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7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申论标准预测试卷》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30.00 商品编号:10584
      • 折 扣 价:¥15.00已优惠¥1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
        版  次:2017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题本
                标准预测试卷一(A类)(法治中国)(1)
                标准预测试卷二(A类)(文艺创作问题)(7)
                标准预测试卷三(A类)(大学生就业难)(13)
                标准预测试卷四(A类)(破解中国高等教育困境的民间力量)(19)
                标准预测试卷五(A类)(绿色贸易壁垒)(25)
                标准预测试卷六(A类)(科研经费腐败问题)(30)
                标准预测试卷七(A类)(深化学前教育改革)(36)
                标准预测试卷一(B类)(南水北调)(42)
                标准预测试卷二(B类)(科技与生活)(48)
                标准预测试卷三(B类)(关注“特殊”儿童)(55)
                标准预测试卷四(B类)(社会安全感)(61)
                标准预测试卷五(B类)(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67)
                标准预测试卷六(B类)(残疾人权利保障)(73)
                标准预测试卷七(B类)(“学霸”标签)(80)
            参考答案与解析
                标准预测试卷一(A类)(1)
                标准预测试卷二(A类)(2)
                标准预测试卷三(A类)(3)
                标准预测试卷四(A类)(5)
                标准预测试卷五(A类)(7)
                标准预测试卷六(A类)(8)
                标准预测试卷七(A类)(10)
                标准预测试卷一(B类)(12)
                标准预测试卷二(B类)(13)
                标准预测试卷三(B类)(14)
                标准预测试卷四(B类)(16)
                标准预测试卷五(B类)(18)
                标准预测试卷六(B类)(19)
                标准预测试卷七(B类)(21)

         

        文摘

        标准预测试卷一(A类)(法治中国)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2013年7月1日起,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为加强操作性,人社部又针对劳务派遣法条进行细化并发布了征求意见稿。然而,现实中比比皆是的同工难同酬的现象让“同工同酬”这块改革的“硬骨头”至今仍十分坚硬,并非靠一部法规单兵突进就能解决,仍需包括行政体制、福利制度改革和严格执法等在内的配套措施多管齐下。
            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2013年7月初,江苏判决了全国首例精神赡养案。而记者回访发现,法院判决和舆论关注却仍然未能最终解决家庭矛盾。
            2011年5月1日,原卫生部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细则》开始施行,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警语和标志,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禁烟令”实施至今的效果,被不少人诟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十分普遍,公共场所吞云吐雾的现象并未明显减少。
            …… ……
            这些为民谋利的民生法规本应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贯彻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很多法规都沦为“纸上谈兵”的“稻草人”。
            2.专家认为,一些地方把法律当作工具,在立项之初未充分论证,仅因领导意志、社会影响匆忙立法,结果导致出台后无人响应,执法机关骑虎难下。有的立法项目为完成年度立法任务不得不“免检”通过;有的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节,照抄照搬国外或其他城市有关条款,沦为标语式的宣传品。
            全国政协委员、律师Z说,有的法律法规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执法主体也不清晰,让人觉得没必要遵守,不遵守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另外,一些法规涉及多头管理、联合执法,在实践中存在一定难度。
            由于处罚成本高、执法成本大、执法队伍严重不足,一些民生法规难以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全国人大代表Y认为,执行是法律的生命力,部分法规初衷虽好,但碍于执行力度不够,处罚往往流于形式,变成形同虚设的“僵尸条文”。
            全国人大代表、律师S说,有时上面出台上位法,地方就照搬一通,做出一套和现实脱节的法律,然后束之高阁。如有些地方出台的“高温法”,规定多少摄氏度以上不用上班,却没有配套管理制度。延误工期怎么算,高温补贴怎样发,都需要具体可操作的支撑。“民生法规往往需要多方配合,尤其是涉及利益时。这也使得法规难以落实。”
            广东省政府参事W说:“执法部门若不严格执法,就无法提高市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比如醉驾入刑,立法前不少人都敢冒险,立法后交警部门‘动真格’,很快就刹住了这股风气。”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F说,以“同工同酬”“带薪休假”等法规为例,需要政府、用人单位等方面有刚性规定,在没有明确这方面法律义务的情况下,执行效果不理想也是意料之中。
            在立法方面,有专家建议,要摒弃过往“快比慢好”“全比缺好”“多比少好”的观念,立法前进行充分细致的调研,客观评估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实施效果不好,浪费立法资源。
