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 通用版公务员考试用书
- 公务员考试试题
-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用书
- 北京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 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 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天津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辽宁公务员考试用书
- 吉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安徽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海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重庆公务员考试用书
- 四川公务员考试用书
- 贵州公务员考试用书
- 云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西藏公务员考试用书
- 陕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甘肃公务员考试用书
- 青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宁夏公务员考试用书
- 新疆公务员考试用书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
- 乡镇公务员考试用书
- 法院、检察院考试用书
- 招警考试用书
- 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15
-
商城价:¥15
-
商城价:¥19
-
商城价:¥19
-
商城价:¥20
-
商城价:¥20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
- 市 场 价:48.00 商品编号:201205201047371195210996
- 折 扣 价:¥33.00已优惠¥15.00(7.0折)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出 版 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版 次:2013版
- 开 本:16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
-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 查看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商品详情
商品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篇 国情省况
第一章 我国国情1
第一节 我国的自然地理及经济带1
第二节 行政区划与社会发展现状4
第三节 我国的文化遗产7
第二章 江苏省况8
第一节 江苏社会历史和自然地理概况8
第二节 201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11
第三节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摘要)14
第三章 时事政策19
第一节 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19
第二节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摘要)23
第四章 时政热点32
第一节 国内时事32
第二节 国际时事37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41
第二篇 政治常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45
第一节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5
第二节 物质和意识46
第三节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9
第四节 认识和实践55
第五节 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58
第六节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61
第七节 阶级和国家63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66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66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68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72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意义73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74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74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74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75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81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81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81
第三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82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83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4
第六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85
第七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85
第五章 中共党史8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87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89
第三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9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91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93
第六节 党的纲领和路线104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106
第三篇 法律常识
第一章 新法专讲110
第一节 新法解读110
第二节 旧法修订115
第二章 法理学125
第一节 法理学概述125
第二节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126
第三节 法律关系与法律监督128
第三章 宪法129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129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131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34
第四节 国家机构136
第五节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解读142
第四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45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145
第二节 行政行为146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159
第四节 行政赔偿163
第五节 依法行政165
第五章 刑法168
第一节 刑法概述168
第二节 犯罪170
第三节 刑罚172
第四节 常见的犯罪与刑罚179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职务犯罪182
第六节 刑法第八次修正案重要条款解读182
第六章 民法185
第一节 民法概述185
第二节 民事主体与客体186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190
第四节 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194
第五节 物权198
第六节 债权199
第七节 知识产权201
第八节 诉讼时效203
第九节 《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摘录)204
第七章 经济法206
第一节 经济法总论206
第二节 经济法分论207
第八章 公务员法211
第一节 公务员法概述211
第二节 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211
第三节 公务员的录用、职务与级别212
第四节 公务员的考核、职务任免与升降213
第九章 其他公务员常用法律常识214
第一节 国家赔偿法214
第二节 选举法215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216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218
第四篇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一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24
第二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226
第三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228
第四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229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231
第五篇 公共管理
第一章 公共管理概述235
第二章 公共管理职能237
第三章 公共管理责任241
第四章 公共政策244
第五章 公共管理执行246
第六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50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253
第六篇 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
第一章 汉字和词汇255
第二章 句子和修辞262
第三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常识266
第一节 公文概述266
第二节 行政机关公文的写作273
第三节 行政公文的处理288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292
第七篇 经济常识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识297
第一节 经济基本常识297
第二节 经济体制300
第三节 市场经济302
第二章 宏观经济常识306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306
第二节 财政与税收310
第三节 货币与银行313
第三章 微观经济常识318
第一节 市场主体318
第二节 市场机制320
第三节 市场竞争323
第四节 收入分配325
第四章 国际经济常识328
第一节 开放经济328
第二节 国际贸易329
第三节 国际金融331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338
第八篇 自然、地理、科技和百科常识
第一章 自然、地理常识342
第二章 科技、百科常识348
第一节 高新技术及其成果348
第二节 新中国科技成就351
第三节 生活百科353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356
第九篇 人文历史常识
第一章 中国历史360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360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史367
第二章 中国文化及古代称谓常识371
第一节 中国文化371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称谓375
第三章 世界历史及文化378
第一节 世界近代史378
第二节 世界文学及宗教379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381
文摘
第一篇 国情省况
第一章 我国国情
第一节 我国的自然地理及经济带
一、地理位置
1.位置: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领土四至:最北点位于黑龙江省北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处,最南点位于南海南部的曾母暗沙,最东点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最西点位于帕米尔高原。东西横跨62个经度,约5500千米。南北纵跨49个纬度,约5000千米。
3.邻国: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东邻朝鲜,南邻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和北部与俄罗斯、蒙古为邻,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
4.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文莱等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二、地形地貌
1.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占33%为最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3.主要山脉:
(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3)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4)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三、气候特点
我国的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1.显著的季风特色。我国冬季盛行偏北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或西南风。寒潮、梅雨和台风是我国重要的气候现象。在季风的影响下,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易发生旱涝灾害。
2.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由于陆地的比热容较海洋小,所以当太阳辐射减弱或消失时,大陆又比海洋容易降温,因此,大陆温差比海洋大,这种特性即称之为大陆性。我国大陆性气候表现在: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夏季则是世界上同纬度平均最热的国家(沙漠除外)。
3.多样的气候类型。我国幅员辽阔,最北的漠河位于53°N以北,属寒温带,最南的南沙群岛位于3°N,属赤道气候,而且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众多,青藏高原4500米以上的地区四季常冬,南海诸岛终年皆夏,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其余绝大部分四季分明。
四、南北分界
通常来说,我国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南稻北麦”“南甜北咸”“南船北马”就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五、河流湖泊
我国的五大湖泊分别是: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江西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西藏的纳木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新疆的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湖。
