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 通用版公务员考试用书
- 公务员考试试题
-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用书
- 北京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 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 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天津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辽宁公务员考试用书
- 吉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安徽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海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重庆公务员考试用书
- 四川公务员考试用书
- 贵州公务员考试用书
- 云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西藏公务员考试用书
- 陕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甘肃公务员考试用书
- 青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宁夏公务员考试用书
- 新疆公务员考试用书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
- 乡镇公务员考试用书
- 法院、检察院考试用书
- 招警考试用书
- 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9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用教材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模块一 常识判断
模块导读2
考情综述2
第一章 政治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6
考点1:唯物论6
考点2:辩证法7
考点3:认识论8
考点4:历史唯物主义9
第二节 党史和政治理论10
考点1:中共党史简述10
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
考点3:全面深化改革14
第二章 经济17
第一节 生活与消费17
考点1:货币17
考点2:价格18
考点3:消费19
第二节 生产、劳动与经营21
考点1:生产与经济制度21
考点2:劳动者22
考点3:投资理财22
第三节 收入与分配23
考点1:收入分配23
考点2:财政与税收24
第四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7
考点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7
考点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28
第三章 法律31
第一节 宪法31
考点1:国家机构31
考点2:国家制度33
第二节 行 政 法36
考点1: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36
考点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38
第三节 刑法41
考点1:犯罪41
考点2:刑罚43
第四节 民法45
考点1:民事主体45
考点2:民事行为46
第五节 法 理 学48
考点1:法的概述48
考点2:法律规范体系49
第四章 历史人文53
第一节 中华五千年53
考点1:中华文明的起源53
考点2:历朝历代54
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交流57
考点1:古代外交57
考点2:近代外交58
考点3:新中国的外交60
第三节 人文61
考点1:传统节日61
考点2:书法艺术62
考点3:戏曲艺术64
考点4:百家争鸣65
考点5:文学史学67
第五章 科技72
第一节 物理学常识72
考点1:声现象72
考点2:光现象73
考点3:物态变化76
考点4:力76
第二节 生物学常识79
考点1:人体构造79
考点2:人体营养素81
考点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83
考点4: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85
考点5:遗传和变异86
第三节 生活常识89
考点1:家居常识89
考点2:出行常识91
第六章 地理96
第一节 中国地理96
考点1:中国的领土和边疆96
考点2:中国地形97
考点3:河流、湖泊、岛屿98
考点4:中国的自然环境差异99
第二节 世界地理102
考点1:大洲与大洋102
考点2:气候103
考点3:世界人文地理104
第三节 宇宙中的地球106
考点1:地壳和板块运动106
考点2:大气层107
考点3:日月及航天活动107
考点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10
第四节 气象与灾害112
考点1:降水112
考点2:地质灾害113
考点3:气象灾害114
模块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
模块导读120
考情综述120
第一章 逻辑填空126
第一节 实词填空127
考点1:词语辨析法128
考点2:语境分析法136
第二节 成语填空145
考点1:成语辨析法145
考点2:语境分析法148
考点3:字面照应法151
第三节 虚词填空154
考点1:虚词辨析法155
考点2:语境分析法156
第二章 阅读理解159
第一节 必考题型161
考点1:主旨概括题161
考点2:意图判断题181
考点3:细节理解题189
第二节 选考题型195
考点1:态度理解题195
考点2:标题选择题199
考点3:词语理解题202
第三章 语句表达207
第一节 语句填空题208
第二节 下文推断题211
第三节 语句排序题214
模块三 数量关系
模块导读220
考情综述220
第一章 计算问题222
考点1:尾数分析222
考点2:因子分析223
考点3:裂项公式224
考点4:整体代换225
考点5:定义新运算225
考点6:函数类运算226
第二章 方程与不定方程229
考点1:基本方程229
考点2:不定方程231
第三章 工程问题235
考点1:一般工程问题235
考点2:单工程问题237
考点3:双工程问题239
第四章 行程问题242
考点1:基本公式型242
考点2:火车过桥问题245
考点3:相遇追及问题245
考点4:流水行船问题249
考点5:前后变速问题251
考点6:间歇运动问题252
第五章 经济利润问题256
考点1:基本问题256
考点2:部分折扣类258
考点3:分段计费类259
考点4:统筹优化类260
第六章 溶液问题264
考点1:溶液混合型264
考点2:反复稀释型266
考点3:抽象比例型267
第七章 钟表问题270
考点1:钟面问题270
考点2:快慢钟问题272
第八章 最值问题275
考点1:最不利构造275
考点2:数列构造276
考点3:反向构造277
考点4:设定构造278
第九章 容斥问题281
考点1:两集合容斥281
考点2:三集合容斥282
