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考试用书《医学基础知识(卫生基础知识)》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64.00 商品编号:10380
      • 折 扣 价:¥32.00已优惠¥32.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金标准医学考试研究中心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各省市(区、县)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院、三支一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招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金标准医学考试研究中心隶属华图教育旗下,是一支实力雄厚、效率高的考试研究专家团队。金标准医学考试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广罗全国各地考试名师,在公司有效的指引下,逐渐形成了一支信息高效、团队合作、办事效率高、作品质量好的高效团队。
         

        目录
            第一篇  系统解剖学
                第一章  运动系统1
                    第一节  骨学1
                    第二节  关节学6
                    第三节  骨骼肌7
                第二章  内脏学10
                    第一节  消化系统10
                    第二节  呼吸系统16
                    第三节  泌尿系统18
                    第四节  生殖系统21
                    第五节  腹膜23
                第三章  脉管系统24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24
                    第二节  淋巴系统28
                第四章  感觉器29
                    第一节  视器29
                    第二节  前庭蜗器31
                第五章  神经系统33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33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36
                    第三节  运动传导通路40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41
                真题过关演练42
            第二篇  生物化学
                第一章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45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5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47
                    第三节  酶50
                第二章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54
                    第一节  糖代谢54
                    第二节  脂类代谢56
                    第三节  生物氧化58
                    第四节  氨基酸代谢59
                    第五节  核苷酸代谢60
                第三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61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61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63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64
                    第四节  基因表达调控65
                真题过关演练66
            第三篇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69
                    第一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69
                    第二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70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71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71
                    第二节  细胞的电活动73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74
                第三章  血液76
                    第一节  血液生理学概述76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77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78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79
                第四章  血液循环80
                    第一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80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82
                    第三节  血管生理83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85
                    第五节  冠脉循环86
                第五章  呼吸87
                    第一节  肺通气87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89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90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91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92
                    第一节  概述92
                    第二节  胃内消化93
                    第三节  小肠内消化94
                    第四节  大肠内消化96
                    第五节  吸收96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97
                    第一节  能量代谢97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98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101
                    第一节  概述101
                    第二节  尿的生成102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104
                    第四节  清除率和排尿反射104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106
                    第一节  眼的视觉功能106
                    第二节  位听觉器官107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09
                    第一节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09
                    第二节  突触传递110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11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12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12
                第十一章  内分泌与生殖114
                    第一节  激素及其分类114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115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内分泌116
                    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117
                    第五节  胰岛的内分泌118
                    第六节  性腺与生殖119
                真题过关演练120
            第四篇  病理学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23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23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25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127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30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130
                    第二节  血栓形成131
                    第三节  栓塞132
                    第四节  梗死132
                第三章  炎症134
                    第一节  炎症概述134
                    第二节  急性炎症136
                    第三节  慢性炎症137
                第四章  肿瘤139
                    第一节  肿瘤概述139
                    第二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140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141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41
                    第五节  常见肿瘤142
                    第六节  癌前疾病(或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143
                    第七节  肿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143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45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145
                    第二节  风湿病147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148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150
                    第一节  肺炎150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1
                    第三节  肺硅沉着病152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52
                    第五节  肺癌153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155
                    第一节  慢性胃炎155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156
                    第三节  门脉性肝硬化156
                    第四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157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159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159
                    第二节  肾盂肾炎161
                    第三节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162
                第九章  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163
                    第一节  子宫颈癌及滋养层细胞肿瘤163
                    第二节  乳腺癌164
                第十章  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166
                    第一节  结核病166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167
                    第三节  伤寒168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169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170
                    第六节  阿米巴病170
                    第七节  血吸虫病171
                真题过关演练172
            第五篇  诊断学
                第一章  常见症状175
                    第一节  发热176
                    第二节  水肿177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178
                    第四节  咯血178
                    第五节  呕血与便血179
                    第六节  疼痛180
                    第七节  发绀182
                    第八节  呼吸困难183
                    第九节  心悸184
                    第十节  恶心与呕吐184
                    第十一节  腹泻185
                    第十二节  黄疸186
                    第十三节  少尿、多尿与血尿187
                    第十四节  意识障碍188
                第二章  体格检查190
                    第一节  基本方法190
                    第二节  一般检查192
                    第三节  头颈部检查196
                    第四节  胸部检查197
                    第五节  腹部检查204
                    第六节  脊柱与四肢检查207
                    第七节  神经系统检查208
                第三章  实验诊断与辅助检查210
                    第一节  血常规检测210
                    第二节  排泄物检测212
                    第三节  心电图检查214
                    第四节  内镜检查215
                真题过关演练217
            第六篇  药理学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219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219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221
                第二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224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224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225
                    第三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227
                    第四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229
                    第五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231
                第三章  麻醉药234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234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235
                第四章  镇静催眠药237
                    第一节  苯二氮类237
                    第二节  巴比妥类237
                第五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239
                    第一节  抗癫痫药239
                    第二节  抗惊厥药240
                第六章  抗帕金森病药241
                    第一节  拟多巴胺类药241
                    第二节  抗胆碱药242
                第七章  抗精神失常药243
                    第一节  氯丙嗪243
                    第二节  碳酸锂244
                第八章  镇痛药245
                    第一节  吗啡245
                    第二节  哌替啶246
                第九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248
                    第一节  阿司匹林248
                    第二节  对乙酰氨基酚249
                第十章  钙拮抗药250
                    第一节  钙拮抗药的分类250
                    第二节  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50
                第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253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253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254
                第十二章  利尿药256
                    第一节  高效利尿药256
                    第二节  中效利尿药257
                    第三节  低效利尿药258
                第十三章  抗高血压药259
                    第一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259
                    第二节  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260
                第十四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262
                    第一节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262
                    第二节  强心苷类263
                第十五章  抗心绞痛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265
                    第一节  抗心绞痛药265
                    第二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266
                第十六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267
                    第一节  抗凝血药及抗血小板药267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及凝血药268
                    第三节  抗贫血药269
                    第四节  血容量扩充药269
                第十七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270
                第十八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272
                    第一节  平喘药272
                    第二节  镇咳药273
                第十九章  抗消化性溃疡药275
                第二十章  糖皮质激素类药277
                第二十一章  抗甲状腺药280
                第二十二章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282
                    第一节  胰岛素282
                    第二节  口服降糖药283
                第二十三章  抗微生物药285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285
                    第二节  红霉素和林可霉素286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87
                    第四节  四环素和氯霉素288
                    第五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289
                    第六节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289
                第二十四章  抗结核病药、抗疟药与抗恶性肿瘤药291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291
                    第二节  抗疟药292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292
                真题过关演练294
            第七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296
                    第一节  微生物的种类296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297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299
                    第一节  细菌的结构299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300
                第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302
                真题过关演练303
            第八篇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绪论306
                第二章  抗原309
                第三章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311
                    第一节  免疫器官311
                    第二节  免疫细胞312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系统315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315
                    第二节  补体系统317
                真题过关演练318
            第九篇  医学伦理学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概述321
                    第一节  医学道德与医学伦理学321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322
                    第三节  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与监督325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327
                    第一节  医患关系中的伦理道德327
                    第二节  预防医学工作中的伦理道德328
                    第三节  临床诊治工作中的伦理道德328
                    第四节  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330
                    第五节  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330
                    第六节  特殊人群诊治工作中的伦理道德331
                    第七节  生育生殖与临终关怀的伦理道德332
                真题过关演练335