            法规在制定过程中也应进一步“开门立法”,F说,制定过程中增加公民参与,专家、公民共同探讨法规的不合理之处,不仅能使未来出台的法规更为严谨,也会提高公民对法规的接受度,从而确保实施效果。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J等法律界人士建议,城市管理立法应该注重制度条文设计的可操作性。对一些指导性条款予以细化,为实践的具体操作提供参考依据。立法上明确建立责任制度及奖惩制度,运行后及时开展立法评估。此外,在强化执法监督方面,可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
            3.(标题)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小标题一)
            “改革要让法院更像法院,让法官更像法官”“地方化、行政化,是必须迈过的两道坎”……谈起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从最基层的司法人员到大法官、大检察官,从律师到专家学者,大家都指向“回归司法规律,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这一“牛鼻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司法体制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长期以来将法官、检察官等同于一般公务员管理,没有体现其自身规律和职业特点。同时,司法责任制不明,“审者不判,判者不审”,造成司法责任分散、模糊,权责利不统一。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是国家设在地方的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不是‘地方的法院’。”司法界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司法人员和地方法院、检察院经费按行政区域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体制,存在司法权地方化倾向。
            在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上海,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在路上”。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推行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全市法官、检察官“统一提名、分级任免”……上海的试点方案剑指司法体制的难点与热点。“改革厘清了审判管理权和审判权的边界,院庭长可以参加合议庭审案子,也可以按照规定启动审判长联席会议、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案件,发表的意见要有记录,合议庭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上海二中院金融审判庭副庭长C说,改革以后合议庭的权力和责任更大,反过来倒逼合议庭要非常慎重地审判。
            “改革必将让法官、检察官职业受到大家尊重和向往,我对此有信心。”重庆四中院院长L说,从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到省以下司法人员统管等试点工作,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路径很清晰,改革效果值得期待。
            (小标题二)
            “司法公开像根扁担,一头挑起司法公信,一头挑起司法公正”,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大厅展板上的这句话,形象地表达出司法公开的意义。今年9月,广州两级法院13名正副院长重回审判席,亲自上庭审案,而且全都进行网络直播。广州中院院长P说:“司法公开目前是社会认识一致、改革阻力小、实践效果好,倒逼司法公正的重要突破口。”
            “司法公开是司法自信的表现,是司法公信的保障。”重庆市高院院长N认为,近年来,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都取得扎实成效。通过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当事人可以获知立案日期、合议庭组成人员、承办法官、送达、管辖权处理、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等情况;通过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可以看到依法可以公开的裁判文书;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当事人可以获取执行立案信息、执行人员信息、执行程序变更信息、执行措施信息、执行财产处置信息等。
            互联网科技与市场手段使司法公开更加透明、便捷与高效。浙江、江苏、河南等省借助网络交易平台,以电子竞价方式依法处置诉讼财产;重庆引入第三方平台实现司法拍卖分权制衡,全市司法拍卖全部进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实行电子竞价方式拍卖,比较好地防止了司法拍卖暗箱操作、内幕交易、低价贱卖等问题。
            “从‘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要求看,司法公开仍有较大空间。”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M认为,可进一步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注重裁判过程的公开;其次强化庭审公开,让公正眼见为实。在推进重大案件庭审直播的同时,下一步改革应把完善公众旁听作为庭审公开的重点。
            (小标题三)
            “历史经验证明,改革若离开了人民群众参与,没有民众的支持,就难以成功。”河南省高院院长X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方式。
            K是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职工,自2010年担任重庆市一中院人民陪审员以来,平均每年参与案件100多件。谈起直接参与司法审判的感受,他深有感触地说:“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把社会公正标准带入个案审判中,与精通法律的专业法官思维互补,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参与司法和监督司法,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的分量!”
