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A类标准预测试卷》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2.00 商品编号:201205201021371407213041
      • 折 扣 价:¥29.00已优惠¥13.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
        版  次:2013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查看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 商品详情

      • 商品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一(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二(1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三(2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四(3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五(4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六(51)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中国文化软实力)(61)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二(民生之源)(65)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三(城市内涝隐患)(69)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四(规范食品添加剂)(73)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五(建设节约型社会)(77)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六(加强科学素养)(81)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85)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91)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97)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103)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109)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115)
          参考答案及解析(12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一(12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二(127)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三(132)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四(138)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五(145)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六(151)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158)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二(159)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三(160)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四(161)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五(162)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六(163)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164)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168)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171)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175)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179)
          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183)
       

      文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一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一、片段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1.韧性,大意志也。事业凭韧性而渐进,人才藉韧性而玉成。“积土成山”为韧;“水滴石穿”为韧;“春蚕吐丝”为韧;“皓首穷经”为韧;“面壁十年”为韧;“卧薪尝胆”为韧;“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为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韧……至柔至刚为大韧。无形无色之水, 无边无际之气,无影无踪之风,无名无欲之草,无声无息之根,皆藏锋守拙,以柔弱胜刚强。“韦”,熟牛皮也;“刃”,刀锋也。故“韧”乃刚柔相济也。人之处事,柔而不刚,难以有始;刚而不柔,难以有终。刚柔相济,方能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什么是韧性    B. 韧性是以柔弱胜刚强
          C. “韧”字由来的考证    D. 人们应学会刚柔相济
      2.“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历史中又演化出了政治、审美的功能。在传统社会,服饰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历代王朝都有《车服制》《章服品第》一类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早在周代即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至魏晋时期,王公贵族虽然“服无定色”,但仍有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的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从唐高祖李渊起就正式颁布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士庶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服饰、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衣服”功能的演变过程    B. “衣服”所体现出的等级制度
          C. 中国古代“衣服”的功能    D. 对中国古代“衣服”的功能的考证
      3.许多人热心地请教读书方法,可是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开卷有益,也可能有害。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为压抑自己的偶像。爱默生俏皮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应当是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时图书馆的藏书比现在少得多,否则他也许成不了西塞罗、洛克、培根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要有选择性地读书    B. 开卷不一定有益
          C. 读书要有自己的思想    D. 读书取决于人生态度
      4.为修复龋齿而制备出的牙洞,固然是古代人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这并不表示当时的人们对这种疾病的理解有多么深刻:看到龋齿的形态和被虫蚁啃噬之后的木材很类似,他们推断,在口腔里有一种叫做“牙虫”的虫子,像白蚁啃噬木头那样侵蚀我们的牙齿。很可能是因为白蚁的危害遍及全球,这个理论出现在所有的古代文明里,包括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代中国。
          通过本段文字不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A. 古代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可能有着相似的思维方式
          B. 早在古代人类在修复龋齿方面就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
          C. 龋齿是一种疾病
          D. 古代人类关于龋齿的推论是不准确的
      5.尘埃污染了空气,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就是靠着它到处旅行,到处传播疾病。工业粉尘还能使人患上各种难治的疾病。在医院的手术室里,需要无菌操作,尘埃的存在,往往会带来意外。面粉厂里过多的粉尘,又有引起爆炸的可能……
          文中加点的“麻烦”是指()。
          A. 到处传播疾病    B. 往往带来意外
          C. 增添负担和痛苦    D. 给人类带来危害
          二、文章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本题共有五道小题,每道小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绝不止一种。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已比较清楚。至少有6个基因参与此作用,一些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在果蝇中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征,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引起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432个氨基酸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揭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200岁。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6.根据文章,下列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A. 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B. 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C. 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寿命也产生影响
          D.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7.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指的是()。
          A. 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B. 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C. 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D. 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8.填入文中画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A.随意    B.一定    C.随机    D.分散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之所以不能确定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是因为只采取单基因遗传研究的策略,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研究结合起来
          B. 尽管引起人类早衰综合征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们已经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类,依然任重而道远
          C. 既然线虫的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那么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以达到延长自己寿命的目的
          D. 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10.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B. 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 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的突变都可使其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D. 目前还不能断定DNA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征的因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预测试卷一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片段阅读
      1.D[解析] 本题是意图推断题。文段最后两句是主旨,也是作者的意图,即说明为人处世应该刚柔并济。A项,什么是韧性只是文段前一部分的内容,不是文段的意图;B项以偏概全,以柔弱胜刚强只是韧性的一部分;C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对“韧”字由来进行考证。本题正确答案为D。
      2.B[解析] 文段首先说明“衣服”的基本功能,然后演变出政治、审美功能,最后着重强调政治功能中的等级制度,并列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A、C、D三项都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本题正确答案为B。
      3.C[解析] 文段意在说明如何读书,故首先排除B项。由文段可知,作者认为读书有益也可能有害,不能一味地迷信权威,言外之意即是读书要进行自我判断,有自己的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B[解析] 细节判断题。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对龋齿的推断基本相同,都认为是口腔里有“牙虫”,原因可能是与白蚁啃噬木头类似,因此推出古代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着类似的思维方式,即将两种看似相同的事物进行类比,A项说法正确;文段第一句谈到古人为修复龋齿而制备出的牙洞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并不意味着达到了很高的水平,B项说法错误;文段中的“这种疾病”即指龋齿,因此C项“龋齿是一种疾病”的说法正确;通过文段中的转折句“但是这并不表示当时的人们对这种疾病的理解有多么深刻”,可知作者对古人对于龋齿的认识是持否定态度的,古人的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5.D[解析] D项较为全面,包括A、B、C三项所述危害,故答案为D。
      二、文章阅读
      6.D[解析] A、B、C三项均可从文中找到依据:由第一段第二句可知A项正确;由第一段“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能表达”一句可知B项正确;由第四段前两句内容可知C项正确。D项答非所问,与题干要求不符。且由文章第四段首句,可知D项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7.A[解析] 文中最后由这“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得出了“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的推论,而由第一段“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可知,“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应为“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C[解析] 由文中最后一段首句中表转折关系的“而……则是……”可知,填入画线处的词语表意应该是和“遗传”相对的。“遗传”的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故不可能再填入一个表示确定的词语,排除B项。“分散”相对的是“集中”,“遗传”和“集中”并没有任何关联,故排除D项。 “随机”多指随机会和环境来选择和适应;而“随意”是指自我行为和自我心理的选择,一般用来形容人,文中要修饰的是“环境因子的作用”,故选“随机”。
      9.B[解析] 由文中第三段对人类早衰综合征的研究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可知,A项“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遗传研究结合起来”的表述错误;C项“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属于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依据;D项属于夸大其辞,原文是说“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通读全文,可知B项表述正确。
      10. D[解析] A项表述错误,由文章第一段可知“逆境条件”是果蝇生长的逆境条件,而不是科学家所处的逆境条件;B项因果倒置,文中最后一段是说“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C项说法属过度推断,由文中第二段只能得出“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中的“一些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由文章第三段可知,D项表述正确。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