         

        文摘

        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篇系统解剖学
        第一章运动系统

            视频精讲视频内容:重点、难点讲解
            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精讲视频,助您轻松高效备考!
            1.骨学:骨的分类与构造,椎骨、胸骨和肋骨的形态,颅骨的组成,上、下肢骨的组成★★★
            2.关节学:关节的基本构造,脊柱、胸廓的组成,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的构成及结构特点★★★
            3.骨骼肌: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的组成★★★

        第一节骨学

            一、总论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 206块骨,依据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按形态,骨可分为4类: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分为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骺短骨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骨和肋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二)骨的构造
            长骨的构造(2015·单选)在长骨损伤后对其恢复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A.骨骺B.骨质
            C.骨膜D.骨髓
            【答案】 C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
            2.骨膜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骨膜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和重塑骨的功能,发生骨折,骨膜能重新促进骨折的修复愈合。
            3.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内含发育阶段不同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血细胞,呈红色,称红骨髓,有造血功能。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二、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 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一)椎骨
            幼年时为32或33块,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成骶骨,3~4块尾椎融合成尾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组成。 椎体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椎弓弓形骨板,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称椎弓根。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两侧椎弓根向后内扩展变宽,称椎弓板。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1对横突、2对关节突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椎体小,横突根部有横突孔。第2~6颈椎的棘突短,末端分叉。第1颈椎又名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组成。第2颈椎又名枢椎,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齿突。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第一颈椎(寰椎)第二颈椎(枢椎)第七颈椎(隆椎)(2)胸椎: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胸椎(3)腰椎: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或三角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各棘突的间隙较宽,临床上可在此处作腰椎穿刺术。
            (4)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略弯曲。
            (5)尾骨:由3~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记忆口诀
            椎骨外形不规范,各有特点记心间; 颈椎体小棘发叉,横突有孔很明显; 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 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
            (2015·单选)与计数肋骨无关的体表标志是()。
            A.胸骨柄B.胸骨角
            C.肩胛上角D.男性乳头
            【答案】 A(二)胸骨
            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前凸后凹,自上而下可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三)肋
            肋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考点开会
            体表计数肋:胸骨角平对第2肋软骨,男性乳头平对第4肋间隙或第5肋,肩胛骨上角平对第2肋,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三、颅
            颅骨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和舌骨以外,彼此借骨、软骨或缝牢固连结形成颅。颅骨可分为上部的脑颅和前下部的面颅。
            (一)脑颅骨
            脑颅骨有8块,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它们围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隆形的颅盖,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颅腔的底由蝶骨、枕骨、颞骨、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
            (2015·多选)关于翼点正确的有()。
            A.在颞窝前下部
            B.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
            C.呈“H”形
            D.内面有大脑中动脉通过
            E.骨板薄弱,易发生骨折
            【答案】 ABCE(二)面颅骨
            面颅骨有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三)颅的整体观
            颅侧面观:颅侧面由额骨、蝶骨、顶骨、颞骨基枕骨构成,还可见面颅的颧骨和上、下颌骨。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最为薄弱,构成“H”形缝的小环性区称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其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板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翼点四、附肢骨
            (一)上肢骨
            1.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肩胛骨介于第2到第7肋骨之间。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2. 自由上肢骨
            (1)肱骨:是典型的长骨,分两端和一体。
            (2)前臂骨:包括桡骨和尺骨,桡骨在外侧,尺骨在内侧,都分为两端和一体。
            (3)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二)下肢骨
            1.下肢带骨即髋骨,外形不规则,上部扁阔,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闭孔。左右髋骨与骶、尾骨组成骨盆。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
            (2015·单选)关于胫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小腿外侧
            B.胫骨体呈圆柱状
            C.上端膨大形成内,外侧髁
            D.两髁之间形成髁间凹
            【答案】 C2.自由下肢骨
            (1)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分一体两端。上端有朝向内上的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
            (2)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
            (3)胫骨:位于小腿内侧,可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称为髁间隆起,下端膨大,下面有与距骨相接的关节面,内侧有伸向下的骨突,叫做内踝。外踝是指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
            (4)腓骨:位于胫骨外后方,分一体两端。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头下方缩窄,称腓骨颈。下端膨大,形成外踝。
            (5)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第二节关节学

