,提高实战解题能力。历年真题规律如下:
1.重点题型年年必考。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几何问题、容斥原理、推理分析。这几类问题所包含的知识要点多,命题富于变化,需要全面学习。
2.经典题型间隔出现。如不定方程、等差数列、浓度问题、星期与日期问题、年龄问题等。这几类问题所包含的知识要点相对较少,理解和掌握的难度相对较小,备考的难度相对较低。
3.对知识与技巧的测查并重。多数试题依然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相关题型知识要点的熟练程度,部分试题则需要掌握方法与技巧才能实现快解。特殊值、代入排除、列表与画图等方法使用频率最高。
表2:2011-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数学运算考点分析表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