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6年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用书《医学检验专业知识》核心考点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8.00 商品编号:10443
      • 折 扣 价:¥23.00已优惠¥2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中公教育医疗卫生系统考试研究院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各省市(区、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院、三支一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等招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目录
            第一部分  临床检验基础
                真题自测(2)
                测评分析(4)
                考点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涂片的制备(5)
                考点二  红细胞检查(7)
                考点三  白细胞检查(14)
                考点四  血小板检查(19)
                考点五  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21)
                考点六  红细胞血型鉴定(24)
                考点七  尿液检验(27)
                考点八  粪便检查(38)
                考点九  脑脊液检查(41)
                考点十  浆膜腔积液检查(45)
                考点十一  关节腔积液检查(47)
                考点十二  精液检查(48)
                考点十三  前列腺液检查(51)
                考点十四  阴道分泌物检查(52)
                考点十五  羊水检查(54)
                考点十六  脱落细胞检查(57)
            第二部分  临床血液学检验
                真题自测(64)
                测评分析(66)
                考点一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67)
                考点二  骨髓细胞学检查(69)
                考点三  贫血的实验检查(78)
                考点四  白血病的实验检查(84)
                考点五  特殊类型白血病(91)
                考点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检查(94)
                考点七  恶性淋巴瘤的实验检查(95)
                考点八  浆细胞病的实验检查(96)
                考点九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实验检查(97)
                考点十  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99)
                考点十一  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100)
                考点十二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102)
                考点十三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104)
                考点十四  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的应用(112)
            第三部分  临床免疫学检验
                真题自测(118)
                测评分析(120)
                考点一  概论(121)
                考点二  抗原抗体反应(124)
                考点三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6)
                考点四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28)
                考点五  凝集反应(130)
                考点六  沉淀反应(132)
                考点七  放射免疫技术(134)
                考点八  荧光免疫技术(135)
                考点九  酶免疫技术(137)
                考点十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39)
                考点十一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140)
                考点十二  固相膜免疫测定(140)
                考点十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42)
                考点十四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43)
                考点十五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46)
                考点十六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148)
                考点十七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150)
                考点十八  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150)
                考点十九  补体检测及应用(151)
                考点二十  自身抗体检测及应用(152)
                考点二十一  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154)
                考点二十二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155)
                考点二十三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156)
                考点二十四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58)
                考点二十五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60)
                考点二十六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63)
                考点二十七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65)
                考点二十八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167)
                考点二十九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168)
            第四部分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真题自测(172)
                测评分析(174)
                考点一  绪论(175)
                考点二  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175)
                考点三  糖代谢紊乱(179)
                考点四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185)
                考点五  诊断酶学(192)
                考点六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201)
                考点七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204)
                考点八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07)
                考点九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13)
                考点十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219)
                考点十一  胃肠胰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21)
                考点十二  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225)