            一、总论
            (一)骨连结的形式
            骨与骨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
            (1)纤维连结:两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之间无腔隙,活动范围很小或不活动。
            (2)滑膜关节连结: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较大。
            (二)滑膜关节
            简称关节。
            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凸面称关节头,凹面称关节窝。关节面上被覆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内无血管、神经,营养由滑液和关节囊周围的血管供应关节囊由纤维结缔组织膜构成的囊,附着于关节的周围,并与骨膜融合续连,它包围关节,封闭关节腔。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滑膜分泌的滑液,有润滑、减少摩擦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关节腔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2.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2015·单选)下列关于椎间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意2个相邻椎体之间都有椎间盘
            B.由多层纤维软骨环组成
            C.由中央部髓核和周围部纤维环组成
            D.髓核易向前脱出
            【答案】 C二、中轴骨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1.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形成。
            (1)椎骨的连结
            ①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富于坚韧性,牢固连结各椎体上、下面,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牵涉性痛,临床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②椎骨间的韧带:有长、短两类。长韧带纵贯脊柱全长,在椎体前、后方有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短韧带连结相邻的两椎骨的横突和上、下关节突。
            (2)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脊柱侧面观,可见脊柱呈“S”形,有颈、胸、腰和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使脊柱具有弹性,从而缓冲了在跑、跳和走路时所产生的震动。
            2.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1)构成胸廓的主要关节有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
            (2)胸廓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上口较小,由胸骨柄上缘、第1肋和第1胸椎椎体围成,是胸腔与颈部的通道。胸廓下口宽而不整,由第12胸椎、第11及12对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膈肌封闭胸腔底。
            (二)附肢骨的连结
            1.上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1)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唯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上面构成。
            (2)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3)肘关节:是复关节,包括三个关节:①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②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关节凹构成;③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构成。
            (4)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2.下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1)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2)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关节囊坚韧致密,周围有韧带加强。
            (3)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4)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距小腿关节亦称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能作背屈(伸)和跖屈(屈)运动。
            (5)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骨盆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又称真骨盆)。

        第三节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全身共有600多块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肉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执行一定的功能。
            全身骨骼肌可分为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一、头肌
            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1. 面肌主要分布于面部口、眼、鼻等孔裂周围,因面肌可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又叫表情肌。
            2.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二、颈肌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与颈外侧肌、颈前肌、颈深肌三群。
            (2014·多选)下列关于胸锁乳突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于胸骨柄和锁骨内侧端
            B.止于乳突
            C.两侧收缩时头向后仰
            D.单侧收缩时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答案】 ABCD1. 颈浅肌与颈外侧肌包括颈阔肌和胸锁乳突肌。
            (1)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止于口角和面部皮肤。
            (2)胸锁乳突肌:为颈阔肌所覆盖,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其作用是一侧肌肉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向后仰。
            2. 颈前肌分为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3. 颈深肌位于颈椎两侧,主要作用是上提肋,帮助吸气。
            三、躯干肌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1. 背肌分浅、深两群。浅群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深群主要有竖脊肌。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为三角形的扁肌,左右两侧合在一起呈斜方形,故而得名。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和胸侧部,为全身最大的扁肌竖脊肌纵列于脊柱两侧,是强有力的伸躯干肌,对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有重要作用2.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收缩时可使肱骨内收、旋内。可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3.膈是指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薄层结构。膈为主要的呼吸肌,可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4.腹肌位于胸廓下缘与骨盆上缘之间,构成腹壁。主要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及分娩等。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部浅层。腱膜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有一小束腱纤维向下后方返折至耻骨梳,为腔隙韧带。腔隙韧带延伸并附于耻骨梳的部分称耻骨梳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称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肌纤维由外下方斜向前上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纤维向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四、四肢肌
            (一)上肢肌
            1.上肢带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主要的上肢带肌是三角肌。
            2.臂肌分为前(屈肌)、后(伸肌)两群。前群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和喙肱肌,后群为肱三头肌。主要运动肘关节。
            3.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屈肌)、后(伸肌)两群,主要运动肘关节、腕关节和手关节。除了屈、伸肌外,还配布有回旋肌,这对于手的灵活运动有重要意义。
            4.手肌位于手的掌侧,全是短小的肌肉,其作用为运动手指。
            (二)下肢肌
            下肢肌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1. 髋肌主要起自骨盆的内面和外面,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上部,主要运动髋关节。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2015·单选)能屈髋关节又能伸膝关节的肌肉是()。
            A.缝匠肌B.股直肌
            C.股中间肌D.股薄肌
            【答案】 B2.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前群为屈肌,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后群为伸肌,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内侧群为收肌,主要有大收肌。
            (1)股四头肌:由四个头组成,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关节)屈髋(关节),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2)股二头肌:有长短二个头,基本功能是使小腿后屈。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个头合并,止于腓骨头。作用是伸髋屈膝。
            3.小腿肌主要的屈肌有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小腿三头肌是髁关节的有力屈肌,对于行走、跑、跳和维持人的站立姿势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内脏学

