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 通用版公务员考试用书
- 公务员考试试题
-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用书
- 北京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 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 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天津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辽宁公务员考试用书
- 吉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安徽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海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重庆公务员考试用书
- 四川公务员考试用书
- 贵州公务员考试用书
- 云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西藏公务员考试用书
- 陕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甘肃公务员考试用书
- 青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宁夏公务员考试用书
- 新疆公务员考试用书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
- 乡镇公务员考试用书
- 法院、检察院考试用书
- 招警考试用书
- 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9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1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同步训练题集》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模块一 常识判断
考点分类突破3
第一章 政治常识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3
第二节 党史和政治理论5
第二章 法律常识7
第一节 宪法7
第二节 行政法8
第三节 刑法8
第四节 民法9
第五节 法理学11
第三章 经济常识12
第四章 历史、人文常识16
第五章 生物、科技常识19
第六章 地理、国情常识23
参考答案及解析27
经典真题精练48
参考答案及解析51
限时模拟冲刺53
参考答案及解析56
模块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
考点分类突破61
第一章 逻辑填空61
第一节 实词填空61
第二节 成语填空63
第三节 虚词填空64
第二章 阅读理解67
第一节 主旨概括题67
第二节 意图判断题69
第三节 态度理解题71
第四节 标题选择题72
第五节 细节理解题75
第六节 词语理解题78
第三章 语句表达82
第一节 语句填空题82
第二节 下文推断题84
第三节 语句排序题86
参考答案及解析90
经典真题精练103
参考答案及解析111
限时模拟冲刺115
参考答案及解析123
模块三 数量关系
考点分类突破129
第一章 数学运算129
第一节 基础计算问题129
第二节 初等数学问题130
第三节 方程和不定方程131
第四节 容斥原理132
第五节 工程问题132
第六节 牛吃草问题134
第七节 溶液问题134
第八节 行程问题135
第九节 钟表问题137
第十节 经济利润问题137
第十一节 最值问题138
第十二节 几何问题139
第十三节 排列组合140
第十四节 概率问题140
第十五节 趣味杂题141
第二章 数字推理142
第一节 多级数列142
第二节 组合拆分数列142
第三节 幂次数列142
第四节 分数数列143
第五节 递推数列143
参考答案及解析145
经典真题精练163
参考答案及解析165
限时模拟冲刺167
参考答案及解析169
模块四 判断推理
考点分类突破173
第一章 图形推理173
第一节 位置173
第二节 样式175
第三节 数量178
第四节 空间重构181
第二章 定义判断184
第一节 单定义判断184
第二节 多定义判断188
第三章 类比推理192
第一节 集合关系192
第二节 逻辑关系193
第三节 语义关系194
第四节 语法关系195
第四章 逻辑判断197
第一节 直言命题推理197
第二节 复合命题推理199
第三节 排序匹配201
第四节 论证类203
第五节 前提假设类205
第六节 归纳推出207
第七节 解释评价209
参考答案及解析211
经典真题精练231
参考答案及解析239
限时模拟冲刺243
参考答案及解析251
模块五 资料分析
考点分类突破257
第一章 表格资料专项练习257
第二章 图形资料专项练习261
第三章 文字资料专项练习264
第四章 综合资料专项练习267
参考答案及解析271
经典真题精练279
参考答案及解析285
限时模拟冲刺287
参考答案及解析294
文摘
模块一 常识判断
考点分类突破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黑马与马三者的关系是()。
A.多数与少数的关系B.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下列哪种说法?()
A.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C.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体现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属于相对主义
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俗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下列与该俗语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B.牵一发而动全身
C.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D.生命在于运动
5.校训文化是中国大学文化发展中形成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校训也体现了一定的哲学原理,下列校训与其哲学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A.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理论联系实际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联系的普遍性
C.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与时俱进
D.繁星纵变,智慧永恒——真理不因外物而改变
6.俗话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下列与该俗语反映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D.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
7.下列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不相同的是()。
A.因势利导B.审时度势
C.顺水推舟D.墨守成规
8.古语有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列与该古语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牵一发而动全身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9.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本质。也就是说,认识个别事物的特殊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下列做法体现矛盾的特殊性的是()。
A.因地制宜B.声东击西
C.百折不挠D.亲力亲为
10.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分享了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方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1.手机从只能进行语音通话、收发短信发展到能够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甚至把宽带互联网搬到手机上,将手机变成一个接入网络的终端,其通话功能仅仅是附带功能。对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提供物质条件
B.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实践创新与认识发展
C.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D.科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12.下列俗语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与“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不同的是()。
A.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B.惊蛰地气通,搂麦要进行
C.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D.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3.下列成语与其体现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A.釜底抽薪——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生不逢时——人生价值的体现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C.田忌赛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居安思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以下名句中揭示的哲学道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B.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认识来源于书本知识