            为进一步增强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让更多的普通群众参与司法,最高法院2013年提出了陪审员数量翻一番的“倍增计划”,力争将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数量增至20万左右。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在原有人民陪审员7058名的基础上,新增补人民陪审员8258名,达到基层法院法官的2.38倍,率先实现最高法院的“倍增计划”。增选人员涵盖工人、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基层民调人员、中小学教师、退伍军人、退休人员等群体,使人民陪审员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结构更趋合理。
             “司法公信力本质上表现为司法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最终检验的标准在于群众的感受。在推动司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同时,破除‘司法神秘主义’心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了解司法和监督司法,必将提升司法的公信力。”X说。
            4.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为客观准确评价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最近,中国政法大学“全国法治政府评估”课题组,对包括直辖市和较大城市在内的53个城市的法治政府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测评。
            这次评估主要针对机构职能及依法行政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与问责、社会矛盾化解、行政争议解决以及公众满意度等7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满分为300分。根据评估结果,被评估的53个城市的平均得分为188.87分,得分情况呈正态分布。若以总分的60%为及格线,有36个城市得分及格。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上海、北京、南昌、成都、苏州、哈尔滨、贵阳、宁波、南京。
            根据评估结果,53个城市平均得分仅略超及格线,且有17个城市得分在及格线下;若以总分的80%为良好,则所有城市均未达标;排名靠前的城市亦存在明显短板,以排名前三的为例:广州在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方面,上海在监督与问责方面,北京在制度建设和行政决策方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述情况说明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情况离理想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表现较好的城市也有大量改善空间。与此同时,本次评估对象为直辖市和较大城市人民政府,其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在所处区域相对较高,如果根据评估结果推算其他中小城市,则情况不容乐观。
            各城市评估得分高低悬殊,最高得分为234.43分(广州),最低得分为125.76分(拉萨),相差108.67分;得分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城市的平均得分为193.73分,中部188.46分,西部179.18分,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呈现三级阶梯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各城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的水平最为参差不齐,既有成都、贵阳等城市名列评估得分前十,又有拉萨、包头、银川、乌鲁木齐、西安五个城市名列后十,且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相差90分有余。
            一些政府对依法行政的组织推进工作呈现模式化、套路化,停留于口头承诺,缺乏实质举措;部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过于简略、粗糙,多宏观和原则性规定,少可操作举措,对行政权力刚性约束不足;一些制度,如行政问责等,有规定无落实,实际中运用非常有限;部分制度如行政审批网上办理、投诉举报处理,调查员实际体验效果低于其形式规定。部分建设举措停留于应付上级要求、显示“政绩”,不能有效提升行政权活动的规范程度。这同时也导致本次评估公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满意度评价普遍偏低。
            就规范性文件制定而言,条文设计合法性审查不足,行政机关通过红头文件违反法律自我授权、自我扩权现象普遍;透明度不足,大量文件的制定未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或未向社会公布即实施;部分政府依法接受监督意识不强,未按规定及时报送备案;大量文件实施后缺乏及时评估清理,出现规定僵化或与新上位法冲突情况。就行政决策而言,相当一部分城市不重视行政决策程序规范,未出台相应规定;部分城市即便出台了规定,但形式大于实质,不少是照抄国务院文件;对决策的合法性审查流于形式,对决策刚性约束不足;专家论证缺乏独立性,易被操纵;重大决策民主程度低,人大监督与公众参与明显不足。
            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没有做到常规化和长效化,公开信息碎片化、短期性和滞后性问题严重;政府部门财政预算、决算等关键领域信息公开严重不足;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包括实体场所及网络公开平台,均缺乏日常维护,更新不及时;对依申请公开缺乏负责协调、统筹、监督的统一机构,经常导致申请无门,受理申请也大多没有回执或通知,申请人难以查询处理进程。
            5.莫愁湖公园大门外的和平法治文化公园不仅有大树绿地、长椅长凳,更有画报长廊、石刻雕塑,法制画报令人驻足,警示故事让人警醒。法治公园只是江苏法治文化满天繁星中的一颗小星星。经过几年的探索,江苏形成了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使法制宣传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润入百姓心田。
            在全省建有5.2万个固定法制宣传栏、1324个法制宣传园地、5437个大型户外显示屏,119个“18”法制广场的基础上,借助“农家书屋”工程,建成了1.6万个“农民法律图书角”,并开展首批“省级农民法律图书角示范点”评比,推动基层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开展;建成6万平方米的法制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展馆、主题长廊、主题街区277处,制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标准,推动各类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场馆的规模化、标准化;建成各类法制学校、法制教育基地2.3万所,评选“省十佳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带动青少年课外法治文化教育阵地建设。