                考点十三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27)
                考点十四  体液肿瘤标志物(230)
                考点十五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231)
            第五部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真题自测(234)
                测评分析(236)
                考点一  细菌形态结构和功能(237)
                考点二  细菌的生理与遗传变异(238)
                考点三  细菌感染的病原性诊断(239)
                考点四  临床微生物检验概述(241)
                考点五  细菌标本形态学检验(242)
                考点六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243)
                考点七  革兰阳性球菌(245)
                考点八  革兰阴性球菌(246)
                考点九  肠杆菌科(247)
                考点十  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250)
                考点十一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251)
                考点十二  弧菌科(252)
                考点十三  弯曲菌和螺杆菌(254)
                考点十四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255)
                考点十五  棒状杆菌属(256)
                考点十六  分枝杆菌属(257)
                考点十七  放线菌与诺卡菌属(259)
                考点十八  厌氧菌(260)
                考点十九  螺旋体(261)
                考点二十  支原体(262)
                考点二十一  立克次体(263)
                考点二十二  真菌总论(264)
                考点二十三  浅部感染真菌(265)
                考点二十四  深部感染真菌(266)
                考点二十五  病毒学总论(268)
                考点二十六  呼吸道病毒(269)
                考点二十七  肠道病毒(270)
                考点二十八  肝炎病毒(271)
                考点二十九  反转录病毒(273)
                考点三十  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274)
                考点三十一  耐药性检测(275)
                考点三十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276)
                考点三十三  衣原体及检验(277)
            第六部分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
                真题自测(280)
                测评分析(282)
                考点一  总论(283)
                考点二  消化道寄生虫(286)
                考点三  肝脏与胆管寄生虫(290)
                考点四  脉管系统寄生虫(292)
                考点五  神经系统寄生虫(296)
                考点六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296)
                考点七  呼吸系统寄生虫(298)
                考点八  眼部寄生虫(299)
                考点九  泌尿生殖系统寄生虫(300)
                考点十  寄生虫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诊断抗原的制备(300)
            重要知识点索引(302)
            全国医疗卫生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313)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16)
         

         

        文摘

        第一部分  临床检验基础

            内容简介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与临床医学各项检查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部分。它运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实验技术,通过显微镜、理学、化学、微生物学以及自动化仪器等检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简捷而准确的检测,将所获得的结果,作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观察病情或预后判断依据。
            临床检验基础不仅注重了对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更注重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抗凝剂,不正确的是(    )。
            A.EDTA盐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
            B.肝素抗凝血适于血涂片检查
            C.草酸盐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而阻止凝血
            D.肝素主要是阻止凝血酶形成及抑制凝血酶的作用
            2.红细胞起源于(    )。
            A.原始红细胞
            B.骨髓造血干细胞
            C.巨噬细胞
            D.早幼红细胞
            3.下列哪些因素不会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
            A.高胆固醇血症     B.恶性肿瘤
            C.严重贫血      D.室温过低
            4.下列有关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计数(PLT)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
            A.PLT低、MPV增高多见于血小板分布异常
            B.PLT低、MPV正常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PLT、MPV均下降表示骨髓功能受抑制
            D.PLT、MPV均下降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红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底部变宽多见于(    )。
            A.铁粒幼贫血或缺铁性贫血恢复期
            B.地中海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6.临床上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协同凝集反应
            C.直接凝集反应
            D.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7.尿胆原测定的最适宜标本为(    )。
            A.首次晨尿      B.随机尿
            C.3h尿       D.餐后尿
            8.阿米巴痢疾的大便形状为(    )。
            A.黏液性脓性鲜血便
            B.米泔水样便
            C.柏油样便
            D.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
            9.被视为少精子症的成年男性,射精的精子计数为(    )。
            A.<50×109/L      B.<40×109/L
            C.<30×109/L      D.<20×109/L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母儿血型不合羊水呈黄绿色
            B.胎盘功能减退时,羊水呈无色混浊的液体
            C.足月妊娠时,羊水约为800 mL
            D.足月妊娠时,羊水pH为7.0~7.3
            【多项选择题】
            11.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病因有(    )。
            A.流感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退热镇痛药
            D.门脉性肝硬化
            12.不适宜采集脑脊液的疾病是(    )。
            A.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B.颅内压增高
