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申论15天快速突破》专业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32.00 商品编号:6266
      • 折 扣 价:¥22.00已优惠¥10.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07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江苏省2014考试录用公务员、司法行政系统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公安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第一阶段  能力提升
                第一天  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节  大纲解读2
                        一、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2
                        二、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2
                        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2
                        四、揭示(事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2
                    第二节  能力训练3
                        一、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3
                        二、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5
                        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7
                        四、揭示(事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10
                第二天  综合分析能力
                    第一节  大纲解读13
                        一、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13
                        二、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13
                        三、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13
                    第二节  能力训练14
                        一、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14
                        二、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16
                        三、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18
                第三天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第一节  大纲解读23
                        一、发现和界定问题23
                        二、作出评估和权衡23
                        三、提出方案和措施23
                    第二节  能力训练24
                        一、发现和界定问题24
                        二、作出评估和权衡26
                        三、提出方案和措施30
                第四天  贯彻执行能力
                    第一节  大纲解读33
                        一、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33
                        二、遵循依法行政原则33
                        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34
                        四、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34
                    第二节  能力训练35
                        一、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35
                        二、遵循依法行政原则36
                        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38
                        四、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40
                第五天  文字表达能力
                    第一节  大纲解读42
                        一、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2
                        二、用语准确规范、简明畅达42
                        三、表述思想观点43
                    第二节  能力训练43
                        一、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3
                        二、用语准确规范、简明畅达44
                        三、表述思想观点47
            第二阶段  高分技巧
                第六天  归纳概括题
                    第一节  题型概述50
                        一、题型分类50
                        二、作答基本要求51
                    第二节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53
                        一、作答方法53
                        二、例题精解55
                    第三节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61
                        一、作答方法61
                        二、例题精解62
                    第四节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64
                        一、作答方法64
                        二、例题精解64
                第七天  综合分析题
                    第一节  题型概述67
                        一、题型分类67
                        二、作答基本要求69
                    第二节  词句阐释71
                        一、词语阐释71
                        二、句子理解74
                    第三节  启示型分析75
                        一、作答方法75
                        二、例题精解78
                    第四节  评论型分析81
                        一、作答方法81
                        二、例题精解82
