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国银监会专业考试用书《银监监管专业知识(银监会、银监监管类考试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0.00 商品编号:20141104155244886889717
      • 折 扣 价:¥22.00已优惠¥28.00(4.5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年04月
        版  次:2015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 商品详情

      • 商品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2014年银监监管类笔试试卷(精选)(1)
          2014年银监监管类笔试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6)
          第一篇  经济学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2)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第二节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3)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8)
                  第四节  生产者行为理论(11)
                  第五节  市场理论(15)
                  第六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18)
                  第七节  要素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21)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26)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26)
                  第二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28)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30)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34)
                  第五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40)
              模拟预测试题(45)
              参考答案及解析(52)
          第二篇  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56)
                  第一节  货币(56)
                  第二节  货币制度(58)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62)
                  第一节  信用(62)
                  第二节  信用工具(65)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概述(66)
                  第四节  利率的计算(68)
                  第五节  利率决定理论(70)
                  第六节  收益率(73)
                  第七节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75)
              第三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78)
                  第一节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78)
                  第二节  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82)
                  第三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89)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93)
              第四章  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97)
                  第一节  金融机构(97)
                  第二节  金融制度(102)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109)
              第五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21)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121)
                  第二节  货币政策体系(126)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实施(140)
              第六章  货币供求均衡(148)
                  第一节  货币需求(148)
                  第二节  货币供给(152)
                  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156)
              第七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58)
                  第一节  失业(158)
                  第二节  通货膨胀概述(159)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163)
                  第四节  通货紧缩及其治理(168)
              第八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174)
                  第一节  金融风险及其管理(174)
                  第二节  金融危机及其管理(186)
              第九章  金融监管及其协调(192)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192)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框架和内容(194)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国内协调(203)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206)
              第十章  国际金融及其管理(211)
                  第一节  外汇(211)
                  第二节  汇率(212)
                  第三节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219)
                  第四节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222)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224)
                  第六节  离岸金融市场(226)
              模拟预测试题(228)
              参考答案及解析(231)
          第三篇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第一章  商业银行导论(236)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236)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237)
              第二章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与绩效评价(238)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238)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240)
              第三章  资本业务经营与管理(244)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概述(244)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巴塞尔协议(246)
              第四章  负债业务经营与管理(250)
              第五章  资产业务经营与管理(254)
                  第一节  现金业务经营与管理(254)
                  第二节  证券投资业务经营与管理(256)
                  第三节  贷款业务经营与管理(260)
              第六章  中间业务经营与管理(266)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266)
                  第二节  传统中间业务经营与管理(267)
                  第三节  表外业务经营与管理(269)
              第七章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方法(271)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271)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273)
              第八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277)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277)
                  第二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279)
              模拟预测试题(281)
              参考答案及解析(282)
          第四篇  英语
              第一章  阅读理解分析(286)
                  第一节  阅读理解体裁分析与应对策略(286)
                  第二节  突破阅读理解障碍——长难句训练40句(288)
                  第三节  阅读理解命题规律及解题技巧(304)
              第二章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311)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24)
       