            C.脑疝处于休克状态
            D.脑膜感染性疾病
            13.属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项目的是(    )。
            A.球菌       B.杆菌
            C.上皮细胞      D.白细胞
            14.下列是增生的上皮细胞特点,正确的是(    )。
            A.由慢性炎症或其他理化因素刺激所致
            B.胞质量相对较少,嗜碱性,核胞质比略大
            C.胞核增大,可见核仁
            D.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体积变小
            15.脱落细胞标本采集的主要方法包括(    )。
            A.直接留取法      B.摩擦法
            C.直视采集法      D.针穿抽吸法

        考点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涂片的制备

            重要知识点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离体后血液自然凝固,分离出黄色透明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液加抗凝剂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血清与血浆的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Ⅱ、Ⅴ、Ⅷ等。采集血液标本的方法有皮肤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及真空采血法。
            (一)皮肤采血法
            1.部位选择:皮肤采血主要用于用血量较少的检验,多选择手指采血,婴幼儿由于手指过小,可用脚拇趾或足跟采血。
            2.注意事项
            (1)因采血具有创伤性,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防止交叉感染。
            (2)所选择采血的部位,无任何创伤,水肿。
            (3)最好采无名指或中指内侧血液,如有特殊需要可采集其他部位。
            (4)采血前,要按摩所要采血的手指,针刺后,以血液自然流出为好。针刺深度2~3 mm。
            (二)静脉采血法
            1.采血部位:静脉采血通常采用肘静脉;如肘静脉不明显时也可改用手背静脉、股静脉等,婴幼儿可经颈静脉采血。
            2.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防止交叉感染。
            (2)采血前根据检查内容不同在试管内加入适当的抗凝剂。
            (3)采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绑扎不能过紧,以避免淤血和血液浓缩。
            (三)真空采血法
            该法采用封闭式采血,血样无需容器之间的转移,减少了溶血现象,能有效地保护血液有效成分。采血前应根据检查内容选择不同的真空采血管。
            【例题】关于耳垂采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获得较多血量
            B.痛感较轻
            C.检查结果恒定
            D.与静脉血差异小
            E.适合婴幼儿
            手臂静脉采血较多见,考生一般不会注意耳垂采血。因耳朵为人体较为敏感的部分,故本题易错认为耳垂采血痛感很强。
            【答案】B。解析:耳垂取血痛感较轻,但取血量较少,特别是耳垂较小的人比较难于取血。
            重要知识点二  抗凝剂的选择
            使用全血或血浆检查,通常采集静脉血,需要根据检查内容选择使用不同抗凝剂。需要提取血清的检验,可使用促凝剂。实验室常用抗凝剂有以下几种:
            (一)枸橼酸钠
            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是1∶9或者1∶4,一般用于凝血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查。
            (二)肝素
            肝素是一种生理性抗凝剂,具有抗凝血酶作用,并且抑制凝血因子Ⅴ、Ⅷ、Ⅺ等因子活化,促进纤溶。它不影响血细胞体积,极少产生溶血,常用于血细胞比容、血pH、血气分析及其他生化测定,也适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每管加含肝素1 g/L的溶液1 mL,在60 ℃以下烘干备用,可使5~10 mL血液不凝。肝素抗凝血不适于血涂片检查,因其在瑞氏染色时会出现背景偏蓝,也不适合凝血因子的检查。
            (三)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常用的有钠盐和钾盐,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从而达到抗凝目的。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很小,最适用于血液分析仪的血常规检查。EDTA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不适用于凝血检查及血小板功能试验。
            (四)草酸盐
            草酸根与血液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而阻止凝血。此种抗凝剂溶解度大,抗凝作用强。2 mg可使1 mL血不凝。常用的有草酸钠、草酸钾及草酸铵。因草酸盐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生成草酸钙沉淀,可使血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故不宜制作血涂片检查。同时草酸盐也影响血液中某些成分的生物活性,故血液学中很少应用。
            双草酸盐抗凝剂是以草酸钾和草酸铵按一定比例(通常4∶6)混合而成,适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重要知识点三  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
            (一)血涂片的制备
            在距载玻片一端约1 cm处,加一滴血液,左手执载玻片两端,右手持推片两侧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边缘展开,将推片与载玻片成30°~45°角,均匀用力向载玻片另一端推开,使血液呈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的血膜分散在载玻片上。
            影响血膜的因素有很多种,如血滴的大小、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推片速度、推片力度。血滴愈大、推片与载玻片的角度愈大及推片时的速度愈快,则血膜愈厚;反之,则血膜愈薄。所以应针对不同的患者有的放矢,如对贫血患者应采大滴血、大角度、快速推片;而对血细胞比容增高的患者,应采小血滴、小角度、慢速推片。此外应注意载玻片应清洁,推片边缘应光滑。
            (二)血涂片的染色
            血涂片的染色方法主要包括瑞氏染色和吉姆萨染色法。
            1.瑞氏染色
            (1)染料的组成: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
            (2)染色原理:细胞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同,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这些物质又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等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染成蓝色,这些酸性物质又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粒细胞的颗粒等与伊红、亚甲蓝均可结合染成淡紫红色,称为嗜中性物质。原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含较多酸性物质染成较浓厚的蓝色。
            2.吉姆萨染色法:染色成分主要有天青和伊红。染色原理基本与瑞氏染色的原理相同。
            3.染色评价:瑞氏染色法是血细胞分析最常用的染色方法,特别是对于细胞质成分及中性颗粒等可获得良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染色不如吉姆萨染液,故现在临床实验室常采用瑞-吉氏复合染液,可取长补短,取得良好的染色效果。一般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必须在室温或是37 ℃下储存一定时间,待亚甲蓝逐渐变为天青B,储存时间越久染色效果越好。

        考点二  红细胞检查

            重要知识点一  红细胞生理概述
            (一)红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HSC),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下经红系祖细胞阶段,分化成为原红细胞,经过3~4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脱核经网织红细胞过渡到成熟红细胞。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后寿命为120 d左右。
            (二)红细胞形态与功能
