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申论》专业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9.00 商品编号:10513
      • 折 扣 价:¥23.00已优惠¥26.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
        版  次:2017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7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 录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历年真题深度解读(1)
            第一篇 知己知彼———了解申论考试
                第一章  申论考试依据(8)
                    第一节  申论大纲(8)
                        一、透过大纲看国考(8)
                        二、大纲能力?考点分解(10)
                    第二节  申论试卷(20)
                        一、题本(20)
                        二、答题卡(22)
                        三、草稿纸(22)
                    第三节  命题规律与阅卷标准(22)
                        一、申论命题规律(22)
                        二、申论阅卷标准(24)
                第二章  申论核心思维(31)
                    第一节  问什么答什么(31)
                        一、问什么,答什么!(31)
                        二、审题五大要素(32)
                    第二节  材料为王(35)
                        一、材料何以为“王”(35)
                        二、阅读材料与作答申论的关系(36)
            第二篇 “读”破申论——玩转申论材料
                第一章  解密申论材料(40)
                    第一节  材料的来源(40)
                        一、来源于互联网(40)
                        二、来源于报纸杂志(41)
                        三、来源于官方文献(42)
                    第二节  材料的作用(43)
                        一、体现主题(43)
                        二、反映问题(44)
                        三、包含原因(44)
                        四、暗含影响(45)
                        五、蕴藏对策(46)
                    第三节  材料的逻辑(47)
                        一、总分关系(47)
                        二、并列关系(48)
                        三、因果关系(50)
                        四、转折关系(51)
                第二章  训练阅读思维(53)
                    第一节  阅读材料的思维(53)
                        一、阅读第一层——针对性阅读(53)
                        二、阅读第二层——预测性阅读(58)
                    第二节  阅读材料的方法(60)
                        一、确定阅读速度(60)
                        二、标注关键词句(61)
                        三、理清段落层次(61)
                        四、提炼中心思想(61)
                    第三节  强化训练(62)
            第三篇 实战“兵法”——攻克各个题型
                第一章  归纳概括题(68)
                    第一节  题型概述(68)
                        一、题型分类(68)
                        二、作答基本要求(69)
                    第二节  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73)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73)
                        二、归纳概括部分内容(85)
                        三、归纳概括语段(89)
                    第三节  强化训练(96)
                第二章  综合分析题(104)
                    第一节  题型概述(104)
                        一、题型分类(104)
                        二、作答基本要求(106)
                    第二节  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108)
                        一、词句理解阐释(108)
                        二、启示型分析(113)
                        三、关系型分析(119)
                        四、评论型分析(123)
                    第三节  强化训练(129)
                第三章  提出对策题(137)
                    第一节  题型概述(137)
                        一、题型分类(137)
                        二、作答基本要求(138)
                    第二节  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141)
                        一、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141)
                        二、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147)
                    第三节  强化训练(151)
                第四章  贯彻执行题(157)
                    第一节  题型概述(157)
                        一、题型分类(157)
                        二、作答基本要求(159)
                    第二节  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163)
                        一、党政机关公文(163)
                        二、工作事务文书(170)
                        三、公关礼仪文书(178)
                        四、新闻传播文书(187)
                    第三节  强化训练(195)
                第五章  文章论述题(205)
                    第一节  题型概述(205)
                        一、题型分类(205)
                        二、作答基本要求(207)
                    第二节  文章写作六大要素(214)
                        一、立意(214)
                        二、论证(219)
                        三、标题(230)
                        四、开头(233)