            视频精讲视频内容:重点、难点讲解
            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精讲视频,助您轻松高效备考!
            1.消化系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
            4.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腹膜: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第一节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管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上消化道,空肠及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按体积的大小和位置不同,可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
            一、口腔
            (一)口腔各壁
            1.唇分上唇和下唇。
            2.颊是口腔的两侧壁。在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乳头,其上有腮腺管的开口。
            3.腭是口腔的上壁,分隔鼻腔与口腔。腭分硬腭和软腭两部分。
            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由腭垂、腭帆后缘、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二)牙
            1.牙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具有咀嚼食物和辅助发音等作用。
            (2015·单选)符号“6”代表的牙为()。
            A.左侧上颌第一磨牙
            B.右侧上颌第一磨牙
            C.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
            D.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
            【答案】 A2.牙的种类和排列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一组称乳牙,第二组称恒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时开始萌出乳牙,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逐渐更换成恒牙,恒牙全部出齐共32个,上、下颌各16个。
            根据牙的形状和功能,牙分为切牙、尖牙、磨牙和前磨牙四种。
            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为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乳牙和恒牙的数目、名称和排列,用牙式表示如下:
            乳牙:右上颌ⅤⅣⅢⅡⅠⅠⅡⅢⅣⅤ下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乳侧切牙乳中切牙左
            恒牙:右上颌8765432112345678下颌第三磨牙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侧切牙中切牙左二、咽
            1.形态和位置咽呈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长约12cm,其内腔称咽腔。咽上端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移行于食管。
            2.分部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咽腔的口咽和喉咽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三、食管
            1.位置和分部食管是一前后扁平的肌性管道,是消化管各部中最狭窄的部分,长约25cm。上端在第 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约平第11胸椎体高度,与胃的贲门连接。食管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2.狭窄部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 3处生理性狭窄,三个狭窄处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1)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 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2)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 25cm。
            (3)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 40cm。
            食管的三个狭窄四、胃
            胃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胃除有受纳食物和分泌胃液的作用外,还有内分泌功能。
            1.位置和形态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和充盈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变化。通常,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分前、后壁,大、小弯,入、出口。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度明显折转处,称角切迹。胃大弯大部分凸向左下方。胃的近端与食管连接处是胃的入口,称贲门。贲门的左侧,食管末端左缘与胃底所形成的锐角,称贲门切迹。胃的远端接续十二指肠处,是胃的出口,称幽门。
            胃的形态和分部2.分部通常将胃分为四部:贲门附近的部分称贲门部,自贲门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近幽门的部分称幽门部。
            五、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长5~7m,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3部,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并具有某些内分泌功能。
            (一)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全长约25cm,整体上呈“C”形,包绕胰头。十二指肠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1.上部长约5cm,起自胃的幽门。其肠壁薄,管径大,黏膜面光滑平坦,无环状襞,故临床常称此段为十二指肠球部,是十二指肠溃疡及穿孔的好发部位。
            (2015·多选)有关空肠和回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肠是小肠的起始段
            B.空肠占空、回肠总长的3/5
            C.十二指肠悬肌是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D.回肠有集合淋巴滤泡
            【答案】 CD2.降部黏膜形成发达的环状襞,其后内侧壁的黏膜有一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距中切牙约75cm,为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3.水平部向左横跨第3腰椎。
            4.升部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侧转向下,移行为空肠。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二)空肠与回肠
            空肠上端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回肠下端接续盲肠。一般将空、回肠全长的近侧2/5称空肠,远侧3/5称回肠。
            六、大肠
            (一)形态
            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1.5m,全程围绕于空、回肠的周围,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大肠的主要功能为吸收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除直肠、肛管和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3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1.结肠带有3条,会聚于阑尾根部。
            2.结肠袋是肠壁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是因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缩形成的。
            3.肠脂垂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和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
            回肠与结肠(二)分部
            1.盲肠大肠的起始部,其下端为盲端,上续升结肠,左侧与回肠相连接。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此处肠壁内的环行肌增厚,并覆以黏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此瓣可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
            2.阑尾附属于盲肠的一段肠管,形似蚯蚓,又称蚓突。位于右髂窝内,营养其的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阑尾根部是三条结肠带集中处。阑尾根部的位置比较固定,其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麦氏(Mc Burney)点。由于阑尾的位置常有变化,所以诊断阑尾炎时,在右下腹有一个局限性压痛点更有意义。
            3.结肠 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大肠,整体呈“M”形,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升结肠在右髂窝处,起自盲肠上端,向上行至肝右叶下方,转折向左前下方移行于横结肠,转折处的弯曲称结肠右曲(或称肝曲)横结肠至左季肋区,在脾的脏面下份处,折转成结肠左曲(或称脾曲),向下续于降结肠降结肠起自结肠左曲,沿左肾外侧缘和腰方肌前面下降,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乙状结肠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4.直肠是消化管位于盆腔下部的一段,全长10~14cm。上接乙状结肠,下穿盆膈移行于肛管。
            直肠并不直,在矢状面上形成两个弯曲:直肠骶曲凸向后,与骶骨盆面弯曲一致;直肠会阴曲绕过尾骨尖凸向前。
            直肠上端与乙状结肠交接处管径较细,向下肠腔显著扩大,称直肠壶腹。直肠内面有三个直肠横襞,中间的直肠横襞大而明显,位置恒定,位于直肠右侧壁上,距肛门约7cm,可作为直肠镜检时的定位标志。
            肛管5.肛管肛管内面有 6~10条纵行的黏膜皱襞称肛柱,各肛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黏膜皱襞相连,此皱襞称肛瓣。每一肛瓣与其相邻的两个肛柱下端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隐窝称肛窦。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为皮肤和黏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线。齿状线下方有一宽约1cm的环状区域称肛梳或痔环。肛梳部的皮下组织和肛柱部的黏膜下层内含有丰富的静脉丛,有时可因某种病理原因而形成静脉曲张,向肛管腔内突起,称为痔。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称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称外痔。
            七、肝
            (一)肝的位置和形态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呈棕红色,质地柔软而脆弱,易受外力冲击而破裂,从而引起腹腔内大出血。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2015·多选)下列有关体表投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阑尾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
            B.胆囊底——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C.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D.心尖——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cm
            E.胸膜下界——肩胛线第六肋高度
            【答案】 DE肝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缘。肝上面膨隆,与膈相接触,又称膈面。肝膈面上有镰状韧带附着,借此将肝分为左、右两叶。肝左叶小而薄,肝右叶大而厚。肝下面凹凸不平,邻接一些腹腔器官,又称脏面。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3条沟。横沟为肝门,有肝管、肝动脉、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在肝的脏面,借“H”形沟将肝分为4个叶:左叶位于左纵沟的左侧,右叶位于右纵沟的右侧,方叶位于肝门之前,尾状叶位于肝门之后。
            (二)肝外胆道系统
            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这些管道与肝内胆道一起,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
            1.胆囊为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囊状器官,呈长梨形,容量40~60ml。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胆囊分底、体、颈、管4部分。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置在右锁骨中线或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交点附近。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与其左侧的肝总管汇合,延续为胆总管。
            考点开会
            体表投影的位置
            阑尾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
            胆囊底——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心尖——第五肋间隙1~2cm
            胸膜下界——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处
            2.输胆管道肝左、右管出肝门之后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八、胰
            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腺细胞)能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内分泌部即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
            胰是位于腹后壁的一个狭长腺体。胰横置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平对第1~2腰椎体。可分头、颈、体、尾4部分。