第十章 排列组合285
考点1:基本公式类285
考点2:基本技巧类287
第十一章 概率问题293
考点1:一般概率计算293
考点2:条件概率296
第十二章 几何问题298
考点1:基本几何问题298
考点2:几何性质303
第十三章 初等数学306
考点1:多位数问题306
考点2:余数同余问题307
考点3:等差数列309
第十四章 杂类问题312
考点1:年龄问题312
考点2:牛吃草问题316
考点3:平均数问题 319
第十五章 常用技巧321
考点1:直接代入法321
考点2:数字特性法322
考点3:赋值法324
模块四 判断推理
模块导读328
考情综述329
第一章 图形推理330
第一节 位置变化规律332
考点1:移动332
考点2:旋转与翻转334
考点3:图形结构335
第二节 外在形状变化规律338
考点1:叠加后的运算规则338
考点2:整体的遍历340
考点3:渐变341
第三节 数量变化规律342
考点1:点343
考点2:线343
考点3:角346
考点4:面346
考点5:素347
考点6:数量运算348
第四节 内在属性规律350
考点1:对称性350
考点2:曲直性351
考点3:封闭性352
第五节 空间重构352
考点1:折叠类352
考点2:三视图和剖面图358
考点3:空间拼合360
第二章 定义判断362
第一节 单定义判断362
考点1:关键要件法362
考点2:“并且”与“或者”364
第二节 多定义判断366
考点1:并列定义366
考点2:多层级定义367
第三章 类比推理369
第一节 集合关系369
考点1:全同关系369
考点2:种属关系370
考点3:反对关系370
考点4:组成关系370
考点5:矛盾关系371
考点6:交叉关系371
第二节 对应关系372
考点1:功能对应372
考点2:场所对应373
考点3:依据对应373
考点4:成品对应374
考点5:时间顺序对应374
考点6:常识对应375
第三节 语法语义关系376
考点1:主谓宾关系376
考点2:语义关系377
第四节 类比推理方法技巧378
技巧1:造句法378
技巧2:纵向比较法378
第四章 逻辑判断380
第一节 复合命题推理380
考点1:逆否等价380
考点2:“肯前肯后”与“否后否前”381
考点3:正确符号化382
考点4:连锁推理383
考点5:“并且”与“或者”384
考点6:否定的等价385
考点7:逆向推理388
第二节 直言命题推理389
考点1:对当关系推理390
考点2:换位推理392
考点3:演绎推理综合考查393
第三节 排序匹配394
考点1:排序问题395
考点2:匹配问题396
第四节 论证类400
考点1:论证基础400
考点2:削弱论点402
考点3:加强/削弱论证403
考点4:加强/削弱论据405
考点5:因果论证407
考点6:类比论证410
考点7:数据相关412
第五节 前提假设类413
考点1:横向联立414
考点2:纵向联立415
第六节 归纳推出类416
考点1:一致性原则416
考点2:弱化原则417
第七节 解释评价类418
考点1:解释类418
考点2:评价类420
第五章 判断推理思维方法拓展423
第一节 归谬法与两难推理423
第二节 极端假设法425
第三节 选项分析法427
第四节 图形推理之定性分析429
模块五 资料分析
模块导读432
考情综述432
第一章 高频术语详解434
第二章 快速计算实用技巧436
技巧1:估算法436
技巧2:直除法438
技巧3:插值法439
技巧4:差分法440
技巧5:化同法440
技巧6:放缩法442
技巧7:公式法442
第三章 高频考点详解444
考点1:直接读数类444
考点2:基期量相关445
考点3:增长量相关448
考点4:增长率相关452
考点5:比重相关458
考点6:倍数相关465
考点7:平均数相关466
第四章 实战演练468
类型一:文字类材料468
类型二:表格类材料471
类型三:文字+图形类472
类型四:混合类材料477
附录
附录 数字推理487
考点1:基础数列487
考点2:多级数列488
考点3:分数数列491
考点4:幂次数列493
考点5:递推数列494
考点6:多重数列495
考点7:图形数阵497
文摘
模块一 常识判断
模块导读
考情综述
一、大纲解读
(一)测试内容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等基本素质,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摘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国考大纲的常识判断部分的关键词是: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何为基本知识?何为基本能力?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是学好常识的关键。
基本知识:应知应会的知识。很多考生考完常识之后的反应通常是:这么难的题怎么会是常识?常识不应该是大家普遍知道的知识吗?通过对每年成绩的调查,看起来耗时最短的常识反而成了得分率不高的科目,其原因就在于大家将“应知应会”误解为“你知你会”。何为应知应会呢?简单点说,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的学历最低为专科,大多为本科,甚至研究生,这里的应知应会的知识背景就是大家在大学、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学过的思想政治、历史、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法律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每年大约有35%的题是对基本知识的直接考查,知道就可以得分,不知道就只能看着别人得分。
基本能力: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2013年、2014年国考加大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很多题目看起来很难,其实捅破了那一层窗户纸,就会变得特别容易,如2014年国考第5题:
下列按主导产业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石化产业②旅游服务业③服装业④信息产业⑤农产品加工业
A. ⑤④①③②B. ⑤①③②④
C. ⑤③①②④D. ③①⑤④②
解读:此题很多考生做错了,并且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题目,主导产业中石化、旅游服务、服装、信息产业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根本就没法排序。
其实,大纲例题解析中明确给出了解题的思路:“关于……的具体内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观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有关……常识,判断出答案”。我们称之为通过已知知识推导未知知识的能力。在本题中,对以上产业出现的时间顺序90%的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几乎100%的人都知道人类的需求顺序是:吃穿住行。据此,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最先出现的是“吃”——农产品加工业;其次是“穿”——服装业。联系四个选项,本题选择C。