D.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节 党史和政治理论
1.下列关于党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方针,为全党也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和胜利的方向
②会上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③会议集中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④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指明了此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2.我国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那么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依次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内地省会城市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城市
C.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内地省会城市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内地省会城市
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党的建设历程中曾经召开过的会议或开展的运动:①瓦窑堡会议,②六届六中全会,③延安整风运动,④古田会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
B.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的著名论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D.中共七大: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政策
5.中国共产党在其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经历了诸多重大事件,比如土地革命时期有: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②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③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著名的西安事变;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按时间顺序对上述历史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⑤③④②B.②①⑤③④
C.②①③⑤④D.④③②⑤①
6.下列名言不是出自毛泽东的是()。
A.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B.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论断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其中和平问题是核心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8.经济特区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到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经济特区?()
A.深圳B.珠海
C.厦门D.青岛
9.下列关于我国文化战略的发展,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D.②①④③
10.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的是()。
①陕甘宁抗日根据地;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③晋绥抗日根据地;④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⑤山东抗日根据地。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11.下列文章中是毛泽东分别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表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实践论》
B.《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
D.《反对本本主义》、《井冈山的斗争》
第二章 法律常识
第一节 宪法
1.关于国家主权及国防地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权是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所必备的条件
B.依照国际法,共处的各主权国家一律平等
C.国防的主体是军队,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
D.我国的三大半岛是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2.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主体与其职权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C.国家主席——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D.国务院——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B.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各地方政府所有
C.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指我国所有陆生野生动物
D.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的管理工作
4.以下关于我国选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7日内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
B.由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C.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具体分配,由国务院决定
5.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B.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C.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
D.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
第二节 行政法
1.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下列不属于行政管理的协调功能的是()。
A.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
B.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的非业务关系
C.协调企业与社会机构的非业务关系
D.协调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业务关系
2.下列对公务员的处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务员在国企中兼任职务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B.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处分,只能由任免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C.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人员给予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D.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应当由3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
3.甲公司为一股份制企业,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侵犯了其经营自主权,下列主体无权以甲公司的名义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董事会B.股东大会
C.股东代表大会D.股东
4.对具有职位特殊性的公务员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公务员法》明确规定的职位之外的职位类别。下列哪一机关享有增设权?()
A.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D.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
5.如果李某对市教育局不予颁发教师资格证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欲申请行政复议,则关于行政复议机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复议机关只能是市政府B.复议机关是市政府或省教育厅
C.复议机关只能是省教育厅D.复议机关是市政府和省教育厅
第三节 刑法
1.下列有关我国刑罚的表述,错误的是()。
A.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均为刑罚中的主刑
