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与高分题库》专项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8.00 商品编号:5616
      • 折 扣 价:¥33.00已优惠¥15.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江苏省2014考试录用公务员、司法行政系统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公安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走进言语理解与表达(1)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精讲
                第一篇  逻辑填空考点精讲
                    专项一  语境分析(2)
                        对应分析法(2)
                        情境展开法(6)
                    专项二  词义辨析(8)
                        理性义与色彩义(8)
                        词义辨析方法(12)
                    专项三  词语搭配(19)
                        习惯搭配(19)
                        常考专业术语(21)
                    专项四  摹状类词语(26)
                        摹状类词语概述(26)
                        命题思路剖析(26)
                        解题技巧之选项对比法(26)
                        特殊题型精解之叠词(27)
                        特殊题型精解之“然”类后缀词(28)
                    专项五  成语(30)
                        陷阱识别法(30)
                        元素分析法(36)
                        成语关系判定法(37)
                        避生就熟法(39)
                    附录1  常见易混实词(40)
                    附录2  常见“然”类后缀词(44)
                    附录3  常见易误成语300例(46)
                第二篇  阅读理解考点精讲
                    专项一  主旨观点型题目(55)
                        题型特点(55)
                        解题关键信息(56)
                        解题技巧(65)
                    专项二  细节理解型题目(72)
                        常设陷阱(72)
                        七大常设陷阱的主要表现(72)
                    专项三  其他片段阅读题目(84)
                        词句理解(84)
                        寓意理解(89)
                    专项四 文章阅读(95)
                        考点一 题型命制特点(95)
                        考点二 文章阅读题目的做题步骤(97)
                        考点三 经典真题精讲(98)
                第三篇 语句表达考点精讲
                    专项一  语句连贯(114)
                        保持语意连贯的三个基本条件(114)
                        语句连贯型题目的三大题型(114)
                        保持语意连贯的七大原则(115)
                        运用排除法解语句连贯型题目(123)
                    专项二  病句辨析(127)
                        病句的六大类型(127)
                        解病句辨析题的两大方法(132)
                    专项三  修辞运用(136)
                        十种常见修辞格(136)
                        易混修辞格的区分(140)
                    专项四  标点使用(143)
                        常见八种标点的用法(143)
                        易混标点符号的区分(148)
                        不同位置“某某说”后的点号使用(149)
                        不同类别的引用中标点符号的用法(149)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分题库
                第一篇  专项突破题库
                    题库一  语境分析(152)
                    题库二  词义辨析(155)
                    题库三  词语搭配(161)
                    题库四  摹状类词语(165)
                    题库五  成语(166)
                    题库六  主旨观点型题目(175)
                    题库七  细节理解型题目(191)
                    题库八  其他片段阅读题目(198)
                    题库九  文章阅读(205)
                    题库十  语句连贯(217)
                    题库十一  病句辨析(226)
                    题库十二  标点使用(232)
                    题库十三  修辞运用(235)
                第二篇   实战演练题库
                    实战演练题库(一)(238)
                    实战演练题库(二)(244)
                    实战演练题库(三)(249)
                    实战演练题库(四)(253)
                    实战演练题库(五)(258)
            中公教育?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总表(263)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66)
         

        文摘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精讲


            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本部分分为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三篇。其中逻辑填空讲解了语境分析、词义辨析、词语搭配、摹状类词语、成语几个高频考点;阅读理解讲解了主旨观点、细节理解等片段阅读的高频考点,并在其他片段阅读题目中集中讲解了一些曾经考过的小题型,另外,还对文章阅读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具体介绍;语句表达讲解了语句连贯、病句辨析、标点符号和修辞。虽然2013年没有考查语句表达题目,但从全面备考和提升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角度来说,考生需对语句表达有所了解。重要的讲解后都配备“跟踪小练习”,帮助考生及时掌握方法技巧。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希望考生能全面认识并掌握言语理解与表达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灵活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型。
         

        第一篇  逻辑填空考点精讲
        专项一  语境分析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狭义的语境主要指的是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言语片段之外的社会环境,如写作背景。汉语词义往往是多重的,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真正确定词语的含义。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目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多数题目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如何进行语境分析?可主要利用对应分析法和情境展开法。
        考点一 对应分析法
            为保证答案的唯一性与科学性,命题人通常会在空缺处的上下文设置一些提示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一定呼应关系。对应分析法就是通过揭示这种呼应关系,帮助考生寻找解题思路。
            如上所示,逻辑填空题中的对应关系主要分为正对应和逆对应两种。
            1.正对应