            在全省实施“法治文化六个一”工程,为村居创作、征订一套法制宣传挂图,配合每月不同主题的法律知识宣传;为青少年学生征集编辑优秀法制故事,配合课外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基层法制文艺队伍征集编辑优秀法制文艺剧本,配合基层法制文艺演出。运用各级文化产业基金和省“五个一”工程奖,发动美协、作协、音协等文化团体,扶持、引导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发推广优秀法治影视戏曲作品,鼓励、组织基层创作编排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制故事、法治文艺剧本、法制漫画,不断丰富法治文化作品形式,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力作。
            南京市借助经济适用房建设,打造了金尧花园法治文化广场;常熟市借助棚户区改造,建立了法治文化街;扬州市借助城市景观改造,建设了引潮河法治文化公园;海安县借助市政建设,建设了包括法治文化广场在内的一大批法治文化阵地;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扬州邗江区借助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建设了法治文化壁画;苏州吴江区借助城市危旧房改造,在山湖花园、奥林清华等社区建设了一批法治景观;江苏省司法厅借助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建立农村法制图书角。
            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构建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免费开放的174个市级以上各类教育基地以及8000所中小学、1.8万余个村居,全部设有法制教育专馆、专区、专栏,并结合地方文化建设,组织专家挖掘整理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名人故事、法制典故、法治警言,以形象生动的碑刻、石刻、雕塑、壁画、灯箱、标志牌、瓷版画,点缀布置法治文化阵地。
            为解决法治文化抽象、难理解、难接受的问题,突出了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贴近群众生活需要,开发制作台历、挂图、雨伞、折扇、扑克、书签、杯垫、环保袋等各类载体,广泛传播法治文化,《小强进城》扑克、“宁宁学法”书签深受基层群众喜爱;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戏曲、故事、春联、年画、短信、书画、动漫等各类艺术形式,有效传播法治文化,无锡吴歌、王庄戏曲、丹阳田歌、张家港方言小品、张塘灯谜、四合农民画、睢宁儿童画,已经成为各地家喻户晓的法治文化品牌;全省还建立了无锡江阴市法治文化研发推广中心为代表的各类创作基地26个,以徐州沛县法制漫画小组为代表的各类创作团队59个,以南通市通州区“老年法制艺术团”为代表的各类专业演出团队有135个,以常州金坛市民间艺人法制宣传队为代表的民间演出团队有2629个。
            6.“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依法治国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发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今天,法治中国已不再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可望而不可即的千年梦想,它正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高度共识和行动宣言。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2”,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很多法规都沦为‘纸上谈兵’的‘稻草人’”的理解。(30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阅读“给定资料3”,在横线处填入这则资料的标题和三个部分的小标题。(20分)
            要求:(1)准确、精练;
            (2)标题和三个小标题须分条写,小标题要标注序号;
            (3)每条不超过20字。
            (三)“给定资料6”提到“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标准预测试卷二(A类)(文艺创作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近些年,文艺界兴起一种“纯娱乐”的潮流,它单纯以诙谐、搞笑为主要内容,只为观众开怀大笑,不管什么内容和形式,不管什么社会效益,只要有人爱看、有人掏钱就行。尤其是纯娱乐影视剧,其最大的特点是粗劣低俗,乱七八糟的台词、风马牛不相及的情节以及灰暗轻浮的语言,搞笑效果倒是很直接、很有“人气”,特别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很有市场,但是过后谁也不知道这些片子的主题是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在舞台上,这几年还有些相声、小品、舞台剧之类,创作者忘记了文艺的根本宗旨,不去宣传、塑造正面人物,传播正能量,而是专找那些落后、灰暗的素材胡编乱造,以求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至于人们笑过之后的作用,却是少有顾及的。
            文艺活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人类自从有了文化娱乐活动以来,从来就不是以单纯的愉悦为目的的。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始终强调文艺陶冶情操、教化人品、移风易俗的作用。孔子提出了“兴观群怨”的原则,非常清楚地阐述了诗的感染与教育相结合的作用。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即诗歌应该带给人类乐趣和益处,应该对读者有所劝喻、有所帮助。以上所讲简单来说,就是文艺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人们在娱乐中受到是非、美丑、正义与邪恶的辩证教育。例如,一首歌、一部影视剧、一部舞台剧,其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引人入胜,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在湖南长沙举行的2014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上,来自17个国家的21位世界雕塑大师精心创作,为市民现场展现雕塑艺术的魅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小标题一)
            “城市雕塑可谓是城市之魂的象征,一座好的城市雕塑往往是一个城市气质与内涵的点睛之笔。”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美化环境只是城市雕塑最浅层的功用,“雕塑应该是有精神的,应该是有文化积淀和内涵的作品。”