                    第五节  关系型分析85
                        一、作答方法85
                        二、例题精解86
                第八天  提出对策题
                    第一节  题型概述89
                        一、题型分类89
                        二、作答基本要求90
                    第二节  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93
                        一、作答方法93
                        二、例题精解94
                    第三节  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96
                        一、作答方法96
                        二、例题精解101
                第九天  应用文写作题
                    第一节  题型概述104
                        一、题型分类104
                        二、作答基本要求105
                    第二节  宣传通知类108
                        一、作答方法108
                        二、例题精解一111
                        三、例题精解二115
                    第三节  工作方案类118
                        一、作答方法118
                        二、例题精解一119
                        三、例题精解二123
                第十天  文章论述题
                    第一节  题型概述126
                        一、题型分类126
                        二、作答基本要求128
                    第二节  文章结构133
                        一、分析问题型结构133
                        二、解决问题型结构135
                    第三节  立意和论证137
                        一、核心要求137
                        二、如何确定论点139
                        三、如何论证论点143
                    第四节  标题的写法151
                        一、核心要求151
                        二、拟题技巧152
                    第五节  开头的写法154
                        一、核心要求154
                        二、开头方式156
                    第六节  主体段落的写法160
                        一、核心要求160
                        二、经典主体段落的写法167
                    第七节  结尾的写法170
                        一、核心要求170
                        二、结尾方式171
            第三阶段  热点预测
                第十一天  经济类热点预测
                    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74
                        一、时事链接174
                        二、必备知识点175
                        三、例文赏析178
                    第二节  能源资源价格改革178
                        一、时事链接178
                        二、必备知识点179
                        三、例文赏析182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83
                        一、时事链接183
                        二、必备知识点183
                        三、例文赏析185
                    第四节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186
                        一、时事链接186
                        二、必备知识点187
                        三、例文赏析189
                    第五节  统筹城乡发展190
                        一、时事链接190
                        二、必备知识点190
                        三、例文赏析193
                    第六节  物价调控194
                        一、时事链接194
                        二、必备知识点194
                        三、例文赏析197
                    第七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98
                        一、时事链接198
                        二、必备知识点198
                        三、例文赏析200
                    第八节  自主创新能力201
                        一、时事链接201
                        二、必备知识点202
                        三、例文赏析204
                第十二天  政治类热点预测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205
                        一、时事链接205
                        二、必备知识点205
                        三、例文赏析208
                    第二节  政府公信力208
                        一、时事链接208
                        二、必备知识点209
                        三、例文赏析212
                    第三节  干部选拔与任用213
                        一、时事链接213
                        二、必备知识点213
                        三、例文赏析215
                    第四节  行政问责制216
                        一、时事链接216
                        二、必备知识点217
                        三、例文赏析220
                    第五节  网络问政221
                        一、时事链接221
                        二、必备知识点222
                        三、例文赏析224
                    第六节  “三公”消费225
                        一、时事链接225
                        二、必备知识点225
                        三、例文赏析227
                    第七节  基层民主建设227
                        一、时事链接227
                        二、必备知识点228
                        三、例文赏析230
                第十三天  社会类热点预测
                    第一节  公共安全231
                        一、时事链接231
