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版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
- 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江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青海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广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甘肃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西藏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吉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黑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新疆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5
-
商城价:¥28
-
商城价:¥28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必做1001题》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部分 综合常识
第一章 政治常识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1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常识7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常识13
参考答案及解析21
第二章 经济常识36
参考答案及解析43
第三章 法律常识50
第一节 宪法50
第二节 刑法52
第三节 民法56
第四节 行政法59
第五节 商法与经济法62
第六节 法理学65
参考答案及解析68
第四章 人文历史常识85
参考答案及解析89
第五章 科技常识93
参考答案及解析97
第六章 管理常识102
参考答案及解析105
第七章 国情省情108
参考答案及解析110
第二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第一章 判断推理113
第一节 逻辑判断113
第二节 定义判断120
参考答案及解析126
第二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131
第一节 词句表达131
第二节 阅读理解137
参考答案及解析144
第三章 资料分析150
第一节 文字资料150
第二节 表格资料152
第三节 图形资料154
第四节 综合资料156
参考答案及解析158
第三部分 英语阅读理解与文章写作
第一章 英语阅读理解163
参考答案及解析170
第二章 文章写作174
参考答案及解析182
附赠:名师密押试卷
《公共基础知识(一)》187
参考答案及解析200
《公共基础知识(二)》207
参考答案及解析220
文摘
第一部 分综合常识
第一章 政治常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
单项选择题
1.“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 主要矛盾是关键
B. 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主观和客观
B.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C. 理论与实践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一个鸡蛋从外被打破是毁灭,从内被打破是生机和生命。”从认识论讲这表明()。
A.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B. 实践来源于认识的不断发展
C. 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事物的正确发展
D. 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A. 整体是部分之和B.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C. 整体决定部分D.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5.以下对“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理解正确的是()。
A.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B. 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C.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D. 唯物论和辩证法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6.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B.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C.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7.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①②B. ①③
C. ①④D. ②③
8.强调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从哲学的角度上看是()。
A. 看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 承认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C.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D. 肯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9.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 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B. 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
C. 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D. 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
10. 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
④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
A. ①③B. ②④
C. ①②D. ③④
11. 马克思说: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这句话表明()。
A. 生产决定消费B. 消费决定生产
C. 消费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D. 生产反作用于消费
12.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B. 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攻坚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之所以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是因为()。
A.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14.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所有人属性的综合
C.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D. 社会角色的总和
15.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语所蕴含的哲理是()。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16.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下列正确体现这个原则的选项有()。
A. 埋头实践,认为学习理论是不务实
B. 专心读书,认为实践会干扰对理论的正确理解
C. 在重视理论学习、书本学习的同时,又积极参加实践,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D. 读书是读书,实践是实践,所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脱节
17. “机器人有意识”这一说法的错误在于违背了()。
A. 意识是无知的产物这一事实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事实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一事实D.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8. 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19.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 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C.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 割裂了事物和运动的关系
20.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
A. 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 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 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2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 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22. 在中国功夫中,太极拳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主张用“四两拨千斤”来以柔克刚,这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可见()。
A. 有些事物是运动的 B. 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C. 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 D. 应该用辩证的思想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
23. 医学科学家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 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 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24.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A. 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B. 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 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D. 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5.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这种历史观属于()。
A. 英雄史观B. 唯物史观
C. 历史虚无主义D. 历史决定论
26.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种观点属于()。
A. 唯心主义自由观 B. 机械唯物主义自由观
C. 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由观 D. 资产阶级自由观
27. 系统一般被规定为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论反映了唯物辩证法中()。
A. 否定的观点B. 联系的观点
C. 对立的观点D. 统一的观点
28. 实践高于理论的原因是因为实践有()。
A. 普遍有用性B. 主观能动性
C. 直接现实性D. 客观现实性
29. 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 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A.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30.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
A.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B.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C. “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D. “富贵而恣肆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31.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对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理解正确的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2. 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33. 下列选项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A. 和平—战争—和平
B. 小麦—面粉—面包
C. 废钢铁—自行车—废钢铁
D. 水蒸气—水—冰
3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体现的思想是()。
A. 诡辩论
B. 主观唯心论
C. 客观唯心论
D. 相对论
35.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菊花、梅花、荷花、桃花等与鲜花是()。