            西方有悠久的城市雕塑历史,他们把雕塑放在重要的场所,特别是城市广场,来记录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录一个国家引起社会巨大变革的重要事件。近30年来成功的城市雕塑作品,如潘鹤的《开荒牛》、钱绍武的《李大钊像》等,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它们饱含着思想和情感,深植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根脉之中,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体系作为支撑。
            (小标题二)
            几根柱子撑起一个球,名曰“开发区大有希望”;几束浪花托起一个球,名曰“长江明珠”;几只手支起一个球,名曰“托起明天的太阳”……在我国各大城市中,有很多雕塑作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但也有部分作品饱受诟病。现实中,有的城市需不需要城市雕塑和应该建设怎样的城市雕塑,完全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尤其是个别领导的审美和喜好。有些城市在雕塑乃至建筑上,几乎是一任领导一个想法、一个做法。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孙绍群说:“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不应沾满了铜臭。作为当代雕塑艺术家,一定要深入生活,到人民当中去,体会人民的喜怒哀乐,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时代的心声,展现民族精神,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丧失一个艺术家对作品的应有要求。”
            (小标题三)
            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完全能够成为代表整座城市的人文景观与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甚至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雕塑文化圈。当今世界有许多城市拥有自己的标志性城市雕塑,但是更多的城市并非如此。尤其对于中国的城市而言,城市雕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迎来一个井喷式发展的,许多作品还很年轻。而一件雕塑作品是不是能担当起整个城市的标志象征,这不是今天的人们说了算的,它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朱尚熹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因此很难用一件作品就照顾到横向、纵向的方方面面。好的雕塑背后都有时代的影子,我们需要的是一批反映城市时代精神的作品,以满足不同社区、不同街区的需要。好的城市雕塑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雷宜锌认为,城市雕塑与所处地区的精神财富息息相关。雕塑可以记录历史、承载历史。通过将老街区丰富的历史信息转移到雕塑上,城市记忆就得以延续下去。比如,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每隔80米就坐落着一尊“老长沙”主题铜像,《童趣》《纳凉》《卖臭豆腐》《打酱油》……那里的每一座雕塑都是老长沙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
            3.曾经访问一位文化名家,在谈到当前文化世象时,他颇感忧心地说,浮躁这个流行病一直没有过去,感觉很多文艺作品粗制滥造,不忍目睹。他举例说,舞台上表现老百姓喜悦的心情,几个人就在那里不断地重复“高兴”两个字,如此没有内涵、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东西,灯光、舞美再炫,也难掩其文化垃圾的实质。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把声色之娱和感官刺激,定性为“猪栏式的理想”。在这里,历史的深度和审美的愉悦被抛到九霄云外,想象力与创造性之匮乏如同高原极顶的稀薄空气,美文意味和理想火花完全被感官享受和欲望满足所取代,现实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被淡化,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社会的文化风气遭受腐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做客新华网时谈到,当前文艺创作作品确实数量多,但质量不是很高,虽然不能全都这么讲,但肯定是数量高于质量,质量确实有待于提高。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文艺作品水平为什么不能提高?这就没有跟上时代,脱离了社会,这样的作品和演员是要被淘汰的,是要被大浪淘沙的。
            应当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走出了文化贫瘠的状态,那种同读几本书、同唱几首歌、同看几台戏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一大图书出版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这些头衔的背后,是文化产品的丰富、文化生活的多彩。然而,我国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虽然堪称海量,其中能传唱传世的又有多少?更有人指出:国内的文艺作品创造力不够,90%属于模仿和复制。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源远流长、诗书底蕴深厚的国度,独独不缺的正是文化的创造智慧。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卷入功名利禄的追逐,哪有时间和精力沉下心来反复打磨、精于创造?有人说,文艺工作者也是人,也要先生存,坐10年“冷板凳”,日子过得清汤寡水,连老婆孩子都对不起。还有人说,看到那些掺水、低俗、劣质之作反赚名得利,谁还有心想传世之作?凡此种种诚然如是,但如果我们忘记了初心,失去了定力,也就愧对“灵魂工程师”的美名。如果一个艺术家内心完全受利益驱使,在不知不觉中蜕变为商人,那么他就自然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思考,失去了心灵的激荡和升华,失去了真情的表达和呼唤。“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有一幅漫画形象而深刻,一位现代作家指着曹雪芹说:“我已经著作等身,你却一辈子连一部小说也没写成。”然而,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有不朽之巨著。急功近利,不想赢得人民,只想及时赢得人民币,必然会制造无数垃圾,更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艰难困苦固然是他们成就巨著的一个原因,但那种“发愤”的精神,那种“望尽天涯路”的追求,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却超越了环境的顺逆,而成为我们立德、立功、立言的根本所在。失去了这种坚忍不拔之志,虽有超世之才亦难攀“高峰”,只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