                        二、必备知识点231
                        三、例文赏析233
                    第二节  就业问题234
                        一、时事链接234
                        二、必备知识点234
                        三、例文赏析236
                    第三节  住房问题237
                        一、时事链接237
                        二、必备知识点237
                        三、例文赏析239
                    第四节  医疗卫生240
                        一、时事链接240
                        二、必备知识点240
                        三、例文赏析242
                    第五节  养老问题243
                        一、时事链接243
                        二、必备知识点244
                        三、例文赏析245
                    第六节  食品安全246
                        一、时事链接246
                        二、必备知识点247
                        三、例文赏析248
                    第七节  城市布局与形态249
                        一、时事链接249
                        二、必备知识点250
                        三、例文赏析252
                    第八节  事业单位改革252
                        一、时事链接252
                        二、必备知识点253
                        三、例文赏析255
                第十四天  文化类热点预测
                    第一节  发展文化产业256
                        一、时事链接256
                        二、必备知识点257
                        三、例文赏析259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60
                        一、时事链接260
                        二、必备知识点261
                        三、例文赏析263
                    第三节  公民道德建设264
                        一、时事链接264
                        二、必备知识点264
                        三、例文赏析266
                    第四节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267
                        一、时事链接267
                        二、必备知识点267
                        三、例文赏析270
                    第五节  数字版权保护271
                        一、时事链接271
                        二、必备知识点272
                        三、例文赏析273
                    第六节  文化软实力274
                        一、时事链接274
                        二、必备知识点275
                        三、例文赏析278
                    第七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79
                        一、时事链接279
                        二、必备知识点279
                        三、例文赏析282
                第十五天  生态类热点预测
                    第一节  动物保护284
                        一、时事链接284
                        二、必备知识点285
                        三、例文赏析287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288
                        一、时事链接288
                        二、必备知识点289
                        三、例文赏析291
                    第三节 低碳发展292
                        一、时事链接292
                        二、必备知识点292
                        三、例文赏析295
                    第四节  土壤污染296
                        一、时事链接296
                        二、必备知识点296
                        三、例文赏析298
                    第五节  草原生态保护299
                        一、时事链接299
                        二、必备知识点300
                        三、例文赏析302
                    第六节  大气污染303
                        一、时事链接303
                        二、必备知识点304
                        三、例文赏析307
            中公教育?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总表308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11
         

        文摘
         

        第一阶段  能力提升
        第一天  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节  大纲解读


            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一、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
            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于给定资料内容的全面把握,其重点在“全面”二字上。也就是说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对于资料中所涉及的事实、问题、原因、对策、影响等方面要有通盘的了解和掌握。
            二、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
            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于给定资料中字词、语段的准确理解,关键点在“准确”二字上。它要求考生不但要能理解其字面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能对其指代含义、隐喻含义、引申含义的理解到位和无误。
            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
            本考点要求考生就给定资料中的事实进行提炼,并明确列举此事实的目的、通过该事实想要揭示什么问题,最终得出事实想要表达的观点。
            四、揭示(事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和分析给定资料中所反映事实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问题表象下所要揭示的本质问题,要区分问题现象、问题原因、问题本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能力训练