            正对应,指的是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例题1】  在消费品领域,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念是非常          的,什么是高雅的,什么是大众的,人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让西方饮茶习惯去          茶饮料领域,他们不习惯的绿茶就永远出不了顶级品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时尚  改变        B.灵活  占领  
            C.主观  主导           D.多元  适应
            解析:此题答案为C。“          ”与“人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理解”构成解说关系的正对应。由此提示可看出这里强调的是“不同理解”,即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差异。与此对应,C项的“主观”就呼之欲出了。再结合第二空“主导”印证,可确定本题答案为C。
            【例题2】  不可以想象,没有以学术作为内容的思想,将成为怎样一种思想,而没有思想的学术,这种学术还有什么价值?思想和学术它们之间没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那种          的关系。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非此即彼        B.针锋相对  
            C.势不两立        D.此消彼长
            解析:此题答案为C。“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与“          ”构成概括关系的正对应。解题关键是对前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这一诠释的理解。与两个“压倒”相对应,C项的“不两立”与之最相符合,故当选。
            【例题3】  在深化改革和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积极的          和更强有力的          ,落实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心态  信心          B.姿态  措施    
            C.行动  手段          D.信念  政策
            解析:此题答案为B。三个“更……的”结构相同,提示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三者构成的是关系上的顺承,A、D两项显然不合乎这种顺承关系,排除。C项“手段”不符合文段的语体色彩,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注意:当文段中出现顺承型正对应时,如果从语意和关系上不好判定答案,可尝试从词性入手。一般顺承型正对应,各短语间为并列关系,其对应结构的词语词性应保持一致。
            【例题4】  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总体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格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基础日渐牢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发展,其既有传统的          ,也有政策的          ,还有时代的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延续  继承  跟进      B.延续  传承  烙印
            C.延绵  继承  烙印      D.延绵  传承  跟进
            解析:此题答案为D。三个“有……的……”结构相同,提示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关系。由语意和关系不太容易得出答案,可考虑从词性入手。四个选项中除了“烙印”为名词,其他的都为动词,由此直接排除含有“烙印”的B、C。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绵:连续不断,指形态上的连贯。句中说的是残疾人事业与传统保持着连贯性,没有割断联系,而不是说完全照着传统的样子继续下去。故应选“延绵”。所以,本题答案为D。
            【例题5】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          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          。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苦涩  奢望        B.辛酸  奢求  
            C.历练  幻想        D.风雨  梦境
            解析:此题答案为A。由第一空句后的“回味”可知,这里所填的词语应与味道有关,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苦涩”和“辛酸”,排除C、D。人们常说“忆苦思甜”,故会引起回味的一般是苦味,而不是酸味,由此排除B,答案为A。
            ■
            ■
            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          。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          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A.必然性  乐观       B.规律性  简单
            C.突发性  粗略       D.周期性  保守
            ■■
            【答案】D。解析:阅读题干可知,第一空与“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构成概括关系的正对应,“每”在此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由此可知,第一空只能选“规律性”或“周期性”。与“简单”相比,“保守”侧重于指一种底线或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D。
            2.逆对应
            逆对应,就是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词句从反面提示了应选词语的信息。当文段中存在诸如转折关系、并列关系、背离关系等逻辑关系时,考生可考虑此种对应。
            【例题6】  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          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          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好  不着痕迹  似信非信    B.淳朴  潜移默化  漠然无知
            C.单一  默不作声  懵懵懂懂    D.封闭  悄无声息  浑然不觉
            解析:此题答案为D。“潜移默化”强调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村子的转型不可能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急遽”的,据此可排除B。“不着痕迹”、“默不作声”、“悄无声息”都含有悄然无声的意思,正因为村子的转型具有“快”和“无声”的特点,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没有意识到,与此对应的词语为“浑然不觉”。
            ■
            【例题7】  微博在中国的惊人繁荣让很多人似乎感到了某种互联网民主而充满乐观,但就好像一片水域蓝藻特别繁盛,并不是这里水质          的表示,微博的商业成功,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中国社会结构的          和对当下舆论环境的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营养  探讨  引导      B.健康  反思  警惕
            C.低劣  分析  判断      D.纯净  思考  重视
            解析:此题答案为B。文句中的转折词“但”提示了题干存在反义型逆对应关系,因此,“微博在中国的惊人繁荣让很多人……充满乐观”与“一片水域蓝藻特别繁盛,并不是这里水质……”构成反义对应。C项中的“低劣”代入题干后不符合这种反义对应的要求,故排除。根据“就好像一片水域蓝藻……微博的商业成功,也应该引起……”可知第二空、第三空应与前面“蓝藻”的比方相对应。由水域中蓝藻繁盛不代表水质好可推知,微博的商业成功反映出的也可能不是人们表面上所感觉到的好的事情。故填“反思”和“警惕”最合句意。答案选B。
            注意:“不是……而是”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但在语意上,这一对关联词前后内容应表意相反。
            【例题8】  我从不怀疑“城市车”概念的          性,因为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干净、简洁、低能源消耗。我们不是在          让“城市车”概念成真,而是必须让它实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超前  梦想        B.可行  尝试  
            C.实用  期待        D.科学  努力