        第二节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全貌(2015·多选)上颌窦()。
            A.为最大的鼻旁窦
            B.开口通中鼻道
            C.窦内积液直立位时不易引流
            D.窦顶为眶下壁
            E.窦底为上颌骨牙槽突
            【答案】 ABCDE一、鼻
            鼻分三部,即外鼻、鼻腔和鼻旁窦。它既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
            1.外鼻以鼻骨和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内覆黏膜,分为骨部和软骨部。软骨部的皮肤因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成为痤疮、酒渣鼻和疖肿的好发部位。
            2.鼻腔被鼻中隔分为两半,向前通外界处称鼻孔,向后通鼻咽部称鼻后孔。每侧鼻腔又借鼻阈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3.鼻旁窦共4对,依其所在骨的位置而命名为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各窦口都与鼻腔相通。额窦、上颌窦和筛窦的前群和中群都开口于中鼻道;筛窦的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鼻旁窦能温暖、湿润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上颌窦是鼻旁窦中最大的一个。上颌窦一般可分为前、后、内侧、上、底5个壁,上壁为眶下壁;上颌窦的底即上颌骨的牙槽突。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其开口比较小,而且又在侧壁的上方,因而直立位时不易引流。二、喉
            喉由喉软骨和喉肌构成。它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借喉口通喉咽部的后部,以环状软骨气管韧带连接气管。
            (一)喉软骨
            1.甲状软骨为最大的喉软骨。甲状软骨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由前缘互相愈合的左右两个呈四边形的软骨板组成。
            2.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
            3.会厌软骨上宽下窄呈叶状,下端借甲状会厌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上部。
            4.杓状软骨成对,坐落于环状软骨板上缘两侧,分为一尖、一底、两突和三个面。底与环状软骨板上缘构成环杓关节。
            (二)喉肌
            喉肌系横纹肌,是发音的动力器官,具有紧张或松弛声带、缩小或开大声门裂以及缩小喉口的作用。
            (三)喉腔
            喉腔上起自喉口,与咽腔相通;下连气管,与肺相通。喉腔侧壁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上方一对称前庭襞,下方一对称声襞,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黏膜构成。
            三、气管和支气管
            (一)气管
            气管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约平第6颈椎体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约平第4胸椎体下缘处,分叉形成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气管由气管软骨、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气管软骨由14~17个呈“C”形缺口向后的透明软骨环构成。
            (二)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嵴下角大,斜行,通常有7~8个软骨环;右主支气管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较直,通常有3~4个软骨环,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
            四、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肺位于胸腔,坐落于膈肌上方、纵隔的两侧。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正常肺呈浅红色,质柔软呈海绵状,富有弹性。
            肺呈圆锥形,纵隔面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其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构成肺根。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左肺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的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2015·多选)左肺()。
            A.较右肺窄而长
            B.较右肺宽而短
            C.前缘下部有心切迹
            D.可分为10个肺段
            E.通常分为两叶
            【答案】 ACE(二)肺的组织结构
            肺由实质组织和间质组织组成。实质是指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末的大量肺泡; 间质是指结缔组织及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三)支气管肺段
            支气管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支气管肺段呈圆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位于肺的表面,构成了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基本单位。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左、右肺通常分别有10个肺段,有时因左肺出现共干肺段支气管,左肺只有8个支气管肺段。
            五、胸膜
            (一)胸膜及胸膜腔
            胸膜是衬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肺表面的一层浆膜。被覆于胸腔各壁内面的称壁胸膜,覆盖于肺表面的称脏胸膜,两层胸膜之间密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称胸膜腔。
            壁胸膜肋胸膜衬覆于肋骨、胸骨、肋间肌、胸横肌及胸内筋膜等诸结构内面膈胸膜覆盖于膈上面,二者紧密相贴、不易剥离纵隔胸膜衬覆于纵隔两侧面,其中部包裹肺根并移行为脏胸膜胸膜顶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直至胸廓上口平面以上,包被肺尖上方脏胸膜不仅贴附于肺表面,而且伸入至叶间裂内的一层浆膜。因其与肺实质连接紧密故又称肺胸膜胸膜腔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形成的左、右两个封闭的、呈负压的胸膜间隙。胸膜腔内仅有少许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
            (二)胸膜隐窝
            各部壁胸膜相互移行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达不到其内,故称胸膜隐窝。重要的胸膜隐窝为肋膈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
            六、纵隔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第三节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015·多选)出入肾门的结构有()。
            A.肾动脉B.肾静脉
            C.输尿管D.淋巴管
            E.肾盂
            【答案】 ABDE
            (2015·多选)下列有关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出入肾门的结构为肾蒂
            B.左侧肾较右侧肾低1~2cm
            C.肾蒂从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动脉、肾盂
            D.左肾前面与脾相邻
            【答案】 ACD一、肾
            (一)形态
            肾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位于腹后壁。肾分内、外两缘,前、后两面及上、下两端。右肾由于肝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右肾肾蒂较左侧短。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自前向后顺序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末端;自上向下顺序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二)位置和被膜
            1.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左肾在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间盘之间;右肾则在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腰背部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
            2.被膜肾的表面由内向外有三层被膜包绕,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纤维囊为坚韧而致密的、包裹于肾实质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构成脂肪囊又名肾床,是位于纤维囊外周、包裹肾脏的脂肪层肾筋膜位于脂肪囊的外面,包被肾上腺和肾的周围,由它发出的一些结缔组织小梁穿过脂肪囊与纤维囊相连,有固定肾脏的功能(2015·多选)关于肾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肾区是两肾在体表的投射点
            B.肾门只有肾血管出入
            C.肾表面包有3层被膜
            D.深层有肾锥体
            【答案】 CD(三)结构
            肾的冠状切面观,肾实质可分为位于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肾皮质新鲜标本为红褐色,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肾髓质色淡红,约占肾实质厚度的 2/3,可见15~20个呈圆锥形、底朝皮质、尖向肾窦、光泽致密、颜色较深、呈放射状条纹的肾锥体。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并突入肾小盏。在肾窦内,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再由2~3个肾大盏汇合形成一个肾盂。
            肾的结构二、输尿管
            输尿管是成对的、位于腹膜外位的肌性管道。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
            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位于输尿管的壁内部。
            三、膀胱
            1.形态和位置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一般正常成年人的膀胱容量为350~500ml。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部。膀胱尖朝向前上方,由此沿腹前壁至脐之间有一皱襞为脐正中韧带。膀胱的后面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为膀胱底。膀胱尖与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
            膀胱空虚时位于盆腔内,前有耻骨联合。在女性与子宫和阴道相毗邻,男性与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相毗邻。
            2. 内面结构膀胱内面被覆黏膜,当膀胱壁收缩时,黏膜聚集成皱襞称膀胱襞。而在膀胱底内面,有一个由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区,此处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此处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四、尿道
            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女性尿道长3~5cm,较男性尿道短、宽而直,仅有排尿功能。尿道内口约平耻骨联合后面中央或上部。其走行向前下方,穿过尿生殖膈,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尿道外口。