                        五、布局(240)
                        六、结尾(248)
                    第三节  强化训练(251)
            第四篇 热点追踪——解读理论前沿
                第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家解读(262)
                    第一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262)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262)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联系(262)
                    第二节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及具体要求(264)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64)
                        二、全面深化改革(266)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68)
                        四、全面从严治党(271)
                第二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专家解读(274)
                    第一节  文件重点标注及专家解读(274)
                    第二节  五条发展主线全面解读(296)
                        一、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296)
                        二、协调发展的具体路线(299)
                        三、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301)
                        四、开放发展的具体做法(302)
                        五、共享发展的重点措施(304)
            第五篇 简练揣摩——技巧融会贯通
                第一章  专项模拟训练(308)
                    专项一  归纳概括题(308)
                    专项二  综合分析题(309)
                    专项三  提出对策题(310)
                    专项四  贯彻执行题(311)
                    专项五  文章论述题(312)
                    参考答案(314)
                第二章  全真模拟训练(317)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省级)(317)
                        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323)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市级)(327)
                        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333)
                    申论考前必背?要点速览(337)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体系(345)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47)

         

        文摘

        第一篇  知己知彼——了解申论考试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柳宗元《梓人传》
            本篇导引
            申论,对于初次接触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大约难以理解其中含义。本篇第一章旨在介绍申论考试依据,详细解析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大纲申论部分,拆分解读申论考试所测查的能力;直观感受申论试卷,介绍申论试卷构成及每部分的作用;了解申论命题规律与阅卷标准。第二章教授申论核心思维,从作答核心原则和审题五大要素两方面教会考生找准作答申论的思想定位;提出材料为王的观点,希望考生重视申论材料的阅读,掌握作答申论的技巧。本篇是走近申论的第一步,知己知彼方能掌握制胜诀窍。
            1.理解大纲能力要求与申论考试的关系。
            2.了解国考申论命题规律与阅卷标准。
            3.吃透申论作答核心思维,了解阅读材料与作答申论的关系。
            本章要点?核心归纳
            本章主要介绍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的最新变化以及大纲的五大能力要求,向考生全方位解密申论试卷形式,并介绍申论试卷的命制和阅卷标准。核心内容如下:
            1.透过大纲看国考,带领考生了解申论大纲的变与不变。
            2.介绍申论试卷构成和申论命题特点、阅卷要求,帮助考生熟悉申论考试模式。

        第一节  申论大纲

            申论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它以给定资料为载体,测查考生是否具备从事机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申论的平均分数一直在35分上下徘徊,可见其难度之大。但是,对于命题日益严谨化、科学化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申论备考仍有章可循。
            一、透过大纲看国考
            (一)国考大纲内容摘要
            大纲——作为申论考试命题的导向,是考生复习备考的权威依据,考生可依照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制订复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备考。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部分摘要
            (续表)
            (二)申论大纲的变与不变
            求变创新是发展的准则,申论考试也不例外。近年来,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在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上不断做出调整,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和精英化。
            1.考查形式的变化
            虽然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一直划分为两个类别,但是在考试中,2009年之前,申论只考查一套试卷,仅在题目设置上有所区分;2010年开始分副省级和地市级两类试卷考查,考试大纲也相应作出调整。
            2.考查能力的变化
            2009年之前,大纲提出申论“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2010年的大纲中,考查能力分为两类: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2010年首次出现对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而这一能力要求也沿用至今。
            3.考试时间的变化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写道:“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在此之前,申论的考试时限一直是150分钟,此次改动是申论考试科学性的体现,给出更多时间让考生仔细研读材料,找准材料主题,构思文章写作。
