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申论》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2.00 商品编号:20150107114114614604814
      • 折 扣 价:¥21.00已优惠¥21.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版  次:2015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河南省2015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查看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 商品详情

      • 商品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申论考试综述
              第一章  申论试卷常识(2)
                  第一节  试卷依据(2)
                      一、申论考试大纲摘录(2)
                      二、大纲关键信息解读(3)
                  第二节  试卷构成(5)
                      一、题本(5)
                      二、答题纸(7)
                      三、草稿纸(7)
                  第三节  试卷命制(7)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7)
                      二、制定命题计划(7)
                      三、选定命题入闱人员(7)
                      四、编制试题(7)
                      五、保管和运输试卷(8)
                  第四节  阅卷机制(8)
                      一、阅卷流程(8)
                      二、阅卷时间与阅卷顺序(9)
              第二章  申论核心思维(10)
                  第一节  一个中心(10)
                      问什么答什么(10)
                  第二节  三大原则(11)
                      一、依据材料(11)
                      二、结合经验(14)
                      三、符合主流(14)
                  第三节  七个标准(15)
                      一、要点(15)
                      二、结构(15)
                      三、格式(16)
                      四、分档(16)
                      五、语气(16)
                      六、字数(17)
                      七、文面(17)
              第三章  申论作答流程(18)
                  第一节  仔细审题:破解命题意图(18)
                      一、六大审题要素(18)
                      二、审题核心方法——关键词分析法(20)
                  第二节  选择要点:提炼判分要点(21)
                      一、提炼显性要点(21)
                      二、提炼隐性要点(24)
                      三、挖掘本质信息(25)
                  第三节  加工要点:梳理要点逻辑(26)
                      一、要点的初加工(27)
                      二、要点的深加工(28)
          ■第二篇 申论历年题型
              第一章  归纳概括题(36)
                  解答能力测评(36)
                  第一节  题型概述(37)
                      一、题型分类(37)
                      二、作答基本要求(38)
                  第二节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41)
                      一、作答方法(41)
                      二、真题精解(43)
                  第三节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46)
                      一、作答方法(46)
                      二、真题精解(48)
                  第四节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51)
                      一、作答方法(51)
                      二、真题精解(51)
                  过关特训(55)
              第二章  综合分析题(57)
                  解答能力测评(57)
                  第一节  题型概述(58)
                      一、题型分类(58)
                      二、作答基本要求(60)
                  第二节  评论分析(62)
                      一、作答方法(62)
                      二、真题精解(63)
                  第三节  词句阐释(65)
                      一、词语阐释(65)
                      二、句子理解(68)
                  第四节  关系分析(73)
                      一、作答方法(73)
                      二、真题精解(74)
                  第五节  启示分析(78)
                      一、作答方法(78)
                      二、真题精解(80)
                  过关特训(84)
              第三章  提出对策题(87)
                  解答能力测评(87)
                  第一节  题型概述(88)
                      一、题型分类(88)
                      二、作答基本要求(89)
                  第二节  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92)
                      一、作答方法(92)
                      二、真题精解(97)
                  第三节  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100)
                      一、作答方法(100)
                      二、真题精解(101)
                  过关特训(104)
              第四章  应用文写作题(106)
                  解答能力测评(106)
                  第一节  题型概述(107)
                      一、题型分类(107)
                      二、作答基本要求(108)
                  第二节  一般性应用文(111)
                      一、调查问卷(111)
                      二、倡议书(119)
                      三、回帖(125)
                  第三节  法定公务文书(133)
                      一、报告(133)
                      二、通知(139)
                      三、意见(146)
                  过关特训(152)
              第五章  文章论述题(155)
                  解答能力测评(155)
                  第一节  题型概述(157)
                      一、题型分类(157)
                      二、作答基本要求(159)
                  第二节  文章结构(166)
                      一、分析问题型结构(166)
                      二、解决问题型结构(168)
                      三、驳论型结构(170)
                      四、论证A与B型结构(172)
                      五、评论型结构(173)
                  第三节  立意和论证(175)
                      一、核心要求(175)
                      二、如何确定论点(177)
                      三、如何论证论点(180)
                  第四节  标题的写法(188)
                      一、核心要求(188)
                      二、拟题技巧(189)
                  第五节  开头的写法(191)
                      一、核心要求(191)
                      二、开头方式(193)
                  第六节  主体段落的写法(198)
                      一、核心要求(198)
                      二、经典主体段落的写法(203)
                  第七节  结尾的写法(209)
                      一、核心要求(209)
                      二、结尾方式(210)
                  过关特训(212)
          ■第三篇 申论考前冲刺
              第一章  理论热点储备(216)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综述(216)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基本要求(216)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16)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18)
                      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220)
                      五、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225)
                      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226)
                  第二节  十八大报告专家解读(231)
                      一、十八大报告新提法(231)
                      二、十八大报告与申论主题(234)
                      三、十八大报告对申论作答的指导(238)
                  第三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摘要与申论热点预测(241)
                  第四节  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及专家解读(246)
                      一、理论框架(246)
                      二、热点解读(246)
                      三、申论学习(251)
                  第五节  最新时事热点(251)
                      一、河南时事(251)
                      二、国家时事(256)
              第二章  全真模拟试卷(262)
                  2015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262)
                  思路点拨及参考答案(271)
                  2015国考高分专项笔试课程体系(274)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77)

      文摘

      第二篇  申论历年题型
      第一章  归纳概括题

          解答能力测评
          1.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
          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材料讲述了哪些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材料】 在机场委托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将一本护照带给在另一座城市的家人,你能放心这么做吗?据《法制晚报》报道,北京的吕小姐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吕小姐正在上海的机场准备返京,被一名陌生中年男子叫住,“说女儿在北京,隔天要出境出差,却把证件落在家里,快递已经来不及,他本想自己亲自飞过去送,机票昂贵,恳请托付我带过去”。
          听到这个委托,吕小姐“几乎是受宠若惊地应承下来”,“和女孩通了话,下飞机就送去给她。被陌生人信任就是一种福气。我也愿意从我做起,把这种福气传递下去”。
          【思考】 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
          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中比喻、指代、借代等修辞的深层含义。
          【材料】 改革,无异于政府自我革命。要大幅度减少审批事项,它必然触及政府及其部门的既得利益,有些相关人员难免会感觉不适应。但是,“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有的地方搞数字游戏,把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合并成一项,以达到减少审批事项的目的;还有的改头换面,将行政审批改成“登记”、“核查”等,换汤不换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思考】 为什么说“改革,无异于政府的自我革命”?