            一、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
            1.给定资料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一句调侃的顺口溜尽管有些夸张,但道出了不少家长的无奈,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俨然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
            “我们小小的一个幼儿园,二三十个职工,就有9种‘身份’──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聘任制干部、临时工……”小肖言谈中透着无奈,她是某省级示范幼儿园中班幼儿教师,2013年是她从事幼儿教育的第十一个年头。
            “原来也想满腔热血服务幼教事业,可现在看看身边同事,上班时间看电影、做瑜伽,迟到早退,太正常了。”小肖说。原来,幼儿园所在地五年内要拆迁,主办单位认为幼儿园是个累赘,决定停止招收新生,几年内停办。一旦停办,教师们何去何从?渺茫的前景,缺乏保障的待遇与权益,让教师们难以安心工作。
            曾获“省级示范幼儿园”称号的公办幼儿园尚且如此,其他幼儿园的教师身份不落实、待遇缺乏保障、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可想而知。据了解,占我国幼儿教师总数80%的广大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以来因没有明确教师身份,不能享受教师待遇,工资、医疗与养老保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行政管理力量不足、投入体制不顺、经费严重匮乏也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一方面,随着改革深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责任成倍增加;另一方面,目前各级教育行政力量严重削弱。国家负责管理学前教育的教育部幼儿教育处长期只有1人,现在2人;不少省市撤并了学前教育处或幼教科,甚至没有幼教专职干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家督学庞丽娟说。而在我国教育财政性经费总量之中,学前教育经费仅占1.2%~1.3%,而且十年来徘徊不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基本的财政保障。
            “由于缺乏有力的全国性法律规范,在社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庞丽娟认为,尽管各级教育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究其根本,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学前教育的法律规范和保障。
            2011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大学原副校长张承芬提交了一份题为《破解学前教育难题须立法明确政府职责》的提案。她说:“当前应将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破解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不要小看一部法律的作用,你看看义务教育法出台后,义务教育得到了多么大的发展就可以知道了。”2011年2月,教育部的新闻通气会上,有人问及学前教育立法的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这样回应。1986年出台的义务教育法虽然只有18条,但给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义务教育法实施之初,目标是解决“一无两有”问题(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师,人人有课桌椅);2000年,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现在,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超过99%,目标则转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想解决“入园难”问题,关键在各级政府,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入园难”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解决“入园难”问题仅靠教育行政部门是不够的,必须综合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力量,由主要或分管行政负责人协调,才能真正发挥政府统筹资源、协调立场、合理攻关的作用。政府在解决入园难的过程中应关注几个基本问题:
            解决“入园难”问题,应当坚持觉悟导向而非矛盾导向。政府要将解决“入园难”问题当作自己的职责,当作政府公共服务应该包含的基本功能;要把幼儿顺利入园、进入高质量的幼儿园当作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当作重要的民生工程,当作关系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稳扎稳打,合理谋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如果仅仅把“入园难”问题当作是眼前的矛盾,采用应急的“扩班塞人”、“放任劣质”的方式应付性地“解决”,那么,“入园难”问题将永远是问题。政府就永远是“消防队”,人民群众对政府就无法真正满意。因此,解决“入园难”问题的核心是提高政府的觉悟。
            解决“入园难”问题,应当加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指导纲要2010—2020》指出:“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从目前“入园难”现象看,本质问题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缺失。其实,国家很早以前就强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但是,幼儿园过于集中和幼儿园严重缺失的现象并没有得到真正改善,“入园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政府要加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考虑人口的峰谷,尤其要关注重大社会事件和习俗引发的生育高峰,合理分配学前教育资源。在加强规划的同时,必须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规划的落实。当前,解决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问题刻不容缓。要采取切实的措施,确保一定规模地区有配套幼儿园,并采取特别划拨教育用地等措施,确保幼儿园按时建设、按质完成,以交付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
            解决“入园难”问题,应当质量与数量并重。《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指导纲要2010—2020》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质量问题关系到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竞争力。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质量的教育条件。要把解决“入园难”问题当作数量与质量相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增加几个座位或床位,而是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力争高起点、高质量。要确保幼儿园登记注册,确保幼儿园场地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幼儿园教师的合格,确保班级人数符合幼儿教育法规的要求。
            2.问题