      文摘
       

      第一篇  经济学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这种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的。正是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就必然导致对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去生产何种经济物品以及如何生产进行选择的行为。
          (二)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这四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解决这四大基本经济问题,必须更好地协调人类对经济资源的选择行为,包括:第一,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第三,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第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些欲望。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现代经济学常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来展开研究,常见的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的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经济理论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命题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推演出来的。理性人假定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居民户、厂商和政府),他们都充满智慧,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理性人,也称作经济人,其行为具有自利原则特征,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二、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产销量和价格;二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又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这涉及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它又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三、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一)资源配置
          为解决经济社会的四大基本问题,需要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等)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以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这就是资源配置。它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二)资源利用
          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所标定的产量只是充分就业的或者说潜在的国民收入,而实际的国民收入往往小于它。研究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寻求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资源利用。它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第二节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的定义及需求曲线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涉及两个变量:商品的价格以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需求不同于欲望,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仅有意愿购买而没有支付能力的主观需要,则是欲望。
          需求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用线性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α-βP,其中,α、β为常数,且α、β>0。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由于满足同一种需求会有多种商品可供选择,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选择其他价格不变的替代商品,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减少;相反,导致可替代商品的需求减少。互补商品中有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对互补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如汽车和汽油,当汽车价格上涨时,需求会减少,从而导致汽油的需求减少。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其他如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
          3.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4.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变动。需求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2)需求变动。需求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需求增加,左移则表示需求减少。
          (二)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的定义及供给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线性供给函数,它的通常形式为:QS=-δ+γP,其中,δ、γ为常数,且δ、γ>0。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化的规律。
          2.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一般来说,甲、乙两种互补商品之间,甲商品的价格下跌会减少乙商品的供给。而在甲、丙两种替代商品之间,甲商品的价格下跌则会使丙商品的供给增加;反之,则减少。
          (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厂商利润减少,供给也会减少;反之,则供给增加。
          (4)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来看,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则减少产量供给。
          其他如气候、厂商数量、时间、生产成本及政府相关政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供给。
          3.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变动。供给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2)供给变动。供给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供给增加,左移则表示供给减少。
          (三)均衡价格
          1.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的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变动的影响。在供给不变时,如果需求增加,则新的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产量将增加;反之,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2)供给变动的影响。在需求不变时,如果供给增加,则新的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产量将上升;反之,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影响。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如何变化要由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决定。①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时,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不能确定;反之,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也不能确定。②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的变动不能确定;需求减少而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也不能确定。
          3.供求规律
          如果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如果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一般说来,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系数是指两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设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E为弹性系数,则:
          E=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ΔY/Y)/(ΔX/X)=(ΔY/ΔX)?(X/Y)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分类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Ed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ΔQ/Q)/(ΔP/P)=(ΔQ/ΔP)?(P/Q)        
          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同的,根据它们的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完全无弹性。当∣Ed∣=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其需求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这是一种现实中罕见的情况,通常认为像棺材、火葬、特效药这样的商品或劳务接近于这一类商品。
          (2)弹性无穷大。当∣Ed∣=∞时,需求弹性无穷大,它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无限的;而一旦高于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零,说明商品的需求变动对其价格变动异常敏感。其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这也是一种现实中罕见的极端情况。
          (3)单位弹性。当∣Ed∣=1时,即需求是单位弹性,它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同一比率发生变动,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就相应递增1%。其需求曲线为直角双曲线。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极罕见。
          (4)缺乏弹性。当∣Ed∣<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小于1%。生活必需品,如粮、油等大多属此类型。
          (5)富于弹性。当∣Ed∣>1时,即需求富于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大于1%。奢侈品和价格昂贵的享受性劳务多属于这类商品。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通常,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则需求弹性小,如生活必需品;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小且不稳定,则需求弹性大,如奢侈品。
          (2)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弹性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弹性越小。
          (4)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用I和ΔI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I1和I2分别表示变动前、后的收入;Q和Δ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Q1和Q2分别表示变动前、后的需求量。公式为:
          Em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ΔQ/Q)/(ΔI/I)                                      
          =(ΔQ/ΔI)?(I/Q)                                       
          当Em=1时,称为单位弹性;当Em>1时,称为富有弹性;当Em<1时,称为缺乏弹性。对于正常品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零;对于劣等品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在正常品中,必需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而奢侈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
          (四)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以X、Y代表两种商品,用EXY代表X商品的需求量对Y商品的价格反应程度,则需求的交叉弹性公式为:
          EXY =x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y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ΔQX/QX)/ (ΔPY/PY)=(ΔQX/ΔPY)?(PY/QX)               
          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即两种商品是互替商品还是互补商品。同时,商品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通过交叉弹性来度量。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减少),这两种存在替代关系的商品称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增加),这两种存在互补关系的商品称为互补品。
          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
          (五)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以ES表示供给弹性系数,以Q和ΔQ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量,P和Δ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则供给弹性系数为:
          ES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ΔQ/Q)/(ΔP/P)=(ΔQ/ΔP)?(P/Q)
          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成本的变化、时间的差异、厂商生产能力和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都会影响供给弹性。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供给弹性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ES=0,供给完全无弹性,其供给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极其稀缺、珍贵、无法复制的商品如土地、文物,接近于这类商品。
          (2)ES=∞,供给弹性无穷大,其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只有在商品出现严重过剩时,才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3)ES=1,供给为单元弹性。这也是现实中一种极端的情况。
          (4)ES<1,供给缺乏弹性。此时,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其供给曲线与横轴相交。
          (5)ES>1,供给富有弹性。此时,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其供给曲线与纵轴相交。
          ■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单选题)
          A.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B.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增加,他们将增加消费
          C.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D.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
          【答案】B。
          2.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    )。(多选题)
          A.商品的可替代性
          B.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C.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性
          D.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ABCD。
          3.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单选题)
          A.替代品较多的商品      B.用途多的商品
          C.贵重的首饰        D.生活必需品
          【答案】D。解析: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通常的规律是,商品限制越狭窄,则越有弹性。②商品的重要性。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④时间。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4.与高级时装等非生活必需品相比,粮食等生活需求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单选题)
          A.较低         B.较高
          C.相等         D.不能判断
          【答案】A。解析:对于粮食等生活需求品而言,价格的相对变动较高,导致的需求的相对变动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