A.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C.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6.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事物绝对运动
C. 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D.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37. “有1 000个读者,就有1 000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表明()。
A. 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 客观事物(条件)是制约人们认识发展的决定因素
C. 多方面的主观原因造成了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认识的差异
D. 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
38.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一观点()。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39. 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和习近平提出的“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在方法论上都体现了()。
A. 既要尊重实践,又要崇尚真理
B. 意识的能动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C. 物质决定意识
D. 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
40. 人们常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唯一原因
B.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4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 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 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42.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
A.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B.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C.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D.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43. 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这传达一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
A.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 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C. 正确的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
D.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4. 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 客观物质性 B. 无限上升性
C. 主观能动性 D. 社会历史性
45. 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
A. 物质世界之中 B. 主观想象之中
C. 绝对精神之中 D. 本本原则之中
46.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思想所体现的是()。
A. 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观点B.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47.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C. 现象和本质是同一的D.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8. 从哲学角度看,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在于()。
A. 把偶然当必然B. 把现象当本质
C. 把可能当现实D. 把原因当结果
4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50.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 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 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常识
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 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2.通过下列哪篇文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被确立了下来?()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战争和战略问题》
3.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和发展起来,也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精神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成果。下列选项中,属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的是()。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逐步被中国共产主义者所掌握和运用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及其所提供的丰富经验
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遗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之后,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②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④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5.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A. 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B. 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C.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的关系是()。
A.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B.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7.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是()。
A.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B.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C.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D.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8.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段话出自毛泽东的()。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井冈山的斗争》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
A. 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B. 阐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的思想
C. 明确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D. 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0.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全面成熟的标志是()。
A. 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
B. 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提出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产生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11.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
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的阐述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2. 中国共产党党内第一篇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章是()。
A. 张如心的《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
B. 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C. 刘少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后。
A. 八七会议B. 古田会议
C. 中共六大D. 遵义会议
14.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本本”必须要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观点的文章是()。
A. 《井冈山的斗争》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反对本本主义》 D. 《〈共产党人〉发刊词》
15. 毛泽东提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基本方针是()。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兼容并蓄、推陈出新
16.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毛泽东所写的()。
A. 《〈共产党人〉发刊词》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 《反对本本主义》
17. ()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A. 实事求是B. 密切联系群众
C. 批评与自我批评D. 党的建设
18. 下列关于《矛盾论》表述正确的是()。
A. 《矛盾论》是毛泽东在写《实践论》之前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B. 《矛盾论》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修正主义思想而写的
C. 《矛盾论》最终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D. 毛泽东于1952年写了《矛盾论》这部重要著作
19. 中国共产党建立“三三制”政权是在()时期。
A. 国民革命B. 土地革命战争
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
20. 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是在()。
A.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1. 毛泽东把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比喻为()。
A. 有的放矢B. 实事求是
C. 对立统一D. 调查研究
22.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毛泽东之所以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靠的是()。
A. 独立自主B. 实事求是
C. 艰苦奋斗D. 武装斗争
23.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
A. 小知识分子阶层 B. 买办阶级
C. 自由职业者 D. 民族资产阶级
24.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①小资产阶级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地主阶级
④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
A.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B.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民主的方法,和风细雨的方法
D. 团结—批评—团结
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C.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D.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7. 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 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8. 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曾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论述强调了()。