        第四节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都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组成,外生殖器则以两性交媾器官为主。
            一、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睾丸产生精子,先贮存于附睾内,当射精时经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排出体外。附属腺的分泌物参与精液的组成,供给精子营养和有利于精子活动。男性外生殖器为阴茎和阴囊。
             记忆口诀
            男性内生殖器包括:一囊(精囊)两睾(睾丸和附睾)两管(射精管和输精管)两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一)睾丸
            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是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成微扁的卵圆形,分前后缘、上下端和内外侧面。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
            (二)输精管道
            1.附睾呈新月形,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上端膨大为附睾头,中部为附睾体,下端为附睾尾。附睾为暂时储存精子的器官,并分泌附睾液供精子营养,促进精子进一步成熟。附睾为结核的好发部位。
            2.输精管和射精管输精管是附睾管的直接延续,长度约50cm,管壁较厚,肌层较发达而管腔细小。活体触摸时,呈坚实的圆索状。输精管自附睾尾端开始,随精索经腹股沟管进入盆腔内,在膀胱底的后面膨大成输精管壶腹。
            输精管壶腹末端变细,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射精管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精索为柔软的圆索状结构,从腹股沟管腹环穿经腹股沟管,出皮下环后延至睾丸上端。
            (三)附属腺
            1.精囊为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壶腹的下外侧,左右各一,由迂曲的管道组成,其排泄管与输精管壶腹的末端汇合成射精管。
            2.前列腺是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呈前后稍扁的栗子形,上端宽大,下端尖细,前列腺的分泌物是形成精液的主要成分,内含前列腺素。
            3.尿道球腺是一对豌豆大的球形腺体,位于会阴深横肌内。腺的输出管开口于尿道球部。
            (四)男性外生殖器
            1.阴囊是位于阴茎后下方的囊袋状结构。阴囊壁由皮肤和肉膜组成。阴囊的皮肤薄而柔软,有少量阴毛,色素沉着明显。
            2.阴茎分为头、体和根三部分。由两条阴茎海绵体和一条尿道海绵体组成。阴茎海绵体的后端附着于耻骨下支和坐骨支。尿道海绵体位于阴茎海绵体的腹侧,尿道贯穿其全长。尿道海绵体前端膨大为阴茎头,后端膨大称为尿道球。
            (五)男性尿道
            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男性尿道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分。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
            尿道有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
            (1)三个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以外口最窄。尿道结石常易嵌顿在这些狭窄部位。
            (2)三个膨大:分别位于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
            (3)两个弯曲:是凸向下后方的耻骨下弯和凸向上前方的耻骨前弯。
            二、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以及附属腺(前庭大腺)。外生殖器即女阴。
            (一)卵巢
            卵巢是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位于髂内、外动脉所夹的卵巢窝内。卵巢呈扁卵圆形,分为内、外侧两面,前、后两缘和上、下两端。卵巢前缘借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前缘中部有血管、神经等出入,称卵巢门。
            (二)输卵管
            输卵管是输送卵子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连于子宫底的两侧。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
            (1)输卵管子宫部:位于子宫内部的一段,直径最细,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2)输卵管峡部:细而直,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进行。
            (3)输卵管壶腹部:粗而长,供血丰富,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卵子一般在壶腹内受精。
            (4)输卵管漏斗部:为输卵管末端膨大的部分。输卵管腹腔口周围,输卵管末端的边缘形成许多细长的指状突起,称为输卵管伞,盖于卵巢表面,其中一个较大的突起连于卵巢,称为卵巢伞。
            (三)子宫
            子宫是壁厚腔小的肌性器官,胎儿在此发育生长。
            1.位置和形态
            (1)位置: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
            (2)形态:成人未孕子宫呈前后稍扁,倒置的梨形。子宫分为底、体、颈三部。子宫底为输卵管子宫口水平以上的部分,宽而圆凸。子宫颈为下端较窄而呈圆柱状的部分,为肿瘤的好发部位。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为子宫体。子宫两侧缘的上部与输卵管相接处称子宫角。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相接较为狭细的部分称子宫峡。
            2.固定装置子宫借韧带、阴道、尿生殖膈和盆底肌等保持其正常位置。韧带有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子宫主韧带,维持子宫颈正常位置,防止其向下脱垂;子宫骶韧带,向后上牵引子宫颈,与子宫圆韧带共同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等。
            (四)阴道
            阴道是女性的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管道。阴道上连子宫,下以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
            (五)女性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即女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等结构。阴道前庭是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裂隙,有4个开口,即前部的尿道外口,后部的阴道口,阴道口两侧各有一个前庭大腺导管的开口。