            成熟红细胞的直径为6~9 μm,平均7.5 μm,从正面观察为圆盘形,侧面观呈双凹圆盘状。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载体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而呼出体外。这一功能是通过其内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三)血红蛋白结构与吸收光谱
            血红蛋白(Hb)是由4条珠蛋白肽链各结合1个亚铁血红素形成的4聚体,属色素蛋白,其分子量为64 458。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除能与氧结合外,还能与CO结合形成微量碳氧血红蛋白。病理情况下,血中可出现硫化血红蛋白(SHb)等血红蛋白衍生物,因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可利用吸收光谱分析测定诊断某些变性血红蛋白血症和作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重要知识点二  红细胞计数
            临床可通过各项红细胞参数检验和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贫血和某些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检测方法及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
            (1)Neubauer计数板构造:目前国内使用的细胞计数板以改良Neubauer型为主。Neubauer计数板为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池。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支柱,较计数池平面高出0.10 mm,将特制的专用玻片覆盖其上,即构成高0.10 mm的计数室。
            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计数池平面上划有长、宽各3.0 mm的方格,平均分为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0 mm2,容积0.1 mm3(0.1 μL)。在这9个大方格中,四个角的大方格分别用单线划分成16个方格,为白细胞计数区域。中间的大方格首先用双线平均划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一个中方格又用单线平均分成16个小方格,其中4角和中心的5个中方格为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区域。
            (2)红细胞计数的原理:采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标本稀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室中,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红细胞数,经换算得每L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2.血液分析仪法  多采用电阻抗和流式细胞术激光检测法等。
            (二)质量保证
            血细胞计数误差可来源于技术误差、仪器误差和分布误差,可通过消除或减少误差进行红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见表1-2-1。
            表1-2-1 血细胞计数误差的种类及消除方式
            (三)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四)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1)年龄和性别差异:新生儿较成人约增加35%、出生2周后逐渐下降。男性在6~7岁时最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30岁以后有所降低。女性儿童期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13~15岁以后下降,35岁以后与男性水平相近。
            (2)高原居民、登山运动员:因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导致红细胞增多。
            (3)剧烈运动:因需氧量的增加,此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增加,使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增多。
            (4)精神因素:过度兴奋、恐惧等可致红细胞数一过性增多。
            (5)妊娠:妊娠的中、后期血浆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红细胞减少。
            2.病理性变化
            (1)红细胞增多:①红细胞相对增多见于:呕吐、高热、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等因过度失水导致血液浓缩所致的病症中。②红细胞绝对性增多见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等;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可分为以下三类:①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骨髓功能造血障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②红细胞破坏过多,遗传性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红细胞增多症,蚕豆病等。③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消化性溃疡,痔疮等。
            重要知识点三  血红蛋白的测定
            血红蛋白(Hb或HGB)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一)测定方法及原理
            血红蛋白是一种有色蛋白,可用比色方法测定。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HiCN):血液中除SHb外的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文齐试剂转化生成HiCN。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 nm,波谷为504 nm。HiCN在540 nm处的吸光度与溶液中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得待测标本的血红蛋白浓度。此法具有操作简单、显色快、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国际标准参考方法。但氰化钾有剧毒,需要严格管理。
            2.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Hb)测定法:具有操作简单、显色稳定、试剂无毒、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
            3.碱羟血红蛋白(AHD575)测定法:试剂不含毒性,呈色稳定,准确性与精确性较高。但不便于自动检测,HbF不能转化。
            4.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准确度、精密度较高。但试剂有毒,HbCO转化慢。
            5.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溶血性强且不破坏白细胞,适于血液分析仪检测,但精密度和准确度略低。
            (二)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 g/L;成年女性: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
            (三)临床意义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但判断贫血程度优于红细胞计数。某些病理情况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程度可不一致。如缺铁性贫血的血红蛋白下降比红细胞计数减少更明显;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红细胞计数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
            重要知识点四  血细胞比容(HCT)测定
            血细胞比容(HCT):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一)测定方法
            1.离心法:包括温氏法和微量法。
            (1)温氏法:静脉采血2 mL,立即注入已烘干的含EDTA-K2或肝素的抗凝管中,混匀后将血液加入温氏管中,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30 min,读取压实红细胞层柱高度(mm),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L)。
            (2)微量法:将定量血液灌注于特制的肝素化毛细玻璃管中,以橡皮泥封闭一端,再以12 000 r/min高速离心5 min。测量红细胞层和全层长度,计算其比值,即血细胞比容。此方法被WHO定为测定HCT的首选推荐方法。
            2.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利用电阻抗原理进行红细胞计数的同时,可测定血细胞的大小,进而计算出血细胞比容。
