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莫的大厅气魄不凡,可容纳220个人同时进餐。 老莫的气场 莫斯科餐厅如今也上了团购。经理张春燕很忙,但是必须忙得从容不迫,老莫的气场似乎就得这样。大厅七十多张桌子坐满了,门外大厅还有等位的。周六日、节假 日肯定得发号,“排到一两百号”。有食客闻风而至,晚上九点一刻,老莫关门了,隔天预订,满座。现在食客非得去吃这顿饭,她隔天中午提前半小时到达。“餐厅的门紧闭着,我们坐在沙发上无所事事。没到点竟然连餐厅都不让进,真是长见识。”食客饱餐一顿后回家不忘发博点评,其中一句是:“真是牛,肯定是国营的!” 如今说起国营,有点像是昨日风情,又近又远。老莫一直是北京展览馆的附属建筑,名头却响得好像跟北展是两个单位。现在虽然从事业单位转了企业单位,也算一直是国字头。老莫的气场从建筑开始。 1954年由苏联中央设计院设计建成的北京展览馆(曾称“苏联展览馆”)曾是北京最高的建筑,位列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中苏交好时期,苏式建筑成为一种时尚的建筑样式,各地都学,甚至连人民大会堂上也能看到它的影子。由前苏联专家亲自设计的北展自是不同。北展大门尖顶上的红五星,北展剧场 大厅穹顶上一点红如波心,光环圈圈环绕、老莫餐厅里四根雕铜的大柱子、讲究的俄罗斯枝形吊灯都变成人们心中最美的记忆。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曾为当时的苏联专家做过翻译,他说这组建筑连前苏联人自己都满意,建筑处理上不仅体现了良好的功能性,而且突出艺术性。 2010年老莫的大装修刚刚弄完,餐厅照着1954年的老照片原样复古,连房顶上的环状雪花吊顶都全部重做。要说老莫五十多年来的基本格局其实不算有大变化,2000年的一次装修,最显眼的也不过在大厅中间加了两道铜栏杆,把左右两个用餐区稍微做了个隔断,把椅子换成沙发。可是结账买单时,开始有火眼金睛的食客含蓄、有礼地表达不满,有人就拉着张春燕说:“没以前敞亮了啊。” 在北京能引发人们如此微妙感情的餐厅,老莫算是其中不多的几个之一。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自不用说了,有大院情结的导演叶京拍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血色浪漫》时,老莫是必选外景。张春燕的印象是:“他很崇拜这个餐厅,来到这感觉就特别好。”叶京甚至连勘场的细节都省了,晚上演员们直接进场,换上老莫服务员原来的白衣蓝裤,一帮大院子弟在老莫聚啸喝酒海聊的场景恍如昨日。 张春燕也说,老莫此次的装修,其实就是为了把怀旧的戏唱得更逼真。虽然现在生活好了,油重、油厚、脂肪高的俄罗斯菜并不讨喜,但老莫的一碗碗红菜汤还是真材实料,比一般红菜汤甜的口味延续至今。接下来,法餐也会渐渐成为主打。至于那碗红菜汤中,装的是怀旧、好奇还是美味,又有谁在乎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