            4.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影响文艺工作和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家胡学文表示:“只有在生活中,作家才能谛听人民的心跳,才能找到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才能感受时代精神,不断推动艺术创新。”他说,“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尺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尺度,就是看你的作品是否真实。”深入生活是深入人心的过程,深入人心才能赢得人心,赢得人心方能得天下。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副主编李云雷对“深入生活”的本体特质进行了分析:“‘生活’和‘深入生活’两个术语看起来很平常,但其实有其理论背景和知识背景。现在来看,只有在生活的公共性和政治性的意义上,才有必要去深入生活。”李云雷认为,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把“深入生活”纳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框架,认识到文学本身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前提下,去深入工农兵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学和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人民文艺的理论视野,要求新的人民文艺应该有先进性,能够引领严肃文艺,也能够引领通俗文艺。
            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副主任、诗人高昌说,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一瞬间的情感爆发和心灵感受,同时又是长期生活积累和社会观察之后的艺术结晶。这种作品不是带着某种功利目的到景点中走马观花逛上一圈就能写出来的。“深入生活”有五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热爱”,对生活、对人民的深厚情感;第二个是“参与”,就是闻一多评价田间时说过的“积极的生活欲”;第三个是“思考”,对社会现象要有深入的分析和反思;第四个是“开掘”,对生活素材要有理性的扬弃和提升;第五个是“回答”,对时代课题提出创造性的答案。这里的基础,首先是热爱。有了对生活的爱,才会有对生活的深入体验。爱的深浅程度,决定了“深入生活”的深浅程度。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编辑李松睿认为,文艺工作者大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深入生活”。一种是赵树理式的。这样的作家本身就来自基层,有着异常丰富的生活经历,因此他们的作品也就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另一种则是鲁迅式的。这类作家基本上生活在书斋之中,离基层生活相对较远,但他们还是以深邃的洞察力,写出了生活背后的本质。“在我看来,第一类作家接近生活的方式可遇而不可求。今天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的生活状况可能更接近第二类作家,这就要求他们在创作中拒绝任何对于生活的人云亦云的理解,真正关心现实生活提出的各类问题,并作出富有洞见的解答。”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项筱刚博士认为,中国文艺家其实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深入生活”的传统,无论是在“开发边疆,开发民间”的潮流中涌现出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边寨歌曲”、流淌着甘美旋律和斑斓色彩的《长征组歌》、带有鲜明地方色彩和时代特点的《喜洋洋》和《春节序曲》,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亚洲雄风》等,都以其高扬的主旋律、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雅俗共赏的大众性,当之无愧地成为所属时代的代言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谷泉从文化的维度表示,“深入生活”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要注重民族地区文化的不同特质。文化的保护和创造一样,都需要在发展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推进文化的现代化。各个民族只有通过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才能够与时代同步,分享其他民族、国家以及全球现代化的进步红利。在这样促进文化和艺术全面进步的事业中,青年文艺工作者,一定会大有作为。
            5.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上一个并不起眼的院落,来到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这是一座简陋的四层小楼,岁月侵蚀痕迹明显的墙面上,挂着三个窗户大小、已经有些掉色的红色大字——“泥人张”,这就是名扬海内外的中国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真实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成了独立的体系。1958年,张氏传人和从社会上招收的学生一起,成立了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并开展彩塑艺术的创作,它意味着以往家族式传承文化、技艺的方式被打破。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泥人张”工作室有高级以上职称25人,他们先后在各艺术院校及工作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彩塑创作人才,为“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在社会上有极高声誉的艺术家,如傅长圣、逯彤、穆瑞森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主任傅长圣从事泥塑创作已经37年,而最令他动容的是创作于2000年的《爷爷吃》。
            《爷爷吃》的创作背景是傅长圣在一次下乡采风中遇到的真实事件。当时他正在一位老乡家中做客,说话还不太利索的小孩手拿着零食来到傅长圣面前让他吃,傅长圣看了看这个可爱的孩子,指向坐在一旁板凳上的爷爷,对孩子说:“让爷爷吃。”随后小孩乐呵呵地扑到爷爷怀里,学着傅长圣的话,奶声奶气地说:“爷爷吃。”这一画面,让傅长圣灵感突现,回到工作室便创作了这件作品。
            “绝大部分天津‘泥人张’的彩塑,都是我们在农村深入农民生活的亲眼所见,这些朴实的农民身上闪耀着最耀眼的光芒。即便现在我们都居住在城市中,但依然坚定地认为,要想搞出好的创作,就一定要深入生活,深入最基层的群众中。对于天津‘泥人张’来说,这种生活就在农村。”在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从事泥塑工作38年的翟洪说。