            4.满分分值不变
            与陕西等省市公务员考试分值不时改变不同,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一直保持满分100分的试卷设置。分值改变是一场考试的大幅调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一直没有做出这种变化,保证了国考录取分数线没有大幅波动,但与此同时试题的分值却存在小幅调整。在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副省、地市两类试卷文章论述题分值调整为35分;2014、2015年度两类试卷文章论述题都是40分;2016年度副省级试卷文章论述题为35分,地市级试卷文章论述题分值为40分。这一系列调整体现了试卷命制组在不断尝试,力求更合理地利用试卷选拔人才。
            二、大纲能力?考点分解
            不论考试大纲表述如何变化,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一点不会改变。为帮助考生全面备考,我们综合解读了省市两级考试中所需的大纲能力,并将能力表述中最易考查、最难理解的部分拆解出来,附以示例进行分析阐释。
            (一)阅读理解能力
            1.能力解读
            作为五大能力之首,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达到如下要求:
            第一,准确理解。即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含义及各部分的关系。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第一题,要求“在‘给定资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使该则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考生只有准确理解“给定资料1”横线前面的内容,才能归纳出合理的结论。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第二题要求“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考生只有准确理解“给定资料4”,才能把握“预先失败”的含义。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第一题,明确要求谈谈对“给定资料1”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给定资料6”提到门罗的名言“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而第五题则要求考生结合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否则,答题将出现偏差。
            第二,二次概括。即在完成对要点的基本概括后,再次对要点分类归纳,以此准确领悟命题人设置题目的意图。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第二题要求考生“列出H市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和要求”,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2”,资料中没有明确介绍工作流程,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根据工作内容加以概括,继而按照工作环节进行分类总结。随着申论考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阅读理解能力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考生如果不能掌握二次概括的能力,势必造成失分。
            2.考点分解
            (1)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
            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材料讲述了哪些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明确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示  例
            在机场委托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将一本护照带给在另一座城市的家人,你能放心这么做吗?据《法制晚报》报道,北京的吕小姐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吕小姐正在上海的机场准备返京,被一名陌生中年男子叫住,“说女儿在北京,隔天要出境出差,却把证件落在家里,快递已经来不及,他本想自己亲自飞过去送,机票昂贵,恳请托付我带过去”。听到这个委托,吕小姐“几乎是受宠若惊地应承下来”,“和女孩通了话,下飞机就送去给她。被陌生人信任就是一种福气。我也愿意从我做起,把这种福气传递下去”。
            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析】
            这是一段很简单的案例型材料,把握它的主要内容只要从人物、时间、事件等因素着手即可。阅读材料可知主要人物是一个陌生中年男子和吕小姐,次要人物是男子的女儿,事件则是男子恳请吕小姐帮忙带重要证件,吕小姐被这种信任所感动,帮助他送去证件。案例型材料的主旨一般会在开头或结尾体现,本段材料开头的关键词是“放心”,结尾的关键词是“信任”,可以推测整个材料或试卷的主题与信任有关。
            (2)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
            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中比喻、指代、借代等修辞的深层含义。
            示  例
            改革,无异于政府的自我革命。要大幅度减少审批事项,就必然会触及政府及其部门的既得利益,有些相关人员难免会感觉不适应。但是,“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有的地方搞数字游戏,把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合并成一项,以达到减少审批事项的目的;还有的改头换面,将行政审批改成“登记”“核查”等,换汤不换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为什么说“改革,无异于政府的自我革命”?
            【分析】
            这道题的难点是区分改革和革命,革命是比改革更深层次的变革,材料中指出深化改革会触动政府自身的既得利益,用到了“割腕”“断腕”等血淋淋的词语,可以感受到当局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实施简政放权会触及政府及其部门既得利益,道路会非常艰难,但这是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到底。
            (3)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
            要求考生从材料阐述的事实中,体会命题人的出发点和倾向,进而提炼出事实包含的观点。
            示  例
            来自湖北荆州,现在在这个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员工小李说:“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戒备森严,好像监狱一样,连上厕所都限定时间,平均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已经在广州打工7年的小王,今年25岁,也在这家厂里上班,他的话语里藏着许多无奈:“你看我们的厂房,条件好着呢。可是,一进车间,所有人就失去了名字。工人密密麻麻地坐着,工作的时候根本没空说上一句话,得死命盯着手里的活,稍微一放松,零件从你眼前滑过,钱就从你眼前溜走了,因为我们都是计件工资。”
            小李和小王两人有何不满?