          3.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
          要求考生从材料阐述的事实中,体会出题人的出发点和倾向,进而提炼出事实包含的观点。
          【材料】 来自湖北荆州,现在在这个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员工小李说:“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戒备森严,好像监狱一样,连上厕所都限定时间,平均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已经在广州打工7年的小王,今年25岁,也在这家厂里上班,他的话语里藏着许多无奈:“你看我们的厂房,条件好着呢。可是,一进车间,所有人就失去了名字。工人密密麻麻地坐着,工作的时候根本没空说上一句话,得死命盯着手里的活,稍微一放松,零件从你眼前滑过,钱就从你眼前溜走了,因为我们都是计件工资。”
          【思考】 小李和小王两人有何不满?
          4.揭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要求考生精读材料,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材料】 一天上午,记者跟随某社区普查员小袁来到普查小区。在某单元的一住户门前,上前敲门,敲了许久,一直无人应答。“可能是没人在家吧!”小袁一边说着,一边想迈步离开,这时门“吱”的一声打开了,一个睡眼蒙眬的男子伸出头来问:“什么事?”小袁把挂在胸前的普查员证一亮,礼貌地说:“先生,您好,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现在入户进行人口普查,麻烦您出示一下您家的户口簿。”或许是不满美梦被人惊扰,对方不耐烦地说道:“我的户口簿,被我妈带出国了,你们要找,就到美国找我妈去吧!”说完就把门关上了。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1.一位陌生男子恳请吕小姐帮忙带重要证件,吕小姐被这种信任所感动,帮助他送去证件。
          2.全面深化改革,实施简政放权会触及政府及其部门既得利益,道路会非常艰难,但这是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到底。
          3.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
          4.人口普查工作“入户难”。
          阅读理解能力是作答申论各类题型最基本的能力,尤其是归纳概括题,直接测查的便是阅读理解能力。作答归纳概括题,考生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从材料阐述的事实中,理解作者的出发点和倾向,提炼出事实包含的观点,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一、题型分类
          按照题目要求的不同,归纳概括题可以分为三种题型:归纳概括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和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信息”、“整理资料进行汇报”、“对资料进行汇总”等。
          【真题链接1】
          概括“资料1~3”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分析。(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350字。(2014?浙江?第一题)
          【真题链接2】
          请概括“给定资料6~9”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2013?上海?A类?第一题)
          (二)归纳概括主要问题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概括,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问题”、“指出隐患”、“概括问题现状”等。
          【真题链接1】
          请梳理概括“给定资料2~5”中显示出的“垃圾难题”。(20分)
          要求:内容全面,分条归纳,有概括性。不超过250字。(2014?河南?第二题)
          【真题链接2】
          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2013?国家?市级?第二题)
          (三)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如要求归纳概括争议焦点、观点意见、目的意义、方针政策、现状趋势、影响效果、优点优势、特点特征、经验做法、原则实质、重要性、原因、对策、方式、作用等。
          【真题链接1】
          请结合“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2013?河南?第一题)
          【真题链接2】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15分)
          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2010?河南?第一题)
          二、作答基本要求
          归纳概括题的作答基本要求主要有四点:全面、准确、客观、简洁。
          (一)全面
          “全面”,要求考生的答案必须要点全面,材料中与题目有关的要点,要全部体现在答案中。
          【材料链接】
          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人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同时,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生活着一些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则又成为导致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的一个诱因。
          【分析】
          若要求根据本则材料归纳概括“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考生需要通读材料,理解各类“缺失”的表现。
          第二段主要介绍了缺少心理放松渠道,在职人员感到心理压力大而无处宣泄。
          第三段主要介绍了缺少心理平衡,人们在现实比较中心理失衡。
          第四段主要介绍了缺乏安全预期,人们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