B.对于故意杀人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C.对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可以宣告缓刑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2.王某在建筑工地开翻斗车,一天王某在开车时接听电话,意外将工友张某当场撞死、李某撞伤。王某当下决定背李某去附近的医院救治,但是途中想到自己可能会坐牢,于是将李某藏至路边无人处后逃跑。最终李某因未得到救治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王某在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触犯重大责任事故罪
B.王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触犯交通肇事罪
C.王某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想象竞合犯
D.王某为逃避法律责任,将李某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李某未得到及时救治死亡,触犯故意杀人罪
3.甲市王某是中国乙市远洋运输公司“海洋号”货轮船员。“海洋号”航行在公海时,王某与另一船员张某发生口角将其打成重伤。货轮首次返回中国停泊丙市港口时,王某趁机潜逃,后在丁市被抓获。本案应当由下列哪一法院行使管辖权?()
A.甲市法院B.乙市法院
C.丙市法院D.丁市法院
4.一天,乙驾车带其朋友甲去郊区游玩,期间乙想要爬附近的山,甲推辞说:“我在车里休息,你自己去吧,把车钥匙给我。”趁乙爬山时,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了他人。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侵占罪
C.抢夺罪D.诈骗罪
5.假释是附条件的将犯罪分子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关于假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但是离开所居住的市可以不用批准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C.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累犯也可以适用假释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20年
6.犯罪嫌疑人甲因犯逃税罪而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受诉人民法院对甲判处拘役8个月,并交付公安机关执行。执行5个月后,甲被人民法院裁定予以假释。关于本案,有关机关的错误做法有哪些?()
①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②人民法院对甲判处拘役8个月;
③甲的刑罚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④甲被人民法院裁定予以假释。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7.以下关于刑法的量刑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都必须是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而不能高于法定刑或者低于法定刑判处刑罚
B.免除处罚是指对行为作有罪宣告,但对行为人不判处任何刑罚。因而对于非犯罪行为,也可以适用免除处罚
C.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D.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
第四节 民法
1.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A.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即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为可撤销民事行为
C.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变更其对行为内容有误解的民事行为
D.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也可能会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王某从其父亲处继承一间房屋,下列关于该房屋所有权变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某自办理房屋所有权过户登记手续时取得所有权
B.王某自继承开始时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
C.如王某将房屋卖给第三人,所有权自买卖合同生效时发生转移
D.如王某将房屋卖给第三人,所有权自交付房屋时发生转移
3.下列选项中,甲可以获取物的所有权的是()。
A.甲勘测出的一处矿产资源
B.甲在银行门口捡到的装有500元现金的钱包
C.甲知道汽车是乙盗窃得来,就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到手
D.甲将奶牛租给乙使用,在租赁期内,奶牛生了头小牛
4.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制度。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
A.1年B.2年
C.3年D.6个月
5.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①某乡镇企业将其厂房和厂房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②某公立医院以其所属门诊大楼的产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③某国有企业以其所属土地所有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④某农民经发包方同意后将其承包的荒山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贷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6.2016年1月15日,甲在某公园游玩时不慎落水,被乙奋力救出。后甲、乙订立赠予书面合同,甲将其价值5000元的一块名牌手表赠予乙表示感谢。关于该案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为赠予人,乙为受赠人,该赠予合同为双务合同
B.该赠予合同自甲向乙交付手表时成立
C.该手表的所有权自甲向乙交付手表时发生转移
D.该赠予合同为有偿合同
7.下列哪一情形下,乙的请求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A.甲和乙约定一同去看足球比赛,但是甲迟到一小时,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B.甲听说房价很快就要大涨,便告诉乙,乙信以为真赶紧购买房产,没想到几个月后房价大跌,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C.甲对乙承诺,如果乙比赛夺冠,甲将陪同乙出国旅游,后来乙果然夺冠,但是甲以工作忙为由推脱,乙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
D.甲与其妻乙约定,如果因甲出轨导致离婚,甲应补偿乙20万元,后来二人果然因此离婚,乙要求甲依约赔偿
8.下列儿童可以被收养的是()。
A.年满16岁的B.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10岁女孩
C.自幼被父母遗弃的8岁男孩D.身患重症的5岁留守儿童
第五节 法理学
1.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法律对怠于主张权利的人冷漠无情
B.任何人不因思想受惩罚——人的思想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C.法院不能主动寻找案件——司法能动主义
D.任何权利,如果不受法庭之保障,实际上便形同虚设——权利源于法庭保障
2.著名法学家沈家本曾评论:“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下列可以代替该评论的名言是()。
A.法官只有一个上司,那就是法律B.执行法律的人不受法律追究
C.恶法非法,善法之治才是法治D.法无明文不为罪
3.下列属于基本法律的是()。
A.文物保护法B.商标法
C.行政复议法D.选举法
4.“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下列选项与该句体现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B.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
C.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人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
D.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5.下列关于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将法分为程序法和实体法是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B.民法、民事诉讼法属于实体法
C.行政法、刑法属于程序法
D.实体法以规定和确认权利与义务为主,程序法以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有关程序为主
6.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紧急时无法律:危急时刻不存在法律
B.造法容易但是执行难:纸上的法律非法律
C.法律不理会琐细之事: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
7.下列法治思想与其所对应的法学理念不正确的是()。
A.“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法律要使人容易明白易知
B.“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立法要符合自然规律,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C.“使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法律要公之于天下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要定分止争,兴功惧暴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