            (1)给定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2)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原因有几个?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3.分析
            (1)第一个问题问的是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要想了解一篇资料大致所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资料的首段、尾段以及各段的首句,这其中,首段又是最为明显的。第二种是通过阅读资料,去寻找资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该词语很可能是资料的主题关键词。
            以本文为例采取第一种方式,首段分成两句话:
            第一句——用一句顺口溜表达出进入幼儿园难和幼儿园费用高两大问题。
            第二句——再次强调了幼儿园问题已经成为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两句话都是围绕着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展开的,因此可以推知本文所涉及的主题是如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第二个问题有两个小问题。
            要想回答这两个小问题,我们须遵遁三步走:首先,要理清给定资料的结构,划分结构有利于系统地梳理资料内容,通读全文可以发现整篇资料的脉络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所以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分析问题原因)
            第三部分——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自然段(提出解决对策)
            其次,结构划分清楚后,再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民生问题。
            第二部分——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幼儿园教师身份不落实、待遇缺乏保障、队伍不稳定;行政管理力量不足、投入体制不顺、经费严重匮乏;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三部分——要解决入园问题,应当建立学前教育的法律规范和保障,坚持觉悟导向而非矛盾导向,加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质量与数量并重。
            最后,在前面两个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出问题答案所在,第一个小问题的答案集中于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第二个小问题的答案集中在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自然段。
            ■
            训练指导
            理解一篇资料的一般顺序,通常为首先通读各段,其次总结各段要点,最后再对文章中的关键或易混淆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
            二、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
            1.给定资料
            “7?23”动车追尾事故后,一张照片拼图热传网络:上方,是温州市民献血的长队;中间,是医院中忙碌着的义工;下方,是救援时赤膊上阵的村民。网友评价:“温州温暖,中国力量。”
            事故之后,飘零在悬坠车厢里的生命,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救援,能比在场人的双手更有效;没有什么车队,能比周边的社会车辆更迅捷;没有什么信息,能比微博的传递更及时;也没有什么鲜血,能比流淌在身体中的那份更丰沛、更温暖……每一个普通公民的表现,每一种社会力量的呈现,都影响着速度、力量、慰藉与温暖,关系到“黄金救援期”里的生命质量。
            “温州温暖”,因而倍显珍贵。它让我们感受到公民的责任意识,触摸到时代的温度,传递着前行的信心。风险社会,总有各种安全事件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很多时候,有组织的公共救助难以及时抵达,需要每个人守望互助弥补“时间差”。社会管理者编织的安全网只是“网”,经纬线间的那些空白,需要社会成员共同的努力来填充。
            实际上,这样的力量,崛起于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志愿者的自觉选择中,展现在各种民间协会、社会组织的持续行动中,绽放在山区孩子吃上免费午餐的笑容中。
            这种蕴藏于社会的蓬勃力量,能够成为政府行动的有效支撑,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宝贵资源。突发事故中,它上升一分,就能多消散一分伤害的阴霾;社会生活里,它增加一分,就能多绽放一个灿烂的笑脸。这也是论及社会管理时,胡锦涛同志要强调“社会协同”的原因。
            无论是救援、献血或是关注,事故之后的参与,也让每个人感同身受:他们,也是“我”;我,即是“你们”。对共同体的认知、对社会责任的感受,更能激发社会成员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也有益于弥合已然出现的社会裂痕。
            社会力量,巨大也分散。在“温州温暖”里,我们看到,事故两小时,号召献血的微博集结了上千网友前往血站;温州三院招募志愿者的帖子,3小时内挤爆100个名额;我们也看到,参与的通道还不够畅通,很多人不知如何发力;参与的方式还有待改进,组织效果还不能完全地最大化。
            社会薄弱之处,当是社会管理者发力之点。深刻变化的转型期,能否整合社会力量,不仅是社会管理的创新,更是执政能力的体现。培育社会组织、呵护社会爱心、激活社会力量,理应成为各级政府推进社会管理的应尽之责。
            项炜伊,两岁半,留着锅盖头,穿着公主裙,低头喝水。第一次坐动车,父亲拍下这一刻,传上微博。作为最后一个获救者,她却不幸成为孤儿。事故之后,对每一个散发温暖者,怎样赞美都不为过,然而,没有人在意赞美,因为大家更希望的,是聚集更多温暖,持续释放,照亮小炜伊以及更多如她一样用个体之肩承受社会悲剧的人的前行方向。
            2.问题
            (1)结合给定资料请指出“温州温暖”的本质。
            (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分析
            (1)资料明确提出了“温州温暖”,因此,对其本质的表述,要在阅读资料时,多注意“温州温暖”出现的地方。通读资料,前两则资料都是围绕动车事故后“温州温暖”的具体表现进行论述,第三段则属于重点论述主题部分,前两段的铺垫主要是为了集中论证第三段中责任意识的主题。因此,在概括其本质时,必须把握责任意识这个关键词。同时,首段最后的网友评价“温州温暖,中国力量”,是关键性的表述,在概括“温州温暖”本质的时候,需要体现出来。
            由此可知,“温州温暖”所体现出来的本质是公民的责任意识,反映出公民社会责任的不断成熟,体现了中国的力量。
            (2)资料前三段为引题部分。首段先列举7?23动车事故后“温州温暖”的照片描述,次段分析事故后普通公民如何发挥其自身力量,第三段由点到面引申开来,说明人性的责任意识和发自内心的爱这一主题,并对此进行分析,指出社会管理者编织的“安全网”应该与社会公民自身的努力联系起来。
            第四到六段,进行分析论证,重点围绕着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成长的力量,也就是其重要意义来展开表述。通过分析揭示了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成长对于社会建设以及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指出其更能激发社会成员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也有益于弥合已然出现的社会裂痕。
            第七到八段,指出了在发挥公民社会责任意识、贡献自己力量时存在的两方面问题,即社会力量分散;社会管理者如何整合社会力量,创新社会管理,指出了以后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蕴藏一定的解决思路。