            【分析】
            围墙、铁丝网指的是工作环境,上厕所限定时间、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讲的是劳动强度大。由此可以得知小李和小王觉得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
            (4)揭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要求考生精读材料,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示  例
            2015年10月4日下午,衡阳市公安局石鼓分局正处级干部、副局长王德智在没有严格履行公车使用审批手续前提下,驾驶单位湘DD1612公务用车到其老家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曾国藩故居管理处接洽工作,之后驾驶公车看望老家亲属,10月5日上午返回单位。
            2015年10月12日,省纪委向衡阳市纪委下发《关于对中秋国庆期间纠正“四风”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中发现的涉嫌违规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核实的函》,其中反映衡阳市公安局石鼓分局湘DD1612公务用车在10月4日有出入高速路口的通行记录。衡阳市纪委责成石鼓区纪委对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10月16日,衡阳市公安局石鼓分局纪委向石鼓区纪委出具了“不存在公车私用”的调查结论。
            经查,衡阳市公安局石鼓分局正处级干部、副局长王德智存在公车私用的违纪行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分析】
            阅读这段材料,很多考生都能发现材料中反映的“公车私用”问题,但只有深入分析、认真思考,才能看到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衡阳市纪委监察局对衡阳市公安局石鼓分局党委和纪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及监督责任不力。
            (二)综合分析能力
            1.能力解读
            综合分析能力是省级职位测查的重点,考生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观点明确。即按照题干要求,结合给定资料,准确地提炼观点。例如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第二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作答第一步就是阐明观点。又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第二题: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能够精准答出“人们过于依赖媒介如专家的意见,弱化甚至丧失自主选择能力的心理状况”这一含义。
            第二,理据结合。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考生需恰当地运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理论和政策,对给定资料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据,就是论证说理所要使用的论据。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时,要恰当运用给定资料提供的各种案例、数据,准确作出分析和论证。
            2.考点分解
            (1)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分析给定资料的观点、论证方式和论据,并对给定资料的关键内容进行归纳。
            示  例
            黄金周期间,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大商家纷纷开展低价和折扣促销,“买一赠一”“半价让利”“惊喜大礼包”等消费提示琳琅满目。实际上,全社会的消费总量在一定时期内是基本恒定的,假日消费的火速升温总会伴随着节后的骤降。如果长假期间集中消费了,其他时段消费就会减少,以求收支上的总体平衡。这种集中式、超前型的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和扩大消费总量。
            作者认为集中消费可以拉动内需吗?
            【分析】
            作者的观点在材料的末尾直接体现了出来,但是作答这样的题目,并不是回答“能”或者“不能”就结束了,还应该分析其理由。因此,答案应为:作者认为集中消费不能拉动内需。全社会的消费总量在一定时期内是基本恒定的,假日消费的增加会伴随着节后消费的骤降,集中消费也就难以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2)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
            看到问题后,要思考问题产生的影响、引发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思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示  例
            子女孝敬老人是天理人伦的要求。但是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很快就要进入老年期,他们面临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的现实,养老将成为独生子女的不可承载之重。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家庭仍然是农民养老的主要依托和供养来源,农民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许多农村老年人有病不敢看,小病拖成大病,延误了医治时机。
            我国农村养老困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
            这段材料的内容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独生子女一代难以承受赡养多位老人的沉重压力,二是现行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没有惠及农村。通常情况下,考生很容易找到后面的要点而丢了前面的,这点需要注意。
            (3)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在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要求考生既要具备对给定资料进行推断或评价的能力,又要确保这些推断或评价合理。合理与否取决于结论是否同给定资料所要传达的理念相一致。
            示  例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已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34个国家(地区),把悠久而有魅力的中国文化播撒在一个个学堂。然而,年轻的孔子学院与古老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及法语联盟相比仍有差距,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不是专职人员,缺乏稳定性、连续性,不利于孩子们学汉语。
            请用一句话评价孔子学院。
            【分析】
            材料首先介绍了孔子学院的规模和成立孔子学院的目的,然后讲述了孔子学院的不足之处。在评价孔子学院时,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应该囊括进去。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平台,应逐步加强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孩子们提供更加有利的汉语学习环境。
            (三)贯彻执行能力
            1.能力解读
            贯彻执行能力贴近实际,近几年国考对这一能力愈加重视,通常以贯彻执行题为载体考查该能力,且考查比重较大。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市级职位明确提出贯彻执行的能力要求。市级职位面向一线基层工作,内容具体,而且更重视对上级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第三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中提到的案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当前我国政府为保证决策科学、民主,经常采用网络问政、电视问政等方式了解民意,调查问卷由此出现在公务员日常工作中。面对日趋灵活的考查形式,我们建议考生在学习公文写作时,不应仅局限于掌握法定公文的写法,还应结合当前政府“转型升级”后不断涌现的新型文种,熟练掌握各种应用文写作格式、结构。
            2.考点分解
            (1)理解工作目标和意图
            理解工作目标和意图即要吃透文件的意义、精神。具体到申论题目,是要明确所写应用文的精神要义是什么,以指导接下来的具体写作,确保方向正确。
            示  例
            会议费、培训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差旅费和外宾接待经费是公务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北京市财政局曾制定相关制度规定,在规范市级部门行政经费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公务活动审批流程不完善、经费标准不细、报销审查不严等问题。
            2014年2月7日,北京市财政局同时发布《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等5项通知,积极推进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遏制奢侈浪费之风。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以上通知的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的?