A. 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B. 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 D. “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29.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A. 与时俱进 B. 党的先进性
C. 执政为民 D. 发展生产
30.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共产主义理想
31. 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增加人民收入,最终是为了实现()。
A. 祖国的繁荣富强
B. 共产主义
C. 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D. 社会经济的发展
3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使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是()。
A. 实现祖国统一B. 两种制度长期并存
C.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D. 促进双方各层次的交流合作
33. 邓小平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这段话意在强调把()作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
A. 按劳分配
B. 平均主义
C. 按需分配
D. 多劳多得
34.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环境承载能力
C. 遵循自然规律
D. 绿色科技
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36.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7.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A. 坚持以人为本
B.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民主法治
38. 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业高度重视的表现是将()置于四个现代化的首位。
A. 工业现代化B. 农业现代化
C. 科学技术现代化D. 国防现代化
39.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标志性理论成果是()。
A. 社会主义荣辱观B. 科学发展观
C. 以人为本D.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4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
A. 制度保障B. 公平正义
C. 合法性基础D. 共同富裕
4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
A. 人民群众 B. 党的基本路线
C. 改革开放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2.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之所以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是因为()。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障是()。
A.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B.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C.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D. 发展教育,把我国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
44.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A. 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
B. 20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C.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D. 20世纪以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成败的经验
45.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改革开放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6.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阐述,从个人层面指的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4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B. 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生产力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C.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D. 非公有制经济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4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
A. 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B. 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C. 创新体制机制
D.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
4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0. 根据邓小平的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下列关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明确了全党的工作重心必须向经济建设转移
B. 它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 它对落后国家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D. 它进一步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步骤等全局性重大问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
单项选择题
1.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矛盾转化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题干是我国古代人讲的包含辩证法思想的一句话,其意思是“往往最善于游泳的人容易溺水,最善于骑马的人容易掉下来,越是最熟悉、最擅长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而出现祸事”。这句话体现的正是辩证法中“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一思想,因此本题选D。
2.A[解析]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展开的过程,但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只有通过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才能够具体化,才能够表现出来,才能够真正展开。也就是说,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在实践中产生和解决的。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主观对客观的认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本题选A。
3.C[解析] 如果从自身、主动地改变自己,自身就会得到真正的成长,因此在事物的发展中,需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正确发展。故本题选C。
4.D[解析] 割下来的手虽然还是逻辑思维上的人手,但是已经脱离“人”本身,就本质上来讲,仅仅只能称为“手”,不能再将其和人联系起来。因此,该观点主要说明的是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的关系。故本题选D。
5.A[解析] “时势造英雄”是指社会(即客观存在)造就了英雄及其主观感情,是唯物史观,而“英雄造时势”是指英雄对社会的影响,它是一种意识,体现了唯心史观;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谁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认为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过分地夸大了英雄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A。
6.D[解析] 根据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可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项的发展情况都会影响到其他两项的发展,因此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协调”。此外,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7.B[解析]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决定的:第一,新事物是旧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第二,新事物是促使旧事物灭亡的因素,但又是旧事物不能战胜或克服的因素;第三,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总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最终结果。题中①和③的说法体现了这一哲学原理,②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④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A[解析]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要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方法论来看问题。强调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是看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本题答案选A。
9.B[解析] 并非所有网络文化都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其中也有一些腐朽的文化是应当为我们所坚决拒绝的,因此B项当选。
10. A[解析] 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体现了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及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故选A。意识不能直接改造物质世界,故②说法错误,应排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之外而存在,故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11. C[解析]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巨大的反作用。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消费需求为生产提供动力,提高生产积极性,揭示了消费的反作用。因此,本题选C。
12. B[解析]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的意思是说,讲信用的人会路路畅通,缺乏信用的人将会寸步难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体现了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信用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能够使讲信用的人路路畅通。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故本题选B。
13. D[解析]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就是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故本题选D。
14. A[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变化的。故本题答案为A。
15. B[解析] 鲁迅这句话是说,《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人的时候,也有不足之处,以至于想要表现刘备忠厚仁慈却让人感觉虚伪,想要描写诸葛亮足智多谋却让人感觉近似妖怪。过多的笔墨描写产生了反作用,因此就要把握好适当的原则,即要把握度。故本题选B。
16. C[解析] C项“在重视理论学习、书本学习的同时,又积极参加实践,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17. C[解析]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除了人,没有生物、机器有意识。因此本题选C。
18. A[解析] 王符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不足以适应所承担的重任,导致的祸患必定是严酷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所居的职位,导致的灾殃必定是很大的。这句话意在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故本题选A。