            文艺作品有着记录历史、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以及正能量的重要作用。天津“泥人张”在制作方法上遵照写实的风格,一直以来也承担着这种责任。傅长圣介绍说,翟洪于1990年农民工进城务工高峰时期创作的彩塑作品《憧憬》、陈锡平在1995年弘一法师诞辰115周年创作的彩塑作品《弘一法师》等都记录了历史。
            冯骥才曾写过文章《泥人张》,文中描述了“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捏出当地恶霸张海五惟妙惟肖的泥像并批量生产进行“贱卖”,为当地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这篇文章反映了“泥人张”彩塑这种艺术形式在旧社会披露社会现实的作用。当下我们更需要这样的艺术作品来弘扬社会中的真善美,揭露假恶丑。艺术创作就是要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延伸。
            6.“文艺还能批评吗?”2002年,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推出长篇小说《批评家之死》,从而成为当年世界文学界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文艺评论怎样才更具可能?
            文艺评论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而发展深化,又反过来作用于文艺创作。然而当下,不少评论用语晦涩、故弄玄虚,一些评论者理论功底不深,学识眼界不宽,远离文艺现场,对当下文艺作品、文艺队伍、文艺现象关注不够、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导致评论隔靴搔痒,缺乏针对性,剖析不透,引导力不强。
            古人说,修辞立其诚。品格独立的文艺评论,来自评论家精神的真诚。因为只有具备独立、真诚品格的文艺评论,才是有独特审美发现的评论,是能对创作产生作用的有力量的评论,是对读者有启发、有感召力的评论,是能体现评论家担当意识、不人云亦云的评论,是若干年后能作为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有机体留下来供后人研究的评论。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评论同样要以人民为中心。面对纷繁复杂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家应该既不媚俗,也不媚雅,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把文艺评论视为自己独立而真诚的精神守望。
            近年来,社会风尚人心思“正”、人气扶“正”,正是文艺评论要大力培育的“社会正能量”,也说明包括文艺评论在内的文化引导作用得到了发挥。
            文艺评论家应该是一个时代重要的知识分子、思想者、学问家。支撑文艺评论家断文识艺的是他独具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当代文艺评论家所肩负并应该履行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北宋哲学家程颢所言,是中国知识分子为人为文的精神传统。对于当代文艺评论家来说,也应努力践行这一知识品格,对历史与时代的命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有大胸怀方有大境界,有大定力乃有大判断。
            目前,许多文艺评论陶醉于评论者自作聪明的小感受,在巧舌如簧的表层下散落的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言语碎片,理论的匮乏与缺失是导致评论形同无根浮萍的重要诱因。事实上,对文艺作品优劣、创作得失的判断,离不开专业的储备,对文艺思潮的剖析、艺术规律的把握,更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支撑。深厚的学识理论和专业积累可以让评论家具有思想者的睿智和鉴赏家高人一等的洞察力,于平淡中发现奇崛。但学养的眼光不能代替坚持真理的勇气,是非优劣的判断是眼光,一针见血的表达需要勇气。事实上,文坛需要旗帜鲜明、毫不掩饰的批评,这对于创作和文艺发展来说是有益的,可以起到大喝一声使之幡然醒悟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文艺评论的灵魂。文艺,尤其是影视文艺、网络文艺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大众文艺,在化人养心、凝聚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主张文艺评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美学观,自觉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既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又学习借鉴世界文明中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成果传扬开去,形成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语境与艺术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三、作答要求
            (一)阅读“给定资料2”,在横线处分别填入这则资料三个部分的小标题。(20分)
            要求:(1)准确、精练;
            (2)三个小标题须分条写,并标注序号;
            (3)每条不超过10字。
            (二)请认真分析“给定资料6”,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文艺评论者,需重点具备哪几个方面的条件。(30分)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明,分条作答。不超过250字。
            (三)“给定资料3”中画线句子写道:“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标准预测试卷一(A类)

            (一)答案提示
            这句话说的是当前一些法规难以落实的现状。难以落实的原因有法规先天不足,如未被充分论证、与社会实际脱节等;因处罚成本高、执法成本大、执法队伍不足导致对法规执行不力;可操作性不强,对法规缺乏配合。因此,必须在立法前进行充分细致的调研和论证,细化条款,并加大公民参与,以增加法规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立责任制度及奖惩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监督执法。
            (二)答案提示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迈过“地方化”“行政化”两道坎
            2.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
            3.群众有序参与提升司法公信