            最后以一个简单的事例,说明发挥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前景和美好愿望,很好地升华了主题。
            由此可见,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社会责任意识是蕴藏于社会的蓬勃力量,能够成为政府行动的有效支撑,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宝贵资源,因此培育社会组织、呵护社会爱心、激活社会力量,理应成为各级政府推进社会管理的应尽之责。
            ■
            训练指导
            对资料含义的理解最困难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需解释的资料字面含义很明显,但在资料中有其他的指代意或引申意。
            第二,需解释的资料并不常见,仅从字面无法准确理解。
            解决这两种困境不能仅凭猜测,最终的处理原则还是依靠资料,将需要解释的部分放到资料中上下文的语境中去解释。
            ■
            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
            1.给定资料
            (1)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大众文化审美的多元化,以及电视文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愈演愈烈,使丑闻劣迹者屡屡登上主流文化舞台,不仅降低了电视文化水准,更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因此,增强社会责任感,治理电视娱乐节目的低俗化,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前媒体工作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要了解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首先要理解“低俗”的含义。在《新华词典》中,对“低俗”的解释是:“低级且庸俗,与‘高雅’相对,用来形容低级、粗俗、不文明的现象或事物。”所谓“低俗化”,是指文化艺术或社会表征趋于低级粗俗,挑战道德及心理承受力底线的趋势。纵观世界各国对“低俗”的界定,认定一个实物或是现象低俗与否,要以社会多数成员的普遍判断作为参照,其中有三个标准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即对青少年有毒害的;有损社会公德的;有悖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我们界定低俗时,也可以参考这个普遍认可的标准。
            我国出现低俗的电视娱乐节目和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是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产物,狭义的低俗电视娱乐节目是指还未达到淫秽色情,却又明显含有脏话、性暗示、猥亵、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下流内容,或是公然冒犯社会基本道德水准的内容。广义上说,凡是宣传淫秽色情、血腥暴力以及有伤社会风化的节目内容,都应含在“低俗电视娱乐节目”之列,应受到国家的严厉制止和打击。
            2012年,电视媒体顶住了全球经济低迷、广告投入不足的压力,从全年的整体情况看,各级媒体电视节目品味、制作水平以及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这是广大电视媒体人辛勤努力和勇于创新的结果,值得肯定。
            然而,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国际通行的“低俗病”。当前的电视娱乐节目一直在打“擦边球”,文化内涵不足,过度娱乐化,用性、绯闻等争议性话题或争议性人物来吸引受众,进行恶性炒作,这些都是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的表现,长此以往,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必将遭受质疑。
            当前,不少电视娱乐节目都以内容大尺度和情色挑逗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其情色内容也是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典型表现。嘉宾的暴露穿着、主持人和嘉宾之间讨论的话题等都离不开情色或性暗示。例如台湾地区的《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综艺娱乐节目,往往以大尺度的访谈内容和夸张的挑逗性动作吸引受众,这些内容无非是利用受众无意识的本能欲望。电视娱乐节目制作方为了提高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无所不用其极,低俗之风愈演愈烈,欲罢不能。更加危险的是,在当前社会,由于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分级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不少未成年人能够通过电视轻易地收看此类节目,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这样的电视娱乐节目虽然能够换取利益,但其行为不仅是短视的,对于电视媒体品牌的树立和长期发展也十分不利。
            回顾2012年,最受争议的嘉宾谈话节目莫过于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该节目在11月下旬的一次录制中,邀请争议人物干露露母女三人作现场嘉宾,干露露母女三人在网上走红,无非是依靠出卖色相,一脱成名。她们通过网络访谈节目、车展等方式增加曝光度,“色情”、“裸露”、“低俗”几乎成了干露露母女的代名词。在江苏教育台《棒棒棒》节目录制期间,母女三人口出污言秽语等片段在网络流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引发广泛关注。11月28日晚20时19分,广电总局发布公告,宣布停播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次日17时42分,广电总局再次发布公告,对江苏教育电视台自2012年11月30日零时起进行停播整顿。
            这起事件是电视媒体低俗化的典型,影响无疑是恶劣的。国家广电总局在公告中称:“江苏教育电视台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罔顾媒体社会责任,为丑恶言行提供展示舞台,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应当受到严厉谴责,广电总局将依据有关法规,给予严肃处理。”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后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以及包括网络、移动终端在内的各类视听新媒体,应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严禁丑闻劣迹者在视听节目发声出镜。
            (2)有人说,20年前看电视,几乎找不到娱乐节目;20年后看电视,几乎找不到没有娱乐节目的频道。选一次秀,相一场亲,面一轮试,炖一碗养生汤,编一段离奇人生,攒一场亲情恶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晚黄金档拿遥控器按一圈,中国观众的电视时间几乎被娱乐所包围——PK选秀、游戏狂欢、情感纠葛、家庭冲突,满眼都是娱乐,电视台成了夜总会。追求娱乐至上、忽视思想内涵、排斥审美追求、拒绝承载社会责任和主流价值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果说同质、抄袭、克隆显示的只是原创的缺乏和急功近利的炒作,那么低俗化就是对于电视公共服务功能的彻底背叛。
            “不是娱乐新闻社会化,就是社会新闻娱乐化,要不就是主动制造争议性事件,最终的结果就是让雷人文化在娱乐节目中蔓延。”娱乐策划人田金双认为,现在整个娱乐节目的气氛是“诱导公众”,力图在短时间内用爆炸效应迅速吸引眼球,取得收视率。情感类节目被商业化操作;学术类、科教类节目向“娱乐”转型;访谈节目在煽情之余热衷于挖掘隐私;即使是选秀节目,对选手判断的标准也已经从艺术专业角度转向看这个选手有多惨。