19. C[解析] 克拉底鲁的观点是一种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这种观点过分夸大运动,把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的,只承认运动,而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之间的界限和质的差别。故本题选C。
20. C[解析]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地看,即坚持两点论,同时也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坚持重点论,两点论与重点论是有机统一的。因此本题选C。
21. B[解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白天出去耕地夜晚回家搓麻绳,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自照看着自己的家。小孩子们还没有学会耕田和搓麻绳的本领,也都勤快地趁着桑树的阴凉学习种瓜。这首诗前两句为我们描述了一幅自然经济环境下,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昼耕夜织的农家田园生活景象;后两句是说,农村的孩子也受这一环境的熏陶,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传承这一生活方式。这说明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2. D[解析] 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只有事物之间存在互相联系,才能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动”和“静”、“刚”和“柔”、“四两”和“千斤”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太极拳正体现了应该用辩证的思想把握事物运动规律的哲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3. B[解析] 这句话说的是没有大脑就没有意识,说明大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物质载体。故本题答案为B。
24. A[解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明的是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自然变化,这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实上,事物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跟时间推移没有必然的关系。条件达成,即使时间很短也会发生变化,条件未成,即使时间很长也不能发生变化,将事物变化简单地归因为时间推移,是一种错误的哲学观点。故选A。
25. A[解析] 尼采的观点过度强调了个人能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是一种英雄史观。
26. C[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诚然,人不能不顺应客体,不能不受到外在客观必然性的限制。但是,人不是外在必然性的奴隶,而是驾驭和利用外在必然性的主人。人能够运用自己的实践力量去打破外在的限制,这才是人的自由之所在。正如题干所述: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7. B[解析]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系统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三大基本特征。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
28. C[解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真假。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本题选C。
29. B[解析] 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及1 000起事故隐患是量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引起严重事故。故本题答案为B。其他选项表述正确,但是不合题意。
30. C[解析]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因此要居安思危。“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是商人旱天购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货有所缺。这与题干中的意思相似,体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逆向思维。故本题选C。
31. B[解析] “改革会使人人受益”是指它的前进性,而改革“伴随着眼泪和痛苦”是指它的曲折性,所以这两句话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本题中没有提到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也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和矛盾双方的转化,所以A、C、D三项与题干无关,应选择B。
32. C[解析] “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说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这个命题表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33. A[解析] 否定之否定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B、C项都不涉及否定;D项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只有A项阐述了战争辩证法的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故选A。
34. B[解析]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明人的内心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选择B。
35. B[解析] 菊花、梅花、荷花、桃花都有鲜花的共同特征,又各自有区别,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体现了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选B。
36. A[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7. C[解析] “有1 000个读者,就有1 000个哈姆雷特”主要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有差异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人们的主观意识不同。C项正确。
38. B[解析]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意思是说,听取言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用途,观察行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功效。因此,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果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不能脱离认识。A、C、D三项均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39. A[解析] 题干中的两句话都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B、D项说法错误,C项是原理内容而不是方法论。故本题答案为A。
40. B[解析]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是指先有鸡蛋自身内在的破损,才有外界苍蝇的叮咬,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故本题选B。
41. A[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C、D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42. B[解析]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话的理解以疾病为例,人体生病固然是由于病菌、病毒的作用,但更是因为自身肌体出现了问题。这条古训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引用这句话告诫全党只有党的自身肌体健康才能抵制外部的侵蚀,才能不给外部侵蚀以机会。故选B。
43. C[解析] 由于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这些限制条件包括事物发展的程度、科学技术条件、生产发展水平和人们的主观认识条件等。本题中,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走势的认识是受到“复杂的金融危机现象”和“自己的认知水平”的限制的,这正说明正确的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本题选C。
44. A[解析]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其客观性在于实践的主体、客体以及实践的手段、结果等。虽然说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包含着目的、意志、情感和认识等主观因素,但这些因素都体现在活动的具体方式之中,这种方式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要遵循现实经验世界的客观规律。由此可知,题干中的说法否认的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故选A。
45. A[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哲学依据。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故本题选A。
46. C[解析] 通过一部分人的先富带动大多数人的后富,“一部分人”就与“大多数人”联系了起来,由先富到后富,又体现了发展性。
47. D[解析]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意思是: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这说明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故本题选D。
48. A[解析]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在于将兔子撞树认为是一种确定的必然现象,即误将偶然当必然。故A为正确答案。
49. C[解析] 生产关系是指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故生产关系是否先进,取决于它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50. A[解析] 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人们看不到它的生长,它钻出地面后快速长高,这反映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常识
单项选择题
1.C[解析]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其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因此,我国的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D[解析]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D[解析] 概括地说,毛泽东思想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新阶段里,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具体来说:
(1)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逐步被中国共产主义者所掌握和运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及其所提供的丰富经验,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4)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遗产,也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历史条件。
故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4.D[解析] 在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之后,毛泽东由此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故③④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5.D[解析]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完整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宗旨,以及人民军队的宗旨与其他各项建军原则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6.A[解析]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论述的十大关系是:(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7.B[解析] 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不同的是,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到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首次提到: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必须同时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8.B[解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为了答复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发展,遭到国民党和地主豪绅的诋毁和破坏,也遭到党内右倾错误领导的怀疑和责难。为了回击和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毛泽东经过实地调查写成该文。题干这段话出自该文。