            (三)参考范文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依法治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党和国家正努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但实现依法治国之路并非坦途,许多民生法规变成“僵尸条文”,政府干预司法事件时有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常出现……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科学立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有的社会问题无法可依,有的法律不适应社会形势,有的法律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符合。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力求使每一项问题都有法可依;使立法立足客观实际,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符合社会发展形势,解决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于每一部法律法规制定的全过程,不断完善科学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
            严格执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种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如果对这些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则无疑会助长违法者的气焰,法律的权威性也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给不法分子以最大震慑,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公正司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保障。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而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结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因此,必须维护司法的公正性,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为构筑法治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实现法治中国之路虽不平坦,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一定可以开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局面。让我们一起为建设法治中国行动起来吧!

        标准预测试卷二(A类)

            (一)答案提示
            1.赋作品以精神;
            2.摒弃功利主义;
            3.量与质相统一。
            (二)答案提示
            1.胸怀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秉着对历史、社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对历史和时代命题进行积极思考,当代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深厚的学识理论和专业积累。不断丰富专业储备和基础理论,从而使自身对文艺作品的判断和剖析更有见解、更具高度。
            3.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真诚的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真实而旗帜鲜明地表达内心对于艺术创作的审美感受和判断,不人云亦云,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干扰。
            4.紧紧把握文艺评论的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美学观,立足于我国的文艺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三)参考范文
            以“传世之心”作“传世之文”
            文艺代表着时代风貌,引领着社会风气,对我国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粗制滥造,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等文艺创作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有人说,是“浮躁”这个流行病致使文艺工作者难以沉下心来专于创作精品;有人说,是文艺工作者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脱离社会而导致作品质量不高;还有人说,是功名利禄的诱惑,使得文艺工作者渐渐地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凡此种种,大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些文艺工作者缺乏“传世之心”。
            “传世之心”是不为功利所驱使的初心。在我国,一部分电影导演起初兢兢业业,对作品苛求完美,然而,在留下了“公认的代表作”、成名之后,却大都把目光转向国外,获取国际奖项、让外国人叫好成了他们创作的唯一目的。我们说文艺工作者要淡泊名利,不是要求大家视功名如无物,而是在创作时要坚决摒弃功利主义,努力在思想和深度上着力;反之,一旦变得以孔方兄马首是瞻,一旦执着于对名气的追求,自然无心也无力在作品上下功夫了。
            “传世之心”是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恒心。“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这是作家路遥曾经的写作状态;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著《兵法》……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无论何时,都要勇于战胜艰难困苦,以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对待作品。否则,虽可完成创作,却难以攀登高峰,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湮没无闻。
            “传世之心”是一心为人民创造精品的忠心。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文艺创作亦然。人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也正因为此,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文艺工作者要常怀人民冷暖和福祉于心中,努力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来,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信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希望自己创作出“传世之文”,但前提是得有淡泊名利的初心、坚忍不拔的恒心和一心为民的忠心。只有这样,才能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