            (二)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微量法:男性0.47±0.04;女性0.42±0.05。
            (三)临床意义
            1.血细胞比容下降: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可作为诊断贫血的一个基本指标。此外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及输液过多等也可使血细胞比容下降。
            2.血细胞比容增高:见于因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及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等。
            重要知识点五  红细胞平均值计算及临床应用
            诊断贫血的基本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当这三个基本指标均低于参考值下限时即为贫血。但病理情况下这三个基本指标的变化不一定成正比,因此临床上常利用HCT、RBC和HGB计算红细胞平均值,进一步用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平均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大小,以fl表示。
            计算公式:MCV (fl)=(HCT/RBC)×1015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pg表示。
            计算公式:MCH (pg)=(HGB/RBC)×1012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以g/L表示。
            计算公式:MCHC (g/L)=HGB/HCT
            (二)参考值
            1.手工法:MCV:82~92 fl;MCH:27~31 pg;MCHC:320~360 g/L。 
            2.血液分析仪:MCV:80~100 fl;MCH:27~34 pg;MCHC:320~360 g/L。
            (三)临床应用
            红细胞平均值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见表1-2-2。
            表1-2-2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重要知识点六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一)定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用变异系数(RDW-CV)或标准差(RDW-SD)来表示。
            (二)参考值
            RDW-CV  11.5%~14.5%。
            (三)临床意义
            1.根据MCV和RDW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见表1-2-3。
            表1-2-3  MCV/RDW贫血形态学分类法
            2.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疗效观察:RDW对缺铁性贫血诊断的灵敏度可达95%以上,但特异性不强,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缺铁性贫血早期,其MCV 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时,RDW即可增大,所以RDW增大是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指征。对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早期,RDW首先表现进一步增大,以后随正常红细胞增多和小红细胞的减少逐渐降至正常。
            3.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均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前者RDW增高,而后者RDW多为正常。
            【例题】属于小细胞均一性贫血的是(    )。
            A.缺铁性贫血
            B.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本题考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又分为三类,各自代表不同的贫血疾病,考生应熟记各种贫血,避免混淆。
            【答案】B。解析:RDW正常:红细胞主峰左移,分布在55~100 fl,波峰在75 fl处,基底较窄,为小细胞低色素均一性图形,见于轻型地中海贫血(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RDW轻度增高:红细胞主峰左移,分布在55~100 fl,波峰在65 fl处,为小细胞低色素和细胞不均一性图形,见于缺铁性贫血;RDW明显增高:红细胞显示双峰,小细胞峰明显左移,波峰在50 fl处,大细胞峰顶在90 fl处,基底较宽,为小细胞低色素不均一性图形,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经治疗有效时。
            重要知识点七  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形态通常是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正常红细胞四周呈桔红色,中央浅染。直径6~9 μm,大小较一致。病理情况下,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异常有以下几种。
            (一)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直径<6 μm。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2.大红细胞:直径>10 μm。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贫血。
            3.巨红细胞:直径>15 μm。常见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红血病等。
            4.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大小悬殊。见于各种较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表现尤为明显。
            (二)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细胞直径<6 μm,厚度增加,呈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超过20%有参考诊断价值),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卵圆形或两端钝圆的长柱状。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超过25%有诊断价值),其次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也可见。
            3.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口状。常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少量出现可见于DIC及酒精中毒。
            4.靶形红细胞:此种细胞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增多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少量出现也可见于缺铁性贫血。
            5.镰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镰刀状、月牙形、线条状等,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病)。
            6.泪滴形细胞:红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常见于骨髓纤维化。
            7.棘形红细胞:红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β脂蛋白血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等。
            8.红细胞形态不整(裂细胞):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异常,可呈盔型、梨形、泪滴形、新月形、哑铃形等。见于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严重烧伤病人等。
            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血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高球蛋白血症等。
            (三)染色反应的异常
            1.低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淡染区扩大。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2.高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3.嗜多色性红细胞:刚脱核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细胞质内残存少量嗜碱性物质(RNA),瑞氏染色后呈淡灰蓝或紫灰色。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血性贫血最多见。