        第五节腹膜

            一、腹膜
            腹膜为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衬于腹、盆腔壁内的腹膜称为壁腹膜或腹膜壁层,由壁腹膜返折并覆盖于腹、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称为脏腹膜或腹膜脏层。壁腹膜和脏腹膜之间的间隙称为腹膜腔,腔内仅有少量浆液。腹膜的面积几乎与全身的皮肤面积相等,约2m2。壁腹膜主要受肋间神经和腰神经的支配,痛觉敏感,定位准确。男性的腹膜腔是完全封闭的,女性的腹膜腔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及阴道通于体外。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壁腹膜与脏腹膜之间,或脏腹膜之间互相返折移行,形成网膜、系膜、韧带、腹膜襞、隐窝及陷凹等结构。
            1.网膜
            (1)小网膜:是由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2)大网膜:形似围裙覆盖于空、回肠和横结肠的前方,由四层腹膜构成。大网膜中有丰富的脂肪和巨噬细胞,具有包围病灶和限制炎症及脓液扩散的作用,是腹膜腔内的重要防御装置。
            2.系膜是由腹后壁的壁腹膜返折至肠管脏腹膜的双层腹膜,将肠管固定于腹后壁。如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等。
            3. 腹膜襞、隐窝及陷凹腹膜皱襞是腹、盆壁与脏器之间或脏器与脏器之间腹膜形成的隆起,其深部常有血管走行。在皱襞之间或皱襞与腹、盆壁之间形成的腹膜凹陷称隐窝,较大的隐窝称陷凹。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腹膜腔内的液体易积存于此。