          第五段为本则材料最长的一个段落,包含的信息也较多,经仔细梳理后可得,本段材料主要介绍了缺少幸福感,人们幸福指数下降、不快乐;缺少归属感,社会陌生感导致归属感降低。
          第六段主要介绍了缺少认同和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和歧视。
          不少考生在总结这些情感时容易混淆,导致概括不全面,被扣分数。
          (二)准确
          “准确”,要求根据题目精准定位答题依据,从给定资料中筛选出与题目紧密相关的要点,并逐一分析提炼,保证答案的表述正确无误。
          【真题链接】
          简要概括“是否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几种不同观点。(10分)
          要求:条理清楚,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2013?上海?B类?第二题)
          【分析】
          本题作答任务是概括“是否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几种不同观点。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那些讨论“是否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内容,这是作答“准确”的基础。通过读给定资料可发现,资料9、10、11中均有涉及“是否恢复‘五一’黄金周”的表述,可作为答题依据。资料9着重谈了两种观点:一些专家认为恢复“五一”黄金周将极大缓解目前“十一”井喷的现状;另一些专家则避开黄金周存废问题,谈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话题。资料10介绍了欧美做法,甚至建议在取消“五一”黄金周的基础上取消“十一”长假,推行带薪年休假制度。资料11则谈了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C教授的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取消“十一”黄金周。具体作答时,需要考生准确提炼以上要点,并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要点出现偏差或者文不对题,则不符合“准确”这一要求。
          (三)客观
          “客观”,要求考生在作答时要完全忠于给定资料,不能添加个人的主观评论和过度引申资料。
          部分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可能是考生较为熟悉,甚至十分精通的领域,考生认为材料体现的要点不够全面,或有失偏颇,便自作主张对材料要点进行增加或删减,这些都有违归纳概括题的作答要求。
          【材料链接】
          2011年7月15日凌晨,杭州钱江三桥北向南离滨江转盘不到800米处(引桥部分),右侧车道部分桥面突然塌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钱江三桥1993年动工建设,1996年竣工,1997年3月通车,在通车验收时已发现桥面有一些裂缝,专家认为这些裂缝主要是修桥时灌浆不合格造成的,工程验收最后确定为“合格”,之后维修不断。2004年4月,钱江三桥开始实行禁止外地货运机动车和市区8吨以上大型货运机动车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但大桥上的监控显示,仅2011年1月1日至7月15日,上桥的车辆中超过30吨的货车就有17593辆。一位货车司机也向记者坦承:我的车核载是34吨,这次装的货有100吨左右。从拱康路到萧山,走钱江三桥更快也更近,可赚到1000多元。如果不走钱江三桥,就得绕城多跑几十公里,只能赚到300多块。就在事故发生前一天下午,交通部门已布置修桥事宜,交警的封道方案也已以文件形式下发,就等着7月15日上午封道修桥。但是15日凌晨,19辆偷偷上桥的大货车就压垮了引桥右侧车道部分桥面。
          【分析】
          若就本段材料概括杭州钱江三桥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可以通过“专家认为这些裂缝主要是修桥时灌浆不合格造成的,工程最后确定为‘合格’,之后维修不断;仅2011年1月1日至7月15日,上桥的车辆中超过30吨的货车就有17953辆;‘我的车核载34吨,这次装的货有100吨左右’”这部分材料说明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合格现象,验收存在不严格的情况;另外,该桥的过度使用也是造成工程过早出现问题的原因。但如果过度引申,加入自己对原因的分析,如概括为“工人不负责任”,则是概括不客观的表现。
          (四)简洁
          “简洁”,要求考生在组织语言时尽量精练,使用较少的词语清楚表达要点的意思。
          归纳概括题有字数限制,实际考试中答题纸更是严格按照字数要求设置格子数量。因此,考生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用简洁的语句作答。
          【材料链接】
          对于首次高速免费,“声音”不一。有人抱怨,不如不免。有人提议,能不能多些免费。有专家认为,就经济规律而言,当价格信号失去作用,必然导致对资源的滥用,高速公路长假期间免费通行却导致大拥堵,看上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人认为,长假免费是公路向公益性回归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是一种进步。也有人认为,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应该更为广泛地汲取民意,让公众参与其中,这个过程既是为了政策更具科学性,本身也是公众对政策的一个强化了解过程,以便使公众能够依据掌握的信息作出科学安排。
          【分析】
          若要求概括上述资料体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种表述方式:
          方式一:高速首次免费引发争议,有人认为不如不免,有人提议多些免费,专家认为高速免费导致对资源的滥用,有人认为长假免费是公益性回归的进步,也有人认为,公共政策出台应该广泛汲取民意,是公众对政策的一个强化了解过程,公众能够依据信息做出安排。
          方式二:公共政策科学化是中国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归宿,推动公共政策科学化需要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显然,方式二表述简洁,概括性更强,最为重要的是有效节约字数,避免挤占其他要点的空间。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