            【分析】
            材料第一段讲述了发布通知的原因,第二段介绍发布了哪些通知并且在最后一句点明了发布通知的工作目标和意图,即北京市财政局希望推进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遏制奢侈浪费之风。
            (2)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
            为达成工作目标和意图而采取的措施应合法,同时不超出申论题目所限定身份的法定职权。
            示  例
            2013年9月26日上午,武汉市新洲区城管执法一大队一中队副队长余钟剑像往常一样,和另一名队员一起在齐安大道沿线巡查。每看到一处出店经营的门店,二人便上前微笑着和老板打招呼、敬礼,一番解释过后,和老板一起将店外货物整理一番,搬进店内。“转变了一种工作方式,并没有多费多少力气,但效果比以往好了许多。”余钟剑说。
            2013年12月25日上午8点55分左右,福州市鼓楼区井大路龙山大厦一楼大厅,前来办事的市民李先生遭多名城管殴打。经医院诊断,李先生腰椎压缩性骨折。对于冲突起因,李先生称,当时偶遇城管整治流动摊点,他接电话被误认为在拍照。事件见报后,引起各方热议。
            武汉市新洲区城管和福州市鼓楼区城管的执法方式是否遵循了依法行政的原则?
            【分析】
            执法主体是城管,只有巡视和维护城市风貌的职能,不能对公民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服务型政府、微笑式办公是趋势。所以答案为,武汉市新洲区城管的执法方式遵循了依法行政的原则;福州市鼓楼区城管的执法方式没有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与福州市鼓楼区城管的暴力执法相比,武汉市新洲区城管的执法方式更加温和、更加人性化,他们采用教育引导的执法方式易于店主接受,避免了矛盾冲突。
            (3)根据客观实际情况
            要求考生认真阅读分析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全面掌握完成作答任务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情况。
            示  例
            2014年春节期间,三亚越来越堵的道路让交通亮起了“红灯”。许多市民表示,平时10分钟的车程,现在要开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堵塞车辆中,不少挂着东北、江浙等外地车牌。每年旅游旺季,三亚的交通状况总会受到市民、游客的诟病。
            “一方面往外扩展,新增一些道路,另一方面通过旧城改造,增加路网的密度,调整道路结构。”三亚市市长王勇透露,为解决交通拥堵,增加通行能力,三亚将在三亚河上新建两座桥,并对部分老桥进行改造、拓宽,目前已经完成相关规划。2014年,将启动三亚河上两座新桥的建设。
            三亚市在解决旅游旺季交通拥堵问题上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分析】
            三亚市在解决旅游旺季交通拥堵问题时,立足于道路不足、旧城路网密度低、结构不合理、桥梁不足的客观实际,抓住了主要矛盾,提出的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要做到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就要发现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个材料中提到的问题是交通拥堵,新建桥梁、拓宽桥面等措施是相应的解决办法。
            (4)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要求考生能够迅速采取积极行动和措施,有效达成工作目标和意图。
            示  例
            2014年正月初四上午10时,芜湖公路分局路政巡查人员发现,湾西路25K+550M处有一棵直径近40厘米的大树发生倾斜,随时有倒向路面的危险,而此时正下着小雨,路面湿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险情就是命令,路政人员立即在事发地设立警示标志,引导车辆绕行,分局带班领导得到险情汇报后立即指令三力公路养护公司应急抢险分队火速到现场处置,10:50时许抢险人员用电锯将倾斜的树干逐次锯断移出路面,对路面进行清扫,12时道路恢复畅通。
            芜湖公路分局是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大树倾斜”事件的?
