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是一种好喝的饮料,而且它可以跟任何东西结合——书店、机场、饭店、服装店、杂货店,并且加分。 香山雕刻时光咖啡馆最适合说明它的闷骚文艺,在香山脚下的大街上,它自自然然地跟马兰拉面、各种干果杂货铺做了邻居,并不出挑但也不低调。 ![]() 庄仔把自己喜欢的很多装饰用在了雕刻时光,并渐渐成为所有雕光的风格,比如吧台肯定是木头的,窗帘一定是红色的。 庄仔: 雕刻时光咖啡馆主人 他开了一个好咖啡馆,而且这个咖啡馆还赚钱了。 喝咖啡的时候,我们还喝到了什么 徐一遵也爱喝茶,茶是他骨子里的刚性需求,时不时就跑出来露个脑袋,咖啡却是他的“一种舶来文化”——“欧洲人用咖啡馆构建了一个公民社会”,受此吸引,在美国读书时,他学习咖啡师的全部技术并用此谋生,“好咖啡第一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喝,第二是你和谁在喝”。 这杯黑色饮料可能会构建出的世界似乎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并顺便孕育出美丽的故事,虽然有时候人们只爱看故事。比如1997年,台湾青年庄仔为了使申请开业执照的手续简单些,把开一家书店的计划改成了咖啡馆,于是与此相关的一干人等的记忆中便加上了“雕刻时光”的印记。“咖啡是一种好喝的饮料,而且它可以跟任何东西结合,书店、机场、饭店、服装店、杂货店,总之它能与任何东西结合并且加分!”庄仔说。1997年成府路的第一家雕刻时光在庄仔脑子里是一个“又苯又蠢又清新的小破咖啡馆”,他和女朋友不止经营它,也在里面生活。读电影的庄仔会细细地“将电影分成春天或秋天时看的电影,把瑞典的导演伯格曼或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安排在一起放映,做成一个私家电影节的感觉”,咖啡馆总是人满为患;“客人和咖啡馆之间的交流是互动而生趣盎然的,一个意大利的女孩到北京来读书,经朋友介绍来咖啡馆后跟我一起切磋她奶奶的茄汁鸡肉口味的意大利面的绝活,并让所有在场的人分享。”雕刻时光咖啡馆 以它的优雅闷骚吸引了那些同样不喜欢惹人注意,凡事喜欢迂回一下的青年。如今雕刻时光已经渐渐长大,那些被雕刻时光陪伴过的70后和80初也渐渐在社会上开启他们的时代,包括表达他们对好咖啡馆的品味。雕光早期的“夫妻店、艺术电影、北大东门外”的标签也向着“小清新和品牌”转换,但它显然已经确立了一间 “与众不同的咖啡馆”的地位。太多人想要拥有一家咖啡馆,以致雕刻时光专门发展出另一个针对这种梦想的品牌“雕刻时光咖啡学校”。 季明的谆客福德咖啡学校也是类似,他的学校开在798艺术区,主要生源也是想开咖啡馆的人,以培养国际百瑞斯塔咖啡师闻名。“咖啡馆说白了是一个人把他内心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的过程。开咖啡馆的目的很简单,家里的社交都讲究私密性,可我能用咖啡馆把我们家客厅延伸到大街上。”每个月,季明会收到稳定的十来个学生,“很多富二代拿钱来请我们给他开咖啡馆”,他们不得不在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咖啡馆是高风险行业,全世界只有5%的咖啡馆能在第一年内存活下来,95%全部关掉。”最近,他又建了一个咖啡生豆实验室,在北京郊外包下了豪气的大仓库存放300吨豆子,他计划卖上一年。据说,按上海、北京、广州和其他城市4321的消费比例,这样的仓库,在全中国大概有20个。这似乎是此次采访中意外发现的咖啡的另一面,我比划着告诉徐一遵那个仓库的规模,他却笑了,他说,不如咱 “用心理学的咖啡豆,经济学的开水,泡出生活的趣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