        第三章脉管系统

            视频精讲视频内容:重点、难点讲解
            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精讲视频,助您轻松高效备考!
            1.心血管系统: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的主要结构,心传导系的组成和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和分布,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和分布,上、下腔静脉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属支★★★
            2.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一、心
            (2015·多选)下列有关心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心尖由左心室构成
            B.心底大部分由右心房构成
            C.胸肋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D.膈面大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E.左缘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
            【答案】 ACE(一)位置和外形
            心是中空的肌性纤维性器官,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心约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下方邻膈。
            心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尚有4条沟。
            1.一尖心尖圆钝,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与左胸前壁接近,故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
            2.一底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和小部分的右心房构成。上、下腔静脉分别从上、下注入右心房;左、右肺静脉分别从两侧注入左心房。心底后面隔心包后壁与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等相邻。
            3.两面心的胸肋面(前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一小部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膈面(下面)几呈水平位,隔心包与膈毗邻,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4.三缘心的下缘(锐缘)介于膈面与胸肋面之间,接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左缘(钝缘)居胸肋面与肺面之间,绝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仅上方一小部分由左心耳参与。右缘(不明显)由右心房构成。
            (二)心腔
            心有四个腔。后上部为左、右心房,两者之间隔以房间隔。前下部为左、右心室,两者之间隔以室间隔。正常心左右两半互不相通。
            1.右心房三角形的突出部分称右心耳。右心房有三个入口,即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即右房室口。上、下腔静脉口分别位于右心房的上部和后下部。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心壁的静脉血由此流入右心房。右房室口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此口通向右心室。
            2.右心室接受右心房来的血液,入口即右房室口,在口周缘附有三片瓣膜,呈三角形,称右房室瓣(通常称为三尖瓣)。瓣膜的游离缘连有多条结缔组织细索称腱索。腱索向下连于室壁上的乳头肌。心室收缩时,由于乳头肌的收缩,牵拉腱索,使瓣膜不致翻向右心房,且互相紧贴,关闭右房室口,防止血液逆流。右心室的出口为肺动脉口。肺动脉口周缘有三个呈袋状的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当心室收缩时,肺动脉瓣开放,血液射向肺动脉;心室舒张时,瓣膜关闭,阻止血液逆流入右心室。
            3.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左心房的后部内壁光滑,左右两侧各有一对肺静脉口,为左、右肺静脉的入口。左心房的前下部有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
            (2015·单选)在左房室口的周缘附着的瓣膜是()。
            A. 三尖瓣B. 二尖瓣
            C. 肺动脉瓣D. 主动脉瓣
            【答案】 B4.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左心室壁特别厚,约为右心室的三倍,左心室收缩力较强。底部有两个口,位于左后方者是左房室口,位于右前方者是主动脉口。左房室口的周缘有两个半月形的瓣膜称左房室瓣(通常称为二尖瓣),它的游离缘也附有腱索与左心室的乳头肌相连。主动脉口周围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间隙称主动脉窦。主动脉窦的左侧和右侧有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三)心传导系
            心传导系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
            1.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深面,多呈长梭形(或半月形)。它发出节律性的兴奋,传送到心房肌和房室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2.房室结区又称房室交界区,位于房室隔内,其范围基本与房室隔右侧面的Koch三角一致。房室结是一个矢状位的扁薄的结构,在 Koch三角的尖端。房室结区将来自窦房结的兴奋延搁下传至心室,使心房和心室肌依次分开收缩。该区的传导功能有两个特点:一是双向传导,二是双路传导。
            3. 房室束起自房室结前端,穿中心纤维体,继而行于室间隔肌性部与中心纤维体之间,向前下行于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同时左束支有纤维陆续从主干发出,最后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
            二、动脉
            (一)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系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较短,在左主支气管前方横行,分2支进入左肺上、下叶。右肺动脉较长而粗,至右肺门处分为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
            (二)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起始段为升主动脉,向右前上方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再弯向左后方,达第4胸椎体下缘处移行为降主动脉,沿脊柱左侧下行逐渐转至其前方,达第12胸椎高度穿肠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在腹腔内沿脊柱左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体下缘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1. 升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上升至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
            2. 主动脉弓续接升主动脉,呈弓形弯向左后方,于第4胸椎体处续为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三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在右侧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左侧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两侧颈总动脉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在颈动脉杈处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两个重要结构。
            ①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向上穿腮腺达下颌颈高度,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分布到颈部、头面部和硬脑膜等处。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和咽升动脉等。
            ②颈内动脉:由颈总动脉发出后,垂直上升至颅底,经颈动脉管入颅腔,分支分布于视器和脑。
            (2)锁骨下动脉: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①椎动脉,在前斜角肌内侧起始,向上穿第6~l颈椎横突孔。②胸廓内动脉,在椎动脉起点的相对侧发出,向下入胸腔,其较大的终支称腹壁上动脉。
            (3)腋动脉:行于腋窝深部,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
            (4)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肘窝稍上方,可摸到肱动脉搏动,此处是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
            (5)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是临床切脉的部位。
            3.胸主动脉是胸部的动脉主干,其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种。
            (1)壁支:有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膈上动脉。
            (2)脏支:包括支气管支、食管支和心包支,营养相应的器官。
            4.腹主动脉是腹部的动脉主干,其分支亦有壁支和脏支之分,但脏支远较壁支粗大。
            (1)成对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男性)或卵巢动脉(女性),它们营养相应的器官。
            (2)不成对脏支:①腹腔干:分支布于肝胆囊、胰、胃、十二指肠等。②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布于小肠、盲肠、阑尾及升、横结肠。③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
            5.髂总动脉沿腰大肌内侧下行,至骶髂关节处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1)髂内动脉:是盆部的动脉主干,为一短干,沿盆腔侧壁下行,发出壁支和脏支。
            (2)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缘小降,经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肌群动脉。
            (3)股动脉:在股三角内下行,经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至窝,移行为动脉。股动脉的主要分支为股深动脉。
            (4)腘动脉:在窝深部下行,至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5)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前动脉由动脉发出后,至踝关节前方移行为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两终支。
            三、静脉
            全身静脉包括肺循环的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
            (一)肺循环的静脉
            肺静脉左、右各两条,收集肺泡毛细血管的动脉血。起自肺门,注入左心房后部。
            (二)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1. 上腔静脉系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心和肺除外)等上半身的静脉血,最后注入右心房。
            (1)头颈部静脉:浅静脉包括面静脉、颞浅静脉、颈前静脉和颈外静脉,深静脉包括颅内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
            (2)上肢静脉
            ①上肢浅静脉: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其属支。
            ②上肢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且多为两条。两条肱静脉在大圆肌下缘处汇合成腋静脉。
            (3)胸部静脉:主要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及其属支。
            2.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最后注入右心房。
            (1)下肢静脉:比上肢静脉瓣膜多,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交通丰富。
            ①下肢浅静脉:包括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②下肢深静脉:足和小腿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均为两条。胫前静脉和胫后静脉汇合成静脉。
            (2015·单选)肝门静脉收集的范围包括()。
            A.腹腔内所有脏器的静脉血
            B.腹腔内除肝以外的所有脏器的静脉血
            C.腹腔内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D.胃、小肠、大肠(齿状线以下肛管除外)、胰、胆囊、脾、食管下段等脏器的静脉血
            【答案】 C(2)腹盆部静脉:主要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和肝门静脉及其属支。
            ①髂外静脉:是股静脉的直接延续。髂外静脉接受腹壁下静脉和旋髂深静脉。
            ②髂内静脉:沿髂内动脉后内侧上行,与髂外静脉汇合成髂总静脉。
            ③髂总静脉:由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汇合而成。髂总静脉接受髂腰静脉和骶外侧静脉,左髂总静脉还接受骶正中静脉。
            ④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4~5腰椎体右前方汇合而成。
            ⑤肝门静脉系: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起始端和末端与毛细血管相连,无瓣膜。肝门静脉多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后面汇合而成。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

        第二节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
            一、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段,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互相吻合成毛细淋巴管网,然后汇入淋巴管。
            2.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吻合而成,管壁结构与静脉相似。淋巴管内有很多瓣膜,具有防止淋巴液逆流的功能。
            (2015·单选)胸导管收集()。
            A.左半身的淋巴液
            B.右半身的淋巴液
            C.上半身的淋巴液
            D.左半身和右侧下半身的淋巴液
            【答案】 D3.淋巴干淋巴管注入淋巴结,由淋巴结发出的淋巴管汇合成淋巴干。淋巴干包括腰干、支气管纵隔干、锁骨下干、颈干各2条和1条肠干,共9条。
            4.淋巴导管全身9条淋巴干汇合成两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右颈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注入右淋巴导管,其余六条淋巴干注入胸导管。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引流下肢、盆部、腹部、左上肢、左胸部和左头颈部的淋巴。
            二、淋巴组织
            除淋巴器官外,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管道以及皮肤等处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起着防御屏障的作用。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胸腺、脾和扁桃体。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