9.D[解析] 从1921年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即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准备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对于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0. D[解析]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是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有其内在的发展轨迹,是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成熟:(1)从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是毛泽东思想初步成熟的阶段,主要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2)从六届六中全会到延安整风运动是毛泽东思想基本成熟的阶段;(3)从延安整风运动到中共七大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阶段,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全面成熟。
11. A[解析]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由城市转入农村,踏上了寻找中国革命新的发展道路的征程,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进入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重要著作。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根本的标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2. B[解析] 1941年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中最早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1942年他又发表《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的文章,明确提出了“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概念;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中明确提出并多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第一篇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章;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的第一次概括,这表明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在全党正式确定下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进行了第二次概括: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故本题选B。
13. D[解析]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在全党的贯彻有了保证。遵义会议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4. C[解析]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
15. A[解析] 毛泽东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毛泽东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16. D[解析] 《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它是为了反对当时在红军中所存在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当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是叫它“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是《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基本精神。
17. A[解析]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18. C[解析]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的一部哲学著作,A项错误;《矛盾论》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B项错误;毛泽东于1937年8月写了《矛盾论》这部重要著作,D项错误。《矛盾论》先收入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52年印行重排本时移到了第一卷,C项正确。
19. C[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不但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将之付诸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三三制”政权,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 A[解析]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在这一时期,以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瞿秋白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力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来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对中国革命所遇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等问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1. A[解析]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讲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时指出: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2. B[解析]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这样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历史证明,坚持实事求是,革命就会取得胜利;背离实事求是,革命就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了实事求是,才引导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的胜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3. D[解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1925年冬为反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两种倾向而写的文章。其中提到: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刻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故本题选D。
24. B[解析]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故①②④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B。
25. D[解析]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26. C[解析]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7. D[解析]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既是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谬论的批判,又是后来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的直观、简洁而又深刻的概括表述。故而选择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8. D[解析] 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只有人民内部的民主,而没有对破坏分子的专政,社会就不可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把现代化建设搞成功。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可见,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要紧抓法制的精神文明建设,即这段论述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故答案选D。
29. B[解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故本题答案选B。
30. B[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1. C[解析]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由此可见,发展生产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2. C[解析] 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33. A[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反对平均主义的问题。他把坚持按劳分配作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加以强调,题干中的话就是这一问题的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4. C[解析]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5. D[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6. A[解析]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故本题选A。
37. B[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8. B[解析] 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题目中明确说明党对于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度重视的表现,故选农业现代化。
39. B[解析]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标志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0. B[解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公平正义。
41. C[解析]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42. A[解析] ④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故选A。
43. D[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障是发展教育,把我国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
44. B[解析]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概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5. B[解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一致的。
46. C[解析]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句话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阐述。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的阐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进行的阐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从个人层面进行的阐述。
47. B[解析]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来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A、C、D三项均是其不可替代地位的具体表现。
48. B[解析] 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故本题答案为B。
49. B[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因此,本题选B项。
50. D[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A项错误。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故B项错误。由于“三步走”战略是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的,因此不能说对落后国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C项错误。答案为D。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