长江是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六、资源、能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2.土地政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二)资源分布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人均占有量少。
2. 我国矿产资源的蕴藏量。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3.地热资源。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地区,其中尤以青藏高原为最。目前在西藏羊八井热田已建起装机容量为25.18MW的地热电站。我国地热资源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多年来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启动地热能调查与开发利用工程。通过实施该工程,到2015年,预计全国地热能利用总量相当于6880万吨标准煤,届时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7%,每年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废渣1.8亿吨。
4. 太阳能。我国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而四川、贵州两省是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5. 风能。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新疆、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
(三)能源结构及特点
1.我国一次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将继续承担起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责任。
2.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远远超过石油和天然气。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虽然石油蕴藏量丰富,原油产量大,但是由于产量增长低于消费增长,因此石油主要依靠进口。《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1—2012)》指出,2011年中国继续扩大进口来源,增加油气进口量,全年净进口天然原油2.5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蓝皮书》预测,2012年,面对全球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和越来越重要的环境议题,中国油气产业必然面临更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日益上升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油价波动将更加剧烈等方面。
七、东、中、西部的划分
东、中、西部是我国大陆地区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东、中、西部的划分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个省(自治区)。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自治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将重庆设为中央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的范围,这样,西部地区就有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正好相当于西部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均状况,与其他中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另外,国家还把湖南的湘西地区、湖北的鄂西地区、吉林的延边地区也划为西部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中的优惠政策。
八、三大经济带
1.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
1992年,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至此,中国最大的区域经济体——长江经济带正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东起上海市,西至四川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七省二市,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7个城市组成(不含香港、澳门2个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珠江三角洲。后来,“珠三角”的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珠三角经济区”。
3. 环渤海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2004年,环渤海经济圈概念基本形成。
第二节 行政区划与社会发展现状
一、行政区划
国家为便于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对领土进行分级分区域划分,把国家疆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区域。目前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四级,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4个直辖市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5个自治区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僮”更名为“壮”)、西藏自治区(1965年)。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与邻国陆地边界最长、邻国接壤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另外,国家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的需求,在特定地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政策、税收、发展平台等方面给予特别照顾。主要有以下几类:
(1)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目前我国共有6个经济特区:深圳(1980年)、珠海(1980年)、厦门(1980年)、汕头(1981年)、海南(1988年)、喀什(2010年)。其中海南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2)副省级新区
副省级新区是我国的行政区划名之一,其行政区划级别没有变化,只是行政级别有所提高。目前我国共有3个副省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天津滨海新区(2009年)、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一)综合
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逐步增加。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为52个,比1月份增加49个。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38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009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5.1%。全年公共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
(二)农业
201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0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增加1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79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5万公顷,增加4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7121万吨,比上年增加2473万吨,增产4.5%。全年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产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产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产4.3%。烤烟产量287万吨,增产5.1%。茶叶产量162万吨,增产9.9%。全年肉类总产量7957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全年水产品产量5600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全年木材产量7272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1%。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1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9%;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私营企业增长19.5%。轻工业增长13.0%,重工业增长1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第二产业投资132263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162877亿元,增长21.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
(五)国内贸易
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9552亿元,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367亿元,增长16.7%。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63284亿元,增长17.2%;餐饮收入额20635亿元,增长16.9%。
(六)对外经济
201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712家,比上年增长1.1%。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60亿美元,增长9.7%。 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5.2万人,增加4.1万人。
(七)金融
2011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9.0万亿元,增长7.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5.1万亿元,增长13.8%。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66778亿元,比年初增加1001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88717亿元,增加14803亿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6780亿元,比上年减少3495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282只,筹资2825亿元,减少2058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筹资2248亿元,减少1824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1707亿元,增加387亿元。全年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128只,筹资791亿元。
全年发行非上市公司企业(公司)债券3485亿元,比上年减少142亿元。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8029亿元,增加1287亿元;中期票据7270亿元,增加2346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69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25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61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929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301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441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2187亿元。
(八)卫生和社会服务
2011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3432个,其中医院21638个,乡镇卫生院373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81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77754个,村卫生室65959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005个。卫生技术人员62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1万人,注册护士22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5万张,其 报告死亡15264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41.44/10万,死亡率1.14/10万。
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5万个,床位367.2万张,收养救助各类人员279.6万人。其中,农村养老服务机构3.2万个,床位232.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82.8万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4.8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4万个,社区服务站4.9万个。年末2276.8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末减少33.7万人;5313.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99.5万人;552.0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减少4.3万人。全年救助城市医疗困难群众711.4万人次,救助农村医疗困难群众1558.1万人次;资助1276.5万城镇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资助4544.3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4.7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71亿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6194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增长13.5%。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4%,城镇为36.3%。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5万人。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