            除了“欺骗感情”,更有—些节目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重口味”,刻意放大人性的丑恶,编造出恶俗甚至严重突破社会传统伦理的故事,来满足观众的猎奇欲和窥探欲。“因为拆迁款母子成仇”、“用金钱横刀夺爱”、“母亲残疾卧床被众子女抛弃”,当这些话题长期以“表演”的形式,“真实”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对社会人心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猎奇”或“媚俗”所能概括的了。
            过度的娱乐化,传递的只是消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或疯狂拜金、或肆意侮辱、或大胆雷人,为节目带来了高收视率的同时,“个性十足”的嘉宾们也迅速蹿红,成为“话题明星”。一些拜金、自私、做作、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爱情观、价值观,通过电视节目选定的“毒舌”、“酷哥”、“辣妹”嘉宾们广为传播,家长们看后,不免心惊肉跳。
            田金双认为,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消解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信息功能、服务功能,过度娱乐化会让电视失去力量,以“快餐文化”、“过度娱乐”来获取短期经济利益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它毁掉的不仅是媒体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
            (3)2012年以来,浙江卫视相继推出了《中国梦想秀》第三季和《中国好声音》两档电视大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国梦想秀》第三季平均收视率达到2.311%,微博评论和转发量达到1.2亿,网络点击量突破10亿人次;《中国好声音》微博评论和转发量高达12亿,网络点击量突破13亿人次,每期平均收视率为4.032%,单期最高突破6%,均创省级卫视全国第一。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专家研讨会上,浙江广电集团编委、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透露了“两部电视大片”成功的原因。
            夏陈安说,我们提出并实施以完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协调并存、促进文化繁荣与回应时代精神双向融合的“顶层设计”,突出公益特色、崇尚励志阳光、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中国梦想秀》和《中国好声音》都是引进的海外节目版权,但浙江卫视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寻找中国独有的精神气质。在《中国好声音》中保留了原版的“盲选”元素,强化导师培训和选择的过程,而大大淡化了投票晋级的典型选秀模式。《中国梦想秀》则完全突破了英国原版明星梦、音乐歌舞才艺秀为主的节目模式,让梦想照进中国人的现实,突出公益特色。
            他说,为确保每个选题和故事的导向正确,引导有力,《中国梦想秀》的每个选题都要进行三轮以上讨论筛选、两次以上的实地调查,近2 000个选题最终入围的选题不到200个,进入录制20多个,最终精编播出的只有10个。每期90分钟的节目由10位导演从160个小时的图像素材中剪辑而成。
            在节目制作上,各方面的团队都可以说是最专业、顶尖的。在《中国好声音》中,导师团队的刘欢、那英是顶级的流行音乐人,音响设计师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录音师是专为王菲录音乐专辑的高手。节目的视觉呈现也是世界水平线的,与《荷兰之声》、《美国之声》不相上下。录制现场16个机位覆盖场内各个角落,场外还有10个机位随时抓拍学员和家人。每位学员,从走上录制大厅外的红地毯,到走进后台等候室,再步入梦想通道,最后到演出完毕与家人分享感受,始终有摄像机随时跟拍。一期节目,26个机位,要拍摄近1 000小时的素材才能完成。
            2.问题
            (1)给定资料(1)、(2)表达了什么观点?
            (2)给定资料(3)中的事例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3.分析
            (1)给定资料(1)、(2)通过对当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乱象的描述,意在表达娱乐节目低俗化、过度娱乐化将传递消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消解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信息功能、服务功能,让电视失去力量,损害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毁掉媒体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
            (2)给定资料(3)列举了《中国梦想秀》和《中国好声音》成功的事例。两个节目通过合理定位、本土化改造、树立正确导向和打造顶级团队,取得高收视率和良好的观众口碑。由此可以推知,资料中介绍的事例想要表达的观点是:要想打造中国式精品娱乐节目,应当切实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导向,尊重观众,合理定位,在原创的基础上,适当引进国外精品节目,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努力打造顶级团队,以实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
            训练指导
            对资料中体现的观点进行分析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原因有二:
            第一,选取的资料是截取的,考生难免会断章取义,这就给理解作者的观点带来了困难。
            第二,不同的资料之间会有细微的差别,其试图表达的观点也会有细微的不同。
            因此,对资料观点的提炼,必须从资料的整体进行把握,通读整段资料后才能下结论。要细致地分析资料中事实之间的区别,了解作者的倾向,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
            四、揭示(事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1.给定资料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有关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
            换个角度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需要在心理上和政策上做好准备。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2000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城乡经济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原因,我国有效供养老年人的劳动力更显不足。社会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可谓是社会的幸福的“烦恼”。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发展呈现出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发展较快的特点。更为严重的是,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加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已经达到将近10 000美元,其他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都在5 000美元左右,而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1 000美元左右,俗语说“未富先老”,这更加重了社会老龄化的严峻性。