            (四)结构的异常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上红细胞胞浆内见到散在的大小和数量不一的深蓝色颗粒。在铅、汞、锌、铋等重金属中毒时,点彩红细胞也明显增多,常被作为铅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骨髓纤维化等。
            2.Howell-Jolly小体(染色质小体):成熟红细胞或晚幼红细胞胞浆内的紫红色、大小约1~2 μm的圆形小体。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脾切除后。
            3.Cabot环:在红细胞中出现的一种紫红色呈圆形或8字形细线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铅中毒等。
            4.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也可见于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等。
            重要知识点八  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指晚幼红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属于尚未成熟的红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经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呈网状结构。
            (一)检测方法及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染色结束后,推片、晾干,在显微镜下观察1 000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数量,可计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及绝对值。
            2.仪器法:用特殊的染料使网织红细胞的RNA着色,用流式细胞术测得网织红细胞数。
            (二)参考值
            显微镜计数法:成人为0.005~0.015或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为0.02~0.06。
            (三)临床意义
            1.判断骨髓增生功能
            (1)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如急性失血后5~10天,网织红细胞达高峰,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网织红细胞会短暂性升高。
            (2)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指标之一。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经有效治疗后,2~3 d后Ret开始上升,7~10 d达到最高峰(约10%),2周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3.骨髓移植后检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果网织红细胞大于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网织红细胞小于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提示可能骨髓移植失败。
            重要知识点九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胞质内残存的核酸变性、聚集形成颗粒,经碱性染料染色后红细胞内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这种细胞称为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一)检测方法
            血涂片瑞氏染色或亚甲基蓝染色后,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油镜下计数1 000个红细胞中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的数量,然后计算百分比。
            (二)参考值
            百分比<0.03%。
            (三)临床意义
            重金属(铅、汞、铋等)中毒及苯胺、硝基苯等慢性中毒时,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其次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肿瘤、疟疾、小儿肺炎等也可升高。
            重要知识点十  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全血中红细胞下沉的速度。
            (一)检测方法
            1.魏氏法:将枸橼酸钠1∶4抗凝全血置于魏氏管中,直立1小时后观察血浆的高度。此法是传统方法,简便实用,ICSH推荐此法作为血沉测定的参考方法。
            2.血沉仪法:抗凝血红细胞下沉过程中采用光电比浊、红外线扫描等方法,动态分析红细胞下沉各个时段的血浆的透光度变化而测得血沉。此法测试时间短、重复性好、不受环境温度影响,而且血沉仪能动态记录整个血沉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此法可绘制出红细胞的沉降曲线。
            (二)血沉的影响因素
            1.血浆因素
            (1)血浆蛋白: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和巨球蛋白、急性反应性蛋白等可促使红细胞聚集,血沉增快;小分子蛋白如白蛋白可抑制红细胞缗钱状聚集,使血沉减慢。
            (2)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促使红细胞聚集,血沉增快;卵磷脂可抑制红细胞缗钱状聚集,使血沉减慢。
            2.红细胞本身的影响
            (1)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增多血沉慢,红细胞减少血沉快,但血沉增快与红细胞减少并不成比例。
            (2)红细胞形态:红细胞直径愈大血沉愈快;红细胞形态异常如球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增多,因不利于红细胞聚集,血沉减慢。 
            (三)参考值
            男性<15 mm/1 h末,女性<20 mm/1 h末。
            (四)临床意义
            1.生理性血沉增快
            女性月经期由于子宫内膜破损及出血,血沉略有增快;妊娠妇女因生理性贫血使血沉增快。小于12岁儿童红细胞数量生理性减少,血沉稍快。50岁后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增高,血沉增快。
            2.病理性血沉增快
            (1)炎症性疾病
            感染是血沉增快的最常见原因。如急性细菌性炎症(如α1胰蛋白酶、α2巨球蛋白酶、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急性期反应物增多)发生后2~3d即可出现血沉增快。风湿热为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活动期时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变活动期,血沉明显增快。
            (2)组织损伤和坏死
            如手术创伤心梗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梗死常于发病2~3 d后血沉增快,可持续1~3周不等。而心绞痛血沉正常。
            (3)恶性肿瘤
            血沉可作为恶性肿瘤普查筛检的辅助指标。通常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血沉多明显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增快的血沉,可因手术切除或化疗放疗较彻底而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见增快。
            (4)多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
            多种原因所致的免疫球蛋白增高可见血沉增快。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常使血沉增快;慢性肾炎、肝硬化时球蛋白增高,同时白蛋白减少均可使血沉增快。
            (5)贫血
            当Hb<90 g/L时,血沉可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明显,但不呈正比。轻度贫血对血沉尚无影响,若血红蛋白低于90 g/L时,血沉可增快,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
            (6)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或原发性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沉均可增快。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