(二)题型介绍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经典真题 (国考2012年)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明镜高悬——贡院B. 万世师表——关帝庙
C. 还我河山——武侯祠D. 正大光明——乾清宫
答案:D。关于匾额的具体内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观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有关历史常识,判断出A、B、C三个选项的对应关系都不准确,只有D选项中的匾额与建筑物能够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
2009—2014年国考常识判断各学科题量统计
年份
考点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政治题量235654考点党风建设、俗语哲理“十二五”规划纲要、党史会议、革命歌曲“十二五”开局之年科技成就、“十二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党史、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哲学—意识十七大—社会建设、综合国力、第六次人口普查、西部大开发、“三个离不开”、副省级新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改革开放阶段排序、重大工程和项目、国际组织、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农业税的征收时间、十七大报告和时政、“西藏问题”的实质、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经济题量122224考点主导产业演进顺序经济指标、收入再分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抑制通货膨胀措施汇率变动影响、经济发展现状扩大内需、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经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次贷危机、CPI续表
年份
考点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法律题量232357考点法律和自由、法律谚语和法学理念行政处罚、法律现象和概念、抵押紧急避险、刑法修正案八村委会、国防动员法、选举法国家行政机关、上下级国家机关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食品安全法、法律综合知识点法律和道德、不合法行为、地方政府规章、行政处罚、犯罪构成、无因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历史
人文题量547534考点物产生的年代、诗词典故、节日顺序、古今同义词、成语与工艺行业历史事件排序、“雁门关”诗句、作品评价、奥林匹克会歌孔子、《共产党宣言》、古代战役、宗教、《庄子》、音乐作品与创作者、匾额党史事件排序、京剧、出土文物、同属一洲的文化遗产、书法艺术近代史事件、哲学家及其思想、“四书”奥运会“和”、历史大事时间、历史事件排序、文化符号科技题量548783考点太空生活、自然现象、光原理、军事武器装备、国际体育赛事人体器官、中药、生物演化史、道路交通标志家用电器原理、基本物理知识、海鸥“预报员”、伤口结痂发痒的原因、冬天河流深层不结冰的原因、手机使用、核泄漏、容器不同形状的原因能源条件、人类航天史、近30年的创新成果、军衔制度、交通建设、日常生活的做法、生活常识(衣食住行)科学人物及贡献、武器装备、能源、现代科技、大爆炸理论、血型、生活常识、医学知识“两弹一星”、日常生活常识、科技常识(混沌理论、隐形飞机)地理题量541223考点国家主权和国防地理、地形图、农业、燃放烟花条件、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对地观测卫星、太阳直射位置、农业生产谚语世界大河流向地震、天文知识我国湖泊、科威特—大连的油轮路线资源分布地区、节气排序、气象总题量202025252525
从题量比例来看,历史人文、科技、地理的比重稳中趋升,政治、经济、法律的比重逐渐降低。从考查的知识点来说,吻合了大纲中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的要求,灵活性增强。预计2015年,历史人文、科技、地理依然会是考查的重点,考查方向集中在两个点:学科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与时政相关的知识点或日常生活应用较多的原理内容。政治、经济的考查集中在与时政相关度高的知识点,建议考生高度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近两年法律的重点在考查法律原则和法律思维,做法律题时建议大家联系日常生活进行解题。
二、备考指导
多看书,打牢基础。时间充沛的考生可以翻看从小学到大学公共课的课本,对曾经学过的内容温故知新;希望节省时间的同学可以仔细翻看本书中列出来的常识知识点,达到能熟练掌握的程度。
多做题,训练常识思维。考生在考场上通常是20秒左右的时间秒杀一道常识题,会就做,不会就蒙,速战速决,但往往会出现错选悔之莫及的情况。建议考生多做国考联考省考真题,仔细揣摩出题人的心思,把自身的知识库灵活地运用起来。通过做题把分析、推导、判断的能力内化。
关注时事,跟踪新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每年总有题目是直接考查时政的,更多的是通过时政对基本知识点进行考查。知识点多如沙粒,如何在大浪中淘出真金?看新闻是不错的选择。第一章政治
第一章 政治
历年考点归纳
年份考点2014年党风建设、俗语哲理2013年“十二五”规划纲要、党史会议、革命歌曲2012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科技成就、“十二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党史、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哲学-意识2011年十七大-社会建设、综合国力、第六次人口普查、西部大开发、“三个离不开”、副省级新区2010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改革开放阶段排序、重大工程和项目、国际组织、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2009年农业税的征收时间、十七大报告和时政、“西藏问题”的实质、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点1:唯物论
考查难度考查频度学习目标★★☆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经典真题 (国考2012年)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B.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 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名师解析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周国平与萧伯纳的观点的不同在于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所以选择D选项。