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可避免,不可逆转,也不能推迟。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必须正视老龄化带来的系列挑战,积极应对。结合老龄化社会特点,必须出台相关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等政策,全面做好准备,这样从微观上说,我们国家的老年人才可以放心消费,安享晚年,从宏观上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才能更好地协调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被称为“银发经济”的老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因为拥有数以亿计的消费群体,老年产业也多被商家称为“朝阳产业”。有投资者说:“人类在18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20世纪发现了老年人。”依照这个说法,商家应该很热衷于“银发经济”才对。但在重阳节走访市场发现,百货商场、超市、家电卖场等平时酷爱“炒节”的商家,居然对这个节日无动于衷。
            有人说,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人口老龄化。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情况更为严重,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8%。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适应。如何服务好、发挥好老年人这个“银色群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命题。
            说到“老龄产业”,立刻有不少商家将其与慈善联系起来,某投资公司负责人李经理表示,为支持老龄事业发展,他们每年均会对老龄公益活动进行捐助,不过当被问及是否有关于老年产品的投资时,该负责人则表示由于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目前还没有投资的打算。
            不少商家对开发老年市场信心不足,大多把目光盯在年轻人身上,认为老年人缺少消费的渴望和冲动。这些经营者对开发“银发经济”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银发经济”几乎成为消费市场的“盲区”。
            薄利商场、公益活动、低端产品……据了解,目前很多的企业几乎秉承着做慈善的心态来对待“老龄产业”。目前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结构以低端价廉为主,难以达到企业的盈利要求,致使老年人用品市场缺乏生机和活力。比如,在山东省老年人用品专营企业只有1家。
            “广安城区街头处处可见童装专卖店、女装专卖店,可专门的老年生活用品商店却十分难觅。”日前,市民黄女士打进热线反映。2011年6月26日,记者走访了广安市部分超市、商场及临街店铺,发现很难买到专门的老年用品。
            虽然商家已对“银发浪潮”带来的各种商机有所认识,但是对如何开发这一市场均持谨慎态度。
            业内人士分析,“银发经济”之所以不热,与商家的“逐利”和老年人的“犹豫”分不开。“经营老年人用品利润薄,毛利率多维持在10%左右,而流行款式的服装可达50%以上,而且老年人买东西爱挑挑拣拣,他们在服装上不仅注重舒适,还要考虑面料、做工款式、颜色等,买一件衣服都能跑上七八趟,有些商家不愿意赚这个‘麻烦钱’,不愿意投资和经营利润微薄的老年商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带来了养老服务的旺盛需求,给我国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养老、养生产业的市场约有1万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5万亿元。
            如此巨大的机遇摆在眼前,不少企业纷纷“抢滩”。据悉,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公司现在都尝试从高端市场切入养老产业。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曾公开表示:“这种把保险、地产、养老产业融合在一起的商业模式,可以将寿险产业链拉长20年到30年。” 据了解,在进军高端养老产业时,许多企业打出了“养老地产”概念,甚至有人把其称为房地产市场的最后一块“金矿”。
            对此,有人指出,把养老业产业化不论对缓解政府社保压力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蕴含着巨大商机的“银发经济”,为何少有人开发呢?业内人士分析是由于不少老年人受传统文化和生活经历的影响,落后的消费观制约了老年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专家表示,“银发经济”在国内还没热起来,与老年人消费理性、注重节俭有关。大部分老年人还需要依靠辛苦积攒一生的储蓄来养老,这必然会降低他们对消费的投入。
            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应给予老年用品产业税收上的优惠,帮助相关企业及行业发展壮大;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在 “价廉物美”上狠下工夫,丰富老年用品的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切实解决老年人的消费难题。
            2.问题
            (1)给定资料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给定资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了什么实质问题?
            (3)造成这一实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
            (1)题目要求回答反映了“什么现象”,所以在作答时只需写出是何现象即可,不用作深入地分析。因此,依据资料中的内容,主要反映的现象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我国面临严重的养老难题,老年经济需求旺盛,市场广阔,老龄产业成为朝阳产业;但是,由于不少商家对老龄产业的认识有误,开发老年市场的信心不足,导致“银发经济”几乎成为消费市场的“盲区”。
            (2)本题是在问题(1)的作答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剖析和理解。首先我们通过(1)的作答知道了资料主要谈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我国面临严重的养老难题,老年经济需求旺盛,市场广阔,老龄产业成为朝阳产业;但是,由于不少商家对老龄产业的认识有误,开发老年市场的信心不足,导致“银发经济”几乎成为消费市场的“盲区”。接下来,我们就要顺着这个线索找出它想要揭示的实质问题。通读整篇资料可知,“银发经济”发展滞后揭示的实质问题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物质文化不能满足其需要的矛盾。
            (3)造成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物质文化不能满足其需要的矛盾的原因是:老龄化的加速和老龄产业发展的滞后。具体表现在:一是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是老年人受传统文化和生活经历的影响,消费观落后,制约了老年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结构以低端价廉为主,难以达到企业的盈利要求,致使老年人用品市场缺乏生机和活力;三是不少企业对老年经济的认识有误;经营老年产品利润微薄,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训练指导
            对资料事实中本质问题的提炼,要遵循两个标准:
            第一,问题的提炼要选取资料中反映消极状况和影响的内容。
            第二,问题本质、问题原因、问题现象,三者要区分开来,问题本质可以理解为问题现象的深层原因。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