            【分析】
            路政巡查人员在发现大树倾斜的安全隐患后,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引导车辆绕行,分局带班领导得到险情汇报后指令公路养护公司赶赴现场,将倾斜的树干逐次锯断移出,对路面进行清扫,使道路恢复畅通。材料中芜湖公路分局工作人员处理险情是有一定条理的:发现险情—警示车辆—排除险情—处理善后,这是工作的流程,注意在作答此类试题时要点一定要符合实际的顺序,不能前后倒置。
            (四)提出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1.能力解读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省级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考查“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省级岗位面对的工作更为宏观,因此要求考生具备从复杂资料中抽丝剥茧发现问题,继而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提出”和“解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切不可将“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简单理解为“解决问题能力”。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市级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考查“解决问题能力”。而要具备解决问题能力,考生应掌握如下要求:
            第一,角度正确。解决问题时,考生要明确自身立场,一般题干未明确说明时,均应以“政府角度”作答,即思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会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如果题干明确限定身份,考生便可按照题干要求转换身份,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对策具体。申论考试切忌使用对策模板,或提出“假、大、空”一类令阅卷者深恶痛绝的对策,一定要保证对策的具体可行、切合实际。
            需要提醒各位考生注意的是,虽然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并未出现提出对策题,但是并不能排除未来出题的可能。此外,随着公务员考试难度的提升,提出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逐渐与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贯彻执行能力融合,其对应的题型不仅涉及提出对策题,同时也涵盖了部分综合分析题和贯彻执行题。因此,建议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和贯彻执行题时,也要秉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
            2.考点分解
            (1)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
            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经验,或从生活经历入手,完成一定的工作目标。
            示  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滨海城市天津参加此次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本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为期一周,其主题为“同谒妈祖,共享平安”。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她落成于2012年9月28日。关于妈祖,大家可能还不太了解,下面我为大家进行介绍。
            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你认为上述导游讲解稿的引入语有何不妥?
            【分析】
            导游讲解稿入题要快,入题太慢会让游客失去兴趣,对于所在景点的详细介绍可以放到后面去讲。这一点可以回忆自己旅游时导游的做法。而示例中的讲解稿则显得啰嗦,不够通俗易懂。可以改为:大家好,欢迎参加此次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关于妈祖,大家可能还不太了解,下面我为大家进行介绍。
            (2)发现和界定问题
            要求考生通读材料,揭示材料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示  例
            公车的配备和使用在我国被严格限制,基本思路是按照单位和领导的级别配车。但现实中,不少民企老板放着正规车牌不用,一定要花大价钱、冒着风险用军牌。时至今日,地方性的车改已经进行了十几个试点,却还是停留在试行阶段,不少地方改革试点更是中途夭折。从许多首先“吃螃蟹”的城市的改革经验来看,“货币化”改革是推进公车改革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遗憾的是许多“货币化”改革都因为许多公务员“拿了补贴,又坐公车”,使财政支出不降反升,而不得不叫停。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分析】
            跟前面类似,关键词一般在材料的首尾,这段材料提到最多的是“公车”,因此可以很简单地找到主要问题是公车问题,具体表现为:公车代表的特权意识强,地方车改政策设计不科学,执行不力,严控公车使用难度大。
            (3)作出评估和权衡
            要求考生对问题产生的根源、影响因素、涉及主体进行评估,并权衡应采取的行动的利弊。
            示  例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后,救助站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数量并未增加,而是在减少,原因还在于《救助管理办法》中的自愿原则。这一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受助人员的人格得到尊重,但另一方面,也使新时期的救助工作面临考验。而问及不愿去救助站的原因,多数流浪者表示不愿在救助站受约束,也担心被强迫送回老家,在这里每天乞讨能有不少收入,虽然有时候会挨点冻,却比被送去救助站然后送回老家好多了。
            材料中提出的“救助自愿原则”是否合理?