考点2:辩证法
考查难度考查频度学习目标★★☆☆掌握联系、发展、矛盾的内涵;重点掌握矛盾的相互转化、内外因关系原理
经典真题 (联考2010年下)下列成语全部蕴含辩证思维的一组是()。
A. 居安思危仰视俯察藏器待时B. 群龙无首水火不容生龙活虎
C. 否极泰来革故鼎新祸福相倚D. 周而复始刚柔相济龙吟虎啸
名师解析 C。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有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律)。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C选项,“否极泰来”和“祸福相倚”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革故鼎新”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均体现了辩证思维。A选项,“仰观俯察”的意思是多方仔细地观察,与哲学思想无关。B选项,“群龙无首”意思是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这两者都与哲学思想无关。D选项,“龙吟虎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与哲学思想无关。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3:认识论
考查难度考查频度学习目标★★☆掌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经典真题 (浙江201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②实践目标的确立,需要认识的指导
③对实践手段、方法、道路、步骤的取舍,需要认识的指导
④对实践结果的评价,需要认识的指导
⑤认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实践提供动力
A. ①③⑤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⑤
名师解析 B。题干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而①和⑤体现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应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4:历史唯物主义
考查难度考查频度学习目标★★☆掌握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熟悉群众路线教育的相关内容
经典真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这体现了()。
A.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B. 依法行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C.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D. 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服务人民
名师解析 C。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全党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文段未体现出依法行政,排除B、D两项;也未提到科学发展观,A项错误。答案为C。
考 点 直 击
1.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 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所蕴含的哲理是()。
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 意识活动本身可以改变客观世界
C. 人们的精神动力依赖于物质活动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下列与该俗语哲理相同的是()。
A. 身正不怕影子斜B.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C. 大水漫不过船D. 有理不在声高
4.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5.“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C.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 “望梅止渴”体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A【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D两项说法错误。题干“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强调的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C项是在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故本题答案选A。
3.B【解析】 题干中的“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强调办事情需要依靠内因。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以体现出内因。因此B项正确。
4.B【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认识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所以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的说法是正确的,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的说法错误,应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技术手段制约,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所以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说法不正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5.D【解析】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表明“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资源”,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哲理。因此,D项正确。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