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 通用版公务员考试用书
- 公务员考试试题
-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用书
- 北京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 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 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天津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辽宁公务员考试用书
- 吉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安徽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海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重庆公务员考试用书
- 四川公务员考试用书
- 贵州公务员考试用书
- 云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西藏公务员考试用书
- 陕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甘肃公务员考试用书
- 青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宁夏公务员考试用书
- 新疆公务员考试用书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
- 乡镇公务员考试用书
- 法院、检察院考试用书
- 招警考试用书
- 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9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专用教材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上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模块一 常识判断3
第一章 政治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8
第二章 法律18
第一节 法 理 学18
第二节 宪法20
第三节 行 政 法23
第四节 刑法29
第五节 民法34
第六节 诉 讼 法39
第七节 经 济 法43
第三章 经济50
第一节 中国经济50
第二节 国际经济53
第四章 历史、文化57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57
第二节 中外近现代史61
第三节 中外文化64
第五章 地理国情76
第一节 地理环境76
第二节 中国国情80
第六章 科技86
第一节 科学理论86
第二节 中国科技89
第三节 科技与生活92
全真模拟考场99
模块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104
第一章 逻辑填空106
第一节 词义辨析106
第二节 词语语法功能辨析110
第三节 句子语境辨析112
第二章 阅读理解117
第一节 必考题型117
第二节 选考题型133
第三章 语句表达140
第一节 语句排序140
第二节 语句衔接143
第三节 结语推断144
全真模拟考场146
模块三 数量关系158
第一章 数学运算159
第一节 数与代数159
第二节 图形与几何166
第三节 组合与概率170
第四节 应用与综合175
第五节 常用解题方法186
第二章 数字推理191
第一节 多级数列191
第二节 分数数列192
第三节 幂次数列193
第四节 递推数列193
第五节 多重数列194
全真模拟考场196
模块四 判断推理199
第一章 图形推理200
第一节 数量规律200
第二节 位置规律205
第三节 样式规律208
第四节 空间重构类212
第五节 平面重构类216
第六节 规律分类及其他考点217
第二章 定义判断219
第一节 单定义判断219
第二节 多定义判断223
第三章 类比推理226
第一节 基本关系类226
第二节 语法关系类229
第三节 词性关系类232
第四节 三项类比专项232
第四章 逻辑判断234
第一节 演绎推理型234
第二节 逻辑运算型244
第三节 加强削弱型246
第四节 前提假设型250
第五节 解释评价型252
第六节 归纳推导型254
全真模拟考场256
模块五 资料分析267
第一章 高频术语详解268
第二章 高频考点详解281
第一节 直接读数类281
第二节 计 算 类283
第三节 大小比较类287
第四节 综合分析类289
第三章 快速计算实用技巧292
第一节 计算技巧293
第二节 实用技巧299
全真模拟考场305
下部 申论
第一篇 知彼知己——申论知识方法315
第一章 申论知识——核心资料详解315
第二章 申论方法——核心思维详解321
第一节 按图索骥——申论思维导图321
第二节 道路方法——申论阅读方法323
第三节 步步为营——申论答题步骤330
第二篇 各个击破——申论专题训练336
第一章 归纳概括题336
第一节 全面准确——概括的标准336
第二节 各个击破——题型详解339
第二章 综合分析题356
第一节 全面准确——分析的标准356
第二节 横竖高低——角度与方法357
第三节 有的放矢——题型详解360
第三章 提出对策题378
第一节 有的放矢——对策的标准378
第二节 策划有方——提出对策的方法381
第三节 有的放矢——题型详解394
第四章 公文写作题417
第一节 调研类公文417
第二节 宣传类公文427
第三节 方案类公文446
第四节 其他公文题454
第五章 申论文章写作460
第一节 观点明确——审题立意460
第二节 结构完整——文章结构471
第三节 精雕细琢——写作的技法476
第四节 易简工夫——写作的捷径488
第三篇 身临其境——申论套题演练504
第一章 固本强基——国考真题演练504
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504
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地市级)511
第二章 锦上添花——联考申论真题演练519
2013年9月多省市联考《申论》试卷519
2013年4月多省市联考《申论》试卷525
第四篇 有备无患——命题政策与时政热点533
第一章 政策元理论533
第二章 重要时政热点535
第三章 关键词导图537
第四章 “两会”重点内容解读539
第五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547
第一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547
第二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读551
文摘
上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模块一 常识判断
(一)各学科题量比例
2009年之前,常识判断仅考查法律常识,2014年常识判断题量依然为20道题,现将近五年(2010—2014年)各学科考查比例总结如下:
政治(含时政)法律经济历史文化地理国情科技平均(%)151510251025
从真题来看,历史文化、科技部分占一半,政治、法律、经济、地理国情占另外一半。预计2015年国考以文化、科技为重点,加大试题信息量,考点复合化的趋势不会改变。
(二)备考策略
(1)以真题为导向。常识判断考查范围广泛,真题如何考查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备考的指南。如前所述,国考真题倾向把政治当历史来考查,那么考生复习政治时,应把重点放在理论、政策的演变过程上。另外,国考真题不回避热点问题,考生要重视时事政治,懂得如何学习时事政治,并注意拓展相关知识点。
(2)抓住重点。国考常识范围广,考查的文化、科技知识浩如烟海,考生多感觉无从下手。有效的备考方法应是在重点中找寻重点,如政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律之宪法、行政法,历史文化之中国传统文化,经济之中国市场经济等。
(3)不求甚解。这里探讨备考深度问题,常识真题难在广而不在于深,故建议考生对知识点的学习要不求甚解,具体讲,面对我们不熟悉的学科,或法律或经济,切忌钻牛角尖,不要纠缠于难题与复杂的理论,了解其最基本的原理即可,这足以让我们做对题目。
(4)重视解题方法。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无论复习多么充分,考场上总能碰到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给人感觉复习不复习都一样,其实不然。“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原因有二:其一,知识无尽,考生不可能也没时间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其二,做对题目是硬道理,从这个角度讲,了解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很多问题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这里介绍以下两种解题方法:
第一,推理。推理的依据就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如此,我们能够从已知推未知,很多看似难的考题,简单推理即能得出正确答案。