            【分析】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十几年前强制收容遣返到如今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救助,这是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人性关怀。材料中提出的“救助自愿原则”是合理的,自愿原则体现了尊重受助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使救助更趋于人性化。面对部分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难题,需要扩大帮助流浪人员返乡、解决暂时性吃住的单一功能,提供延伸性救助措施,实现救助服务的社会联动。
            (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示  例
            许多发端和流传于乡间、以前一直被用来养家糊口的手艺,是很多地方的富民产业。然而记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民间手艺人和传承人普遍年龄较大,而年轻人宁愿到城里端盘子,也不愿意学习传统技艺,人才匮乏严重。很多地方政府也未对农村手工艺予以应有的重视,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专家认为,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人才问题应放在第一位。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也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
            要解决农村手工艺生存困境,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就要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材料中提到特色文化产业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那么就要采取措施激励年轻人来传承特色文化。这是提出方案或措施的常规思路。具体措施有:强化人才培养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破解人才难题;将农村手工艺等特色文化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中,传承民间文化。
            (五)文字表达能力
            1.能力解读
            文字表达能力最能体现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务必重视对该能力的训练。
            第一,简洁流畅。由于申论考试有严格的字数要求,考生必须保证用语简洁,这不仅能节省作答字数,也可以向阅卷者展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把控能力。申论文章论述题均会出现“语言畅达”或“语言流畅”的要求,因此考生要恰当组织语言,保证作答语句通畅。
            第二,规范生动。规范指考生应避免使用口语、网络用语,而应使用书面语,机关常用语、惯用语,以求达到大纲要求。在规范的基础上,考生应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名言警句或者典型事例,为作答增添文采。
            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国考对于语言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规范、简洁、流畅、生动的基础上,提出了“用语得体、说服力强、具有感染力、通俗易懂、联系实际”等要求。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语言修辞的训练中为自己设立更高的标准。
            2.考点分解
            (1)正确使用语言
            要求考生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其对应的简体字作答,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遣词造句正确贴切,逻辑严谨,风格庄重。
            示  例
            2014年春节期间,“节俭”成为重要的关键词,为欢乐详和的春节气氛,增添着清新,清廉的新元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一年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清理“车轮上的腐败”;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肃清节日里的不正之风;从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下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重的整顿,使铺张浪费得到有效遏止,也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清。一年多来,各方面的良好反响充分说明,这件事让老百姓感觉特别给力。要想取得更大成果,政府只有常抓不懈。
            请指出材料中语言运用不当的地方,并改正。
            【分析】
            作答申论时一定要注意用词正确,错别字、错误使用标点符号不仅会造成相应扣分,还会影响阅卷者的阅卷质量和心情,降低印象分。材料需要删除“重要的”;“详和”改成“祥和”;“清新,”改成“清新、”;“严重”改成“严厉”;“让老百姓感觉特别给力”改成“深得民心”;“只有”改成“必须”。
            (2)准确陈述事件
            要求考生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概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要素,形成自己的认识。
            示  例
            2013年11月,有网友发布视频爆料称,昆明市主要水源地禄劝县云龙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存在200多亩的非法矿区,当地矿主李某大兴土木,非法开采钛矿,原本茂密的森林被砍伐,致使多个村庄饮水困难,水源被污染。
            经禄劝县调查组实地调查,该非法采矿区在撒营盘镇书西村委会树子嘎村小组山林范围,地块与中屏镇相邻,属无证开采区,且该地块属云龙水库水资源保护区与外界交界处,并不在爆料视频中所说的“云龙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盗采点实际开挖面积为5.6亩,毁坏林地4.8亩。