            解析:此题答案为B。第一句为因果关系,“城市车”概念并不会由于全世界的需要而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由此可排除A、D;第二句为并列关系,“不是……而是”提示前后构成反义对应,句中“必须”意为“一定让它实现”,故所填的词的含义应为“可能实现也可能实现不了”,结合选项,“尝试”符合此意。因此本题答案为B。
            【例题9】  当体育界、工业界和其他领域中的一些领导者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一种高度的          意识时,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地为那些即将成为领导者的年轻人灌输一种          的意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竞争  合作        B.大局  协作  
            C.协作  分工          D.危机  团队
            解析:本题答案为A。本题难度不大。“还是”在句中表示经过比较、考虑,作出选择,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由此可知,需填入的两个词语构成了并列关系的逆对应,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竞争”与“合作”恰好符合这种对立关系。
            注意:在逻辑填空题中,有类题干是通过“量”的变化来形成对比。常见的表数量的词和短语包括:“从来没有”、“多半”、“多数”、“很多”、“许多”、“少数”、“极少”等。
            【例题10】  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除了极少数的人能          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炼,依托          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接  组织     B.主动  团队   C.独立  同事     D.一手  集体
            解析:此题答案为A。在创建自己的事业时,人或多或少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独立”、“一手”不合句意,排除C、D。句中“极少数”和“大多数”提示语段存在背离型逆对应关系,在辨析A、B两项时,可把选项中第一空词语代入句中一一验证。
            A:极少数人能直接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只能间接完成;
            B:极少数人能主动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只能被动完成;
            显然B项不合常理,可排除。答案选A。题干说的是大多数人需要在岗位上磨炼,借助岗位这个“基石”来积累经验与资本从而创建事业。
            ■
            原始民族的艺术作品大半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它们的创作常常是为了          的目的,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的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          而已。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实用  欲望         B.生活  情感
            C.娱乐  目标         D.交换  生存
            ■■
            【答案】A。解析:“不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由“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可知,第一空应填与“审美”意思相对的词。“审美”是一种精神活动,与此相对的应是表物质性的词语。四个选项中,只有“实用”符合此要求。且“满足”与“欲望”为固定搭配。
            ■
            对应分析法是快速突破逻辑填空的有效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逻辑填空题目都能在上下文中找到明显的线索。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进行语境分析了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前文我们讲过,语境有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之分。狭义的语境主要指上下文语境,适用对应分析法;广义的语境是指言语片段之外的各种情境条件,它涉及到的则是另一种重要方法——情境展开法。
            所谓情境展开法,精髓就在于“展开”,它要求考生开阔自己的思路,把关注的视角从单个的词语、句子,扩展到整个文段、文段的写作背景甚至是生活常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判断题目答案。
            1.从材料背景角度展开
            基于用词规范性的要求,逻辑填空题目中的材料一般都选自权威的网站、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以及一些名家著作。这就决定了逻辑填空材料用词书面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出题人会设空的地方通常都是材料中内涵较深刻的词语,且具有非此不足以表达的独特性。考生在做题时须认真体会逻辑填空待选词语的这些特性,结合相关背景斟酌选择。
            【例题1】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          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再借助          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存储  先进   B.记录  特定   C.保存  固有   D.记忆  专门
            解析:此题答案为B。本题结合材料背景进行考虑更容易得出答案。题干是对电子书下的一个定义。结合我们平时对电子书的认识,可以知道电子书是区别于传统纸质书的电子出版物,它不能直接阅读,而需借助电脑或掌上阅读器之类的设备。“先进”含义太笼统,不足以形容电子书需要电脑之类特有设备来阅读的特点,排除A;电脑或掌上阅读器并非电子书本身就有的,因此用“固有”也不合适,排除C。“记忆”不能与“在”搭配使用,排除D。所以本题答案为B。
            2.从事理常识角度展开
            除了用常规的言语方法解答逻辑填空外,包括事理常识在内的一切背景知识都可以被运用到解答逻辑填空的过程中来。甚至于,从常识角度理解反而能更快地找到破题点。逻辑填空中常常涉及到的常识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术语、经济规律、基本常识、生活逻辑等。
            【例题2】  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有的群众观念淡薄,          做群众工作;有的对群众没有感情,
                      做群众工作;有的缺乏基层经验,          做群众工作;有的明哲保身,          做群众工作。甚至还有一些人漠视群众疾苦,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站到了群众对立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会  不屑  不敢  不愿     B.不会  不屑  不愿  不敢
            C.不屑  不愿  不会  不敢     D.不屑  不愿  不敢  不会
            解析:此题答案为C。此题乍一看很不好入手,但如果我们跳出题目的范畴,从基本常识来判断就可以迅速确定答案为C。“不会”是能力问题,不是观念问题,故根据第一空排除A、B。第四空中,明哲保身的人是不敢做群众工作,而不是不会做。本题选C。
            由此题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务员考试是对大家的综合能力的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不是简单的语文题,所以大家在做言语题时一定打开思路,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思考。
            ■
            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          ,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当一面  学习       B.臻于佳境  复制
            C.如鱼得水  把握       D.游刃有余  控制
            ■
            【答案】B。解析:此题可从生活常识来判断。突破口在第二空,“做人……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运用我们的日常逻辑思维判断一下: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学习”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排除A;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把握”的吗?答案也为否,排除C;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控制”的吗?答案仍然为否,排除D。A、C、D三项都排除,答案为B。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