【国考2011】 根据我国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总动员和发布动员令的分别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
B. 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家主席
名师解析C。以本题为例,不需要考生记忆过多的知识点,仅需了解以下基本常识:一是国家的权力应该由国家机关而不是个人享有,由此可以排除D中的“委员长”;二是国家主席不能单独行使国家权力,由此可以排除B;三是全国人大在每年三月召开会议,难以行使权力处理一些具有突发性质的事件,故排除A。
第二,排除。对于选择题,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排除法是最有效的不二法门。如何排除,排除哪一个方法很多。应用较多的是如果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应是错误选项,予以排除。相反,表述中庸的应是正确选项。切记,此方法本身不是绝对的,应用在难题最佳。
第一章 政治
年份考点2014年党风建设、国家主权、辩证法2013年党史问题、十二五规划2012年党史问题、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问题、《共产党宣言》的性质特点、意识的作用2011年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建设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党史问题201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政策、哲学家及其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点 1 唯物论
考查难度考查频度复习要求★★☆☆☆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能区分二者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指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天津20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 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对立
名师解析B。“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列宁曾经指出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即他主张“思想反映对象的理论,……物存在于我们之外。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映象”。而“从感觉和思想到物”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联考2011下)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由于客观世界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领域和不解之谜,即便当今科学高度发展,还有人秉承唯心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C. 汉武帝首开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想基础
D.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其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名师解析B。A项,显然正确;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的政策,自此该政策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想基础;D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其主题即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故本题应选B。
考点 2辩证法
考查难度考查频度复习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的含义,质变与量变之间的关系以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区别
(一)辩证法的含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所谓形而上学是指一种对世界的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看法,而辩证法则是对世界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看法。由此可见,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它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判断是否为辩证法,一是看是否是联系的观点(看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二是看是否是发展的观点(是否符合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三是看是否用全面的观点;四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则为辩证法,不是则为形而上学。
(国考2014)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下列与该俗语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 身正不怕影子斜B.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C. 水大漫不过船D. 有理不在声高
名师解析B。题干中的“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强调办事情需要依靠内因。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可以体现出内因。
(联考2012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
A.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B.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C. “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D. “富贵而姿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名师解析C。“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因此要居安思危。“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是商人旱天购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货有所缺。与题干中的意思相似,体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逆向思维。故本题选C。
考点 3认识论
考查难度考查频度复习要求★★★☆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基本规律、真理以及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一)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二)实践与认识(理论)
二者的关系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
(三)认识的基本规律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四)真理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国考2012)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B.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 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名师解析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周国平与萧伯纳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所以选择D选项。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