            非法盗采事件曝光后,禄劝县国土局对当事人李某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
            请简要陈述材料反映的现象,不超过70字。
            【分析】
            材料反映的现象可以概括为:2013年11月,网友爆料禄劝县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存在非法采矿现象,经调查,非法采矿地点并非“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县国土局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在申论文章论述题中我们常常需要列举事例来论证我们的观点,但是篇幅有限,如何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达最全面的事实是考验我们的一大难题,考生需要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3)深入分析事件
            要求考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件反映的核心问题,以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示  例
            2015年1月,《2014年中国气候公报》发布,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平均霾日17.9天,京津冀霾日61天,较2013年多25天。
            在北京市海淀区生活的叶铃子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对六旬老人的女儿。一直以来,老人、孩子的健康,是她最牵挂的事。
            平均下来,每隔四五天,叶铃子的女儿就有两三天不能到户外活动。她抱怨道:“儿童保健医生都说,这么大的孩子要多晒太阳,最少要户外活动两小时,可是这天气怎么出门?”
            以前,叶铃子的父亲每天早晨要到公园舞剑,听到专家说“雾霾天气不适宜户外运动”之后,老爷子的运动周期常被突如其来的霾搅乱,后来索性放弃了。
            为了抵抗雾霾,叶铃子买来空气净化器、防PM2.5口罩等“装备”。如今,全国各地很多家庭都像叶铃子家这样启动了“雾霾模式”。
            请用一句话揭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分析】
            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事件比较繁杂,但是本质问题依旧有迹可循,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雾霾”,所提到的人物和事件都是雾霾带来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答案:我国霾天气增多,严重影响到民众的生活和健康。
            (4)快速提炼论点
            要求考生把材料和作答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背景知识,准确理解材料和题目,选择合适的角度,迅速确定文章论点。
            示  例
            2014年1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了一份《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本次调查样本遍布北京、上海、广州、长春等全国20个大中型城市,受访者年龄在18至60岁。在3166个受访者中,有近四成人提及贫富分化问题,20个受调查城市中,北京、武汉、成都、沈阳、杭州、厦门、长沙等7个城市居民表示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贫富分化。调查显示:近六成城市居民表示经济压力比较大或非常大(59.5%),认为经济压力小的比例仅有16.3%。以5分作为非常满意的标准值,城市居民对国家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是3.82分,而对个人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是3.28分。
            假如让你以“贫富分化”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请从材料中提炼出总论点。
            【分析】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份调查,显示了大部分人认为贫富分化严重,感觉经济压力比较大,对经济状况满意度不高。由此可以提出与收入分配相关的论点,落脚点在遏制贫富分化,如: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遏制贫富分化。
            (5)合理阐释观点
            要求考生在提出观点后,深究问题本质,按照正确的逻辑思路,充分论述观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示  例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大城市有节约土地、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小城市有农村人口转移成本低、居住条件好的优势。在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尤其是一些省会城市,脱离实际追求发展特大型和大型城市,导致要素资源畸形流动,资源错配,成本价格畸形;中小城市却因人力、资金、技术要素资源流入不多而发展后劲不足,即使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也难以得到较快发展。为此,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充分利用大中小城市的优势,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请分析材料是如何阐释论点的?
            【分析】
            这则材料为我们写作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提出论点之后要对论点进行详细的论述,要摆事实才好讲道理,在论述过程中由现象深入到原因,逐步解释为何提出这一论点,这样才能做到论述充分,使文章充实。材料以“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为论点,具体阐释部分首先分别介绍了大、小城市的优势,继而指出我国大、中小城市发展各自存在的问题,让人体会到了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做好这项工作应采取的对策,逻辑清晰,论证充分、有力。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